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972409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219.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常用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常用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常用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常用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用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常用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大坪医院 孟德胜,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现状,医药行业飞速发展,药害事件层出不穷,合理用药步履艰难,执业药师的责任,药品研发,药品生产,药品流通,药品养护,医生处方,处方审核,处方调配,药品使用,执业药师,影响药品使用环节的因素,医生处方合格的药品,经药师准确调配后按正确的使用方法使用才能达到治疗目的,药品正确使用,药理药性,给药途径,剂型特点,患者状态,不同给药途径药品的使用特点,药品使用从途径上大致可分为口服、注射、外用三种基本类型,虽然目前临床也有雾化吸入和皮下植入等手段,但应用并不广泛。给药途径不同则药品的吸收、代谢规律不同,其使用方法也有所不同。,口服药的正确使用,

2、口服是药品最常用的使用方法,具有使用方便、起效平稳和相对安全的特点。常见的口服药剂型有片剂、胶囊、颗粒剂、散剂和溶液剂等,根据药物本身特点和疾病治疗需求又设计了各种缓、控释口服制剂和咀嚼片、含化片、漂浮片等定点释放或发挥局部作用的口服制剂。,患者意识不清或其他原因造成的不能完成吞咽动作 exp:休克患者、精神病人、口腔食道手术患者 患者胃肠吸收功能障碍 exp:围手术期患者、肠切除患者、晚期肿瘤患者药物本身不宜作为口服给药使用 exp:青霉素G、链霉素、头孢唑林、胰岛素药物虽可口服但不能发挥特定作用 exp:紫杉醇、白蛋白、胶原蛋白(大多数生化制剂),不宜口服给药的情况,口服药剂型与使用特点,

3、口服液体制剂,口服固体制剂,优点:吸收快好使用方便,缺点:定量不准易霉变,合 剂口服剂糖浆剂,优点:作用平稳携带方便,缺点:起效缓慢易潮解,片 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体制剂使用注意事项,合剂多为混悬溶液,允许有少量沉淀,使用时应摇匀后服用止咳糖浆类口服液体制剂若用水冲服则可降低糖浆粘稠度,不能在呼吸道形成保护膜,影响疗效,因此使用时不得以水送服。口服液体制剂多为非最终灭菌制剂,使用时应观察澄明度;发现絮状沉淀应仔细辨别是否为霉菌。口服液体制剂应常温储存,冷藏后沉淀增多。口服液体制剂有效期较短(多为6个月),不得长期储存。服用剂量尽量准确,无量杯应按刻度服用。用后旋紧瓶盖。,口服固体制剂使用注意

4、事项,片剂、胶囊一般以温开水送服,不宜咀嚼。颗粒剂、散剂以温开水冲服。水量因药物性质不同而不同。水温以4575为宜。,崩解,释放,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特殊口服固体制剂的使用方式,胶囊、包衣片、缓释片、控释片不得嚼碎。某些急救药品如硝酸甘油等为增加药品吸收速度而迅速起效,应进行咀嚼。咀嚼片,该剂型的设计目标为通过咀嚼运动粉碎药物增加其生物利用度如西咪替丁咀嚼片、铝美加咀嚼片、孟鲁司特咀嚼片等;胃黏膜保护剂,如复方胃舒平片、氢氧化铝片、胶体次枸橼酸铋片等,嚼碎后可快速在胃壁上形成保护膜;喉片等含化药品不宜咀嚼。,口服固体制剂服药用水,口服药品以温开水送服为宜,尤其是含蛋白质或益生细菌类成分的药

5、品如胃蛋白合剂、胰蛋白酶合剂、淀粉酶、多酶片、乳酶生、酵母片等,受热后凝固变性,失去作用。维生素C、维生素B1、B2等药品受热后易造成化学结构破坏,也不宜热开水送服。口服药品以水送服,以一杯水量为宜,过多饮水没有必要,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影响药效。而有些药物影响人体水盐代谢必须增加饮水量。,exp:1、胃黏膜保护剂复方氢氧化铝片服用时大量饮水会冲淡药物在胃内的浓度,不易形成保护膜。含化喉片短时间内不宜饮水。2、需要在胃部吸收的药品,大量饮水加速胃排空,减少药物的吸收。如漂浮片。3、平喘药如安茶碱等具有利尿作用,利胆药如舒胆通等可促进胆汁分泌并造成腹泻,双磷酸盐类药物如福善美等可导致电解质紊乱和水分

6、丢失,上述药品服用后应多喝水,以补充机体的水分丢失。4、HIV蛋白酶抑制剂、抗通风药(如丙磺舒等)和磺胺嘧啶等主要经肾脏排泄并易形成结石的药品应大量引水(2000ml以上/日),避免尿路结石形成,必要时口服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口服药品的剂量与频次,口服药的剂量和给药次数由药品的最低有效浓度和药品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决定。药品最低有效浓度与药品最低中毒浓度之间的范围称为该药品的治疗窗,调整药品的给药剂量和给药次数使药品血药浓度在治疗窗内的时间最长,则为最佳治疗方案。,最低毒性浓度,最低有效浓度,治疗窗,药品上市前均进行过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方面的研究,说明书上对给药剂量和用药次数均有明确的规定,应

7、严格遵照执行,不得随意更改。多数药品1日2次或1日3次,但缓释、控释制剂逐年增加,减少了患者用药次数,药师在指导患者用药时应注意区别。另外,药师应注意药品的日限定剂量和极量,部分药品由于毒性较大或消除缓慢,易造成机体积蓄中毒,因而限定了日剂量和疗程。Tid bid qd q6h q4h;单次剂量 日剂量 极量,Exp:缓控释制剂 给药次数应相应减少,否则引起药品积蓄。盐酸维拉帕米片40mg,每次2片,每日34次;盐酸维拉帕米缓释片180mg,每次1片,每日1次 大部分药品作用于体内相应受体,适当增加剂量可增加疗效,但当受体饱和时,再增加剂量则不增加疗效。奥美拉唑为PPI抑制剂,当剂量增加到16

8、0mg以上时疗效不增加 地西泮作用于安定受体,增加剂量疗效增加,过多则引起中毒。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疗效与给药次数有关而与药物剂量无关。西力欣片 正确用法:成人口服每日2次,每次250mg;错误用法:成人口服每日1次,每次500mg;同一种药品用于不同疾病剂量频次不同。氢化可的松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替代治疗:一日25-37.5mg(清晨2/3午后1/3)。患者应激状况时(如发热、感染):一日100mg,饮食和时机对口服药的影响,现代药动学的研究表明,许多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利用,不但明显受胃内食物和合并用药的影响,而且服药时机也可影响疗效。按时口服药品优点有:有利于达到药物的最佳吸收。有利于获

9、得最佳治疗效果。有利于减轻不良反应。有利于避免药理性拮抗作用。,exp:1、头孢氨苄胶囊,饭后服药影响吸收可使疗效降低,血药浓度下降。维生素B2 饭后服可使药物缓慢进入小肠,有利于增加吸收。2、阿司匹林、保泰松,吲哚美辛,苯妥英钠等空腹服用,将会加重不良反应,诱发胃溃疡。3、抗酸剂氢氧化铝,氧化镁与西咪替丁同服,可使西咪替丁的吸收减少,血浓降低。4、胃粘膜保护剂应在饭前半小时服用,否则疗效降低。,食品与药品的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同一患者在同一治疗期内给予多种药物时,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称为药物相互作用,理化性质的相互作用,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药效学相互作用,口服药品常见给药方式,1)清晨空腹

10、服药 因空腹时,胃和小肠已基本没有食物,胃排空快。此时服用药物迅速到达小肠,吸收充分,作用迅速有效。如抗结核药利福平胶囊,空腹服药,没有食物影响药物吸收,血药浓度可达高峰,并很快吸收分布到全身,其它如容积性泻药硫酸镁也宜空腹服用,保持高药物浓度,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以达到导泻的作用。凡因胃内食物影响吸收药物,均应在空腹服用,如驱虫药,盐类泻药等。,2)饭前服药 指饭前30-60分钟前服药。饭前胃的食物少,有利于药物与胃壁充分接触,发挥最大的治疗作用。凡对胃无刺激性或需要作用于胃壁的药物应饭前服用有利于加剧吸收。健胃药,抗酸药,收敛药,解痉药,胃粘膜保护剂,肠道抗感染药等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物,均

11、应在饭前半小时至1小时服用。如胃黏膜保护药硫糖铝、肠溶制剂肠溶阿斯匹林等。,3)饭后服药 指饭后15-30分钟后服药。饭后服药食物会影响药物与胃壁接触,所以对胃壁刺激性大的药物易饭后服用。如解热镇痛药抗炎羟布宗、抗心率失常药普萘洛尔等。4)睡前服药 指睡前15-30分钟服药。神经衰弱的失眠患者服用的镇静催眠药。如安定、阿普唑仑等。睡前服可加快和保证睡眠。,5)必要时服药 指病情需要时服药。如退热镇痛药复方阿斯匹林在发烧或疼痛时服用。抗晕动药在乘车、乘船、乘飞机前服用。6)顿服 指病情需要一次性服药。某些病如肾病综合症、顽固的支气管哮喘,需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来控制病情时,采用顿服法,即将每日的总

12、量,在每晨一次顿服,正好与正常的人体激素分泌高峰一致,对促皮质激素及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抑制较小,从而减轻长期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注射剂的正确使用,注射剂指供注入体内的灭菌药物溶液。注射用药作为一种常规的治疗手段,具有起效迅速、剂量易控的特点,在临床诊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注意选择适当的注射途径,注射式给药,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周围静脉注射,中央静脉注射,皮下注射,病灶注射,穴位注射,其他注射方式,鞘内注射,是临床最常见的注射方式,根据所选择静脉的性质可分为周围静脉注射和中央静脉注射;根据注射的方式又可分为静脉推注和静脉滴注。周围静脉滴注:多数药物采用的常规的给药方式。中央静脉滴注:休克患者

13、周围静脉闭缩时采取的给药方式;患者急救需要短时间内输注大体积的药物;肠外营养剂的给药方式。静脉推注:需要迅速起效的急救药品;患者病情不宜给予大量液体,静脉注射,静脉注射给药方式在临床应用广泛,但并非所有的注射剂均可静脉注射,注射剂药品说明书上有明确的规定,应仔细分别。一般油溶液或助溶剂用量较大的注射剂不宜采用静脉注射,误将肌肉注射剂用做静脉注射剂是非常危险的,如柴胡注射液、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乙肝免疫球蛋白等仅供肌肉注射,不能用做静脉注射。,相对于静脉注射安全性提高,药物维持时间长,但起效较慢。一般静脉注射药品制剂工艺比较严格,但并非所有静脉注射剂均可用做肌肉注射:注射后难于迅速起效或难于达到有

14、效血药浓度而发挥全身作用的药品如硝酸甘油注射液、呋塞米注射液、甘油果糖注射液等;局部注射刺激性大,可造成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品如维生素C注射液、大部分抗肿瘤药物、肾上腺素等。,肌肉注射,皮下注射 方式仅适用于需药品缓慢释放,长时间维持疗效者如胸腺素注射液、胰岛素注射液。鞘内注射 适用于骨髓和中枢系统疾病,而常规给药方法药物无法到达病灶的情况。病灶注射 常见于实体瘤的给药穴位注射 见于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注射剂溶媒的选择 各种注射剂的配制方法在药品说明书中有详细介绍,但有些药品说明不够明确,医务人员在使用注射剂时除严格按照说明书配制外,应结合自身知识慎重选择。溶媒的理化性质对药品的稳定性可产生巨大影响

15、,重要影响因素有两个:PH 和离子。葡萄糖注射液PH 4.56.5 氯化钠注射液PH 6.57.4,exp:1、肝得健注射液以0.9%NaCl配制,造成微粒数大量增加;2、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粉针剂在0.9%NaCl注射液中稳定,在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溶解后含量下降;3、青霉素注射液以葡萄糖配制分解速度加快。4、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在选择溶媒时应慎重。5、乳酸林格、甘露醇和低分子右旋糖苷本身具有较强的药理作用,不宜作为药物溶媒使用。,注射剂配制浓度粉针剂、中药注射剂和其他溶解性较差的药品溶媒体积小溶解不完全,易形成微粒。抗肿瘤药等刺激性大的药品增加浓度加重局部

16、刺激;药物浓度过大如生脉注射液可造成患者溶血;含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药物浓度过大将增加过敏反应发生的几率;抗心率失常药浓度过大可造成患者血药浓度一过性升高,增加不良反应降低疗效。大量补充液体影响机体水盐平衡;青霉素等-内酰胺类抗生素降低浓度加速药物分解,并有可能达不到有效血药浓度。,应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和药物性质确定:成人的普通输注速度一般为45ml/分钟;血容量严重不足的患者抢救起始可达15ml/分钟以上,血容量恢复后降低至正常速度;颅脑、心肺疾病或老年患者输液速度应控制在13ml/分钟;婴幼儿输液速度应控制在23ml/小时/公斤体重。,输液速度,静脉输液药物配伍禁忌,药物配伍禁忌指两种或两种

17、以上药物以同一溶媒配制后发生药效学拮抗、理化性质改变或药物动力学的相互干扰。有报道称不良反应发生率25种药品联用为4%,610种联用为10%,1115种联用为28%,因此,药品输注应尽量避免联用,尤其是中药注射剂应尽量单独输注。,药品输注应尽量避免联用,尤其是中药注射剂应尽量单独输注。穿琥宁注射液与妥布霉素、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等混合出现白色沉淀;阿昔洛韦注射液与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混合出现乳白色混浊;沐舒坦在与头孢派酮钠舒巴坦序贯注射时在输液时头皮针内会出现乳白色混浊。,Exp:,外用药品的正确使用,外用药品泛指除口服和注射方式外的所有给药方式,但雾化吸入和体内植入不应算做外用给药。外用药品似乎

18、应定义为不经过机体吸收进入循环系统,仅在用药局部发挥作用的药品更为合适,但硫酸镁等等导泻剂不应列入其中。常见的外用制剂有皮肤外用制剂、口腔外用制剂、眼科外用制剂、耳鼻咽喉外用制剂、妇科外用制剂、肛肠外用制剂等。,外用药品的剂型种类,1)溶液剂:是药物溶解于溶剂中所形成的澄清液体剂型。2)洗剂:专供涂抹、敷于皮肤的液体制剂,水和乙醇为分散介质。3)散剂:是一种或多种药物均匀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4)酊剂:是药物的酒精溶液。5)乳剂:油和水混合并加入乳化剂而制成,兼具亲水性和亲脂性6)软膏:软膏基质和药物混合制成,半固体、具有适当稠度7)糊剂:药物粉末和液体石蜡、凡士林等基质混合制成,稠度较高,粘

19、着力不如软膏。8)硬膏:指药物和固体或半固体的粘性机质混合,涂于布基或其他裱褙材料而成,是一种粘柔带韧性的固体剂,9)其他:滴眼液、滴耳液、滴鼻剂、凝胶剂、栓剂、帖剂等,外用药品使用原则,1)熟悉常用外用药物剂型的性质、特点2)根据皮损的性质和病期选择适宜的剂型3)根据病人年龄、性别、用药范围综合考虑4)根据皮肤的状态及用药的部位选择 5)选择适宜的药物浓度6)根据药物不同性质以及疾病的特点选择,混悬剂,用前先摇匀,日涂多次;湿敷应用68层纱布,纱布取出挤至不滴水为度,并保持敷料潮湿和清洁,寒冷季节湿敷液还应适当加温。含凡士林的软膏、wO型乳膏受温度影响较大,贮存时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室温较高会

20、发生有效成份的迁移,室温较低涂展性能较差;含有机溶剂的药水,要注意瓶塞的密闭,否则溶剂挥发后会析出结晶。溶液剂和洗剂,容易挥发而降低疗效,用药次数相对要多一些;酊剂、软膏作用持久,每天早晚各用1次即可。,Exp:,湿疹有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急性期以红斑、丘疹或水疱为主,无渗液时用混悬剂或粉剂;有大量渗液时,用溶液冷湿敷。亚急性期若皮损呈糜烂,伴少量渗液时,仍用溶液冷湿敷,加外用油剂或糊剂;若皮损呈丘疹或小片增厚,可选择软膏剂、乳膏剂及混悬剂;慢性期,皮损表现为皮肤增厚,角化,干燥,以浸润肥厚为主,可选用软膏剂、乳膏剂;苔藓样变为主,可选用硬膏剂、涂膜剂、酊剂等。,Exp:,小儿及妇女的皮

21、肤较为细嫩,耐受力差,用药浓度不能过高;老年人皮肤有不同程度的萎缩,用药宜比成人浓度低;妊娠期妇女及哺乳期妇女应考虑某些药物透皮吸收后,会对胎儿、婴幼儿产生影响;大面积应用外用药,尤其表皮有破损,如采用开放性湿敷应注意有吸收中毒的可能性,这时用药范围宜小。,外用药物常因其浓度不同而治疗作用差异较大。使用不当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水杨酸具有消毒和杀菌作用。而l水杨酸有软化和溶解角质作用,2以上的水杨酸则是一种腐蚀剂;又如苯酚0.53水溶液或软膏,有止痒、镇痛作用,510 酊剂可用于治疗手足癣、汗疱疹。20 以上的水溶液可用于治疗局限性神经皮炎、软下疳,95液化苯酚有脱色作用。用于雀斑、黄褐斑等。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先用低浓度,然后根据病情需要和患者耐受程度,逐渐增加浓度。,止痒药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挥发性物质,如樟脑、薄荷脑、冰片等,另一类为有局部麻醉作用的药物。如石碳酸、地卡因、苯佐卡因等。不能任意用含激素类药代替止痒药使用;对于喹诺酮类药物如盐酸洛美沙星乳膏,具有光毒性,涂药部位要避免光照;癣菌病继发细菌感染时,应先控制细菌感染,然后再控制真菌感染,一般先用含有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抗真菌药的混合制剂,待皮损消退后,单用抗真菌药;糖皮质激素类软膏,一般只需每日1次涂患处即可,长期使用可造成皮肤萎缩、多毛症、继发感染、瘙痒刺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