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953888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多重耐药菌感染 的预防与控制,多重耐药菌的定义,多重耐药菌的易感人群,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我们该如何做,如何监测控制多重耐药菌,多重耐药菌的定义,多重耐药菌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三类或三类以上不同类别的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五类抗生素都耐药称为泛耐药。,抗假单孢菌头孢菌素抗假单胞碳青霉烯类 抗生素含有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氟喹诺酮类 氨基糖苷类,多重耐药菌的易感人群,既往携带或感染了的MDROs在MDROs中感染率高的科住院高龄患者高危手术免疫抑制剂应用插管或侵入性操作长期住院患者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或长期应用抗菌药物呼吸机应用,我国细菌耐药形势异常严峻,多重耐药菌的种类和数量仍在迅速增加多

2、重耐药菌引起的医院感染导致患者病 死率明显增加医疗费用急剧上升,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我们该如何做?,一、建立健全多重耐药菌感染和 定植病例的监测与报告制度,完善多重耐药菌的主动筛查制度:对于存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高危因素:长期入住ICU患者;接受过广谱抗生素治疗或治疗效果不佳的感染;留置各种插管如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合并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常规采集鼻/咽拭子、直肠拭子和感染部位 的标本,确定是否存在多重耐药菌的感染 或定植。,二、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以减少多重耐药菌的诱导产生,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正确、合理的实施抗菌药物给药方案。根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择 抗菌药物

3、。严格执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 预防性应用的相关规定。,三、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一)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1、对所有病人均应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当执行有飞溅物产生的操作时如伤口冲洗、口腔吸痰、插管,护理气管切开病人和有分泌物喷溅的病人时医务人员应使用口罩。2、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执行“接触隔离”措施。,“接触隔离”的措施,、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不宜将多重耐药菌感染定植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相关医疗器械或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专用。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

4、械、器具及物品应当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实施床旁隔离时,应先对其他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确定或高度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二)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标准操作规程,1、特别是在进行各种侵袭性操作如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2、有效预防泌尿道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等常见医院感染。,(三)加强清洁消毒工作,1、要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2、对医务人员和病人手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采取适宜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3、出现或者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或暴发时,应增加清洁

5、、消毒频次。4、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之处应立即消毒。5、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均应按照医疗废物进行。,(四)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1、洗手可以切断传播途径,是降低医院感染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2、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后、进行侵入性操作前后、接触病人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用含醇类速干手消毒剂擦手。,手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是高度危险的!,如何监测控制多重耐药菌?,如何监测控制多重耐药菌?,细菌耐药监测及预警机制,(一)患者:1、对免疫力低下、危重患者、对上级医院转回病人、有相关流行病学史患者,入院时进行微生物检测和细菌耐药监测

6、,及时采集标本。2、确诊感染的患者入院时做到有样必采,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细菌耐药监测及预警机制,(二)检验科:1、规范的进行病原学检查和药敏实验,提高细菌分离培养的阳性率、鉴定和药敏试验的准确率,及时向临床发回报告。2、微生物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鉴定药敏后,对实施监测的多重耐药菌应在检验报告上标注,电话通知临床科室,并登记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表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3、微生物实验室应每季度统计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的实验结果并分析,将统计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院感科和临床科室。,细菌耐药监测及预警机制,(三)临床科室:1、提高病原学标本的送检率,接诊可疑或明确有感染者,在使用抗菌

7、药物之前,及时送检相应合格的病原学标本,并追踪检验结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2、临床科室收到病原学检查结果后,要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或调整抗菌药物。3、加强对免疫力低下、危重患者、有相关流行病学史患者进行微生物检测和细菌耐药监测,填写多重耐药菌病人登记表。,细菌耐药监测及预警机制,(四)医院感染管理科:1、院感专职人员每天了解多重耐药菌监测情况。2、院感科按照检验科填报的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表到科室监督MDROs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指导,并请科室科室负责人签名。3、对MDROs的患者进行追踪,每周应到相应的科室不少于2次监督MDROs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直至解除隔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