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的职业损伤安全防护措施.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979671 上传时间:2023-09-10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5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士的职业损伤安全防护措施.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护士的职业损伤安全防护措施.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护士的职业损伤安全防护措施.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护士的职业损伤安全防护措施.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护士的职业损伤安全防护措施.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护士的职业损伤安全防护措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士的职业损伤安全防护措施.ppt(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护士的职业损伤 及安全防护措施,1、危 险 因 素,1、1 机械性因素最常见为针刺伤,其 次为刀片伤、玻璃伤 等锐器伤。,有报道,临床护士针刺伤率高达 80.6%,其中74.5%为被污染针头所 刺伤。已经证实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传播。,并且针刺伤时:只需0.04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针刺伤的感染几率是10-33%);被HIV污染的锐器 刺伤而感染HIV的 几率为0.33%;被HCV污染的锐器刺伤而感染HCV的几率为1.8%,1、2、物理性因素1.2.1 负重、搬、抬病人等常规护理工作也是导致护士腰背痛的危险因素。,1.2.2 无防护接触放射线及电离辐射。,激光手术的方法

2、对皮肤、眼球有光化效应损害。在消毒灭菌工作中,消毒物质(紫外线、臭氧等)大多对人体有害的。,1.2.3 噪声 噪声严重污染的科室有手术室、急诊室、供应室等。主要噪声来源为机器声、工作人员对话、电话铃声、病人的呻吟声、物品移动的声音等。,1.3 化学性因素:1.3.1 细胞毒性药物 化疗和介入治疗广泛应用于临床,护士是直接接触者。,研究结果显示:肿瘤科护士的尿液中 可以检测出环磷酰胺且药物持续5d以上才能消失。,具有细胞毒性的药物 可使护士:免疫力下降 造成流产、胎儿畸形、白细胞减少、而且 有致癌、致突变的危 险。,1.3.2 化学消毒剂 常用的消毒剂有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甲醛、戊二醛等。,1

3、.3.3 麻醉废气 可引起自发性流产、胎儿畸变和生育力降低,同时对听力、记忆力、理解力、读数字能力以及操作能力等也产生影响。,1.4 生物性因素:主要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结核杆菌、流感病毒等。,据研究:含病毒浓度高的血液和体液依次为:血液 血液成分 伤口分泌物 精液 阴道分泌物 羊水等。含病毒浓度低的体液有:尿、大便、汗、泪、母乳。,粘膜(如眼、鼻腔、口腔)暴露于污染血液和体液而感染HIV的感染率为0.1%;暴露于含HBV血液、体液,感染HBV比率为10%33%,若HbsAg(+)HbeAg(+)感染率更高;接种过乙肝疫苗的没有危险性。,1.5 心理因素 由于工作紧张、

4、轮班、心理压力超负荷 等因素引起与职业有关的疾病,另外: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的特殊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以上种种情况使护士长期处于多种心情的交集之中,1.6 工作环境的因素:护士长期处于危重病人的包围中生活不规律、工作负荷重、病室内空气不新鲜、病室内异味,正性的工作环境护士工作环境中的可变因素组织环境因素与护士个人因素交互作用,2 职业损伤的防护对策,2.1 强化职业安全教育 管理者要从决策上重视安全防护医务人员进入临床之前由医院感染科进行岗前培训使其在进入临床前掌握洗手的方法、目的、重要性。,医院感染管理在医院管理中处于重要地位医护人员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规范

5、操作行为,请相关上级部门出台保护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管理办法及法规各单位管理层领导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注重对护士的人性化关怀。,2.2 机械性损伤 的防护措施橇瓶盖要用正确的方法所有锐器的处理正确处理针头,任何时候不要弯曲损坏或剪割针器,手持针头或锐器时不要将锐利面面对着他人;手术刀片不 可直接用手装卸;执行接触病 人的血液、体液的操作 时应戴手套,国外有研究显示:在最具有职业危险 的相关科室护士中,分娩室护士被排 在了前面。其次是手术室护士医生主要是外科医 师和妇产科医生,发生针刺伤时处理被暴露的粘膜的处理,伤后48h内报告上级并填写报表,72小时内抽血检测,注射相应的药物,建立追踪档案

6、,行相应处理。在最初612周内不要献血、捐赠器官及母乳喂养,性生活要用避孕套。,2.3.避免物理性损伤 正确运用人体力学原理避免噪音损害,接触放射线时激光手术时进行紫外线或 臭氧消毒时,2.4.避免化学性损伤 熟悉每种消毒剂的性质加强麻醉废气排污设备,配制、输入化疗药物时遵守操作规程。药物发生外溅后处理,2.5.避免生物性损伤 强化洗手戴口罩等基本防护措施美国护士的普及性预防措施,它包括:,皂液器(1)洗手(2)个人防护用物(3)戴手套(4)其它防护用品包括眼罩、面罩、帽子、隔离衣、鞋套,防毒面具,医用颗粒物防护及外科口罩,一次性手套,(5)锐器处理(6)血渍处理(7)血标本的处理(8)医疗废

7、物处理(9)接种乙肝疫苗,2.6.改善工作环境,避免心理损伤 管理者要尽可能为护士改善工作环境,在工作设计和安排上要符合卫生学要求。护士面对压力应选择积极的应对策略,从而发挥个人应对能力。,HIV职业暴露 及其紧急处理措施,艾滋病分为:急性感染期、潜伏期、艾滋病前期、典型艾滋病期 1、急性感染期:窗口期也在这个时间。2、潜伏期:艾滋病的平均潜伏期,现在认为是2-10年。3、艾滋病前期:潜伏期后开始出现与艾滋病有关的症状和体征,直至发展成典型的艾滋病的一段时间。A.淋巴结肿大,B.全身症状,病人常有病毒性疾病的全身不适,肌肉疼痛等症状。约50%的病人有疲倦无力及周期性低热,常持续数月,并可能有1

8、月内多于5次夜间盗汗。C、各种感染.4、艾滋病期:此期具有三个基本特点:严重的细胞免疫缺陷 发生各种致命性机会性感染,发生各种恶性肿瘤。艾滋病的终期是免疫功能全面崩溃,病人出现各种严重的综合病症,直至死亡。,HIV职业暴露的概念?,针具刺伤后,发生爱滋病病毒感染的几率为0.33%;粘膜表面暴露的感染爱滋病病毒的几率为0.1%;无破损皮肤暴露者无发生爱滋病病毒感染。,影响针头刺伤后的危险性因素包括:伤口较深;有可见的血液从伤口溢出;针头刺破了静脉或动脉;污染源来自晚期爱滋病病毒感染者。,也就是说:职业暴露后存在感染爱滋病病毒的危险性,取决于暴露的性质、接触病毒的多少等诸多因素。,什么是HIV暴露

9、后预防?(简称PEP),HIV暴露后预防(PEP)能100%阻断爱滋病吗?,2005年中国艾滋病疫情评估感染来源:72.2%性传播 10.7%采供血 18.1%其他(职业暴露)2006年11月12日UNAIDA的数据 亚洲感染者总人数:860万 一年内亚洲新发感染数:100万,东南亚国家是全世界HIV感染增长最迅速的地区!,应对挑战:医护人员面临职业暴露风险,职业暴露所致的HIV感染(1996年 美国),据估计医务人员大约有:240%暴露于HBV310%暴露于HCV0.20.5%暴露于HIV,为此,中国政府的承诺:到2010年,把HIV感染控制在150万人以内。到2007年底,校内青少年对艾滋

10、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2010年底,达到95%以上。医疗卫生行业要组织开展全员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中国政府的承诺:对从事艾滋病预防保健、健康教育、临床医护、检测检验、采供血方面的人员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专门的培训。对存在职业暴露风险的人员进行艾滋病自我防护培训和上岗考核。将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纳入医学教育的继续教育内容,临床医务工作者面临的挑战:知识心态资源,挑战一:知识我们真的了解艾滋病吗?作为疾病的艾滋病作为社会问题的艾滋病作为人的艾滋病感染者/患者:他们是怎样的人?有着怎样的生活?心里怎么想?怎样看待这个世界?作为生活在一个有着艾滋病的世界里的人,我们了解自己吗,挑战二:心态漠

11、视恐惧:2/3的医务人员不愿意接收HIV感染者(云南的调查数据)歧视不知所措,挑战三:资源智力资源人力资源资金投入领导资源,应对挑战更新知识:做好职业安全防护面对艾滋病感染者/患者:理解、支持、消除歧视,职业安全防护原则:包括普遍防护和标准防护普遍防护(主要指洗手、戴口罩)的措施:,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戴手套的习惯:戴手套的次数越多就越习惯在开始操作时戴手套。开始穿刺前和处理完毕后洗手。,治疗过程完毕和整体处理完毕后摘手套。保持手套的完整。那么,手套是不是完全的屏障?戴手套时接触的由针头转移的血量减小50%。允许4%的手套破损率。,1.什么时候洗手?操作前后/戴手套

12、前后洗手方式?流动水、液体肥皂冲洗,标准防护的措施操作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 时,应戴防护镜和穿隔离衣使用具有安全性的注射器、输液器具当然,任何器具如果不能安全地使用也不能认为是安全的,职业暴露后处理:保持镇静迅速、敏捷地按常规脱去手套(肥皂)流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生理盐水冲洗黏膜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水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用消毒液碘伏或碘酒、酒精消毒受伤部位,并包扎伤口,暴露后预防性处理/治疗职业暴露后的正确处理:报告检测-监测暴露后预防性治疗:治疗时机:暴露后2小时内最佳,不超过72小时。治疗时间:4周,HIV感染者的心理问题(英国)抑郁症(接受抗病毒治疗前)自杀(接受抗病毒治疗前)30%的感染者经常有自杀想法自杀过的人:1030倍于普通人群自伤(非致命)每年5%,HIV感染者的心理问题(中国)佑安医院的一组数据主要发现:中国HIV+人群中有很高的抑郁症发生率很少有人能够获得精神/心理医疗救助抑郁和自杀,与HIV-对照相比HIV+患者有很高的自杀倾向75%:想很多与死有关的事情57%:想过自杀29%:有自杀计划36%:尝试过自杀67%的受访者说如果查出自己感染了HIV,自杀肯定是他们的第一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