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工程基础-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工程基础).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980327 上传时间:2023-09-10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4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控制工程基础-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工程基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控制工程基础-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工程基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控制工程基础-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工程基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控制工程基础-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工程基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控制工程基础-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工程基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控制工程基础-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工程基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控制工程基础-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工程基础).ppt(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9/10,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1,控制工程基础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 朱志明 教授,2023/9/10,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2,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内容,物理系统的动态描述数学模型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非线性数学模型的线性化拉普拉斯变换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系统方块图及其变换系统信号流图,2023/9/10,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3,微分方程的求解与不足,微分方程是在时间域里描述控制系统动态性能的数学模型。在给定外作用及初始条件下,求解微分方程可以得到系统的输出特性;这种方法比较直观,特别是借助于计算机,可迅速准确地

2、求得结果。然而不用计算机,则求解微分方程,特别是高阶微分方程的计算工作相当复杂。在时间域里直接求解微分方程,难于找出微分方程的系数(由组成系统的元件的参数决定)对方程解(一般为系统的被控制量输出量)影响的一般规律。一旦求得的结果不满足要求,便无法从解中找出改进方案(如何调整系统的结构和参数)。因此这种方法不便于对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2023/9/10,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4,拉普拉斯变换,工程技术上常用傅立叶方法分析线性系统,因为任何周期函数都可展开为含有许多正弦分量的傅氏级数,而任何非周期函数可表示为傅氏积分,从而可将一个时间域的函数变换为频率域的函数傅立叶变换。工程实践中,

3、常用的一些函数,如阶跃函数,它们往往不能满足傅氏变换的条件,如果对这种函数稍加处理,一般都能进行傅氏变换,因而也就引入了拉普拉斯变换。拉普拉斯变换是求解线性微分方程的简捷工具,同时也是建立系统传递函数的数学基础。,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常用函数的拉普拉斯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常见函数拉普拉斯变换表拉普拉斯反变换利用拉氏变换解微分方程,傅立叶变换与反变换,2023/9/10,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5,傅立叶变换:,傅立叶反变换:,2023/9/10,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6,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以时间t为自变量、定义域为t0的函数f(t)的拉氏变换定义为:式中:s为复变量,s

4、j;一个函数f(t)可以进行拉氏变换的充分条件(狄里赫利条件)是:在t0时,f(t)0;在t 0的任一有限区间内,f(t)是分段连续的;积分。即f(t)为指数级的。在工程实际中,上述条件通常是满足的。F(s)称为象函数,f(t)称为原函数。,2023/9/10,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7,常用函数的拉普拉斯变换(1),单位阶跃函数:单位阶跃函数的拉氏变换:幅度为A的阶跃函数的拉氏变换为:,2023/9/10,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8,常用函数的拉普拉斯变换(2),单位脉冲函数:(幅值1/t0与作用时间t0的乘积等于1)单位脉冲函数的拉氏变换:当冲击函数的幅值为A/t0,与

5、作用时间的乘积等于A时:,2023/9/10,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9,常用函数的拉普拉斯变换(3),单位斜坡函数:单位斜坡函数的拉氏变换:斜率为A的斜坡函数的拉氏变换为:,2023/9/10,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10,常用函数的拉普拉斯变换(4),指数函数:指数函数的拉氏变换:,2023/9/10,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11,常用函数的拉普拉斯变换(5),正弦函数:正弦函数的拉氏变换:余弦函数的拉氏变换:,2023/9/10,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12,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1)-线性定理,若g(t)f1(t)f2(t),则 G(s)F1(s)

6、F2(s)即函数之和的拉氏变换等于各函数拉氏变换之和。若g(t)Af(t),则 G(s)AF(s)即函数的A(实数)倍的拉氏变换等于函数拉氏变换的A倍。,2023/9/10,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13,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2)-衰减定理,若g(t)f(t)eat,则 G(s)F(sa)。a为实数,2023/9/10,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14,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3)-延迟定理,若g(t)f(ta),则G(s)easF(s)。即一个函数是另一个函数延时a后再现,则它的象函数是另一个函数象函数的eas倍。,2023/9/10,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15,拉普拉

7、斯变换的性质(4)-比例定理,若 g(t)f(t/a),则 G(s)aF(as)。即若一个函数在时间上展宽(或压缩)a倍,则它的象函数在复平面上向原点将收缩(或伸展)a倍。当a1时,g(t)将被压缩。,2023/9/10,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16,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5)-时间t乘函数f(t),2023/9/10,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17,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6)-微分定理,若,则。当初始条件f(0)0时,G(s)sF(s)。,2023/9/10,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18,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6)-微分定理,若,则当f(0)0,f(1)(0)0,f(n

8、1)(0)0时,,2023/9/10,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19,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7)-积分定理,若,则。当初始条件g(0)0时,。,2023/9/10,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20,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7)-积分定理,若 则f1(0)在t0处的值;f2(0)在t0处的值;,2023/9/10,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21,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8)-初值定理,若函数f(t)在t0处无脉冲分量,则函数的初值为:,2023/9/10,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22,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9)-终值定理,若函数F(s)在虚轴及右半平面没有极点,但极限存在,则

9、原函数的终值为:,2023/9/10,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23,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10)-卷积定理,若函数f1(t)与f2(t)当t0时都等于零,则称积分 为f1(t)卷积f2(t),记作f1(t)*f2(t);同样称积分 为f2(t)卷积f1(t),记作f2(t)*f1(t)。若f1(t)与f2(t)均满足狄里赫利条件,则卷积的拉氏变换等于两函数拉氏变换之积。即,2023/9/10,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24,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10)-卷积定理,2023/9/10,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25,常见函数拉氏变换对照表(1),2023/9/10,第三讲

10、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26,常见函数拉氏变换对照表(2),2023/9/10,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27,拉普拉斯反变换(1),由拉氏变换的象函数F(s)求原函数f(t)的运算称拉氏反变换。求解复杂,不便于工程应用。对于大多数控制系统,可避免积分,而是利用部分分式展开,化象函数为拉氏变换表中包含的形式,查表得到原函数。,2023/9/10,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28,拉普拉斯反变换(2),在控制系统中,拉氏变换F(s)可写成下列一般形式:因式分解:只包含不同实极点的情况包含共轭复数极点的情况包含多重极点的情况,2023/9/10,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2

11、9,拉普拉斯反变换只包含不同实极点(1),实例:,2023/9/10,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30,拉普拉斯反变换只包含不同实极点(2),2023/9/10,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31,拉普拉斯反变换包含共轭复数极点(1),实例:,2023/9/10,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32,拉普拉斯反变换包含共轭复数极点(2),2023/9/10,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33,拉普拉斯反变换包含多重极点(1),2023/9/10,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34,拉普拉斯反变换包含多重极点(2),2023/9/10,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35,

12、利用拉氏变换求解微分方程(1),考虑初始条件,对微分方程进行拉氏变换,将时域的微分方程变换为s域的代数方程。求解代数方程,得到微分方程在s域的解。求s域的拉氏反变换,即得到微分方程的解。,2023/9/10,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36,利用拉氏变换求解微分方程(2),例:求解:,2023/9/10,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37,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内容,物理系统的动态描述数学模型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非线性数学模型的线性化拉普拉斯变换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系统方块图及其变换系统信号流图,2023/9/10,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38,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对一个线

13、性定常系统(或元件),在零初始条件下,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的比值,叫做该系统(或该元件)的传递函数。R-L-C电路的传递函数机械平移系统的传递函数恒定磁场他激直流电动机的传递函数,2023/9/10,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39,R-L-C电路的传递函数,微分方程:设初始条件为零,对上式进行拉氏变换得:R-L-C电路的传递函数:,2023/9/10,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40,机械平移系统的传递函数,微分方程:设初始条件为零,对上式进行拉氏变换得:传递函数:,2023/9/10,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41,恒定磁场他激直流电动机的传递函数,微

14、分方程:设初始条件为零,对上式进行拉氏变换得:传递函数:,2023/9/10,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42,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在拉氏变换的基础上,引入描述线性定常系统(或元件)在复数域中的数学模型传递函数,不仅可以表征系统的动态性能,而且可以借以研究系统的结构或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在经典控制理论中广泛应用的频率法和根轨迹法,都是在传递函数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般系统的传递函数传递函数的性质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2023/9/10,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43,一般系统的传递函数,一般系统的微分方程:拉氏变换(零初始条件):系统的传递函数:D(s)特征多项式;系统的阶次为

15、n。,2023/9/10,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44,传递函数的方块图,系统的输入输出与传递函数的关系:传递函数的方块图:,2023/9/10,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45,传递函数的性质(1),系统(或元件)的传递函数也是描述其动态特性的数学模型的一种,它和系统(元件)的运动方程式是相互一一对应的。若给定了系统(或元件)的运动方程式,则与之对应的系统的传递函数便可唯一地确定。传递函数表征了系统对输入信号的传递能力,是系统固有的特性,与输入信号类型及大小无关,与初始条件无关。传递函数和微分方程一样,是从实际物理系统中抽象出来的,它只反映系统中输出信号和输入信号之间的变化规

16、律,而不表征系统的物理结构。,2023/9/10,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46,传递函数的性质(2),不同物理结构的系统,可以有相同的传递函数。同一个系统中,不同物理量之间对应的传递函数也不相同。由于传递函数的分子分母多项式的各项系数是由系统的物理参数组成的,而物理参数总是实数,所以各多项式的系数均为实数。由于实际系统总是有惯性的,且系统信号的能量总是有限的,因此实际系统中总有nm。,2023/9/10,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47,传递函数的性质(3),传递函数的零极点形式:传递函数的拉氏反变换是系统的脉冲响应。R(s)=L(t)1,C(s)=G(s)R(s)=G(s),

17、L-1C(s)=L-1G(s)=g(t)系统的脉冲响应g(t)与系统的传递函数G(s)有单值对应关系,都可以用于表征系统的动态特性。,2023/9/10,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48,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1),线性系统的传递函数:分子、分母具有零根:分母sv;分子、分母具有实数根:,2023/9/10,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49,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2),分子、分母具有共轭复根:,2023/9/10,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50,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3),系统传递函数:,2023/9/10,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51,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4)典型环节

18、,放大环节(比例):K一阶微分环节:二阶微分环节:,积分环节:惯性环节:振荡环节:,2023/9/10,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52,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5)比例环节,输出量以一定比例复现输入量,而毫无失真和时间滞后。运动方程式:传递函数:实例:电位器:输入电压输出电压共射极晶体管放大器:输入电流输出电流集成运算放大器:输入电压输出电压测速机:转速电压齿轮箱:主动轴转速从动轴转速,2023/9/10,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53,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6)惯性环节,输出量变化落后于输入量变化(含有储能元件)运动方程式:传递函数:实例:悬臂弹簧:左端输入位移右端输出位移RC滤波

19、器:电源电压电容电压他激直流发电机:激磁电压电势恒定磁场他激直流电动机:输出转速电枢电压,2023/9/10,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54,恒定磁场他激直流电动机的传递函数,微分方程:设初始条件为零,对上式进行拉氏变换得:传递函数:,2023/9/10,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55,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7)积分环节,输出量的变化速度和输入量成正比,即输出量与输入量呈积分关系。微分方程式:传递函数:实例:传动轴:转速转角齿轮齿条传动:齿轮转速齿条位移积分器:输入电流输出电压,2023/9/10,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56,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8)振荡环节,包含两种

20、储能元件,所储能量相互转换。如:位能和动能、电能和磁能。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实例1:RLC振荡电路:输入电压输出电压实例2:质量弹簧阻尼器系统:外力质量的位移,2023/9/10,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57,R-L-C电路的传递函数,微分方程:设初始条件为零,对上式进行拉氏变换得:R-L-C电路的传递函数:,2023/9/10,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58,机械平移系统的传递函数,微分方程:设初始条件为零,对上式进行拉氏变换得:传递函数:,2023/9/10,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59,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9)一阶微分环节,理想微分环节:输出量正比于输入量的导

21、数。实例:直流测速机(转角电势)实际微分环节:实例:RC串联微分电路(电源电压电阻电压),2023/9/10,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60,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10)一阶微分环节,典型一阶微分环节(一阶比例加微分环节)实例1:RC并联微分电路(输入电压输出电流)实例2:电位计测量角位移测速发电机测量角速度(角位移总输出电压),2023/9/10,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61,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11)二阶微分环节,微分方程式:传递函数:,2023/9/10,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62,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12)延迟环节,延迟环节(时滞环节):输出量经延迟后才复现输入量。实例1:晶闸管整流装置(控制电压输出电压)实例2:传输带(输入流量输出流量),2023/9/10,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63,Homework 2,P68:2-1(6)(7),2-2(5),2-5;P70:2-9(c),2023/9/10,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64,再 见!请认真复习和做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