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六章课程.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984139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7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第六章课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教育学第六章课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教育学第六章课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教育学第六章课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教育学第六章课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第六章课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第六章课程.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课程,谈谈你对课程的理解。,西方:课程改革一直是西方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研究始终是西方教育理论的中心论题。中国:我国长期重教学轻课程。课程改革是当代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论侧重研究教学什么教学论侧重研究如何教学,“小立课程,大做功夫”“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南宋朱熹论学 基本含义是指课业及其进程。在西方教育史上,英国闻名哲学家、教育家斯宾塞(HSpencer)在其名著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首先使用出了“课程”(curriculum)一词。该词源于拉丁语,意思是“跑道”(racecourse),规定赛马者的行程路线。,关于课程的定义,有以下几种:,1、课程即教学科目。2、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2、。3、课程即学习者在学校情境中获得的全部经验。缺陷:1、把课程视为外在于学习者的静态的东西,对学习者的经验重视不够。强调“教程”。2、使课程与教学的界限模糊不清。3、过于宽泛。,第一节 课程的基本理论,一.概念 课程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它是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二.课程与教学,课程与教学之间是什么关系?1.大教学小课程2.大课程小教学,课程是一幢建筑的设计图纸,教学则是具体的施工过程;课程是一场球赛的方案,教学则是球赛进行的过程;课程是一首乐谱,教学则是对这首乐谱的演奏。,3.课

3、程与教学属目的与手段的关系,第二节 课程的类型,一.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我国古代童蒙教材三字经蕴藏有丰富的封建伦理化和道德规范。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儿童启蒙读物也渗透着浓厚的性别偏见色彩,千字文明确提出“夫唱妇随”,宣扬“女慕贞洁,男效才良”。,我国古代女子教材如女四书、女孝经、教女遗规等,着力宣传“贤妻良母”与“贞妇烈女”的事迹,鼓励女性接受“男主女从、男尊女卑”的观念,安心于“相夫教子”、“宜家善种”。,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和中学英语教材的故事性课文及其插图中男性角色明显多于女性,而且承担

4、的角色也明显不同。,女性以小学教师、护士、保育员、营业员、纺织工、服务员等为多。在角色塑造上一般男性总是知识渊博、志向高远、顽强进取、独立自主;而女性则无知低能、目光短浅、温和美丽、寻求同情和保护,同时还兼有一些不良品德,如吝啬、不明是非等。这些都是教科书中内含的隐性课程因素,隐性课程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包括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有意或无意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的教育经验(包括学术和非学术的)”。,隐性课程不在课程规划中反映,不通过正式教学进行,通常体现在学校和班级的情境之中,包括物质环境、文化情境、人际情境,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促进或干扰教育目标的实现。物质环境:学校建筑、

5、设备文化情境:教室布置、校园文化、各种仪式活动人际情境: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风、班风、校风,讨论:传统课堂文明规范要不要继续存在?,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的区别:,一是在学生学习的结果上:学生在隐性课程中得到的主要是非学术性知识,而在显性课程中获得的主要是学术性知识。,二是在计划性上:隐性课程是无计划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多是无意接受隐含于其中的经验的;而显性课程则是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有意参与的成分很大。,三是在学习环境上:隐性课程是通过学校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的;显性课程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的知识传递进行的。,二.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活动课程: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

6、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也被常常称之为“儿童中心课程”、“经验课程”。分科课程:只关注学科逻辑体系,容易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活动课程:往往依学生兴趣、需要而定,缺乏严格计划,不易使学生系统掌握科学知识 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取长补短。,第三节 课程设计的理论与实践,课程设计是指课程结构的编制,既包括课程体系结构整体的编制,也包括具体课程的编制。,一、课程设置,(一)课程设置的选择与编制1、合目的性2、合科学性3、合发展性 课程设置即教学计划,是课程总体规划。它依据一定的培养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确定学科门类及活动,确定教学时数,编排学年及学期顺序,形成合理的

7、课程体系。,(二)课程设置的形式与功能,1、单科直线式2、学科并进直线式3、螺旋式课程编排方式当代课程设置的最基本的形式是:学科并进直线式,二、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一)课程标准的规范与策略 课程标准具有法定的性质,是教材编写、教与学、课程管理与评价的依据。课程标准是单科课程的总体设计,它从整体上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及其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思考:,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的区别在哪里?,我国课程改革中国家课程标准包括五方面内容:,1、前言部分2、课程目标部分3、内容标准部分4、实施建议部分5、附录,(二)教科书的规范与策略,1、多样化

8、的教学改革必然有多样化的教科书。2、教科书编写的内容呈现出许多时代特征。内容更新;不只是关注知识体系,充分关注与其直接关联的智力价值、发展价值、重视态度、动机、情感的价值。,3、教科书的编写形式也发生了较大改变。4、教科书的编写正由“教程”式向“学程”式发展。,第四节 我国当代课程改革,一、我国课程改革的历史二、我国当前的课程改革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分两阶段实施:2000-2005年,完成新课程体系的制定、实验和修订;2005-2010年,逐步在全国全面推行新课程体系。到2005年,中小学阶段各起始年级原则上都将进入新课程。,(一)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1、改变课程

9、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其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适合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

10、发挥课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二)新课程改革的重点,1、明确区分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2、突出学生的发展,科学制定课程标准。3、加强新时期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4、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5、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评价体系。评价功能:甄别与选拔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内容:过分注重学业成绩注重多方面的潜能评价方式:观察、面谈、调查、作品展示、项目活动报告等,而不仅依靠

11、笔试结果。,6、制定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提高课程的适应性,满足不同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需要。,第五节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发展目标的重新界定 第一,终身发展成为了主导价值,为学生提供适应其终身发展的基础知识、学习基本技能和学习方法。第二,全面发展是基础教育追求的发展目标。第三,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丰富性是新发展观的内在含义。新课程改革推动了我国基础教育从重视知识和学科向关注每个学生之个性发展的历史转变。,二、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发展的外在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课程对学校学习环境的改变结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课程改革在对学习内容进行重新规划时

12、,将旧有课程中的“繁、难、偏、旧”的知识内容清理出局,是内容规划的基本原则之一。第二,新课程改革强调了学校学习与学生社会环境相联系的原则,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贴近他们的社会生活现实。,第三,新课程改革对课程实施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更新,将以往过于强调对知识的被动接受、机械记忆和重复训练的教学方式,转换为提倡学生的主动参与、勤于探索、敢于想象与创造的实践性学习和发展过程。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与活动课程等新型教学方式,也增加了二者之间双向互动的机会。,以下是超链接内容,寝室文化建设,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

13、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英语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都把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摆在突出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

14、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英语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一、课程性质 外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英语是外语课程中的主要语种之一。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

15、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活动课程实录,师:请每个小组汇报自己

16、研究的小主题,并说一说主题生成的原因。生:我们小组研究的主题是“无公害蔬菜的优缺点”。我们了解到最近全国范围内食用蔬菜中毒事件很多,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决定调查无公害蔬菜的优缺点,向广大群众进行宣传介绍。同时促使更多的农民改种水稻为种无公害蔬菜,让大家都能吃上新鲜无毒的放心菜。师:听了你们组的汇报,我发现你们能从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进行实践活动,这说明大家很有社会责任感。生:我们调查“无公害蔬菜使用的农药”后发现,菜农们把打有化学农药的蔬菜销向市场,而人们吃菜后只要身体暂时没病、无异常现象,就以为没事。其实,有的毒素进入人体后,并不马上发作,但如果沉积在人体的毒素渐渐增多,就会引起各种疾病。因此

17、,我们想了解一下,什么是化学农药,为什么有害;什么是生物农药,它有哪些优点。师:你们研究的主题很有意义,注意到了人们的健康问题。,活动课程设想:,时间:6月5日上午八点半 地点:成都北三环川陕立交下桥处 伤亡:25人遇难76人受伤 车辆:成都9路公交车 车牌号为川A49567 现场:事故现场有近30米长带血脚印公交车从冒烟到起火仅几分钟事故路段近300米已戒严起火公交车爆满没能打开车门 原因:正在核查 四川省长要求尽快查明,调查研究事故原因分析各部门采取相应解决措施助人行为研究应急措施预防措施深层次原因,义务教育: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开设语文、数学、外语、品德与生

18、活(12年级)、品德与社会(36年级)、科学、艺术(音乐或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体育与健康等课程。初中阶段分科与综合并行,开设语文、数学、外语、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历史、地理)、科学(物理、化学、生物)、艺术(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体育与健康等。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2009高考各地作文,宁夏:诚实善良四川:熟悉福建:这也是一种辽宁:明星广告代言江西:兽首拍卖议论文湖南:踮起脚尖山东:见证浙江:绿叶对根的情意江苏:品味时尚北京: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天津:我说90后,东莞理工学院课堂文明规范(试行)1.教师学生提前进教室,不迟到、不早退。2.迟到学生在教室门口报到,获得教师同意后才能进入课堂。3.学生着装整洁、朴素。不穿拖鞋、背心或奇装异服上课。课室内不准吸烟、吃早餐或零食,手机等通信工具要关闭。4.上课铃声响后,值日生领全体学生起立,向教师行注目礼,教师应还礼并示意学生坐下。5.由值日生负责擦黑板,课后关灯、关风扇、关空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