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961214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4.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践是认识的基础.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6.1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一、什么是实践?,1.实践就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1、实践以人为主体,2、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活动,不是纯粹的思维、认识活动。3、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会带来物质性的改变看,可以把人们头脑中得观念变为现实的存在。,1、蜜蜂筑巢2、学生讨论数学题的解题方法3、农民种庄稼4、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5、科学家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判断:下列活动中哪些是实践活动?,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探究活动一,判断文案中那些属于实践活动?A组B组,二、实践的特点,为什么教师上课是实践活动而学生看书却不是?实践活动有哪几个要素构成?它们共同的

2、特点是什么?,实践主体,实践手段,实践对象,教师讲课,农民收获,实践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人 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的活动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实践有主观能动性,VS,主观能动性是实践最本质的特征,社会性,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规模和水平都不相同,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历史性,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的人的活动,实践有社会性历史性学.科.网,有没有一种实践活动是孤立的与外界毫无联系的?,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中国航天2014:16次百发百中”,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工人造房子,问题一:需要什么要素?,(实践主体、对象、手段物质性活动),问题二:

3、工人造房子和蜜蜂筑窝有什么区别?,(目的性、意识性、能动性),问题三:工人能靠一个人的力量造好房子吗?,(社会性),问题四:现在的工人造房子和以前的人造房子有什么不同?,(历史性),探究活动二,不会游泳怎能下水,不下水,怎能学会游泳,你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探究活动三:用自己的话佐证马克思的观点,探究活动要求:,1:各队选择一个问题进行探究,每三人为一讨论发言小组,分工为:解读、答题和举例2:用自己的解读课本知识,言简意赅3:简要回答回答出相关问题 回

4、答有误的队员可补充4:至少列举出一个含义相关俗语或名人名言,队员可补充!(举出三个以上的队有特别大奖哦!),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俗语云:吃一堑长一智失败乃成功之母上过当才会学乖,示范,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解读2、答题3、成语,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我来试试,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钓久知鱼性,樵多识树名。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名言评析:,实践,符合,客观世界

5、,认识,指 导,改造,不符合,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性的唯一标准,名言评析:事实胜于雄辩。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骑驴看账本-走着瞧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柳宗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学以致用”“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名言评析:,探究思考四,人类输血救人的探索过程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1)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从输羊血到输人血,从一次次失败到探求原因,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表明实践是认识

6、发展的动力。(3偶然的成功到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死亡,直至终因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4)为救人而输血,并探寻输血失败的原因,直至发现人血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答案仅供参考,案例反思:,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起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实践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实践 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四、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五、本课知识结构图,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社会一旦有某种需要,这种需

7、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名言连连看,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我们要以实际行动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表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我国古代大发明家鲁班,在一次攀登山崖时,抓住一撮丝茅草,被草叶的细齿划破了手,他从这里受到启示,发明了锯子。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毛泽东同志指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这句话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探究活动(P42)对比几种实践观,辩证唯物主义,杜威,辩证唯物主义,费尔巴哈,辩证唯物主义,黑格尔,实践和动物的活动没有本质的区别,实践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与动物本能有本质的区别,实践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生理需要而进行的一种“利己主义”活动,实践具有社会性,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实践是人的精神的,观念的活动,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1),(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