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发展与展望.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983795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9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信息化发展与展望.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教育信息化发展与展望.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教育信息化发展与展望.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教育信息化发展与展望.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教育信息化发展与展望.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信息化发展与展望.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信息化发展与展望.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信息化发展与展望,教育部科技司 2004年3月,2,主 要 内 容,一、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意义二、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三、存在的问题四、未来发展展望,3,一、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意义,4,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发展全局中的关键环节,必将推动教育的现代化和跨越式发展有助于形成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提供重要支撑有利于全面提高全社会成员信息素养,一、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意义,5,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程度和水平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施第三步战略目标,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以教育信息化为龙头,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全面发展已成为我

2、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一、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意义,6,二、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7,主要内容,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建设关键技术攻关标准化研究制订教育政务信息化信息化人才培养重大应用与示范,8,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基础设施,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高速传输网:基于DWDM/SDH技术,总长约2万公里,容量40G-400G高速主干网(2.5G)和中高速地区网(155M):通达全国200多个城市,包括36个省会城市和部分计划单列市,拥有一个国家网络中心、10个地区网络中心、28个省网主节点,9,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接入单位超过1300个,连接800多所高校,其中300余所

3、高校以100-1000Mbps速率高速接入,连网主机数超过500万,用户数量达1500万人,IP地址数量超过800万多条国际和地区性信道,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日本和香港特区联网,总带宽达到800Mbps,10,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有相当国际知名度,世界最大的教育科研网,世界三大学术网之一,中国第二大互联网,主干网带宽和路由技术国内居领先地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1,CERNET主干网及地区主干网拓扑图,12,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基础设施,中国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平台(CEBsat)覆盖全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可提供8套数字电视节目、8套数字音频广播、8套VBI-IP数

4、据广播、25套IP数据广播;C波段模拟和Ku波段数字信号并播,13,中国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平台,正在播出节目类、信息类、课件类、VBI广播等;内容包括教育政务信息、西部扶贫信息、电大远程教育、基础教育同步课堂、卫星英语课堂、农广校节目、以及军队士官远程教育等各种信息接收人数逾200万,14,“天地合一”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初步形成CEBsat与CERNET高速连接(100Mbps)部分高校专线接入(IP、TV),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基础设施,15,“天地合一”的现代远程教育传输网络,16,学校网络建设情况约70%的高校(800多所)5%的中小学(26000多所)32%的中职学校(5600多所)

5、建成不同程度的校园网上万所农村中小学建成计算机教室或远程教育卫星接收点,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基础设施,17,基础教育国家基础教育网络资源库通过CEBsat向西部播送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教材多媒体教学光盘开发,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资源建设,18,职业与成人教育130多个网络课程和多媒体教学素材库100多个教材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引进大量国外优质教育软件2002年开通“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站”,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资源建设,19,师范教育网络课程33门多媒体网络课程 150G多媒体文献库和案例库特色学科站点 中国教育政策法规信息网(http:/)中国中小学教师网(),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资源建设,20,高等

6、教育新世纪网络课程:300多门远程教育试点:68所高校,140个专业,10大学科门类,8000多门网络课程网上合作研究专业数据库:涵盖生物、数理、机械、信息、农业、医学、资源、能源、脑科学等领域大学数字博物馆:建成18个基于网络的数字博物馆,涉及工美、地质地理、生物、人类生活、航空航天、农业、考古、中医药、建筑等多个专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资源建设,21,高等教育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4个全国文献信息中心,7个地区中心,1个国防信息中心,150多个高校成员。重点学科信息资源12个重点学科信息资源系统;大型中英文全文检索系统资源镜像:10个世界著名大学和学术组织;107所国际著名

7、大学网站、9个著名国际组织站点;12个国际著名资源库,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资源建设,22,综合性教育门户网站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最大的教育网站,每日的访问量超过1200万次中国教育在线(),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资源建设,23,在天地网结合、互连互通、资源共享、网络教学等方面,突破多项制约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关键技术结合网络教育的实际需求,初步建立起依托CERNET和CEBsat的远程教育教学平台,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关键技术攻关,24,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标准化研究制订,构建现代远程教育标准体系CELTS,推出40余项标准,10项进入国家标准审定程序2002年12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批

8、复成立“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http:/),25,研制标准测试平台,建立测评中心,推广标准应用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是ISO-SC36委员会和IEEE LTSC的国家团体成员CELTSC作为中国唯一代表,参加ISO教育标准工作组提出若干国际标准,已被讨论通过,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标准化研究制订,26,网上办公初步实现教育部与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计划单列市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委,部属各高等学校的网上信息交换建设完成教育视频会议系统,召开全国性教育工作会议,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教育政务信息化,27,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教育政务信息化,启动教育政务信息

9、资源库学校信息库与平台建设制订发布了教育管理信息标准(学校部分)“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整合220万应届毕业生、6000多家企事业单位信息,28,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信息化人才培养,基础教育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截止2002年底)92.15%普通高中(1.26万所)65.32%大中城市初中(1.13万所)10.32%小学(4.42万所)每年近4000万中小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实验(截止2002年底)实验区91个,实验学校1000所,29,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信息化人才培养,职业与成人教育99%的中职学校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必修课8%的中职学校为信息技术类(1400多所)30%的

10、中职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类专业(近5000所),30,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信息化人才培养,高等教育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约400所本科学校开设了10多种、1000多个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绝大多数高校已开设计算机必修课和选修课示范性软件学院批准35所,2002年招生本科12000人,第二学位3100人;工程硕士2900人教师教育技术等级培训授权97所普通高校建立培训中心,培训骨干教师1万多人,31,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信息化人才培养,师范教育教师网联启动:2003年9月8日宗旨:整合全国教师教育优质资源,促进优势互补,构建一流的教师教育平台。开展大规模教师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为构筑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建设高素

11、质教师队伍做出贡献,32,教师网联,参加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国教育电视台、高等教育出版社等 进展:2003年8月开始全国教师教育优秀课程教材资源征集、遴选、和展示活动;2003年12月首次面向全国发布教师学历教育联合招生简章,33,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重大应用和示范,网络联合办学示范三校合作:上海交大、西安交大、浙江大学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共享 60多门互选课程,近6000名学生参与,选课近9000门次向宁夏大学、西藏大学、新疆大学赠送卫星设备和多媒体课程资源

12、至立国务委员高度评价:“这种做法值得提倡”,34,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重大应用和示范,高等学校现代远程教育试点批准67所普通高等学校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累计注册学生达200多万开设了10大类140种专业,8000多门课程初步形成我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办学体系:67所普通高校,近2000多个校外学习中心遍及全国的电大系统示范性软件学院35所高校成立示范性软件学院35所职业教育学院成立示范性软件学院,35,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网上录取系统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实现普通高校招生网上录取高校网上合作研究中心平台建设30余所高校合作,建成21个网上合作研究中心基本解决了网上合作研究平台的关键技术建立了一批网上研究

13、专业数据库,促进了科学数据、信息、仪器等资源共享 已承担或申请了国家973、攀登计划等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重大应用和示范,36,现代远程教育扶贫示范在西部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建成10000个远程教育教学示范点培训了10000名一线教师和技术人员建立了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启动CETV扶贫IP频道,每周播发45G,更新3G受到了当地学校、社会和政府的广泛欢迎,提供了政府缩小“数字化鸿沟”的成功案例,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重大应用和示范,37,西部中小学校园网建设和师资培训示范在西部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1所学校建设了计算机网络教室在59所乡镇初中建设了农村计算机信息站带动

14、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摸索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建设途径,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重大应用和示范,38,三、存在的问题,39,存在的问题,基础设施建设不能适应网络教育需求资源利用率有待提高,标准化程度较低信息化人才培养不适应发展需求经费投入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教育信息化应用与服务水平亟待提高,40,四、未来发展展望,41,总体目标,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国家教育信息化平台;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推进多层次、多功能资源开发、整合和共享机制形成,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重点支持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缩小东西部信息化水平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42,总体目标,提高科研基地信息化程度;推动教育改革进程,为国家信

15、息化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提高各类社会成员信息素养,为构筑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43,发 展 原 则,统筹规划 资源共享强化应用人才支持项目示范,44,建设方案整体构架,45,主 要 内 容,硬件平台应用支撑平台公共资源体系应用系统服务体系关键技术,标准规范法律法规人才培养管理体系培训服务,46,未来发展展望基础设施建设,下一代互联网CNGI建设2003年11月批复立项,CERNET承担规模最大的唯一的学术网CERNET2建设,建设13个节点CERNET升级扩展、十五211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使2.5G的高速传输网节点由7个扩展到20个卫星宽带多媒体

16、传输网建设工程建立天地网结合的地区中心;建设卫星教育应用平台,47,未来发展展望基础设施建设,高等学校校园网建设工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校全部建成校园网,重点扶植和提升改造高职高专校园网 应用支撑平台建设工程建设包含数字版权保护、信息安全、信息交换引擎等关键系统的国家级教育信息化应用支撑平台,48,未来发展展望教育资源建设,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建设加强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成教育、师资教育、民族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语信等方面的资源建设国家教育资源仓库开发遵循相关国家标准,引进国外优秀资源,建设教师网联、优秀课程等精品教育资源仓库 国家教育资源索引库建设建设分布式资源库的国家资源注册和索引系统,

17、49,未来发展展望重大应用,国家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建设工程中国教育科研网格计划(ChinaGrid)建设大学数字图书馆建设工程大学数字博物馆建设工程科研基地数字化环境建设工程高等学校远程研究、实验平台建设工程高校学生管理与服务信息化建设工程,50,未来发展展望公共服务与管理平台建设工程,用户服务体系建设面向不同用户群体的按需服务体系内容服务体系文献资料服务、项目成果服务、教学资源服务管理服务体系 建设服务于教育管理机构的呼叫中心等关键应用系统网络教育质量监管平台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各级各类教育相互沟通与衔接,资源整合与共享,51,未来发展展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模式一:教学光盘播放点配备

18、大屏幕电视、DVD播放机和成套教学光盘,实现授课和辅导模式二:卫星教学收视点配备卫星接收系统、计算机、电视机、DVD播放机和教学光盘,利用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传输资源模式三:计算机教室配备卫星接收系统、网络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实现网络连接,52,未来发展展望教育政务信息化建设,教育政务网络平台建设,进行教育政务网络资源整合教育政务应用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教育监管和服务系统建立公共电子政务与信息服务平台,积极推进教育政务公开与信息服务 规划和建设教育政务信息资源库与基础数据库,建立教育政务信息化建设规范标准建立和完善公务员信息化培训和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并完善教育信息技术支持

19、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实施教育政务信息化示范工程,53,未来发展展望信息化人才培养,信息化急需的专业人才培养重点支持普通高等院校示范性软件学院和建设若干所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化初、中级专门人才培养工程重点对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的职业教育课程进行信息化改造,在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新课程教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实施以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为主要内容的骨干教师培训、培训者培训和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54,未来发展展望标准服务体系建设,规范和标准的建设加速制订和完善教育信息化领域的标准体系标准测试系统开发开发相关测试系统,提供有效的技术检测手段 标准服务组织建设建立部级教育信息标准服务组织,为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宣传和推广应用提供服务标准应用系统开发推动标准相关应用系统的开发,指导标准的实践应用,55,未来发展展望管理体制与措施,加强组织协调,科学统筹规划加强战略研究,配合国家工程强化规范标准,整合共享资源加大管理力度,强化效果评估引入竞争机制,鼓励企业参与重视前瞻研究,保证持续发展,56,谢 谢 各 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