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法的原则.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957011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282.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婚姻家庭法的原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婚姻家庭法的原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婚姻家庭法的原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婚姻家庭法的原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婚姻家庭法的原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婚姻家庭法的原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婚姻家庭法的原则.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婚姻家庭法的原则,主要内容:第一节 婚姻家庭法中的原则规定第二节 保障原则实施的禁止性规定,第一节 婚姻家庭法中的原则规定,婚姻家庭法的原则是一定国家的全部婚姻家庭立法的指导思想,是各该国家的婚姻家庭制度的基本特征在法律上的集中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2条规定:“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实行计划生育”。婚姻法第4条: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一、婚姻自由原则 婚姻自由是指公民有权按照法律的规定,自主自愿地决定本人的婚姻,不受任何外来的强迫和干涉。婚姻

2、自由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婚姻自由的内容,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第二,婚姻自由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行使这项权利须受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二、一夫一妻原则 一夫一妻制亦称单偶制,是指一男一女互为配偶的婚姻形式。,一夫一妻原则的基本要求婚姻是一男一女的合法结合,任何人不得同 时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配偶;有配偶者只有在婚姻终止,即配偶死亡(包括宣告死亡)或者离婚后,始得再行结婚。违反一夫一妻制是结婚的法定障碍,是婚姻无效的原因,犯重婚罪的须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抵制其他形式的婚外性关系,取缔卖淫嫖娼活动等,三、男女平等原则(一)男女两性的婚姻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男女两性在婚姻家庭

3、关系中的地位,总是与其社会地位相一致的。(二)男女平等原则在我国婚姻家庭法中的具体表现在结婚和离婚制度上,男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完全平等的。在家庭关系中,不同性别的家庭成员的权利义务是完全平等的。,四、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合法权益原则(一)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男女平等原则和保护妇女合法权益原则的立法精神是完全一致的,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要求和必要补充(二)保护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我国婚姻家庭法中有关保护儿童和老人合法权益的原则以宪法为其立法依据,并对儿童和老人合法权益进行全面的保护。,五、计划生育原则(一)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婚姻家庭制度和生育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

4、。(二)计划生育原则的基本要求少生,优生,优育,适当地晚婚,晚育。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依法安排第二胎生育,禁止三胎及三胎以上的多胎生育。对于人口稀少的少数民族,节制生育的政策可以适当放宽。,六、婚姻双方和家庭成员的共同责任我国婚姻法第4条,从总体上反映了上述五项原则追求的价值目标(一)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二)家庭成员间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 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第二节 保障原则实施的禁止性规定,我国婚姻法第3条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一

5、、禁止干涉婚姻自由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是坚持婚姻自由原则,保障公民婚姻自由权利的必然要求。干涉婚姻自由的违法行为有不同的表现,包办婚姻和买卖婚姻是其中两种比较常见的形式。(1)包办婚姻,指第三者违反婚姻自由原则,包办强迫他人婚姻的。(2)买卖婚姻,指第三者以索取大量财物为目的,包办强迫他人婚姻的。,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则是除包办、买卖婚姻外的各种干涉结婚自由、离婚自由的违法行为的总称。二、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借婚姻索取财物,是除买卖婚姻外的其他借婚姻索取财物的行为。借婚姻索取财物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情形是男女双方结婚基本上是自主自愿的,但一方却以索取财物作为与对方成婚的

6、先决条件。,借婚姻索取财物主要发生在结婚问题上,也有一些当事人借离婚问题索取财物。借婚姻索取财物者不是正当地行使婚姻自由权利,而是滥用这种权利。在认定和处理具体问题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区别:1、借婚姻索取财物和买卖婚姻的区别。2、借婚姻索取财物和自愿赠与的区别。3、借婚姻索取财物和借婚姻骗取财物的区别。,三、禁止重婚重婚,是有配偶者在婚姻终止前又与他人结婚的行为,由于重婚关系中一方或者双方的合法婚姻并未终止,故对发生于后的违法结合以重婚相称。婚姻家庭法上的重婚与刑法上的重婚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认定和处理重婚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对重婚应作实质意义上的理解。,(2)应当将重婚与有配偶者

7、与他人不以夫妻关系的婚外同居行为加以区别。四、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1980年婚姻法原来仅有禁止重婚规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规定是2001年修正后增设的。,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情形,是指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我国 婚姻法不仅在总则中明令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而且在相关章中指明了这一违法行为的民事后果;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是其配偶诉请离婚的法定理由,调解无效时准予离婚;因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而导致离婚的,是无过错方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发生根据。,五、禁止家庭暴力家庭暴力是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在有关司法解释

8、中指出:婚姻法第3条,第32条,第43条,第45条,第46条所称的“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我国婚姻法以实施家庭暴力为施暴者的配偶诉请离婚的法定理由,调解无效时应准予离婚。因实施家庭暴力而导致离婚,是无过错方的赔偿请求权的发生根据。这些都是对受害人的民事救济方法。在刑事上,实施家庭暴力,情节恶劣,构成犯罪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用我国刑法中的相关规定。,六、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家庭成员是互享法定权利、互负法定义务的平等主体,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遗弃,是保障公民的婚姻家庭权益,特别是保护

9、妇女、儿童和老人权益的必然要求。(1)虐待,指对家庭成员歧视、折磨、摧残,使其在身体上、精神上蒙受损害的违法行为。(2)遗弃,指家庭成员中负有扶养、抚养、赡养义务的一方,对需要受扶养、抚养、赡养的另一方,不履行其法定义务的行为。注意区分:虐待和虐待罪的关系;遗弃和遗弃罪的关系,遗弃和虐待家庭成员的,行为人应当承担行政和民事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还要追究行为人虐待和遗弃的刑事责任。遗弃罪和虐待罪 遗弃罪,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

10、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虐待罪虐待罪(刑法第260条),是指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以打骂、捆绑、冻饿、限制自由、凌辱人格、不给治病或者强迫作过度劳动等方法,从肉体上和精神上进行摧残迫害,情节恶劣的行为。犯本罪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本罪,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思考题,1、如何理解婚姻家庭法的原则在婚姻家庭法规范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2、如何理解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的关系?3、一夫一妻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4、为什么说保护妇女合法权益原则是男女平等原则的必要补充?5、怎样从婚姻家庭制度上保障计划生育的推行?,6、如何理解婚姻法第4条的立法精神?7、干涉婚姻自由行为主要有哪些表现形式?应如何处理?8、借婚姻索取财物与买卖婚姻、赠与、借婚骗财有何区别?9、如何认定和处理重婚问题?重婚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有何区别?10、如何界定家庭暴力?11、关于虐待、遗弃,应当采取哪些法律对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