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中如何叙写教学目标.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981850 上传时间:2023-09-10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2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中如何叙写教学目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教学设计中如何叙写教学目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教学设计中如何叙写教学目标.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教学设计中如何叙写教学目标.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教学设计中如何叙写教学目标.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中如何叙写教学目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中如何叙写教学目标.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何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内涵与功能教学目标的表述:教学目标叙写的一般格式如何基于课程标准叙写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叙写的一般程序,何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内涵与功能,现代教学论认为,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这三大支柱,其中占首要位置的是教学目标,它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和基本前提。课堂教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和模糊性,能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其功能可以分为以下4点:,1、导向功能:即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的指引、定向功能。2、聚合功能:即教学目标能对教学系统内的其他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协调,使整个教学系统能够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二、教

2、学目标的功能,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的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布鲁姆,3、激励功能:即教学目标能够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要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必须让学习者了解预期的学习成果,他们才能明确成就的性质,进行目标清晰的成就活动,并最终取得认知、自我提高和获得赞许的喜悦。4、评价功能:即教学目标成为衡量教学效果的尺度、标准。教学目标描述具体的行为表现,能为教学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用全面、具体和可测量的教学目标作为编制测验题的依据,可以保证测验的效度、信度及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使教学评价有科学的依据。同时,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评鉴和修正教学的过程。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就可以以此为标准,在教学

3、过程中充分运用提问、讨论、交谈、测验和评改作业等各种反馈的方法。,教学目标的表述教学目标叙写的一般格式,例:浙科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细胞的分化课程标准:说明细胞的分化学科指导意见:举例说明细胞分化的概念和生物学意义教学目标:(1)了解细胞的分化与生物体发育的关系(2)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关爱生命的美好情感(3)由学生自己归纳出细胞分化的原因和特点(4)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5)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6)使学生体会生命的运动性,生命进程受内外因素影响等哲学思想,教学目标的表述要把握住三维、四要素。,1、知识与技能 描述学生学习课程后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应达到的水准。包括三

4、个层级的目标:了解、理解、掌握。2、过程与方法 所谓“过程”,是指课程教学时学生的学习过程、思维过程、探究过程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所谓“方法”,是指课程教学时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探究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包括三个层级:感受、认识、运用。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描述学生学习课程后在情感与态度方面应达到的水准。包括三个层级的目标:(1)接受(或感受):是指学生对课程内容感兴趣,有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2)反应(认同):是指学生对课程内容或现象作出的相应的情绪反应,或在接受(感受)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3)领悟(感悟):具有相对稳定的态度,表现出持续的行为

5、,形成的具有个性化的某种价值观或责任感。,是学习者不是教师,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的具体行为,影响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等。主要有辅助手段或工具、提供信息或提示、时间的限制、完成行为的情景等。,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二、四要素(ABCD),1、行为主体学生化 教学目标不是教师在课堂中打算做什么?怎么做?而是学生学习的预期结果,所以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在实际的目标表述中,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是从逻辑上去判断主体应该是学生。例如,“能够说出酶是什么”,这个目标的逻辑主语是学生,也就是“学生能够说出酶是什么”,而不应采用“使学生”、“教会

6、学生”、“培养学生”、“提高学生”、“激发学生”等用语,这只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观愿望,而不是学生学习的预期结果。,2、行为动词多样化 由于教学目标是学生学懂、学会的标准,必须具体、准确、能够测量,所以具体教学目标应采用可测量、可观察、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行为动词来描述,如“认出”、“说出”、“写出”、“辨认”、“描述”、“解释”、“说明”、“使用”等词。应该避免运用一些笼统、模糊的术语。如果使用“提高”、“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精神、态度”、“了解、理解、掌握、熟练掌握、知道、欣赏”等行为动词,缺乏质和量的具体规定性,评价就无法开展。因此目标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应该是具体的、明确的、可操作的

7、、可把握的,一句话,应该是可评价的。行为动词表述教学目标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特点。如“培养学生革命的大无畏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验技巧”。这种写法不仅主体不对,而且也无法评价。,生物科学课程目标的分类界定,生物科学课程目标的分类界定,3、行为条件情景化 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条件的表述一般有四种类型:辅助手段或工具。如“借助检索表,认识”;“利用显微镜,观察”提供信息或提示。如“根据图中”;“通过阅读”时间的限制。如“在10分钟内,能”完成行为的情景。如“通过合作、讨论,从而”,4、行为程度具体化 指学生学习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

8、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目标表述的是基本的、共同的、可达到的最低教学标准,而不是无法实现的最高要求。采用什么程度的标准要依据教学内容的实际要求,应当以大多数学生在经过必要的努力后都能做到的事情作为行为标准。除了行为动词上体现程度的差异外(不同的行为动词代表不同的目标要求),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表明所有学生的共同程度,如用完成行为的时间来表示行为程度,如“在三分钟内完成”;用完成行为的准确率来表示行为程度,如“准确无误地读出”;用完成行为的数量来表示行为程度,如“至少能说出三个无关变量”等。,行为条件,行为主体,行为程度,行为动词,学习内容,限制词,上述四个要素和表达方式,构成了目标表述的基本框

9、架,教师在具体备课中可以依据目标达成的要求,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对这四个要素内容进行重新排列与重组。,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的教学目标,其表述方式有所不同。结果性目标的表述方式,要明确告诉学生学习的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明确、可测量、可评价。这种方式指向可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知识与技能”领域,如“能准确说出基因工程的5个步骤”、“能依据有丝分裂图,在表格中填写各时期染色体数量”、“举例说明细胞的分化过程”等。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的表述方式,是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或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体验性的、过程性的,这种方式指向无需结果化的或难以结果化

10、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领域,如“阅读饮食健康小资料,课后收集有关饮食健康的资料”、“在新情景中,通过同伴讨论,总结出细胞分裂与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的意义”等。,如何基于课程标准叙写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叙写的一般程序,课程标准:说明细胞的分化学科指导意见:举例说明细胞分化的概念和生物学意义,第一步:解析内容标准,确定关键词 根据课程标准、学科指导意见、教材内容,将教学目标进行初级分解,找出关键词(知识维度)。,行为动词+限制词+核心名词(概念),第二步:从知识维度进行分解,分析中心词,构建概念图。,例 细胞的分化:同一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生理功 能上发生的稳定性差异的

11、过程。,第三步:根据概念图,依据学情,分解行为动词,第四步:根据概念图,依据学情,确定行为条件,第五步:根据概念图,确定行为程度,第六步:根据前五步,重组教学目标,课程标准:说明细胞的分化学科指导意见:举例说明细胞分化的概念和生物学意义,最后叙写的教学目标:(1)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和分析,能准确地用关键词简述细胞分化的时间和原因。(2)通过讨论和分析具体的分化情景,自己组织语言或绘制图形,准确无误地阐明细胞分化的过程。(3)通过观察和分析具体情景,准确解释分化的特点。(4)在新情景中,通过同伴讨论总结细胞分裂与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的意义。,请比较“说明细胞的分化”的教学目标,最初叙写的教学目

12、标:(1)了解细胞的分化与生物体发育的关系(2)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关爱生命的美好情感(3)由学生自己归纳出细胞分化的原因和特点(4)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5)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6)使学生体会生命的运动性,生命进程受内外因素影响等哲学思想,最后叙写的教学目标:(1)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和分析,能准确地用关键词简述细胞分化的时间和原因。(2)通过讨论和分析具体的分化情景,自己组织语言或绘制图形,准确无误地阐明细胞分化的过程。(3)通过观察和分析具体情景,准确解释分化的特点。(4)在新情景中,通过同伴讨论总结细胞分裂与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的意义。,【案例】浙教版必修

13、第章第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根据 ABCD格式,将课题的教学目标进行了如下的分解和叙写。,第一步:解析内容标准,确定关键词,课程标准:“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学科指导意见教学要求:1通过“活动:资料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概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体会实验方法与技术的多样性。2概述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感悟实验的严密性和逻辑的严谨性。3简述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认同模型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4阅读经典实验研究的资料,感悟科学家实验设计的优美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感受科学家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执着与奉献精神,增强热爱生命科学,学习生命科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由以上描述

14、可知:最关键的是分析相关实验的原理和过程,并得出相应结论,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第二步:从知识维度进行分解,分析中心词,构建概念图。,以“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为例,第三步:根据概念图,分解行为动词,第四步:根据概念图,确定行为条件及行为程度,第四步:根据概念图,确定行为条件及行为程度,第五步:根据前四步,重组教学目标,知道格里菲斯和艾弗里分别在1928年和1944年先后完成肺炎双球菌 的转化实验,并能在选项中准确识别。能准确根据荚膜有无和致病性识别出型菌和型菌。能清晰完整说出格里菲斯和艾弗里肺炎双球菌的实验过程和结论。能够将艾弗里的实验思路加以迁移、具备分类讨论的思路,并基

15、本能设计出类似的实验过程。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学习,感悟科学家实验设计的优美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感受科学家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执着与奉献精神,增强热爱生命科学,学习生命科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胰岛素神奇的激素(选自浦东新区生命科学教研员胡向武的教学设计),1、知识技能目标(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能描述光合色素的吸收光谱;(2)通过“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活动,能说出光合色素的种类及颜色;(3)通过“光的色散”活动,能解释光合色素在光合作用中的重要作用。2、过程方法目标(1)能利用已知条件,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阐述和交流实验结果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科学

16、方法;(2)能利用给出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进行单因子对照实验,掌握实验的操作技能;(3)能利用色素扩散的原理,分析拓展实验,得出合理的实验结论。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叶绿素和其他色素”的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历程,认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养成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的习惯。,“叶绿素和其他色素”的教学设计金卫杰(浙江省绍兴县柯桥中学)全国一等奖,“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论要完成什么工作,都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否则就会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劳而无功,教学亦然。不管人们从何种角度来理解和编制教学目标,作为教学系统中的一个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要素,它凝结着教师和学生主体间的和谐。为了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效,教师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制定好每一个教学目标,备好每一堂课。,结 束 语,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