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p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pps(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第一部分 婴儿情绪的发生发展第二部分 情绪的社会化发展趋势,(一)婴儿情绪的发生,“人类婴儿的感情性反应是在生物遗传的基础上,从降生到人类社会环境中的第一个刹那间开始的。”儿童出生后即有情绪。如,新生儿或哭、或静,这就是原始的情绪反应。而且初生婴儿的情绪反应就已是分化的。伊扎德研究表明婴儿出生时已具有五种面部表情:惊奇、伤心、厌恶、最初步的微笑和兴趣。(图),惊奇,悲伤,厌恶,兴趣,愉快,婴儿的原始情绪反应具有以下两个突出特点:(1)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直接相关。(2)是与生俱来的遗传本能,具有先天 性。,(二)婴儿情绪的发展,在成熟和后天环境作用下,婴儿的情绪不断
2、发展。一般研究认为,婴儿在5-6周时出现对人的特别的兴趣和微笑,即社会性微笑;3-4个月的婴儿开始出现愤怒和悲伤;6-8个月时,婴儿出现对熟悉、亲近者的依恋,并随之产生对陌生人的焦虑和分离焦虑等。1.5岁左右时,婴儿逐渐产生羞愧、自豪、骄傲、同情等更高级更复杂的社会性情感。同时,最初的情绪反应也不断分化,如哭逐渐分化为因饥饿、寒冷、疼痛、困倦、玩具被拿走、成人离开、恐惧、惊吓、成人批评、焦虑等引起的哭。,(三)婴儿高级情感的发生,高级情感主要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在婴儿期主要介绍婴儿道德感的发展。在1岁婴儿身上,就可以观察到一种对人的简单的同情感。婴儿看到别的婴儿哭或笑,也会跟着哭或笑,这就
3、是所谓情感共鸣,它是高级情感活动产生的基础。到2、3岁时,婴儿产生了简单的道德感,但是这种道德情绪取决于成人的表情、动作和声调。,(四)婴儿的社会性微笑,社会性微笑发展的三个阶段:1、自发的微笑(0-5周),又称内源性微笑 婴儿最初的微笑是内源性的,可以在没有外部刺激的情况下发生。它通常发生在婴儿的睡眠中或困倦时,并且是突然出现,低强度的。此时这些微笑,无论是内源的还是诱发的,都是反射性的,而不是社会性微笑。有趣的是,即使在新生儿期微笑也存在性别差异,女婴自发微笑的次数比男婴多。,内 源 性 微 笑,2、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周-3.5个月)婴儿能够区分社会的和非社会的刺激,对人脸、人说话的声
4、音开始有特别的选择,明显对社会刺激笑得更多,出现了最初的社会性微笑。但还不能区分不同人。3、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5个月以后)从3.5个月尤其是4个月开始,随着婴儿处理刺激内容能力的增强,他能够区别熟悉的面孔和其它的东西,开始能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微笑,出现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性微笑。,第二部分 情绪社会化发展趋势,情绪的社会化(一)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二)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三)表情的社会化,补充:婴儿的依恋,(一)什么是依恋(二)依恋的发展(三)婴儿依恋的测量与类型(四)依恋的影响因素(五)依恋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一)什么是依恋,依恋(at
5、tachment)一般是指个体对某一特定个体的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系。依恋的主体是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人;依恋的客体或对象一般是能形成对主体的感情呼应并与之建立强烈情感联结的特定个体。在发展心理学中,依恋特指婴儿与成人所形成的情感联结。婴儿依恋的对象主要是母亲,也可以是别的抚养者或与婴儿联系密切的人,如家庭其他成员。,依恋具有以下特点:在对象上,依恋具有选择性。个体倾向于依恋那些能够激起特定情感和行为、满足自身需要的个体,而非依恋所有的人。在行为表现上,依恋者寻求与依恋对象身体的亲近。如依恋母亲的婴儿倾向于偎依在母亲身上或在母亲身旁活动。在对个体的心理意义上,依恋双方尤其是依恋者可从中获得一种慰藉和安
6、全感。如果依恋遭到破坏,则会造成依恋双方尤其是依恋者的分离焦虑和痛苦。,(二)婴儿依恋的发展,1、依恋建立的前提社会环境尤其是养育条件的存在是依恋发生的首要前提,如母亲对婴儿的关注。此外,个体自身在特定社会环境中已有的发展也构成了其继续发展的前提。除了中枢神经系统的日益成熟和与之相关的某些基本心理品质的初步发展外,特定依恋关系的建立还需要一定的认知前提。,两个认知前提:(1)识别记忆。识别记忆是将知觉对象从知觉背景中分化出来的认知技能。这种认知能力使儿童能够把作为依恋对象的特定个体与其他人区别开来,从而有可能形成对特定个体的依恋。(2)客体永久性与人的永久性。客体永久性;人的永久性则是以人为客
7、体的永久性。识别记忆只能使婴儿从在场的人们中辨别、分化出熟人的再认记忆,而人的永久性则可使特定个体的核心特征得以重现,从而意识到该个体的持续存在。这种能力约在婴儿8个月时出现。,2、依恋形成的标志 科学地确立依恋形成的标志在依恋研究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依恋标志的确定须符合以下三个原则(Schaffer):(1)代表性,即能反映依恋不同于其他社会关系的本质规定性。(2)稳定性,即在依恋一般应出现的时间内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存在。(3)普遍性,即不因个体间的差异而影响依恋现象的普遍存在。,公认的依恋形成的标志是儿童的分离焦虑(离开照看者时感到不安)和与之同时出现的怯生现象。(又称陌生人恐惧,是指儿童
8、对不熟悉的人所表现的害怕反应。)研究表明:依恋建立的早期,约六七个月时,婴儿极力寻求与熟悉的看护者尤其是与父母的亲近,而反抗与他们的分离。而同时,儿童对陌生的看护者则表现出谨慎与恐惧分离焦虑与怯生都是依恋的表现,它们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共同成为依恋形成的标志。分离焦虑和怯生具有跨文化性。无论在什么文化背景与喂养条件下,分离焦虑与怯生首次出现的时间都具有显著一致性。,3、婴儿依恋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出生到3个月)这个期间婴儿对人的反应几乎都是一样的,哪怕是对一个精致的面具也会表示微笑。他们喜欢所有的人,最喜欢注视人的脸。见到人的面孔或听到人的声音就会微笑,以后还会咿呀
9、“说话”。同时所有的人对婴儿的影响都是一样的,婴儿还未有对任何人(包括母亲)的偏爱。,第二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到6个月)这时婴儿对母亲和和所熟悉的人的反应与对陌生人的反应有了区别。婴儿在母亲面前表现出更多的微笑、咿呀学语、依偎、接近;在其他熟悉的人面前要少一些,对陌生人这些反应就更少,但是此时婴儿还没出现怯生。,第三阶段:积极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到3岁)从6、7个月起,婴儿对依恋对象的存在表示深深的关切。当依恋对象离开时,就会哭喊,不让离开,别人不能代替依恋对象使其高兴,当依恋对象回来时,会显得十分高兴。只要依恋对象在身边,他就能安心地玩、探索周围的环境,仿佛依恋对象是婴儿的安全基
10、地。婴儿出现明显的依恋,形成了分离焦虑 离开照看者时感到不安。与此同时,婴儿对陌生人的态度变化很大,见到陌生人,大多不再微笑、咿呀学语、而是紧张、恐惧甚至哭泣,婴儿产生怯生。,怯 生,(三)婴儿依恋的测量与类型,1、依恋的测量 安斯沃斯等人设计的陌生情境法(strange situation)是测量婴儿气质的经典方法。它通过在实验室设置一种类似于婴儿日常生活的典型情境陌生情境,观察婴儿在此情境中的反应,从而判断婴儿依恋的类型。陌生情境由一组7个3分钟的情节组成。,确定婴儿依恋反应的情境,对陌生情境的分析,陌生情境法包括:3个主要的行为主体变量:母亲、婴儿和陌生人;2种主要的人际关系变量:与母亲
11、的相互作用和与陌生人的相互作用;3种焦虑源:陌生的物理情境、与养护者的分离和与陌生人的联系;4种主要情境:亲子分离、亲子团聚、陌生人在场、陌生人退场。其中亲子分离和亲子团聚是两个主要情境。可见,情节3、4和5、7是测量的关键场景。,陌生情境法使依恋的测定得以标准化,大大推进了有关依恋的研究。但它也存在局限:陌生情境法的使用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最适用于1-1.5岁的儿童,只能测定特定人际关系中的具体行为特征,而不能测量依恋的长期稳定性。陌生情境法低估了婴儿自身的特点对亲子依恋关系的影响。陌生情境法的实施受文化的影响。,2、依恋的类型,采用陌生情境法,安斯沃斯和他的同事长期观察了乌干达和美国家庭母子
12、间的相互作用,将婴儿的依恋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安全型依恋(Secure attachment)(2)回避型依恋(avoidant attachment)(3)反抗型依恋(resistant attachment)其中,安全性依恋为良好、积极的依恋,而回避型和反抗型依恋又称为不安全型依恋,是消极、不良的依恋。,陌生情境 1,陌生情境 2,陌生情境 3,3、依恋类型的稳定性和可塑性,稳定性:依恋类型有明显的稳定性。Waters(1977)的研究。但依恋的具体表现会有所变化。可塑性:如果婴儿的家庭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如父母离婚、失业或迁居等,母婴交往发生较大转变时,依恋类型也可能发生变化。,(四)
13、依恋的影响因素,1 婴儿依恋的性质最根本取决于母亲的行为。#要使婴儿获得安全的依恋,母亲在抚养婴儿时,有两点十分重要:对于婴儿发出的各种信息能敏感地及时做出反应,即所谓的敏感性和同步性;与婴儿相互作用时,尤其在指导婴儿时,充满热情、鼓励和温和。,2父子关系对婴儿形成依恋也很重要。父亲不仅和母亲一样对孩子敏感和慈爱,还具有母亲没有的亲子关系特质。父亲的风格更剧烈,更富游戏性,而且父亲更多通过身体运动与婴儿进行互动。3.婴儿的依恋类型与婴儿本身的气质特点有关。婴儿的气质特点很可能影响了母亲对他们的态度,进而影响到依恋的性质,(五)依恋对儿童发展的影响,1在认知发展中,依恋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儿童探索行
14、为和问题解决的风格上。早期安全型依恋的婴儿在2岁时产生更多复杂的探索行为。2在同伴关系上,婴儿期的依恋质量关系到儿童的同伴关系。早期具有安全型依恋的儿童更具社会竞争能力和社会技能,他们的朋友人数更多,且更容易接触。,3在儿童的行为上,至少对于男孩,1岁时的不安全依恋与6岁时的适应不良和行为问题相联系。但另有研究发现,女孩婴儿期的依恋类型不能预测以后的问题。,总之,对于父母的健康依恋将会促进儿童对社会环境和物理环境奥秘的探索和好奇。同时,早期依恋增加了儿童对其他社会关系的信任,并使儿童以后能对同伴发展起成熟的情感关系。显然,早期依恋对于日后发展确实产生了影响。,放映结束,如果觉得本文对你有帮助,请点击下面,支持一下我们,谢谢!,1、乐美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