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教学片断及反思.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980926 上传时间:2023-09-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但愿人长久》教学片断及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但愿人长久》教学片断及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但愿人长久》教学片断及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但愿人长久》教学片断及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但愿人长久》教学片断及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但愿人长久》教学片断及反思.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但愿人许久教学片断及反思教学片段一:悠扬而略带感伤的萨克斯乐曲回家在教室响起。伴着音乐,老师充溢感情的述说:同学们,还有几天就到中秋节了,可是我的心里极不安静,尤其是到了晚上,仰视天空的一轮皓月,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远在外地工作的妹妹,昨晚她给我打来电话,说今年的中秋节又没法回来了,看来我只好独自赏月了。同学们,你和你的亲人分别过吗?心里什么味道?生:我的妈妈打工在外很久没回来了,我很惦念她。生:那次,我爸爸出差在外一个星期,我每天盼望爸爸能回来。生:我姥姥生病了,可我现在没法去探望她,我很担忧她,盼望她能好起来。生:我表哥去上高校了,我很想他,想和他一块玩。师:思念是美妙的,也是苦痛的。同样

2、的中秋节,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也和我们一样,思念起他的手足情深的弟弟。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专心朗读课文的2、3自然段,想一想从中能体会出什么?(古人云:感人心者,必先发乎情,老师以一段美丽的音乐和看似随意的谈话拨动了学生情感的琴弦,与学生形成了情感的共鸣,拉近师生心灵的距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视角投向课文,与文本对话,与文中人物对话,与自己的生活阅历对话,在阅读中进一步去感受文中人物的心理及情感体验,可谓水到渠成。)教学片段二:多媒体演示:月亮慢慢西沉,银辉透过窗户洒满屋子,苏轼斜躺在床上,望月深思。师:此时此刻,望着这圆圆的月亮,苏轼会想些什么呢?生:他会想:要是弟弟和我在一起该多好呀!生:他会

3、想:月亮啊,为什么你要在我和弟弟分别的时候这么圆、这么亮呢?莫非你不懂得我的心吗?(师投以赞许的目光):你真是个会视察、会思索的孩子。生:他会想:弟弟啊,你现在在哪里呢?是不是也像我这样惦念你呢?师点头:是啊,仰视着窗外的一轮皓月,苏轼思绪万千,难以入眠。请同学们默读课文4、5自然段,划出描写苏轼心理改变的句子,专心品尝每一字、每一句、每一个标点,看看有什么发觉?生静静的阅读、圈画。师巡察沟通。(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真实的中秋月夜情境图,望月抒怀,此时的学生已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当成了文中的主子公,与他同呼吸、共感叹。这时,老师不失时机的提出读书要求,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苏轼心理改变的词

4、、句、标点,揣摩、体会,而老师要做的只是激励、引领学生:读进去,品词析句;读出来,碰撞沟通。)教学片段三:师:是啊,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让我们在歌中再一次感受这离别之情、思念之心、祝福之意吧。大屏幕出示水调歌头中秋全词内容,并播放依据水调歌头中秋词谱曲的歌曲,会唱的学生不由自主的唱起来,此时,教室里洋溢着浓浓的温情。(一曲终了)师:古往今来,多数的文人墨客借月抒怀,写出了许很多多喜闻乐见的名篇。你知道哪些写月亮的诗,我们来个赛诗会如何?有爱好的也可自己创作。学生兴味盎然,争先恐后的吟诵起来。静夜思峨眉山月歌枫桥夜泊(音乐是心灵的纽带,它将学生、老师、文本紧紧相连,勿需更多的

5、语言,作者的思念之情、埋怨之意、宽慰之心已留存在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此时,教室里不由自主的歌声就是他们心情的最好写照。老师并未就此打住,而是由此延长开去,让学生放飞思维,即兴吟诵写月亮的诗句,在吟诵中加深感悟、积累语言、积淀情感。)反思:但愿人许久是一篇文包诗类的课文,文章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水调歌头中秋词创作的背景、经过,课文就是词意的最好说明。综观以上片段设计,我们不难发觉以下特点:一、创设情境,让生活与文本相连苏霍姆林斯基在给老师的建议中指出:一个老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建力的源泉。教学中,老师恰恰是紧紧抓住了情感改变这条主线,美丽的音乐、亲切的语言、逼真的课件

6、触动了孩子们率真、单纯的心田,营造出浓浓的情味。当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被调动后,引导他们与文本对话,与文中人物对话,让他们切实感到课文所描述的情景就在他们的生活中。这样,学生就不难理解课文、理解文中人物的情感。读好课文,用朗读表达情感已成了他们迫切的心理需求。二、品词析句,引导学生自主感悟“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境界当然美妙,然如何从“胸中有情”转到“目中有本”?老师时刻没忘引导学生品尝文本语言:专心读,能体会到什么?看有什么新发觉?这一阅读目标的确立既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开阔、活跃的探究平台,又让他们在有目的的自主阅读活动中提升了探究性阅读实力。三、拓展延长,在诵读中丰富积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对优秀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育语感。片段三中,老师把文本作为桥梁,激励学生放飞思维,吟诵、创作写月亮的诗词,既是一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又陶冶了其情操,提高了审美情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