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第二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物理实验第二期.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综合专题实验与 设计性实验,大学物理实验,什么是综合专题实验 由几个内容相关的独立实验组合而成的系列实验同一个物理量用不同的方法研究:如光源光谱;同一个物理现象的各种表现:如波的衍射;较复杂的实验分多次进行:如超声波原理及应用;光纤专题;用同一个仪器研究不同的物理现象:如迈克耳孙干涉仪系列实验 等等,为什么要进行综合专题实验 综合实验技能的训练:在一个专题中使用多种仪器,运用多种实验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综合、分析能力的训练;多角度、全方位、深入地对物理本质进行探讨。,综合性专题实验,超声,电子,波动,光谱,原子核,光电子基础,培养实验综合能力,磁共振,激光,光纤,1.棱镜光谱与光栅衍射法
2、测定光源光谱;2.小型棱镜摄谱仪测氢原子光谱;3.光栅光谱仪。,1.超声波的产生与传播;2.固体弹性常数的测量;3.超声波探测与成像基本原理。,1.用密立根油滴仪测量电子电量;2.金属逸出功的测定;3.电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及电子比荷的测定。,三个实验同时预习,上课时到实验室现场安排做实验的顺序。第一次课带本专题三个实验的预习报告,全部交给老师检查。无预习报告不能做实验。每次实验完成后数据交教师签字。最后一个实验完成后,次周内交三个实验报告及小论文(结合专题撰写科技论文,而不是对实验内容的简单复述。论文不少于1500字,严禁抄袭)。,专题实验教学一般要求,找共性、找差异、找联系,怎样综合?,
3、小论文:,题目背景理论实验方法总结现象和结果扩展:方法、应用领域、内容不足与建议(关于内容、方法方面),科技小论文的形式和内容是开放性的,学生可以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来综合表述实验的内容和结果,并展开讨论。,小论文格式示例,(标题)专业 姓名 学号(论文)摘要:关键词:(正文)背景(正文)论述(包括理论和实验方法)(正文)结论(总结现象和结果,扩展,不足与建议等)(撰写时间)参考文献,1.光的衍射发展史;2.用金属逸出功测量仪做设计性扩展实验;3.小议光纤实验中的信号调制方式;4.光波衍射与变换光学概论;5.密立根油滴实验过程的探讨;6.棱镜折射与光栅衍射的区别与联系;.,小论文,三、设计性实验,
4、根据给定的实验题目、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基本完成全过程的实验。,什么是设计性实验,三种类型测量型实验:对某一物理量(如电容、折射率、静态磁特性的测量等)进行测定,达到设计要求;研究型实验:用实验确定两物理量或多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电源特性研究),并对其物理原理、外界条件的影响或应用价值等进行研究;制作型实验:设计并组装或制作装置,如万用表的组装、全息光栅制作等。,主要设计内容包括 1.建立物理模型(多种);2.物理模型比较(选择一种或几种);3.确定实验方法(由相应模型确定);4.选择仪器设备(根据设计要求);5.选择最佳参数(包括实验测量条件);6.制定实验步骤(包括实验注
5、意事项)。,第一次为准备实验,要求上课前先有设计方案(不只一种)和参考资料列表。(设计方案包括:物理模型、实验方法、实验仪器、参数估算、实验步骤等。)无设计方案不能做实验。课内了解所需实验仪器性能和操作方法,进行试做,研究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第二次带修改过的“可行的设计方案”,粗做实验。第三次精做实验,并完成实验数据处理,下课时当堂交原始设计方案和正式实验报告(报告内应包括实验总结或体会以及建议等)。,设计性实验一般要求,建立物理模型,设计性实验的一般程序,1.建立物理模型,例:测量重力加速度g。什么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与g有关?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在斜面上的滑动/抛体运动/单摆/,根据实验对象的物
6、理性质,研究与实验对象相关的物理过程原理及过程中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推导数学公式。,过程中的物理量有什么关系,以“自由落体”为例,2.物理模型比较与选择,测量量值估计:当S=2m,t 约为0.6秒。,哪个方案合适?,速度测量:,如何提高准确度?,斜面上的滑动,优点:增大时间值,方便测量;缺点:?,所有自由落体公式均可套用:,单摆模型,估计 L=1m,T2s。,限制:小摆角,自由落体的变形,绝对重力仪(美国),不确定度210-8 m/s2,朱棣文原子干涉重力仪,3.实验方法的确定 用什么方法、装置实现物理模型,每个物理量怎么测量。,测转动惯量时恒力矩怎么实现?f 固定,半径 r 固定,则力矩f
7、r固定;,速度怎么测?用很短时间的平均速度近似瞬时速度;,电源的短路电流怎么测?,A、B间压降I 0Rg0。Rg为电表内阻。,当I0=I时,UAB=0,AB间相当短路。,补偿法,4.实验仪器的选择与配套,根据量值和准确度要求选择仪器种类;例:测时间用什么仪表?对待测物理量的值进行估计,以选择仪表的 量程;按不确定度均分原则选择仪表的准确度。,用什么仪器,准确度与量程。误差分配计算,E(P)2(1%)2=0.0001,4E(U)20.00005,,E(U)0.35%,,选0.2级电压表。,E(R)2 0.00005,,E(R)0.7%,,选0.5级电桥。,举例:测量功率。公式,0.0001 0.
8、00005 0.00005,用电压表测电压,用电桥测电阻。要求不确定度1%。,5.测量条件与最佳参数的确定,实验方法、实验仪器选定后,选择有利的实验条件及参数范围,以最大限度的减小误差。,如 单摆长度的测量(摆线、小球)指针式仪表量程选择在满度 的2/3处 选择合适的测量环境:温度、湿度、气压、电磁场,6.拟定实验实施方案,1)根据物理模型及实验方法,画出相应 的实验装置图或电路图、光路图;2)拟定详细的实验步骤;3)设计实验数据表格;4)实验仪器、设备的名称,规格,使用 条件等。,7.撰写设计方案(第一次课带的预习方案)实 验 题 目 一、实验任务 二、实验要求 三、实验方案 1、物理模型的
9、比较 2、实验方法的比较 3、仪器的选择与配套(系统误差分析)1)误差公式的推导 2)仪器的选择 4、测量条件与最佳参数的设定 1)测量条件 2)测量参数 四、实验步骤(简略)五、实验注意事项 六、参考文献,资料搜集 在设计过程中要查阅足够的参考资料:例如:大学物理、物理实验教科书(不同版本);有关测量、传感器方面的教材和专著;仪器、仪表、器件手册;仪器说明书;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技术规范等。,完成实验设计方案后,方可到实验室实地考查仪器情况并进行准备性实验。将实验设计方案交给指导老师检查。通过第一次实验检查设计方案是否可行,根据实验室仪器设备情况、实验条件,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即可进入实测。
10、实测一般分两次进行:粗测、精测。粗测中根据测量数据检查是否满足实验要求,可再次调整实验方案,最后精测,完成实验。,8.实验操作,9.数据处理及撰写报告根据最终选定的实验方案和实际实验过程,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包括前述实验方案的内容(实验任务、要求、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参考资料等)外,还应包括以下两项:数据处理与分析 实验数据、数据计算、误差估算、误差分析 实验总结 包括对本实验的总结;实验中的体会、收获;对实验选题的建议、意见等。,10.最后完整的报告 实 验 题 目 一、实验任务 二、实验要求 三、实验方案(可行性方案)1、物理模型的比较与选择 2、实验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3、仪器的选择与
11、配套(系统误差分析)1)误差公式的推导 2)仪器的选择 4、测量条件与最佳参数的设定 1)测量条件 2)测量参数 四、实验步骤(简略)五、所测量的数据 六、数据处理,验证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七、参考文献,设计举例一测量型实验任务:测定金属材料的杨氏模量E。要求:测量结果的相对不确定度不超过5%。物理模型的建立及比较:1)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在弹性限度内有,2)圆棒状样品用两条细线悬吊起来,共振时,3)声波在连续媒质内传播,其声速,则有,采用模型一。采用金属丝的伸长测杨氏模量E,,导出测量公式为,按均分原则,E(D)1%,其余约为2%。钢丝直径:0.8mm,千分尺测量,保证 E(D)0.01/0
12、.8=1.2。弹性极限200MPa,F100N。逐差法测量,中间分段,Fm=50N。用多个1kg砝码累加加载。E量级21011Pa,可以计算出 L/L0.0005。取L=1m,则L=0.5mm。,光杠杆放大,放大倍数=2d1/d2,取d1=2m,d2=80mm,放大50倍,S=25mm。用尺读。u(S)=0.5mm,E(S)=2%。,d1用卷尺测,E(d1)=0.005/2=0.25%2%;L用卷尺测,E(L)=0.005/1=0.5%2%;d2用板尺测,E(d2)=0.5/80=0.6%2%;校核:,设计举例二研究型实验任务:研究某二极管的伏安特性。要求:电流准确度在0.5mA,电压准确度在
13、0.1V。,特点:二极管电阻为非线性、正反向电阻不一样。方案一:伏安法测电阻根据阻值大小,确定采用内接或外接法。图中用K2 电键转换。,I=ID,当 RA RD,VD=V。反向或正向初段,VD V。用公式VD=V-I RA计算,需要先测电流表内阻 RA,V=VD,当 RV RD,ID I。正向导通或高阻电压表,近似用ID I。用公式计算,需要先测电压表内阻 RV,精度要求较高时用补偿法测电压,调R使G中无电流,ID IA补偿法测电压,电压表上不分流,相当内阻无穷大。,粗测曲线,电源输出大于15V,E选稳压电源。,R0通过分压来调电压。若选R0为100,负载电流0.1A,加二极管负载,最大电流0
14、.2A,要求电源输出大于0.5A。,I很小,E选大电阻,小电动势 电源。,直接测量量不确定度的评定,1)计算:,3)计算:,等精度多次测量,和,4),2)计算:,剔除坏值后,重复1)2),(已无坏值),直接测量量数据处理举例,某长度测6次,分别为29.18 29.19 29.27 29.25 29.26 29.24(cm)m=0.02cm,计算,不确定度保留1位,且与平均值的最后一位对齐.,取一位,取一位,间接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1、计算各直接量不确定度,2、计算,4、用 或,求出,间接测量量数据处理举例,测得某园柱体质量M,直径D,高度H值如下,计算其密度及不确定度。,代入数据,计算密度,计算密度,取对数:,微分:,相对误差,绝对误差,测量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