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教育思政.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983678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4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与教育思政.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教育与教育思政.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教育与教育思政.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教育与教育思政.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教育与教育思政.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与教育思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与教育思政.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 教育概述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 教育概述,一、什么是教育二、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一、什么是教育,(一)教育的词源(二)教育的定义(三)教育的要素(四)教育的形态,(一)教育的词源,西文:引导、引出。中文:教、学、教育。象征执鞭监督;孩子在房子里学习知识。,甲骨文中的“教”与“学”,在我国,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从教育词源学意义上看:中文强调儿童需在成人棍棒监督之下习字学文,从德向善,多强调“外铄”;西文重在

2、对儿童固有本性加以引导,使之完善发展,关注“内发”。,2.教育的定义,从社会的角度从个体的角度兼顾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从社会的角度,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学生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从个体的角度,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如特朗里把“教育”定义为“成功地学习(一般地说借助于教学,但非必然如此)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兼顾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分析:首先描述了教育的“实践特性”。教育是

3、耦合的过程:一方面是个体的社会化,另一方面是社会的个性化。强调了教育活动的“动力性”。,(二)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活动的人。,教育者 是能够根据自己的认识,来“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的人。,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而不是一种“实体”,“教育者”这个概念,不仅是教育职业的人的“总称”,更是对其内在态度和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教育者”的父母与“抚养者”的父母是有质的不同。,作为“教育者”的教师与作为“教书匠”的教师,彼此之间也有着很大的差别。,资格,一个真正的教育者是:,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理解他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

4、的促进个体发展以及教育发展的任务和使命。了解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社会对个体发展所提出的客观要求,也就是说他必须具有必要的能够实现促使个体发展以及社会发展任务或使命的知识。,学习者是指具有不同学习目的和学习背景或基础,学习兴趣、能力、风格及学习效率各异的多种教育对象。学习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活动。学习者的有效学习有共性和个性特征。对学习者个性的把握程度,决定了教学有效性的大小与教学所能达到的境界的高低。,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是信息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教育三要素相互独立相互规定,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四)教育的形态,二、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一)教育的起源

5、(二)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起源,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教育的心理起源说教育的劳动起源说,1.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最早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18311902)提出。它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指导。认为,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2.教育的心理起源说,教育的心理起源说认为,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其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18691947)。,3.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主要集中在前苏联和我国,直接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基础是恩格斯的著作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基本

6、观点:教育产生于劳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的产生是以人类语言发展为条件的。,(二)教育的发展,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信息的社会的教育,农业社会的教育,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我国公元前1600多年前的商代,已经产生学校。商朝中晚期的文献:甲骨文,人类最早的学校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埃及。甚至更早的古巴比伦前3500年玛里城所发现的一所学校,古代学校共同特征,以文法学校、修辞学校为主,学校的主要目的,培养官吏、牧师、骑士、君子,宗教、道德或政治的教化,教学方法,强调严格的纪律和严酷的体罚,教学组织形式,以个别化教学为主,师生

7、关系,反映了阶级、等级关系,古代学校的特征,我国古代的“六学、二馆”的等级制,国子学:收文武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太 学:收文武五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四门学:收文武七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律 学书 学 算 学,收文武八品以下官员的子孙。或收通律学、书学、算学的庶族地主的子弟入学,崇文馆弘文馆,收皇帝的近亲及宰相的儿子,樊迟问稼,论语子路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工业社会教育的特征: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

8、向结合;教育的公益性日益突出;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自觉性都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信息社会教育的特征:学校将发生一系列的变革;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二、教育学的创立三、教育学的发展四、当代教育学状况,一、教育学的萌芽(前教育学时期,17世纪以前),(一)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停留在经验和习俗的水平,未形成系统的理性认识。(二)教育认识成果主要体现在一些哲学家、思想家的哲学和思想著作中。(三)此期的教育思想指导了当时的教育活

9、动,并对后来教育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西方:,苏格拉底(前469前339)柏拉图(前427前347)理想国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政治学昆体良的(3595)雄辩术原理,中国:,学记(战国末期)乐正克论语(孔子,前551前479)孟子(孟子,前372前289)老子(老子,约前575?)庄子(庄子,前369前286)中庸(子思,前483前402)大学(曾参,前505前436)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二、教育学的创立,培根(F.Bacon 15611626):1623年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一文的学科分类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夸

10、美纽斯(1592-1670),夸美纽斯大教学论(1632)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人,标志独立教育学的诞生。,大教学论中,提出了系统的教育目的论、方法论、教育原则体系、课程与教学论、德育论以及一些学科教育思想。,康德(L.Kant,17241804)康德论教育(1806)康德1776年在哥尼斯堡大学第一次开设教育学讲座。认为“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赫尔巴特(1776一1841)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赫尔巴特是第一个进行教育学科科学化的人。明确地提出了教育学的学科基础心理

11、学和哲学,创办了第一个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实验学校。普通教育学标志科学教育学的初步形成。,三、教育学的发展,(一)实验教育学(二)文化教育学(三)实用主义教育学(四)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一)实验教育学(德国)梅伊曼、拉伊创立了实验教育学。代表作:梅伊曼实验教育学纲要1914 拉伊实验教育学1908 基本观点:提倡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到教育研究。,(二)文化教育学(德国)狄尔泰提出了解释学教育学。代表作:狄尔泰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1888基本观点:教育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格,只能采用精神科学的理解的方法。,(三)实用主义教育学(美国)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创立者。代表作:杜威民主主义

12、与教育1916 克伯屈设计教育法1918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在做 中学。,(四)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俄国)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1917(俄国)马卡连柯教育诗1937(俄国)凯洛夫教育学 1939(中国)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1930基本观点: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四、当代教育学状况,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教育学学科体系:,原理类:包括

13、教育哲学、教育基本原理、教育概论等。历史类:包括本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等。教学研究类:包括课程论、教学论、学习论、各科教学法、教学技术学等。德育研究类:包括德育原理、德育心理学等学校管理类:包括学校行政学、学校管理学、教育督导学、教育测量学与教育评价学等。,不同阶段或类别的学校教育研究类:包括学前教育学、小学教育学、中学教育学、高等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特殊教育学等。教育研究方法类:包括教育统计学、教育规划学、教育预测学等。教育比较类:包括比较教育学等。交叉学科: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政治学、教育文化学、教育社会学、教育人类学、教育信息学、教育传播学等。,本章小节:,在教育学界,“教育”的定义与定义的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原因不仅有个人观点的差别,还有文化背景、哲学基础、人性基础、阶级立场等等的差别。因此,想求得一个普遍赞同的“教育”定义是勉为其难。,教育学是对教育现象的理性认识活动,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领域;教育学从诞生时起有一个比较曲折的发展过程,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学科群;在教育学诞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些伟大的教育学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的思想遗产应该永远为后人们所继承;对于历史上的教育学知识,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和分析,力图有所创新,建设中国自己的教育学。,复习题:,教育概念教育的历史发展教育学的历史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