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件:金融监管学.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955856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PPT 页数:100 大小:3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课件:金融监管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大学课件:金融监管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大学课件:金融监管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大学课件:金融监管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大学课件:金融监管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课件:金融监管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课件:金融监管学.ppt(10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金融监管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祁敬宇2007年3月北京祁敬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2006年9月北京,第一篇 金融监管理论基础,第0章 金融监管导论第1章 现代金融监管概述第2章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第3章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第0章 金融监管导论,0.1 金融监管成为21世纪一大金融主题回顾一下经济史,揭示出金融监管的发展脉络,亚当斯密(ADAM SMITH):1776年发表国富论,奠定了经济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基础。亚当斯密、李嘉图(Ricardo)、马尔萨斯(Malthus):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亚当斯密,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30年代 经济学史上的第二次革命:边际革命。边际(

2、marginal),3新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建立时期,19世纪末期,新古典经济学代表:形成了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和成本理论、要素价格理论、一般均衡理论等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无法解释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马歇尔(Marshall,1842-1924)The Principles of Economics、瓦尔拉斯(Walras):,马歇尔,新古典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1)理性经济人假设 这是西方经济学在经济分析中关于人类经济行为的一个基本假定。所谓经济人,是指人们的一切行为都是理性的(Rational),利己的,都是以个人效用最大化为基本的动力的。,理性无需完全自私自利,理

3、性的行为不一定自私自利,更不一定是损人利己的。因为经济学中的“个人效用”一词,效用是指满足的程度,不仅包括物质利益,还包括精神满足。事实上,有理性的人的行为可以有多种动机,获取个人经济利益只是其中的一方面。人有理想、感情、信仰、荣誉感、正义感等,这些都会驱使人们从事各种活动,包括经济活动。因此,理性无需完全自私自利。,2)完全信息假设,是指市场上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即买者和卖者)都对有关的经济情况具有完全的信息。,(1)凯恩斯革命时期:20世纪30年代 50年代 经济学史上的第三次革命:凯恩斯革命(2)凯恩斯主义发展时期:20世纪50、60年代 经济学史上的第四次革命:斯拉伐革命(3)自

4、由放任思潮的复兴时期:20世纪70年代以后 经济学史上的第五次革命:货币主义革命 经济学史上的第六次革命:理性预期革命,4当代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时期,凯恩斯: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构成了宏观经济学的基础。萨谬尔森:20世纪50年代,把以个量分析为主的微观经济学和以总量分析为主的宏观经济学拼合在一起,形成所谓的主流学派。,萨谬尔森,0.2 金融监管问题的历史考察,0.2.1 1930s以前的自由银行时代 0.2.2 1930-70s:严格监管、安全优先 0.2.3 1970-80s末:金融自由化、效率优先 0.2.4 1990s以来:安全与效率并重0.3 教学重点,金融

5、监管理论的历史演变及结论,反观金融监管理论的发展过程,大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这些理论分布在各种不同的文献中,并且大多是附带性的提及。即使是最近期的研究也是以实务性陈述为主,难成体系。不过在这些支离破碎的文献中我们仍然可以循得其发展的轨迹。,1、金融监管理论的产生阶段-注重金融安全目标(20世纪30年代之前),亨利桑顿在1797-1825年的“金块论战”中指出,真实票据的不断贴现过程,将会导致信用链条的延长和信用规模的成倍扩张,故而真实票据原则并不能保证银行有足够的流动性或货币供给弹性,从而避免银行遭到挤提以及引发通货膨胀或紧缩。因此,以真实票据原则发行银行券存在发行过度的危险,应该受到集中的监

6、管。在随后半个多世纪的争论中,桑顿的观点得到实践的支持,统一货币发行的中央银行纷纷建立。,作为货币管理者,中央银行逐渐开始承担信用起“保险”的责任,作为众多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为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信用保证,其目的是防止因公众挤提而造成银行连锁倒闭和整个经济活动的剧烈波动。这样,中央银行就从以统一货币发行和提供弹性货币供给为特征的货币管理职能,又逐渐衍生出最后贷款人的职能,承担稳定整个金融和经济体系的责任。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可以成为迫使金融机构遵从其指示的一个重要砝码,由此,中央银行就有可能而且也有必要进一步对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进行检查。这种对经营行为的检查活动一直发展到现代央行对所有金融机

7、构,主要是商业银行进行的各种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基于这些检查所产生的一些初步的理论,就是金融监管理论的胚胎。,2、金融监管理论的初步发展阶段-金融安全目标与金融效率目标的交替(30年代80年代),30年代大危机后,立足于市场不完全、主张国家干预政策和重视财政政策的凯恩斯主义取得了经济学的主流地位。在这一时期,金融监管理论主要以维护金融体系安全,弥补金融市场的不完全为研究的出发点和主要内容。主张政府干预,弥补市场缺陷的宏观政策理论,以及市场失灵理论和信息经济学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强化金融监管的理论主张。这段时期的金融监管理论研究成果认为,自由的银行制度和全能的金融机构具有较强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

8、认为银行过度参与投资银行业务,并最终引发连锁倒闭是经济危机的导火索。在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的影响下,传统上中央银行的货币管理职能已经转化为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并服务于宏观经济政策目标,金融监管更加倾向于政府的直接管制,并放弃自由银行制度,从法律法规和监管重点上,对金融机构的具体经营范围和方式进行规制和干预逐渐成为这一时期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20世纪70年代,困扰发达国家长达十年之久的“滞胀”宣告了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的破产,以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货币主义、供给学派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理论和思想开始复兴。在金融监管理论方面,金融自由化理论逐渐发展起来并在学术理论界和实际金融部门不断扩大其影响。金融

9、自由化理论主要从两个方面对30年代以后的金融监管理论提出了挑战。一方面,金融自由化理论认为政府实施的严格而广泛的金融监管,使得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的效率下降,压制了金融业的发展,从而最终导致了金融监管的效果与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不相符合;另一方面,金融监管作为一种政府行为,其实际效果也受到政府在解决金融领域市场不完全性问题上的能力限制,市场机制中存在的信息不完备和不对称现象,在政府金融监管过程中同样会遇到,而且可能更加严重,即政府也会失灵。“金融压抑”和“金融深化”理论是金融自由化理论的主要部分,其核心主张是放松对金融机构的过度严格管制,特别是解除对金融机构在利率水平、业务范围和经营的地域选择等方

10、面的种种限制,恢复金融业的竞争,以提高金融业的活力和效率。,3.金融监管理论的成熟阶段-安全目标与效率目标并重的金融监管理论,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复兴”,并没有否定市场的固有缺陷,它们与“政府干预论”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干预”的范围、手段和方式等方面。因此,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止,在80年代后半期和90年初,金融自由化达到了高潮,很多国家纷纷放松了对金融市场、金融商品价格等方面的管制,一个全球化、开放式的统一金融市场初现雏形。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一系列区域性金融危机的相继爆发,迫使人们又重新开始关注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及其系统性风险,金融危机的传染与

11、反传染一度成为金融监管理论的研究重点。,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前,面对各国金融开放的热潮,一批有识之士,如斯蒂格里茨和日本的青木昌彦曾经提出过的金融约束论,成为金融监管理论进一步发展的标志性文献。金融危机浪潮推动了金融监管理论逐步转向如何协调安全稳定与效率的方面。与以往的金融监管理论有较大不同的是,现在的金融监管理论除了继续以市场的不完全性为出发点研究金融监管问题之外,也开始越来越注重金融业自身的独特性对金融监管的要求和影响。这些理论的出现和发展,不断推动金融监管理论向着管理金融活动和防范金融体系中的风险方向转变。鉴于风险和效益之间存在着替代性效应,金融监管理论这种演变的结果,既不同于效率

12、优先的金融自由化理论,也不同于30到70年代安全稳定优先的金融监管理论,而是二者之间的新的融合与均衡。,金融监管理论的不足与遗憾,一是金融监管始终是没有自身的主题,好像是经济学变迁的一个影子;二是没有一本金融监管理论的专著,一些学者往往在某一种监管实务的前面或后面会提及一下相关的金融监管理论;三是在教科书中,金融监管理论始终是作为货币银行学的一个分支或者是金融理论的一个章节,始终没有把金融监管作为一门学科来进行研究;四是金融监管理论的发展出现了畸形,在金融监管理论还是一个货币银行学或者是金融理论分支的同时,金融监管的一些分支理论迅速发展,如证券监管理论、银行监管理论等。这样使整个金融监管理论头

13、重脚轻,本末倒置;五是金融监管理论涉及内容越来越广,几乎涵盖了所有经济学方法,把金融监管理论仅放在一些学科的章节中已力不从心。,小结,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以及它对经济的巨大影响,使人们进一步感觉到金融监管的重要意义,使它成为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各国推行稳定的货币政策的同时,金融监管上升为各国金融当局的首要工作,金融监管理论的研究也显得愈加重要。因此,无论从实践上还是从理论上,建立金融监管学已经成为必然。,金融监管理论的新发展,金融监管理论研究的总体方针应当是:在研究目标上,着力于构筑金融监管的理论系统;在研究方法上,吸收国内外金融监管的精华,充分运用现代经济金融理论和先进的研究技术;在指导

14、思想上,理论联系实际,并注重理论的实用性和前瞻性。具体来讲,金融监管理论的研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重视金融监管理论的系统性。,金融监管是由金融监管当局制定并执行的直接干预金融市场配置机制或间接改变金融企业和金融产品消费者1的供需决策的一般规则或特殊行为。金融监管的主体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监管当局,客体是金融行业,包括金融市场的配置机制、金融企业、金融产品消费者。它由一系列规则和监管行为组成,是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对金融市场发生作用。它是通过输入制度变量进入监管互动输出监管效果优化监管制度实现金融监管目标的过程。因此它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必须从系统论的角度研究金融监管理论。1 金融产品消

15、费者包括投资者,同时也包括那些接受金融信息服务、咨询服务等金融产品的消费者。学界一直认为金融监管的消费者就是投资者这是不全面的。,2、加强金融监管理论研究的规范性。,金融监管理论的研究方法和其它科学一样,应当遵从实证研究的方法。金融监管从输入制度变量开始,有一个传导过程,这一过程比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要复杂得多,因为它要从制度变量开始,导入两方、三方、四方博弈模型1,引入金融监管的评价理论,然后需要运用控制论的方法在动态中逼近金融监管目标。同时,金融监管理论在理论范畴上,可以分为宏观部分、中观部分和微观部分,这是和金融监管的目标相联结的。宏观部分应侧重于金融监管政策的研究以及金融监管政策与货币政

16、策及其它经济政策的协调方面的研究;中观应侧重于金融监管三大目标的实现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金融市场的监管、金融结构的监管、金融风险的监管和金融危机的监管;微观部分侧重于行业性监管2。1 两方博弈模型指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的博弈。三方博弈指监管者、金融企业、金融产品消费者之间的博弈。四方博弈包括了监管者、金融企业、金融产品消费者和司法系统的博弈。2陈学彬教授组织了九个人的课题组,对金融监管理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3、强化金融监管理论的科学性。,金融监管的科学性就是要用实验的方法研究金融监管。目前金融研究的主流方法是实证主义和理性主义的结合。金融监管理论要在金融实践中选取

17、样本,用科学的方法探索金融监管的一般规律。在具体研究中要防止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不能用纯经验主义的方法研究金融监管1。要克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研究习俗。由于金融监管没有一个系统性的研究范式,人们往往根据金融系统出现什么问题就研究什么。例如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大家就“一阵风”都研究金融危机,而金融监管理论的深度推进却很少有人顾及。金融危机的治理是一个金融监管的系统工程。1理性主义代表人物是笛卡尔1,他认为“数学公理、逻辑法则以及上帝观念都是从天赋观念中推演出来的。”在经济学方面,诺思的论证方法是对笛卡尔卓越方法论的运用。这种方法实际上是从事实出法,进行严密的判断、推理和论证的抽象的演绎法。经

18、院主义学派主要是从宗教方法发展出来的,典型方法是三段论方法。这一分支的部分也逐步为理性主义所吸收。实证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中科学主义思潮的开创性流派,在现代西方哲学中是有重要的地位和广泛的影响,实证主义的早期代表人物是培根、孔德、穆勒和斯宾诺莎,培根认为:”真正的归纳法是清除偏见的工具,解释自然的钥匙。”,“对于科学技术的发现和证明有用的归纳法,必须用拒绝和排斥法来分析自然,在得到足够数目的否定例证以后,再根据肯定的例证来做出结论。”牛顿和伽利略的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的结合,是实证主义的进一步规范和发展。牛顿将力学公理化,迅速地进入各个社会科学的学科。在斯密的经济学体系中,斯密是很注重牛顿的公理化

19、方法的。,4、提高金融监管理论的技术性。,金融监管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现时的研究中,学者们已经运用了信息经济学、博弈论等方法。但这还远远不够,金融监管涉及的技术问题远比货币政策复杂和广泛,它涉及到制度经济学、经济控制论、金融各方面的理论、风险管理理论、企业管理理论、资本市场理论等等方面。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把这些理论技术有机的融入一个金融监管的理论体系,不能把金融监管理论看成是各种技术的“大杂烩”。“大杂烩”的结果是大家都知道有很多方法,却不知应当用哪一种方法最有效。也就是说需要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能够检验各种方法和技术的优劣。,5、形成金融监管理论的整体性。,迄今为止,

20、金融监管理论主要侧重于局部的研究,这种现象的结果会形成对某一方面的忽视。例如,我们目前的金融监管体系中没有对金融结构监管的研究,但东南亚金融危机表明金融结构的监管至关重要。经济的宏观管理可以分为总需求管理和总供给管理,大多数学者在分析问题时往往仅从总需求的角度进行考虑,对总供给管理方法的忽视是错误的1。供给管理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结构管理,当我们仅从总需求的角度考虑金融监管理论时,实际上是忽视了金融结构的监管,也就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宏观经济管理方法。1吴敬琏在天津市长国际顾问论坛作专题演讲时指出:“中国在应付自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开始的经济衰退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除大家普遍肯定的中国采取的

21、需求方面的政策外,近年中国政府实际执行的一个围绕焕发企业活力的供给方面政策,亦发挥了明显的反衰退作用。”供给学派认为,尽管政府的需求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操纵需求,政府本身也是庞大的需求源泉,但是,这种政策导致“供给逐渐成为一种派生的东西,使经济失去了最基本的创造力。”在经济学中,当需求在优先次序上取代供给时,必然造成经济的呆滞和缺乏创造力、通货膨胀以及生产力下降。”真正可以使经济走出衰退,进入新的经济增长周期的政策,必须是供给创新政策。政府的供给创新政策根本内容应该是制度创新,即创造一种适合于供给创新的制度环境。竞争是最适于供给创新的经济体制。,6、充分认识金融监管理论的国际性。,传统的金融监

22、管理论视野只限于国内金融业,疏漏了对跨国银行的监管。跨国银行是跨国公司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两个或两个半以上国家拥有分支机构的银行。世纪年代是跨国银行全面发展和迅速扩张的辉煌年代。跨国银行的发展使金融资本的流向呈现出多向性和纵横交错的特征,尤其是发达国家之间金融资本的相互渗透和竞争、银团贷款的发展、银行业对证券业的渗透及其国际化,使一国金融当局对跨国银行业务的监管更显得力不从心。,跨国银行除了面对传统的风险之外,往往还涉及国家风险和汇率风险。全球金融一体化和自由化之后,国家风险和汇率风险较以往大大增加,客观上要求更加全面、更加完善的金融监管来防范跨国银行所面临的风险。在传统金融监管体制下,由于母

23、国和东道国双方有目的的宽容,使跨国银行处于金融监管的相对真空地带。跨国金融兼并浪潮使全球金融市场的竞争进入了垄断竞争时代,防止超级垄断,维护公平竞争秩序,防止金融风险在恶性竞争中的累积,都需要金融监管制度进行创新。,金融监管理论不能“闭门造车”,一是在理论研究方面要达到国际水平。可以说金融监管理论的竞争是全球金融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监管手段的落后,就会使一个国家在金融竞争中落败。二是要加强以国际金融监管协调和合作的研究。金融危机具有传染性,各国的有效合作有助于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请大家思考,通过刚才的回顾与反思,我们能够得出什么结论?,金融监管导论,0.1 金融监管成为21世纪一大金融主题1

24、970s、80s以来发达国家放松金融管制和发展中、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自由化一方面带来了经济金融的繁荣(全球化、信息化、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金融创新,国际资本流动日趋活跃)另一方面,带来了一系列的金融危机面对一连串的金融危机,世界各国开始关注金融监管和金融安全问题,从而使其成为21世纪的一大金融主题,金融监管导论,0.2 金融监管问题的历史考察 0.2.1 1930s以前的自由银行时代金融活动几乎不受任何监管,即便是监管,也没有固定成形的制度安排存在政府对金融活动的监管,最早可追随到1720年6月英国政府颁布的泡沫法,但现代意义上的金融监管是伴随着中央银行制度的普遍确立而形成的,金融监管导论,0

25、.2.2 1930-70s:严格监管、安全优先大萧条使人们看到了“市场缺陷”的存在,为政府干预思想体系的建立和金融监管大行其道提供了契机“合规性监管”(颁布一系列针对金融机构经营行为等的法律法规和直接的价格性限制为特征)成为这个时期的金融监管重心,金融监管导论,0.2.3 1970-80s末:金融自由化、效率优先经济自由主义思想成为经济学的正统,对金融管制提出批评,以放松金融管制为特征的金融自由化思潮开始盛行金融自由化崇尚效率优先的原则,改变了以前金融体系安全优先的思路,将如何提高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和效率放在了首位,金融监管导论,0.2.4 1990s以来:安全与效率并重1980s末以来的金融

26、危机促使金融监管理论逐步转向协调安全稳定与效率的关系主要特征:除了继续以市场的不完全性为出发点,越来越关注金融业本身的独特性对金融监管的要求和影响;是金融监管向管理金融活动和防范金融体系的风险方向转变;是金融管制理论和金融自由化理论的综合,追求的是二者间的融合与均衡;对跨国金融活动的风险防范和跨国协调监管成为研究重点,金融监管导论,0.3 教学重点,第1章 现代金融监管概述,1.1现代金融监管的含义 1.1.1 概念 1.1.2 必要性 1.1.3 构成要素1.2 现代金融监管的目标与原则 1.2.1 目标 1.2.2 原则,第1章 现代金融监管概述,1.3 现代金融监管的构成体系与方法 1.

27、3.1 现代金融监管的构成体系 1.3.2 现代金融监管的一般方法1.4 金融监管的成本与监管边界的确定 1.4.1 直接资源成本 1.4.2 间接效率损失 1.4.3 金融监管的边界 1.4.4 有效金融监管的要求:降低监管成本,第1章 现代金融监管概述,1.1 现代金融监管的含义 1.1.1 概念 1、狭义金融监管是监管当局为了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提高运行效率,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对金融活动主体的行为所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或为此所采取的行动。一般指的是传统的金融管制。,第1章 现代金融监管概述,2、广义的金融监管是指金融监督和金融管理,它除了包括一国金融监管当局对金融体系的监

28、管之外,还包括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行业组织的自律以及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督等。这是现代意义上的金融监管。,第1章 现代金融监管概述,3、特征现代金融监管的主要特征集中体现在巴塞尔委员会所通过的一系列监管文件中所描述的审慎监管(Prudential Regulation)理念上。但巴塞尔委员会的一系列协议中并没有对审慎监管进行定义或列举清单。,第1章 现代金融监管概述,1.1.2 必要性现代金融监管存在的一般基础(理论基础):社会利益论 现代金融监管的特殊基础:现代金融制度(体系)的脆弱性,第1章 现代金融监管概述,1.1.3 构成要素1、金融监管主体一般认为,金融监管的主体应当是政府。但从监管实践

29、来看,虽然大多数金融监管活动是以政府为主体,可有些监管活动却是由非政府性质的金融行业组织甚至是某个企业来完成的。当前理论界认为,与现代市场化监管理念相适应,现代金融监管的主体应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单纯靠监管当局来监管金融自由化以后日益复杂的金融服务领域是远远不够的。,第1章 现代金融监管概述,1.1.3 构成要素2、金融监管客体金融监管的对象及其范围是金融监管的核心,也是认识上分歧最大的方面。3、金融监管工具,第1章 现代金融监管概述,1.2 现代金融监管的目标与原则1.2.1 目标1、各国对金融监管目标的确定 金融监管作为特定的规制行为,必然有其一定的行为目标。为确保监管目标的权威性和稳定性,

30、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金融法律法规都对其进行了明确、具体的规定。,第1章 现代金融监管概述,2、现代金融监管的目标体系 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 这是金融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金融监管的重要目标。金融监管者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使金融机构依法稳健经营,降低和防范风险,防止金融机构倒闭和“传染效应”。,第1章 现代金融监管概述,保护存款人、投资者和其他社会公众的利益 相对于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来说,他们在信息取得、资金规模、经济地位等各方面都居于弱者的地位,但他们同时又是金融业的支撑者,是金融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以,金融监管机关对这些社会弱者的利益提供保护,除应采取确保一个稳健、安全的金融体系的

31、监管措施之外,还应依法予以特殊保护。,第1章 现代金融监管概述,促进金融体系公平、有效竞争,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 现代金融监管所提倡的并非是行政性的金融管制,因此,金融监管当局一方面要依法为金融机构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另一方面也要采取一些提高效率的监管措施,如减少银行开业的限制、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等等。,第1章 现代金融监管概述,1.2.2 原则优化监管是基本原则,它是指金融监管要依法赋予金融监管机关监管的职权,金融监管行为必须以不超越法定职权为根本,以保证市场调节为前提,通过依法高效监管,协调平衡各种利益冲突,实现金融业的安全稳定和有序高效的发展。优化监管的原则又具体表现为依法监管、合理

32、监管、适度监管和高效监管四个方面(四个核心要素)。,第1章 现代金融监管概述,1.3 现代金融监管的构成体系与方法1.3.1 现代金融监管的构成体系1、监管理论体系(三个层次)基础理论是金融监管根本性的理论,探求那些揭示金融监管普遍本质和一般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主要包括一系列概念、范畴和规律等。具体包括:金融监管的本质、定义、监管目标、监管对象、监管职能、监管方法、监管程序、监管证据、监管原则和监管基本假定等。,第1章 现代金融监管概述,应用理论探求的是金融监管具体操作方面的知识体系,主要特点是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金融监管准则各种金融监管实务操作的具体程序和具体方法技术等。

33、相关理论是指与金融监管相关联的其他学科的理论。如审计理论、金融会计理论、银行信贷理论、银行管理理论、银行财务管理理论、保险理论、金融市场理论、金融法理论等。,第1章 现代金融监管概述,2、监管法律法规体系监管法律法规是指为了保证有效开展监管,由政府和监管机构制订的一系列法律法规。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大体上包括四个层次:(1)金融业监管法(2)商业银行法(普通银行法)(3)各种专业性金融法规(4)各国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制定的一系列管理办法。,第1章 现代金融监管概述,3、监管组织体系(从监管主体看,有四部分)监管当局系统:监管系统,由监管机构各级监管部门组成;监管后评价系统,由监管机构各级非监管部

34、门组成,包括四个部分:执法监督领导组织:发挥协调功能,对重大监管问题进行集中讨论、审议和决定;内审部门:监督监管行为的合规性;法律部门:监督监管行为的合法性;监察部门:监督监管行为的廉洁性。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系统金融业行业自律系统体制外(社会)金融监管系统,第1章 现代金融监管概述,4、监管内容体系金融监管的内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类按金融机构监管范畴,可分为金融机构行政监管(金融机构的设立、撤并、升格、降格、更名、迁址、法人资格审查、证章牌照管理、业务范围界定、资本金年审等)和业务监管(经营范围、存贷款利率、结算、信贷规模、资产负债比例、现金、信贷资产质量、经营风险、账户、业务咨询、存款准备金

35、等的管理、监测和检查)。,第1章 现代金融监管概述,按监管性质,可分为合规性监管(金融机构设立的审批、信贷资金管理、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监管、结算纪律监管、账户管理监管、外汇外债监管、金融市场监管、社会信用监控、金融创新规范化监管、证章牌照真实性检验等)与审慎监管(资本充足性、资产流动性、资产风险性、经营效益型等风险性指标)。按监管的主要内容或范围,可分为市场准入监管、业务运营监管、市场退出监管。,第1章 现代金融监管概述,、市场准入监管:金融监管当局对具备资格的机构进入金融市场、经营金融产品、提供金融服务的审查批准过程。目的是防止不合格的金融机构进入金融市场,保持金融市场主体秩序的合理性。金融监

36、管的市场准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机构准入、业务准入、高级管理人员准入。、业务运营监管:金融监管当局对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进行的监管。主要包括业务经营的合法合规性、资本充足性、资产质量的稳妥可靠性、流动性、盈利性、内部管理水平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第1章 现代金融监管概述,、市场退出监管:金融监管当局对金融机构退出金融业、破产倒闭或合(兼)并、变更等的管理。按照退出的原因,可将退出分为两类:主动退出和被动退出。主动退出是指金融机构因分立、合并或者出现公司章程规定的事由需要解散,因此而退出市场的。其主要特点是“主动地自行要求解散”。被动退出是指由于法定的理由,如由法院宣布破产或因严重违规、资不抵债

37、等原因而遭关闭,金融监管当局将金融机构依法关闭,取消其经营金融业务的资格,金融机构因此而退出金融市场。,第1章 现代金融监管概述,1.3.2 现代金融监管的一般方法1、一般方法事先检查筛选法:主要指金融机构建立之前的严格审查和注册登记。定期报告和信息披露制度(非现场检查法)现场检查法自我监督管理法:金融机构根据法律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第1章 现代金融监管概述,内、外部稽核结合法:采取外部稽核和内部稽核相结合,以及监管当局强制稽核和社会非强制稽核相结合的方法来对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开展审查和核对。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法:当金融机构的业务经营活动出现问题时,监管当局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督促其纠正偏差。

38、,第1章 现代金融监管概述,2、西方国家,第1章 现代金融监管概述,1.4 金融监管的成本与监管边界的确定1.4.1 直接资源成本直接资源成本是指在金融监管过程中所发生的,可以在政府预算账户上反映出来的显性成本,具体包括监管机构在执行监管过程中所耗费的资源以及被监管者因遵守监管条例而耗费的资源。按照承担主体的不同,分为由政府负担的成本和由金融机构负担的成本两部分。通常将前者称为行政成本,将后者称为执行成本。,第1章 现代金融监管概述,1、行政成本:是指在监管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监管需要由政府设立监管部门来专门负责制定和实施有关条例和细则等。金融监管的行政成本通常是非常巨大的。2、

39、执行成本:从被监管者一方看,因执行监管条例而付出的直接成本包括很多方面:为按照规定保留纪录而雇用专人并为其提供办公设施和材料等方面的费用;聘请专门律师的费用;按规定缴纳的各种费用,如存款准备金、存款保险金、自觉按规定提取的坏账准备金等。据美国银行协会估计,1991年银行缴纳的强制保险金为50亿美元,强制储备为16亿美元。,第1章 现代金融监管概述,1.4.2 间接效率损失间接效率损失是指不易观察到的隐性成本,它既不表现为政府预算支出的增加,也不表现为个人直接负担成本的加大,但是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却因此而降低。金融监管可能通过以下途径导致效率损失:,第1章 现代金融监管概述,1、道德风险(监管会

40、促使私人部门改变行为:有意去冒更大的风险以谋求丰厚的利润;虽无意主动冒险但却疏于防范,使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更大。)2、有可能削弱竞争,导致静态低效率(监管约束金融机构的行为,限制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导致低效率;监管的本意是防止金融领域内出现恶性竞争,维护正常和公平的业务环境,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但分寸很难把握,不能排除遏制一些合理的、有助于增进金融体系效率的竞争。,第1章 现代金融监管概述,3、有可能妨碍金融中介的创新,导致动态低效率(一些监管条例可能在它们出台之际是合适的,比如可能是按照当时最佳惯例制定实施的。但是金融领域的形势发展很可能使得原有的最佳惯例不再是最佳,这是就需要顺应形势的最新发展

41、,改变相应的过时的监管条例。),第1章 现代金融监管概述,4、监管过严导致的效率损失(英国经济学家吉米高尔(Jim Gower)在他著名的报告投资者保护评论中指出,施加过于严厉的监管措施会弄巧成拙,要想使这些条例得到遵从可能需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特别是如果与其他金融中心相比,监管措施过于严厉的话,业务就会转移到其他金融中心,从而造成国家利益的损失。),第1章 现代金融监管概述,1.4.3 金融监管的边界种种监管成本的存在决定了监管是存在边界的,越过该边界,即使技术上可行也不应一味强求。判断成本的高低(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加强金融监管带来的边际社会利益它引致的边际社会成本,这一点决定了监管边界的所

42、在。),第1章 现代金融监管概述,在金融监管问题上,要想准确衡量受益的大小比衡量其成本的大小更加困难。这是因为:1、诸如金融体系的稳定,知情较少者利益的保护究竟会在多大程度上增进社会福利实在不易量化;2、即使可以量化,也很难说清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是有效监管之功;3、即使说得清金融监管的功劳有几何,也不便张扬,否则道德风险会加大;4、被拯救金融机构的案例会极大伤害这些金融机构的信誉。现实中,通常采用“成本有效性分析”来评判监管的效率。,第1章 现代金融监管概述,1.4.4 有效金融监管的要求:降低监管成本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可以将金融监管成本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金融机构内部的监管成本;二是中央银行等

43、监管当局的监管成本;三是社会监管总成本,即整个社会,包括居民、金融机构、中央银行等用于金融监管的总费用。,第1章 现代金融监管概述,1、从主体角度看社会监管总成本C=C1+C2+C3+C4+C5其中,C1表示中央银行等官方监管机构的监管成本(不包括向独立的审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支付的费用);C2表示金融机构的内控成本(不包括向资信评估机构等中介机构、同业公会、中央银行支付的监管费用);C3表示同业公会监管成本C4表示资信评估、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监管成本;C5表示社会公众所花费的监督成本。,第1章 现代金融监管概述,2、从监管成本的内容角度看社会监管总成本C=C1+C2+C3+C4其中,C1表

44、示技术设备成本;C2表示基本人力成本;C3表示奖励成本;C4表示现场检查成本。C1、C2可视为固定成本;C3、C4可视为变动成本。,第2章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2.1 金融风险概述 2.1.1 含义 2.1.2 特征 2.1.3 种类 2.1.4 与金融监管的关系2.2 金融风险预警系统 含义 构建原则 内容 我国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与完善,第2章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2.1 金融风险概述 2.1.1 含义不确定性,纯粹风险与投机风险广义风险和狭义风险金融风险:风险在金融领域中的表现形式,金融市场主体,金融机构与金融风险相联,有金融危机和金融安全两个范畴。明确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助于对金融风

45、险的进一步认识。,第2章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2.1.2 特征客观存在性:金融风险不可能被完全消除。可能性:确定无疑的损失不是金融风险。普遍性:金融风险是内生于金融活动之中的,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隐蔽性:只有当累积到一定程度,才会以金融危机的形式表现出来。可度量性:金融风险的大小可以通过概率来进行度量。系统性:各金融风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第2章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2.1.3 种类从风险能否分散的角度来划分:从风险的来源角度来划分:从衡量风险范围的角度来划分:,第2章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2.1.4 与金融监管的关系金融风险的监管效应:金融监管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机

46、制之一。金融监管的风险效应:金融监管不完善可能会滋生金融风险或者引起金融风险的累积。,第2章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2.2 金融风险预警系统 含义金融风险预警系统是指由相应主体通过选取一系列或一整套金融财务指标,赋予其一定的标准,并对其进行实时的监控和分析,对金融风险及其累积过程,进行及时的预报,防止或避免危机的爆发。,第2章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构建原则科学性原则:一国金融安全指标体系的设定应当以科学的理论为依据,这包括现代金融和风险理论、系统工程理论、统计学理论以及虚拟经济理论等。并结合该国经济发展状况和金融系统发展的程度来设计。系统性原则:指标体系必须将各个层次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系统,

47、以反映复杂的金融安全状况。可比性原则:对于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的国家,应该选取统计口径范围、统计方法均较为一致的指标构建体系,以实现指标的综合。,第2章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可操作性原则:1、尽量选取可以量化的指标群;2、须有准确可靠的数据来源;3、考虑需要与可能之间的矛盾。开放性原则:要含有一定的调节部分;要设计备选指标集合。主客观相结合的原则:客观的大量分析与主观的评估方法相结合。(转轨国家),第2章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内容1、金融预警系统的框架既要考虑国际惯例,又要考虑本国金融体制和资本市场限制的要求,还要体现各层次金融机构监管的不同需要。按照国际经验,金融预警系统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宏

48、观预警系统、中观预警系统、微观预警系统。层次不同,选择指标的原则也不同,第2章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2、金融预警指标临界值确定的原则“临界值”是指金融指标的数据变化恰好达到预示发生金融危机的水平,即当指标中的一项或几项的综合值偏离其正常水平并超过某一临界值时,我们就认为这是将要发生危机的预警信号。确定临界值的原则:理论上,在这一点上,将会发生危机而未能发出预报的概率与发出错误预报的概率相等;现实中,既可以参照同一国家在金融稳健时期各项指标的数值,也可以参照经济金融背景相似的国家在金融稳健时期各项指标的数值,有些金融指标在国际上有着公认的临界值标准。,第2章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3、金融风险预警

49、的方法数量模型法:在多变量模型中估计在未来一期或几期发生危机的概率。信号法:将入选变量在危机前的反应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检测一组经济变量的变化,当某个变量偏离正常水平超过某一临界值时,就可以看作是对未来一段时间潜在的危机的预警信号。,第2章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我国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与完善1、现状起步较晚:亚洲金融危机后才加强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理论界:在方法论、指标体系构建、预警经验等方面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金融机构:根据自身性质和业务特点,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危机预警系统。,第2章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2、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努力提高全社会金融风险防范意识,构筑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微观基

50、础。应迅速制定和完善与金融风险预警相关的各项制度,通过制度的约束来确保预警工作的正常运作。必须加大非现场监管力度,严密监测各类金融机构的风险动态。积极搞活金融存量资产,逐步降低不良贷款比例。建立我国的金融现代化信息网络。加强与国际金融监管机构的合作,广泛吸收世界各国在金融预警领域中的成功经验。,第3章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3.1 金融创新概述 3.1.1 含义 3.1.2 原因 3.1.3 种类 3.1.4 内容3.2 金融创新的影响 2.2.1 积极影响 2.2.2 消极影响 3.3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第3章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3.1 金融创新概述 3.1.1 含义1、金融创新是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