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质判断及其推理.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977101 上传时间:2023-09-10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2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性质判断及其推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性质判断及其推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性质判断及其推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性质判断及其推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性质判断及其推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性质判断及其推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性质判断及其推理.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讲 性质判断及其推理(二)直言三段论,第一节 直言三段论概述,直言三段论是由直言判断所构成的推理。所谓直言判断,就是断定思维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判断,以此区别于带有条件性的假言判断、选择性的选言判断等复合判断。,一、直言三段论的定义与结构,直言三段论是借助一个共同概念,将两个性质判断联结起来,从而推出一个性质判断结论的推理形式。,三段论的结构:从词项看,一个正确的三段论包含三个词项,每个词项都出现两次。其中在前提中两次出现,而在结论中不出现的词项,称为“中项”,用“M”表示;结论的主项称为“小项”,用“S”表示;结论的谓项称为“大项”,用“P”来表示。,三段论的前提:三段论的前提有大前提

2、与小前提之分。其中,包含大项的前提是大前提,包含小项的前提的小前提。可用符号公式表示为:M A P S A M S A P,在日常语言中,三段论的表述具有随意性,往往并不遵循先大前提,次而小前提,最后结论的规范表述方式。这种表述方式被称为“非标准形式”。,二、三段论的公理,所谓公理,通俗地说,就是不证自明的道理,它无须借助其它判断证明。三段论的公理是三段论推理诸多内容的基本依据。三段论的公理概括地说,即如果对一类事物有所肯定,那么,对这类事物的每一个子类或分子就要有同样的肯定。这是遍有公理。如果对一类事物有所否定,那么,对这类事物的每一个子类或分子就要有同样的否定。这是遍无公理。,展开来说:(

3、1)如果对一类事物有所肯定,那么,对这类事物的每一个子类或分子就要有同样的肯定;(2)如果对一类事物有所否定,那么,对这类事物的每一个子类或分子就要有同样的否定。,(1)可用公式(竖式)表示为:M A P M E P S A M S A M S A P S E P 可用欧拉图形表示为:,P M,M S,S,M,S,P,第二节、三段论的规则,以下规则是有效进行三段论推理所要遵循的基本规则。,1一个正确的三段论应该只有三个词项 一个正确的三段论所以只能有三个词项,是因为大前提与小前提必须借助一个共同的词项联结起来,从而在结论中推导出大项与小项必然关系。如果只有两个词项,就不能构成三段论推理;如果出

4、现了四个词项,则大前提和小前提之间就没有起媒介作用的词项,因而不能推出确定结论。一个三段论如果违反这一规则而出现了四个词项,就犯了“四词项”(或称“四概念”)的逻辑错误。“四词项”的逻辑错误有些很容易辨别,而有些就需要相关的逻辑知识或对语词内涵的了解而进行分析。,2中项至少在前提中周延一次 中项所以至少要在前提中周延一次,是因为这样才能起到使大项和小项发生必然联系的媒介作用;否则,大项与小项的联系就是或然的,不能推出确定结论。违反这条规则,就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下图表示中项在前提中不周延会出现的若干情况:(1)(2)(3)(4)(5),M,M,M,SP,P,S,s,p,M,S,P,

5、M,S,P,以上图示表明:一个中项不周延的三段论推理,会有不同的结果,而不能得出必然结论。这种结论的或然性违反了必然推理的要求,因而,是有逻辑错误的推理。用公式表示,设以上五种图示的前提情况都是:PAM(大前提)SAM(小前提)结论就会有SAP、SEP、SIP、SOP四种情况。,3在前提中不周延的词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 必然推理之所以“必然”,就在于结论的断定范围不超出前提的断定范围,换言之,前提的范围包含了结论。因此,前提真实,则结论必然真实。三段论属于必然推理,自然也具有这种特点。在三段论中,如果大项或小项在前提中不周延,在结论在却周延了;也就是说,在前提中只对大项或小项的部分外延作了断定,

6、而在结论中却对大项或小项的全部外延作了断定,这样,结论就超出了前提的断定范围而犯了逻辑错误。如果错误出现在大项上,称为“大项扩大”;如果错误出现在小项上,称为“小项扩大”。,4两个否定前提不能得出必然结论 在前提中,大项或小项必须至少有一个与中项在外延上是相容关系,这意味着前提中至少要有一个肯定判断。这样,中项才能起到联结大项与小项的作用。如果两个前提都是否定的,就意味着中项既与大项的全部或部分外延相排斥,又与小项的全部或部分外延相排斥,因而就无法得出确定结论。,例如,如果大、小前提分别是MEP和MES,则S和P可能有以下图形所表示的几种情况。(1)(2)(3)(4)(5),M,SP,M,P,

7、S,M,S,P,M,S,P,M,S,P,以上图形可归结为SAP、SIP、SOP、SEP四种判断。由此可见,两个否定判断不能得出必然结论。,5如果有一个否定前提,则结论必然是否定判断;如果结论是否定判断,则必然有一个否定前提。一方面,如果前提中有一个否定判断,就意味着要么中项与大项的全部外延相排斥;要么中项与小项的全部或部分外延相排斥。结果都是小项全部或部分与大项全部外延相排斥,结论自然是否定判断。另一方面,如果结论是否定判断,即小项的全部或部分外延与大项的全部外延相排斥,则在前提中,要么中项与大项的全部外延相排斥,要么中项与小项的全部或部分外延相排斥,这意味着大前提和小前提必然有一个是否定判断

8、。,从以上规则2、规则3、规则4和规则5,可推导出以下两个规则。6两个特称前提不能得出必然结论 两个特称判断相搭配为前提,有两个I判断、两个O判断、I判断与O判断相搭配三种情况。这三种情况都不可能推出必然结论。如果以两个I判断为前提,由于I判断的主项和谓项都不周延,因而前提中就没有一个词项周延,这就违反了“中项至少要周延一次”的规则。如果以两个O判断为前提,则违反了“两个否定前提不能得出必然结论”的规则。,如果是I判断和O判断相搭配为前提,则在前提中只有一个周延的词项;根据“中项至少要周延一次”的规则,这个周延的词项应该做中项,那么小项和大项在前提中是不周延的。但是根据“如果有一个否定前提,则

9、结论必然是否定判断”的规则,在结论中,大项是周延的。这就违反了“在前提中不周延的词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的规则,犯了“大项周延不当”的错误。,7如果前提中有一个特称判断,则结论也必然是特称判断 根据规则4,E判断和O判断的搭配为前提,不能推出必然结论。因此可以相搭配为前提的有AI、EI、AO三种情况。以下分别论证:其一、如果前提为A判断和I判断,则前提中只有一个周延的词项A命题的主项。根据规则2,这个词项必须做中项,而大项和小项在前提中都不周延。根据规则3,则大项和小项在结论中也不应该周延。因此,结论应该是I判断,其二、如果前提为E判断和I判断,则前提中有两个周延的词项E命题的主项和谓项。这两个

10、周延的词项,其中一个必须做中项,以符合规则2;另一个必须做大项,以符合规则3和规则5;二小项在前提中不周延。因而,结论应该是O判断。,其三、如果前提A判断和O判断,则前提中有两个周延的词项A判断的主项和O的谓项。这两个周延的词项,其中一个必须做中项,以符合规则2;另一个必须做大项,以符合规则3和规则5;小项在前提中不周延。因而,结论应该是O判断。规则小结:中要周延概念三,大项小项莫扩展,一否得否特得特,否特成双结论难。,第三节、三段论的格及各格的规则,三段论的“格”是指根据中项在前提中的不同位置而形成的各种推理形式。三段论有四个格。它们分别被称为第一格、第二格、第三格、第四格。各格都有相应的规

11、则。以下分别介绍。,中项在大前提中是主项,在小前提是谓项。如下图:M P S M S P,第一格最典型地反映了三段论的演绎特点,显得思维自然流畅,人们经常用它证明思想。因此,它被称为典型格、自然格、证明格、审判格等。第一格的规则是:(1)大前提必须全称。(2)小前提必须肯定。,以下用反证法证明规则(1):设如果大前提是特称判断,则中项在大前提中不周延;依据“中项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中项就应该在小前提中周延;而中项是小前提的谓项,因此小前提应该是否定判断;依据“如果有一前提否定,则结论否定”的规则,大项在结论中是周延的;依据“在前提中不周延的词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的规则,大项应该在大前提在周延

12、;而若使大项在大前提中周延,则大前提就应该是否定判断。这样就出现了大前提与小前提都是否定判断的情况,而依据“两个否定前提不能得出必然结论”的规则,不应出现大、小前提都是否定判断的情况。由此可见,大前提不能是特称判断,而必须是全称判断。,二、第二格,中项在大前提和小前提中都是谓项。如下图:P M S M S P 第二格的结论都是否定判断,人们经常用它来反驳肯定判断或与肯定判断表述的情况相区别。因此,它被称为反驳格、区别格。如上例既可用来反驳“形式逻辑是意识形态”的观点,也可用来区别属于意识形态的学科。,第二格的规则是:(1)必须有一个否定前提。(2)大前提必须全称。,以下用反证法证明规则(1):

13、如果前提都是肯定判断,则中项在大小前提中都不周延,这就违反了“中项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因此,前提不能都是肯定判断,必须有一个否定判断(如果两个前提都是否定的,则违反了“两个否定前提不能得出必然结论”的规则)。规则(2)请同学自己证明。,三、第三格,中项在大前提和小前提中都是主项。如下图:M P M S S P,第三格的结论都是特称判断。人们经常用它来反驳与之是矛盾关系的全称判断。所以,它被称为反驳格。第三格的规则是:(1)小前提必须肯定。(2)结论必须特称。以上两个规则请同学自己证明。,四、第四格,中项在大前提是谓项,在小前提是主项。如下图:P M M S S P 有人认为第四格有把问题引向

14、深入的作用,因此称它为引申格。由于它的推导显得不自然,因此人们较少使用,被称为“冷门格”。,第四格的规则有:(1)如果大前提肯定,则小前提必须全称。(2)如果有一否定前提,则大前提全称。(3)如果小前提肯定,则结论特称。(4)前提中不能有特称否定判断。(5)结论不能是全称肯定判断。以上规则请同学自己证明。,第四节、三段论的式及有效式,三段论的式指由判断质与量的不同搭配构成的三段论形式。如大前提是E判断,小前提是I判断,结论是O判断,因此,被称为EIO式。推理的大、小前提和结论都是A判断,所以被称为AAA式。大前提是I判断,小前提是A判断,结论是I判断,所以,被称为IAI式。,三段论的每一个判断

15、都可代入A、E、I、O四种性质判断,因此,就有64个式,即4(大前提)4(小前提)4(结论)=64。又由于三段论有四个格,因而644=256,即三段论共有256个式。然而,这些式大部分是无效式,如EEE、AAO、OOI、IOE、EIA等式都是无效式。并且一个式是否正确,要视其所在的格而定。如IAI式在第三格和第四格是有效式,而在第一格和第二格就是无效式;AAA式在第一格是有效式,而在其它格则是无效式。,根据三段论的基本规则和各格的规则确定,各格的有效式如下:第一格:AAA(AAI)、AII、EAE(EAO)、EIO第二格:AEE(AEO)、EAE(EAO)、EIO、AOO第三格:AAI、AII

16、、EAO、EIO、IAI、OAO第四格:AAI、AEE(AEO)、EAO、EIO、IAI,在以上24个有效式中,有5个带括号的式是弱式,所谓弱式,是指本应得出全称判断,却得出特称判断的式。如第一格的AAA式,结论是全称肯定判断,根据对当关系A真则I真的道理,AAI式是从AAA式派生出来的。由于其断定的不充分,所以称弱式。因此,断定恰当的有效式为19个。,第五节、第二、三、四格化归为第一格的问题,第一格推导自然,最能体现三段论的演绎特点。在这方面,其它格不同程度上逊于第一格,其中第四格更显得推导不够自然,并且规则繁多。因此,有时需要把第二、三、四格转换为第一格。这种转换称为“化归”。经化归而得出

17、的第一格,必须是符合第一格规则的正确形式。,化归的方法有两种,一个是运用判断变形方法,一个是通过大小前提对调的方法。有的化归两种方法都可以使用,有的只可使用其中一种方法,有的需要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并且,有的化归比较简单,有的则比较繁复。第二、三、四格所有的15个式都可以化归为第一格的有效式。,(1)对第二格EIO式的化归(用判断变形方法):P E M M E P S I M S I M S O P S O P 由于第二格大前提是E判断,中项在大前提中是谓项,而小前提与第一格相符,因此,这个化归只须对大前提进行换位法,以改变中项的位置即可。这个化归只能用命题变形的方法,不能用大小前提对调的方法。

18、,(2)对第四格IAI式的化归(用大小前提对调方法):P I M M A S M AS P I M S I P P I S 在第四格的大小前提中,中项的位置与第一格都不同,而对PIM不能通过换位变成全称判断(因为第一格要求“大前提必须全称”)。因而必须采取大小前提对调的方法。对调后第一格的结论PIS与原来的结论SIP可以互推。这个化归只能用大小前提对调的方法,而不能用判断变形的方法。,(3)对第四格AEE式的化归(既可用大小前提对调的方法,也可用判断变形的方法):A用大小前提对调的方法:P A M M E S M E S P A M S E P P E S(SEP),B用判断变形的方法 P A

19、 M P E M M E P M E S SEM S A M S A M S E P S E P这个化归所以把大小前提的中项都变成去矛盾概念,既是判断变形的要求,也是为保持三段论只能有三个词项的要求。,(4)对第三格OAO式的化归(大小前提对调与判断变形方法的综合使用):M O P M A S M A S M A S M O PM I PP I MS O P P I S(P I S S I P S O P)化归后第一格结论 PIS可推出原来结论SOP。,第六节 三段论的非标准式和省略式,如前所述,在日常语言中,三段论的表述往往并不遵循先大前提,次而小前提,最后结论的规范表述方式。或者次序颠倒,

20、或者省略其中的某一部分。这些表述方式被称为“非标准式”。,对于表述次序不规范的“非标准式”这类推理,可将之还原为标准的三段论形式。方法是:,首先,确定其前提和结论。一般说,“因为”、“由于”等语词之后的是前提;“所以”、“因此”等语词之后的是结论。表示原因的语词和表示结果的语词,往往仅出现其中一种。其次,确定大前提和小前提。包含大项的是大前提,包含小项的是小前提。,三段论的省略式是“非标准式”的一个值得注意的类型。其可能在语言表述上省略三段论中的任何一个判断。但是省略的三段论有可能包含逻辑错误,因此,学会补足省略的三段论,对验证去推理正确与否是必要的。,补足三段论省略式的方法如下:第一,确定省

21、略的是前提还是结论。一般说,“因为”、“由于”等语词之后的是前提;“所以”、“因此”等语词之后的是结论。如果有“因为”“所以”这类表示因果关系的语词,则意味着省略了一个前提;如果没有这类语词,则意味着省略了结论。第二,如果省略的是某个前提,则确定其省略的是什么前提。分析从结论入手:如果结论的主项(即小项)包含在未省略的前提中,因为包含小项的前提是小前提,所以省略的是大前提;如果结论的谓项(即大项)包含在未省略的前提中,因为包含大项的前提是大前提,所以省略的是小前提。,有些三段论省略式包含着逻辑错误。需要说明的是:三段论省略式是语言表述的省略,而非判断结构的省略。三段论的三个判断结构是不可或缺的。,小结,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本单元着重讲授了直言三段论的逻辑特点、结构、公理、基本规则、各格的形式及相应的规则、各格的有效式、三段论的省略式等问题。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需要重点把握的是三段论的结构、基本规则、四个格的形式和第一格的规则和化归问题。难点问题集中在化归问题和验证省略式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