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演变和教育精神.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984324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300.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演变和教育精神.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育演变和教育精神.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育演变和教育精神.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育演变和教育精神.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育演变和教育精神.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演变和教育精神.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演变和教育精神.ppt(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原理,第一讲 教育的演变与教育精神本讲参考书目1.陈桂生教育原理,华东师大1996年7月。2.钟启泉译现代教育学基础,上海教育1994年2月。3.日岸根卓朗我的教育论,南京大学1999年9月。4.德博尔诺夫教育人类学,华东师大1999年3月。5.孟宪承等中国古代教育史资料,人民教育1985年6月。6.孙培青等中国教育思想史,华东师大1997年8月。7.滕大春外国教育史,山东教育1995年5月。,第一节 教育的起源与演变1.教育起源的理论生物进化起源论: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18311902)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认为,教育现象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中,在人类产生以前,已在动物界存在。

2、动物对幼小动物的爱护和照顾便是教育行为,昆虫界也有教师与学生。生存竞争的存在是产生教育的基础。动物为保存自己的物种,本能地要把自己的“经验”和“技巧”传授小的动物。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1870-1944)在不列颠协会教育科学大会的报告中也曾提出:“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不仅一切人类社会-不管这个社会如何原始-有教育,甚至在高等动物中间,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教育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流”。,心理 模仿起源论:亦称“心理学的教育起源论”。美国学者孟禄首倡。他 从心理学观点出发,认为生物起源论 者忽视人的心理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他根据原 始社

3、会尚无传授各项知识 的教材和相应的教学方法,断定教育起源于儿童 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在他所著的教育史中写道,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彩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原始社会只有最简单的教育。然而,在早期阶段中,教育过程却具备了教育最高发展阶段中的所有基本特点”。即承认模仿既是最初的教育形式和手段,也是教育的本质。苏联米登斯基著世界教育史把上述观点概括为“心理学的教育起源论”,简称“心理起源论”。,社会需要或劳动起源论: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教育界在讨论教育本质的过程中,针对劳动起源论的不足,提出了教育起源于适应和满足人类社会生活需要的观点。主要理由是:(1)教育与劳动同属于人类生存所必需

4、的实践活动二者不是主从关系。原始的劳动解决的只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劳动生产物,教育生产人(社会化的人),不能把生产人的教育看作起源于生产物的劳动。(2)教育不仅传递劳动经验,还传递人类生活所需的其他经验,如人类集体活动的规范,风俗习惯,避灾遇害的知识等。(3)人类个体和社会需要,可以分为三类:人类生存、安全、种的繁衍等方面的需要;劳动交往、社会活动的需要;认识、美的享受和自我实现等精神生活需要。正是在适应和满足人类社会的整体需要过程中才产生了教育活动。,二、教育的演变与发展1、原始教育形态教育活动方式:劳动中传递经验(如印第安人);日常生活经验的传递(燧人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渔。伏羲之

5、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伏羲始画八掛列八节而化天下尸子);原始宗教与乐舞(如美洲土著人)。原始教育形态的主要特征表现为:第一、教育的简陋性,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十分简单的;第二、教育的平等性,这是教育本质精神的重要萌芽;第三、教育活动融于生产活动、日常生活和原始宗教活动中;第四、教育的功能与价值并未与生存功能分离。,2、古典教育形态基本模式:学校的产生、中国的官学、私学;欧洲的雅典教育、斯巴达教育、七艺(意为七种自由的学科,西塞罗认为是文学、修辞、哲学、数学、几何、天文和音乐;经卡佩拉费洛罗济和美求利的婚姻演绎成型)教育、教会学校。第一、教育成了相对独立的和具有专门意义的社会活动,教育的功能与价

6、值显现较为明确;第二、“识知”形态和精神价值构成了教育的主导内容,这就使得教育能涉及到人的认知层面和精神领域。第三、教育的附属特征鲜明,带有浓厚的阶级性、等级性、宗法性,使教育的本质开始变得错综复杂;第四、教育与社会生产及知识经验相背离,导致教育自身发展的障碍和功能的萎缩。,3、系统形态的教育第一、制度化教育与连续性教育系统的的形成并走向立法保护;第二、学校与教会分离,走向世俗化。作为义务的强迫教育出现。第三、教育与社会生产及社会其它活动相结合,课程内容的丰富与专业、职业教育的出现;第四、偏重知识的学习(教学)而导致人文价值的失落;教育作用力的多样化和多面化、社会对教育期待值的增高使教育的运行

7、过程中负荷增大。第五、教育的政治化倾向。公民教育、政治教育、权力参与等。,4、当代教育形态及其发展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四大教育支柱: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不同时代提出的教育口号中可以看出现代大教育形态的大致模型和主要特征,由“终身教育”、到“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关心”的主题口号,社会性的大教育形态日趋明显。第一、教育的民主性与法制化。教育成为社会的一种重要调整力量,它对社会向着进步和发展的道路迈进起着其它任何调节手段(如法律、道德或宗教)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这种民主化的教育必然是普及性的。,第二、教育体系的开放性与社会化。教育形式上表现为多维化,并且现传播代媒

8、介使学校与社会产生了直接的和广泛的联系。在教育目的上,表现为多层次和多类型,以职业教育为主要特征的专门化教育成了学校与社会直接沟通的桥梁。在教育内容上,由于各种新兴学科尤其是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使得教育内容呈多元化格局,课程改革往往成为教育整体改革的最前沿地带。要使现有的教育系统具有更大的社会开放性,就必须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结构等方面作出整体的改革,建立以教育法制为基础的根本保障机制,使终身教育成为“有效的、公正的、人道的事业”。,第三、教育的个体性与人本化。随着新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同时也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严重挑战。社会和人的可持续发展进程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人口众多、

9、资源馈乏、环境恶劣、不平等合作、人类精神家园失落等。人们试图通过教育这种平和的方式来改变这种不理想的状况。第四、教育的职业性与终身化。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人是一个未完成的动物,只有通过经常地学习,才能完善自己。但学习也有主动和被动之分,没有形成终身教育观念的人远不能形成学习的自觉和自主性。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的这种自觉性程度不高的学习状况,它以激发人的学习热情为动因,使人们变被动的接受客观知识到主动地提高内在素质。,第二节 教育的理解与规定1.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什么)教育(education)是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并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通常认为,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

10、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得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教育大辞典教育学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倾向性的活动。(美国教育百科全书)此处的倾向性包括人的能力、技能、知识结构、态度、信仰、价值观和个性特征等。,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叶澜教育学原理)所谓教育,是将人类陶冶成人的活动。(岸根卓郎我的教育论南京大学出版社)教育之所以被称为教育,必须完全具备以下四个条件:第一,它是一种善意的活动;第二,它是价值活动;第

11、三,它是教与学的活动;第四,它是获得成就的活动。满足了这些条件,则教育的本质可以完备。(台湾学者陈乃臣教育哲学心理出版社)所谓教育,就是人们尝试持续在任何一方面改善他人心理素质结构,或者保留其心理素质结构中有价值的部分,或避免不良心理素质的形成。简言之教育是人们尝试在任何一方面提升他人的活动。(布列钦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委员会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出的观点较具有代表性,“教育不能再限于那种必须吸收的固定内容,而应被视为一种人类的进程,在这一进程中人通过各种经验学会如何表现自己,如何与别人交流,如何探索世界,而且学会如何继续不断地-自始自终地-完善他自己”。作为教育也应该“体现它的真正本性,即

12、完整的和终身的教育,而超越千百年来硬加在它上面的各种机构上、程序上和方法上的限制”。作者的意见:我们很难在一种统一的句式中将教育的不同本质特征都纳之于其中,但无论如何,教育必须是一种帮助人成长和获得进步的活动方式。,2.教育的本质精神本质就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事物的本质是由它本身所固有的矛盾所决定的。一事物的根本性质,对于该事物来说就是它本身的特殊矛盾;对于他事物来说,就是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关于教育本质问题争论生产力说:认为教育属于生产力。上层建筑说:认为教育具有政治性。双重说:认为二者兼尔有之。中性说:认为教育就是教育。,教育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主要指

13、情感体验、生命追求、理论阐释、价值观念、实践准则和评价体系。人文精神是人类在对自身的认识、自身的发展、自身的完善过程中形成的,并规范和指导、约束人类自身的各项活动。集中表现为人生的追求、目的、理想、信念、道德、价值等,反映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人类高尚的、善良的、健康的精神。教育的人文精神是指人类通过教育活动方式对人的生命质量、人性回归、人格提升予以精神层面的人文关怀的价值追求。,第三节 教育的功能一、功能的本义就一般意义而言,教育功能是指教育在人及周围环境相互影响中所发挥的作用。它往往指向教育活动已经或将要产生的结果。可分为正负向或中性功能。古代社会以伦理教化为教育的主要功能(大学之道 在于明明德、明人伦);近代的教育功能重指向个体的发展(卢梭、斯宾塞等);现代教育功能则主要指向社会改造(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学校与社会等,改造主义);当代教育功能呈多样化的态势。,二、教育功能的维度分析筛选功能与协调功能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基本功能与派生功能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三、教育促进人的功能教育的作用教育的有限性四、教育的社会促进功能 促进人的社会化,以及通过某种介质作用于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