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957776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2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九章 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一、动机的含义驱使人们活动的一种推动力。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二、动机的解释一)早期的解释早期的动机理论常把动机放在个体的暂时状态(紧张或驱力)、目标(诱因)的属性和学习因素(习惯)三者的关系中考察。包含的理论有:本能说、驱力说、强化说、成就动机等。,二)归因理论,目前对于动机,尤其是成就动机领域较为前沿的理论就是归因理论,它目前的代表人物之一是韦纳。,成就动机,研究表明,课堂中的学习动机主要反映在成就动机上。成就动机就是追求成就、希望获得成就的内在推动力。奥苏伯尔认为,成就动机包括三个方面:,1、认知内驱力是一种指向学习任务的动机,求知的欲望。这种内驱力

2、源于人好奇的倾向,以及为应付环境提出的众多问题等有关心理因素中派生出来的。认知内驱力和学习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它是课堂学习中最重要的和最稳定的动机。它指向学习任务本身,是一种内部动机。,2、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它源于人的基本需要尊重和自我提高的需要派生出来的。自我提高内驱力对学习有促进作用,但要有“度”。它是一种外部动机。,3、附属内驱力个体想获得自己所附属的长者或权威的赞许和认可,取得应有赏识的欲望。它源于个体的依附性和获得赏识后产生的地位。是一种外部动机。,他认为,人们总是通过预测和理解人们的行为来检验假设在多大程度上得以证实,从而寻求对因

3、果关系的认识或确定某一事件发生的原因。归因理论家们认为人们在面对事件时一般会提出以下问题:预先假想的事件原因是什么?哪些实例支持上述假设?作出上述因果判断的后果是什么?,以上的过程看起来是符合逻辑的,但归因理论家认为,内在的过程是我们自己对原因的预测和推断,而未必是真正的原因。即这个推断是主观的,而不是客观的。这并不表明这些推断,是错误的,相反,我们很多时候都从环境中获得少量的信息,结合我们的经验,作出符合逻辑的因果判断。这是它的优点迅速理解环境。当然这样做也有缺点,就是我们可能判断失误,并还将此作为惯例接受,却不依照后来的事实基础进行客观判断。,1、归因理论和成就动机,活动1A、假设你刚刚完

4、成一次测验,测验成绩主要靠你的个人技能。完成6道题后的成绩如下:不正确,正确,不正确,不正确,不正确,不正确。对下一个问题的答案你有多少把握是对的?使用下面的量表,在你最有信心答对的题号上画圈:确定将正确 不正确 认为将不正确1 2 3 4 5 6 7 8 9,B、假设你正在玩博彩游戏,向拱形架上扔一元钱的硬币,希望一大袋硬币从架子上掉下来落在获胜袋里。你成功的概率完全靠你的运气。前六投的结果如下:失败,成功,失败,失败,失败,失败。用下面的量表标出你答案的等级,在最能表示你下一投成功的信心的数字上画圈。确定我会赢 不确定 确定我投不中1 2 3 4 5 6 7 8 9,上述实验说明了主体将失

5、败归因于内外因素的程度。对A而言,以后的活动能否成功取决于个人的能力,对B而言,则取决于运气。归因理论认为,在成功取决于个人能力的情况下,对成功的期待比靠偶然性成功的条件下更多的受先前经 验的影响。如果是这样,那么,你的选择是否符合这个结论?个体能力是内部因素,运气是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这是归因理论涉及到的一个纬度,它是由归因理论之父弗里茨.海德提出的。他认为,人们在对事件归因时,往往参照个人倾向和环境因素。在学校环境中,人们可能将成功归因于个人能力(倾向),将失败归因于教学不当;或将成功归因于运气,将失败归因于能力不济,这两种归因中,前者更有适应性,因为控制成功的力量在个人手中。

6、,在海德理论的基础上,韦纳提出了归因的另两个纬度:稳定性和可控性。,稳定的归因和不稳定的归因,活动2想想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你最近一次考试成功或失败是什么时候?如果考试成功,你认为是你的能力还是运气?如果失败了,你认为是缺乏能力还是不够努力?你倾向于对所有学科都做出类似的解释,还是因学科而异?,在以上的活动中,能力是不易改变的,因此是稳定的因素,而努力和运气是易变的,是不稳定的因素。如果你认为结果是稳定因素造成的,那么,你将期待下次有同样结果出现。,可控因素与不可控因素,活动3你把自行车锁在电线杆旁,正要离开,突然,一辆小汽车偏离道路冲向你的自行车,并把它撞毁,你发现司机是想避开一位走上快车道的

7、盲人。回家后,你的一位朋友打电话来,你和她说起此事,她说她也有相似经历,只是撞毁她自行车的是一位酒后驾车的司机。你对两起事故有何看法,你认为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为什么?,在上述活动中,你可能对撞坏你朋友自行车的司机不抱同情,因为他酒后驾车(是否喝酒是可控行为),而对撞坏你自行车的司机深抱同情,因为他是为了避开自己看不见路的人(这是司机无法控制的事件)。(但撞的是一个孩子而不是自行车,你的答案还一样吗?)这个维度关心的是个体对影响后果的事件从理智上认为有多大程度的控制能力。,综上所述,以上三个维度的关系构成下表的框架结构:内部因素 外部因素可控性 稳定 不稳定 稳定 不稳定可控 平时的努力 暂时

8、的努力 教师偏见 他人的帮助不可控 能力 情绪 任务难易 运气,三个维度的协同变化,对儿童的因果归因产生意义。对儿童学业成败来说,如果学生将成功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能力),失败归因于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努力),他将发展出更具有适应性的、好的学习风格;相反,将成功归因于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因素(运气),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的因素(能力),他将倾向于发展出适应不良的学习风格。长此以往,将发展出个体的归因风格。,归因风格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力求成功的意向:具有这一归因风格的学生更关心如何获得成功,而不是避免失败。他们具有较高而现实合理的自尊水平,能正确对待失败,他们会认为“失

9、败是成功之母”,把任务作为学习的目的。这是适应性最好的动机行为。,习得性无能为力:具有这一归因风格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能力,再努力也是没用的,不寻求成功,不避免失败,也不寻求帮助,因为帮助会显得他们更无能。这是临床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中最常见的适应不良风格。归因理论家认为要改变这种不良风格,主要是要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归因模式,而不是降低任务难度。,自我价值动机:具有这种认知风格的学生认为拥有能力比获得成功更重要,能力决定了作业和成绩水平,他们相信自己具有获得成功的能力,但又认为能力和努力是成反比的;他们把保护自我价值作为首要大事,会用各种防御策略加以保护。这也是一种适应不良风格。对于这样的学生,特别

10、要注意与他们的自我价值有关的事,无论是整体的还是具体水平上的。,2、归因与情绪,个体一旦形成一定的归因风格,这种归因风格中既包括认知因素,也包括情绪因素。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的因素往往会造成羞愧感或沮丧感,反过来会降低自我价值水平,随之减弱了对今后成功的期待。此循环过程如下:,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造成的认知与情感的后果,作业成绩 因果归因 情感反应 对自我价值的影响 对下次成功的期望失败 内部的 沮丧 降低自我价值 低 稳定的 不可控的,韦纳还考察了成败的归因带来的情感方面的后果与特定的归因维度之间的关系:控制点维度(内部-外部)与自豪和自我价值感相关联;稳定性归因带来的是希望与

11、失望的体验;可控性归因往往造成犯罪感或羞愧感。,失败条件下上述互动过程的整体情况如下:归因维度 情感后果 控制点 稳定性 可控性失败是出于内部稳定原因 无价值感 失望 羞愧感(缺乏能力)失败是出于内部不稳定原因 降低自我价值 充满希望 犯罪感(缺乏努力),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20世纪美国心理学家,人本心理学之父。他认为动机是人性本质中的善根,人类的动机也就是个人出生后一生成长发展的内在潜力。他认为,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求所组成的,因而,他的动机理论称为需要层次理论。,1、生理需要 维持生存及延续种族的需求;2、安全需要 希望受到保护及免于遭受威胁从而获得安全的需求;3、归属与爱的需要 被人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持等的 需求;4、自尊需要 获取并维护个人自尊心的一切需求;5、认知需要 对己对人对事物变化有所理解的需求;6、审美需要 对美好事物欣赏并希望周遭事物有次序、有结构、顺自然、循真理等心理需求;7、自我实现需要 个人所有需求或理想全部实现的需求。,马斯洛认为,各需要层次之间存在以下关系:1、各需要层次之间有高低之分,有前后顺序之别;只有低一层次的需要获得相对满足后,才会出现高一层次的需要;2、七层需要分为两类,较低的前四层为基本需要,较高的后三层为成长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