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中农民态度和行为的改变.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980397 上传时间:2023-09-10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广中农民态度和行为的改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推广中农民态度和行为的改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推广中农民态度和行为的改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推广中农民态度和行为的改变.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推广中农民态度和行为的改变.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广中农民态度和行为的改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广中农民态度和行为的改变.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9/10,1,二、农业推广与农民行为改变,创新的扩散过程实际上是农民的采纳过程;要使农民采纳创新,就要改变农民的旧观念和行为;这就是农业推广工作的内容和目标,2023/9/10,2,(一)农民的心理特点(二)农业推广中的心理互动(三)行为产生及改变理论(四)农业推广与农民行为的改变,2023/9/10,3,(一)农民心理特点-1,农民心理与农业推广心理是人脑的机能;心理活动是人态度和行为的内在依据;农业推广要改变农民固有的态度和行为,首先要了解农民的心理农民心理特点是农民群体普遍心理特点的概括(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情感和意志等,表现在人的性格、能力、气质等)。,2023/9/10,

2、4,(一)农民心理特点-2,农民群体特点及心理特征农民群体的特点(乡土社会)群体成员间情感联系紧密;文化同质性强,固守传统;文化程度较低,接受新知识慢;信息共享,来源单一农民群体有何心理特点?,2023/9/10,5,(一)农民心理特点-3,农民群体心理:心理定势强,不愿改变现状从众心理,不喜冒险,但可能盲从小生产者,考虑自身,缺少全局观念农民的心理特点导致了对待创新的行为和态度群体中每个人的个性心理又不相同,首因相应刻板效应/印象经验效应移情效应,2023/9/10,6,(一)农民心理特点-4,农民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的内容性格、气质、兴趣影响个性心理发展的条件生理素质生活环境(条件)受教育怎样

3、影响和改变农民的心理?,2023/9/10,7,(二)推广过程中的心理互动-1,认知农民心理通过外部特征认知通过言谈举止认知通过群体特征认知与农民心理互动认知互动情感互动意志行为互动,2023/9/10,8,(二)推广过程中的心理互动-2,对农民心理的影响劝导法冲击式、浸润式吸引法利益、新奇、形象和目标吸引暗示法源于临床心理学(语言+安慰剂)非语言暗示(表情、动作),2023/9/10,9,(三)农民行为的产生与改变-1,态度和行为态度:人对其他人、观念或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层次。认知:人对其他人或物的信念或知识;认知有整体性、选择性和综合性等特点情感:如人的评价、爱好和情

4、绪反映行为:人类在意识支配下,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并有一定结果的活动。人指向物或人的外显性反映(认知和情感的外在表现)。,2023/9/10,10,(三)行为的产生与改变-2,态度和行为的关系行为是人态度的外化,态度决定人的行为;人是有理智的(伪装),在某些情况下,态度和行为也可能不一致。,孤独是一种感受,享受孤独是一种态度,这,是行为,2023/9/10,11,(三)行为的产生与改变-3,行为产生的理论(复习)需要理论:马斯洛五种需要,2023/9/10,12,(三)行为的产生与改变-4,动机理论人内在的需要和外来的刺激向作用,产生(要实现某种目标的)动机。动机是人行为的直接力量(始发、导向、

5、强化)。,2023/9/10,13,(三)行为的产生与改变-5,影响行为产生的因素行为是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函数,公式:B=f(PEs)环境因素(外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政治、经济、文化、道德、习俗等)个人因素(内因):价值观、文化、性格、气质、受教育程度等。由于认知的特性,对人的行为起作用的不是绝对真实的环境,而是人“感受/认识”到的环境。,2023/9/10,14,(三)行为的产生与改变-6,行为改变理论态度改变行为平衡理论构成一体的两个认知对象的关系称为单元关系;如,推广人员和他推广的技术。个体对单元关系中两个对象的态度趋向于平衡(一致);例如,农民喜欢推广人员,容易相信其推广的东西。

6、反之,亦然。例:政治观点不同的山村教师,2023/9/10,15,(三)行为的产生与改变-7,激励理论(行为激励motivation)条件反射与行为强化:人的行为是对外部环境刺激的反应,只要创造和改变环境条件,人的行为就随之改变。例:公共政策制定正强化:采取措施加强所希望发生的个体行为。负强化:采取措施减少或消除不希望发生的行为;归因理论:人对过去行为结果和成因的认识影响日后的行为;因此改变这种认识(改变归因)可诱导产生不同的行为例:养殖不成功的归因(品种、技术、自己、推广人员原因?),2023/9/10,16,(三)行为的产生与改变-8,行为改变的一般规律行为改变的层次性,行为改变的阶段性解

7、冻期:传统行为方式开始动摇变化期:认同、模仿新的行为方式冻结期:新的行为方式成为习惯,2023/9/10,17,(三)行为的产生与改变-9,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不同阶段的行为,怎样利用这些理论改变农民的态度、行为?,解冻期:传统行为方式开始动摇,变化期:认同、模仿新的行为方式,2023/9/10,18,(四)农业推广如何改变农民行为-1,了解农民需求,唤起内在的改变动机不了解农民需求无法与其沟通只顺应需求不一定能改变其行为唤起内在的/自发的动机最重要贫困从改变个体到改变群体典型和示范的作用群体工作不等于个体的简单“扩大”并不是所有创新的采用率都越高越好集约化、一村一品,2023/9/

8、10,19,(四)农业推广如何改变农民行为-2,同时改变人和环境,减少阻碍力社会环境:改变政策、观念、舆论;自然环境:环境改善、移民改变人:提高文化、意识、能力运用激励机制,增加驱动力有助于人行动和实现目标(接受创新)的力量叫驱动力;反之,是阻碍力。两者都包括环境和个人两方面的因素。有时权力和强迫也是一种驱动力,2023/9/10,20,(四)农业推广如何改变农民行为-3,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时间,推广过程中农民行为的改变经过三个阶段,2023/9/10,21,(四)农业推广如何改变农民行为-4,传统农业推广适合计划经济,多用强制的手段要有足够的权力和完善的机构能够了解和掌控推广的结

9、果要为推广和强制承担责任现代农业推广适合市场经济,通过教育农民唤起其改变的动机遵循行为改变的理论和规律应用培训、咨询等平等沟通的手段也辅以交换、服务等方法,2023/9/10,22,复习思考题,中国农民的群体特征及其心理特点?在农业推广或社区工作中怎样利用或克服这些特点?行为理论中B=f(PEs)的意义?结合农业推广案例,讨论怎样利用行为理论来改变农民的态度和行为,使推广计划成功。,2023/9/10,23,Take a look at the picture?What do you see?,Research has shown that young children cannot iden

10、tify the intimate couple because they do not have prior memory associated with such a scenario.研究结果表明,孩子们看不出这对亲密的夫妻,因为他们没有与之相关的预先记忆。Children see nine dolphins.孩子们看到的是9只海豚。This is a test to determine if you already have a corrupted mind.If it is hard for you to find the dolphins within six seconds,your mind is indeed corrupted.这个测试用于判断你的头脑是否已被腐蚀。如果你在6秒之内还难以看到海豚的话,你的头脑的确遭到了腐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