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质量管理.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971632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8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项目质量管理.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精品课程组,质量(狭义):产品质量(或工程质量),即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ISO 9000:2000)质量(广义):项目质量:实体质量和工作质量。,本世纪是生产率的世纪,下个世纪将是质量的世纪。美J.M.Juran(朱兰)1994年,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特性之总和:明确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合同规定 隐含未明文规定,但客观存在的某些需求,“真正的质量特性”是满足消费者要求,而不是国家标准或技术标准,后者只是质量的“代用特征”。日石川馨 质量的主导地位基于这样一个事实:是用户决定质量,而不是推销员、工程师、公司经理决定质量。要承认:对质量的评价如何取决于用户

2、使用产品在客观或主观上的感觉。美,第一节 工程项目质量计划 质量计划: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工程项目质量计划:明确质量目标;明确为达到质量目标应采取的措施;明确应提供的必要条件;明确项目参与各方、部门或岗位的质量职责。,一.工程项目质量计划的依据,项目特点:质量方针:对项目的质量目标和方向所作出的一个指导 性文件。范围陈述:说明客户要求,是项目质量计划确定的主要 依据。产品描述:可能在范围描述中已强调,但产品描述通常 包含更加详细的技术要求和其它的内容。标准和规则:考虑任何实际应用领域的特殊的标准和规则。,二.工程项目质量目标,项目质

3、量总目标:达到的总体质量水平。项目质量的具体目标:项目的性能性目标、可靠性目标、安全性目标、经济性目标、时间性目标 和环境适应性目标等。,三.质量管理运行过程,项目的质量管理通过一系列活动、环节和过程而实现。项目的质量计划应对这些活动、环节、过程加以识别和明确。,项目质量环 质量管理程序 质量管理措施 质量管理方法,计划 Plan 实施 Do PDCA循环 处置 Action 检查 Check,APCD,APCD,APCD,循环,循环,循环,改进,改进,质量在计划控制下上升,改进,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四.质量计划的常用方法,在质量计划过程中,应采用一些科学的 方法和技术,以确保计划结果的可靠性

4、。,收益/成本分析 基准比较(实际与计划进行比较)流程图因果图(鱼刺图)),修改,审查,设计,通过?,是,否,系 统 流 程 图,料,混凝土强度不足,机,人,环境,方法,水泥重量不足,水泥过期,水泥含泥多,未筛洗,振捣器常坏,搅拌器失修,场地太乱,气温太低,养护差,配合比不当,水灰比不准,模板跑浆,计量不准,坍落度,未覆盖,振捣差,基础知识差,责任心差,分工不明确,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因果分析图,提出一个质量特性或问题逐层深入排查可能原因确定主要原因处置和管理注意:一个质量特性或质量问题用一张图分析 集思广益、层层深入、穷举法 确定主要原因(原因具体,以便采取措施),第二节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一.

5、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特点,影响质量的因素多质量控制的阶段性易产生质量变异易产生判断错误项目一般不能解体、拆卸项目质量受费用、工期的制约,二.工程项目不同阶段的质量控制,项目决策阶段 项目设计阶段 项目实施阶段 自控主体施工承包方、供应方 监控主体业主、监理、设计、政府质量监督部门,“三阶段控制”原理:事前事中事后控制(PDCA循环的具体化)“三全控制”管理:来自于TQC 全面的质量不限于产品质量,且包括服务质量和工作质量。全过程不限于采购、施工过程,且包括决策、设计以及回访维修服务过程。全员参与不限于管理者和质量管理人员,而是每个部门每个岗位都要参加。,三.工程项目质量因素控制,影响工程项目质量

6、的因素:“4M1E”人员素质实行经营资质管理,持证上岗?机械设备类型适合?性能?操作方便安全?工程材料选用合理?合格?检验?保管?使用?工艺方法方案合理?工艺先进?施工操作正确?环境条件加强管理,措施得力?,质量控制点的设置质量控制点:为保证作业过程质量而确定的重点控制对象、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选择质量控制点原则:1)关键工序,隐蔽工程。2)薄弱环节,质量不稳定的工序,部位。3)对后续工程有重大影响的工序、部位、对 象。4)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5)无足够把握,条件困难、技术难度大。,质量控制点位置设置表,常用的工程质量统计分析方法,1)收集整理数据(抽样检查、检验试验)2)绘制排列图 画横

7、坐标画纵坐标画频数直方图画累积频率曲线 影响因素从大到小排列,最右端直方图是合并项;始点是0,终点是100的封闭外凸曲线 3)ABC分类分析 A类(主要因素):累积频率080%重点管理;B类(次要因素):80%90%次重点管理;C类(一般因素):90%100%适当管理。“重要的少数和不重要的多数”,排列图法(帕累托图),直方图法 用途:整理统计数据,了解统计数据的分布特征(数据分布的集中或离散状况),掌握质量能力状态,观察分析生产过程质量是否处于正常范围。绘制 1)收集整理数据 2)计算极差(数据最大和最小值之差)3)对数据分组(组数、组距、每组上下限)4)编制数据频数统计表 5)绘制直方图

8、直方图的观察分析:形状观察分析 位置观察分析,(a)对称型;(b)孤岛型;(c)双峰型;(d)偏向型;(e)平顶型;(f)绝壁型;(g)锯齿型,a,b,c,d,e,f,g,T 质量标准要求界限;B 实际质量特征分布范围;,质量分布中心;,质量标准中心。,统计调查表法统计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项或修改。常用的有如下几种:(1)分项工程作业质量分布调查表。(2)不合格项目调查表。(3)不合格原因调查表。(4)施工质量检查评定用调查表等。,混凝土空心板外观质量缺陷调查表,分层法又称分类法或分组法 将收集到的质量数据,按统计分析的需要,进行分类整理,以便找到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及

9、时采取措施加以预防。分层的结果使数据各层间的差异突出地显示出来,减少了层内数据的差异。分层法的形式和作图方法与排列图基本一样。分层时,一般按以下方法进行划分:(1)按时间分:如按日班、夜班、日期 周、旬、月、季划分。(2)按人员分:如按工种、工龄等划分。(3)按使用工具仪器分:如按不同的施工设备 测量仪器等划分。(4)按操作方法分:如按不同的技术作业过程 不同的操作方法等划分。(5)按原材料分:如按不同材料成分 不同进料时间等划分。,第三节 工程项目质量保证,一.质量保证的概念,质量保证为使人们确信某一产品、过程或服务质量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必须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全部活动。,质量保证分为:内

10、部质量保证:为使企业领导“确信”本企业所完成的项目能满足质量要求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外部质量保证:用户为了确信项目实施者所完成的项目达到了所规定的质量要求,要求项目的实施者证明项目设计、实施等各个环节的主要质量活动确实做得很好,且能提供合格项目的证据。,质量保证也用于第三方认证机构对企业质量体系的评定。质量保证的具体要求通常是由用户或第三方认证机构提出。,二.GB/T19000ISO9000(2000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947年正式成立。我国从92年10月起等同采用这套标准。2000版核心标准:ISO9000:2000 基本原理和术语ISO9001:2000 质量

11、管理体系要求ISO9004:2000 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ISO19011:2000 质量和环境审核指南,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构成,三.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八项原则已经成为改进组织业绩的框架,目的在于帮助组织达到持续成功。,1)以顾客为中心,A、供应链:供方 组织 顾客 B、产品能否为顾客所满意,是企业生存的前提 条件;产品能否为顾客所钟爱,是企业发展 的前提条件;C、顾客要求:明确要求,隐含要求;D、须识别顾客要求;E、顾客的要求是动态、发展的;F、要有连续识别、跟踪的规章制度与机制;G、必须是持续地满足持续改进的机制。,2)领导者作用,A、领导者作用 确定宗旨和方向(经验管理阶段)创造员

12、工充分参与实现目标的内部环境与机 制(科学管理阶段)B、员工充分参与 C、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 建立质量方针、目标;关注顾客要求;有效的体系;必要的资源;定期评价质量管理体系;决定有关质量方针的活动和改进活动。,3)全员参与,A、员工应具备基本素质:质量意识、职业 道德、敬业精神、基本职业技能。B、员工基本素质达不到要求,应予培训、教育与督促。C、岗位素质要求:竞争上岗,优化组合;素质要求是动态的。D、处罚与解聘。,4)过程方法,过程 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质量体系由过程网络组成。系统的识别和管理组织所使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过程方

13、法”。质量管理体系的四大主要过程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输出,输入,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管理职责,资源管理,测量、分析和改进,产品实现,产品,顾客,要求,顾客,满意,5)管理的系统方法,识别、理解和管理作为体系的相互关联的过程,有助于组织实现其目标的效率和有效性。质量管理体系方法(ISO9000)P a.确定需求与期望;b.质量方针、目标;c.实现目标的过程与职责;d.必需的资源;e.规定测量过程有效性的方法D、C f.实施、测量确定过程的有效性;A g.纠正与预防措施;h.持续改进。,6)持续改进,持续改进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原因:顾客要求是动态变化的

14、 目的:不断提高满足要求的能力 改进的内容产品改进:质量 过程改进:效率、有效性 体系改进:效益 组织调整:改进的方法:P识 别:评价现状,识别改进内容,改进目标与方法;D实施这些方法;C测量、验证、评价改进的有效性;A 进一步改进;将改进方法纳入文件。,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决策针对预期目标,在一定决策条件下,从诸方案中选其中一个的抉择过程。决策的基础:对信息和资料做周全的收集+科学的分析 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基础上。,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组织与其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供方提供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社会越发展,分工越细,组织越觉自身资源不足,应与供方建立互利互惠的伙伴关系。,谈谈你的工作质量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应如何进行控制?,工程项目管理精品课程组,华北电力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