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支架式教学的分类和环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支架式教学的分类和环节.ppt(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支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目的的教学方法。,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脚手架”,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学习支架的作用有以下几点:,(1)学习支架使得学习情境能够以保留了复杂性和
2、真实性的形态被展示、被体验。离开了学习支架,一味强调真实情境的学习是不现实、低效率的。,(2)学习支架让学生经历了一些更为有经验的学习者(如教师)所经历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的体悟与理解。学生通过内化支架,可以获得独立完成任务的技能。,(3)保证学生在不能独立完成任务时获得成功,提高学生先前的能力水平,帮助他们认识到潜在的发展空间。,(4)对学生日后的独立学习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使他们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寻找或构建支架来支持自己的学习。,支架式教学的分类:,支架的表现形式范例:问题、建议、指南、图表 等,1.范例。范例即是举例子,它是符合学习目标要求的学习
3、成果(或阶段性成果),往往含纳了特定主题的学习中最重要的探究 步骤或最典型的成果形式。如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制作某种电子文档(多媒体演示文稿、网站、新闻稿等)来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可以展示前届学生的作品范例,也可以自己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制作范例来展示,好的范例在技术和主题上都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作用。范例展示可以避免拖沓冗长或含糊不清的解释,帮助学生较为便捷地达到学习目标。如在南极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设置了一个去南极考察的情境,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考察南极的自然资源或生物资源,并把考察的结果通过幻灯片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全班交流。在学生进行“考察”之前,教师展示了一个“南极的企鹅”范例,它展示了南极企
4、鹅的种类、特点、生活习性、保护等。学生通过这个范例,很自然就明白了如何表达自己的“考察”结果。范例并不一定总是电子文档等有形的实体,还可以是老师操作的技巧和过程。教师在展示这种非实体的范例时,可以边操作边用语言指示说明,对重要的方面和步骤进行强调。,2.问题。问题是学习过程中最为常见的支架,相对“框架问题”而言,支架问题的系统性较弱,有经验的教师会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自然地、应机地提供此类支架。同时,在特定主题的学习中,“支架问题”往往比“框架问题”更具结构性,更加关注细节与可操作性。当教师可以预期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时,对支架问题进行适当设计是必要的。如学生在比较全国各主要城市的安全性时,不知从
5、哪个方面入手。教师问:各个城市的犯罪比例是多少?在过去的十年间是如何变化的?,3.建议。即当学生在独立探究或合作学习遇到困境时,教师提出恰当的建议,以便于学生的学习顺利进行。当设问语句改成陈述语句时,“问题”支架就成为了“建议”支架。与“问题”支架的启发性相比,“建议”支架的表现方式更为直接。如学生在了解运河杭州段的情况时,教师建议学生可以去杭州内河管理所了解运河的建设情况,去杭州运河文化博物馆了解运河的文化。,4.向导。向导亦可称为指南,是问题、建议等片段性支架根据某个主题的汇总和集合,关注整体性较强的绩效。如观察向导可以避免学生错过关键细节;采访向导可以帮助学生收集特定信息;陈述向导可以帮
6、助学生组织思维等等。如在学生做杭州大运河的网站时,教师事先提供了一个向导评价,要求学生所做的网站包括运河的历史、运河的文化、运河的现状,表现形式上既要有图片,还要有方便的超链接等等。,5图表。图表包括各种图式和表格。图表用可视化的方式对信息进行描述,尤其适合支持学生的高级思维活动,如解释、分析、综合、评价等。图表的形式变化多端,即便是基本的图表形式也有数十种,在皮尔斯博士(Pierce J.Howard)的知识工作者的可视化工具批判性思考的助手一书中总结了足有48种图表(书中称为组织信息的可视化方法)形式,包括概念地图、维恩图、归纳塔、组织图、时间线、流程图、棱锥图、射线图、目标图、循环图、比
7、较矩阵等。,除了这些可设计的支架外,支架还有更为随机的表现形式,如解释、对话、合作等。,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1、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2、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探索内容包括:确定与给定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并将各种属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顺列。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例如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概念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起初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愈来愈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最后要争取做到无需教师
8、引导,学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讨论的结果有可能使原来确定的、与当前所学概念有关的属性增加或减少,各种属性的排列次序也可能有所调整,并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5、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a自主学习能力;b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c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学习支架在于引导学生,而不是给学生提供答案。由于学生的学习是动态的,因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也是动态的,提供给学生的学习支架也应该随时调整,当学习者能够承担更多的责任时,支架就要逐渐移走,给学生更多的意义建构空间。,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