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考点突破.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984477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3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散文阅读考点突破.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散文阅读考点突破.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散文阅读考点突破.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散文阅读考点突破.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散文阅读考点突破.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散文阅读考点突破.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散文阅读考点突破.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二、散 文 阅 读高考第11题,25分学案6散文阅读考点突破,考试说明对于散文阅读的要求有8条。见下表:,近年全国课标卷一直没有考查散文阅读,并不等于今后不考散文阅读,因此,本书用两个学案对散文阅读进行复习。,1.填写下面的表格。,写景散文,议论散文,叙事散文,游记散文,2.散文作为一种文体,其主要特点是什么?3.散文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哪些?,答案:形散而神不散。,答案: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动静结合、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小见大、铺垫、烘托、衬托、对比、象征、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卒章显志、联想、想象、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设置悬念等。,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2、,它通过一个十分精粹、亲切的形式,表现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若能抓住散文自身的特点来思考有关的测试要求,散文阅读题的解答是有技巧可言的。整体感知文章的主旨所谓整体感知,就是要求阅读时首先感知文章全貌,抓住文章主旨,理清文章思路。不管是叙述故事,还是抒发感情,抑或阐述主张,都表达了作者的旨意。阅读文章要求找到主旨,只有抓住文章的主旨,阅读时才能纲举目张。有的文章主旨比较明显,或在文章的开头,或在文章的中间,或在文章的结尾,用一句或几句话表现出来。有的文章主旨比较含蓄,不用明白晓畅的文字,而是借助一定的修辞格和表达手法,运用一些含蓄,的语言表现。这时,应多读两遍,统览全篇,然后逐层概括,归纳贯

3、通,最后概括出文章的主旨。有的文章主旨比较复杂,归纳时要注意到文章的各个方面,避免简单化、片面化。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神”,指文章的主旨,即贯穿文章始终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散文的材料虽散,但万变不离其宗,它必须围绕作者的思想感情展开。因此,阅读散文,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宏观把握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从而读懂作者的感悟,领会文章的主旨。深入分析文章的思路散文的材料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在作品中的,作品的结构就是它的思路的具体展现。高考试题常常通过对作品的结构进行设题,考查学生对作品的思路的把握能力。阅读散文,要善于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更要把握文

4、章的脉络。仔细品味散文的语言散文的语言描写细腻,表达深刻,内涵丰富。高考散文阅读命题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对散文中负载信息量大、内容含蓄、意义深刻、表现力强的语言进行鉴赏。鉴赏散文的语言,只有联系文章的主旨,根据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细加品味、揣摩,才能正确理解其中的含义。正确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散文的写作一般都很讲究表现手法的恰当运用,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烘托对比、虚实相生、象征手法、修辞技法等等,这些手法的巧妙运用,常使作品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鲜明突出。高考试题通过对这些技巧的鉴赏,可以直接透视学生的阅读品位。所以,阅读散文还要注意鉴赏常见表达技巧的表达效果。散文中抒情的方

5、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即不借助于媒介而直接抒发感情,常用于抒发强烈、直露的情感。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寓情于事,寓情于景,寓情于理。,瞻前顾后,分析句段关系阅读散文时还要瞻前顾后,注意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前后勾连。精心组织符合要求的答案高考散文阅读试题,多数问题的答案在原文中都有照应、暗示,甚至直接提示。这就告诉我们,回答问题时要“依文解题”,善于从原文中抽取关键语句,并根据题目要求进行适当整合,这样才有可能写出精炼确切的、符合要求的答案。,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原文略),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AC,A.文章串联起作者生命中从故乡到异域的

6、一些断片,运用了首尾照 应、寓情于物的手法。B.第段写作者故乡单调的房顶及同样单调的海景,凸显出家中海 棠花晚霞般的绚烂。C.作者虽然十分渴望“从现在起要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但在实际生 活中却未能如愿。D.上世纪30年代赴德国留学的作者始终用苦行者的精神钻研学问,以致无暇顾及海棠花。E.文章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映了作者对战争年代德国社会 现实的思考与省察。,B第段写作者故乡单调的房顶及同样单调的海景,是表现自己似乎与海棠花无缘。D是写作者决心用苦行者的精神到德国来念书的,可是现实的情况又不允许他这样做。而且作者也做不到不看海棠花。E文章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映了战争年代作者十分浓烈的

7、思乡之情。,2.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文章第段开头说:“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 无缘。”作者与海棠花真的是“无缘”吗?为什么?,并非无缘。文中的一些片段看似与海棠花无缘,但海棠花最终唤醒了作者浓烈的乡思,使“有缘”构成了文章的终结点。,本题属于“解释作用题”,其答题套路是先答结构,再答内容,内容部分则是先答表面,再答本质。,简要分析“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海棠花构成了文章的行文线索。海棠花寄托了作者的乡思,升华了作者的爱国情感。,本题属于标志非常明显的“解释作用题”,应先答结构作用,即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再答内容作用,即寄托乡思,抒发爱国之情。,3.第段画线部分状写了作者怎样

8、的心境?这与下文有什么关联?,状写了作者挣扎在幻想和现实、祖国和异域之间,无法获得安宁的心境。对心情的描写为下文作者被海棠花唤醒思乡之情做了心理与情感的铺垫。,本题属于语句理解题。按照语句理解题的套路,我们首先要“从形象到抽象”,找出句子中的抽象词,即“幻想和现实、祖国和异域”以及“心情不能平静”,然后把这两点连成一句话就是答案了。此外,题目还问“这与下文有什么关联”,这就已经对答题方向有了明确指示,显然是让你指出这句话铺垫了下文什么内容,只要根据刚才得出的抽象词和下文的大意,就可以得出答案了。,4.第段“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它们却近在眼前。我离 开它们的时间愈远,它们却离我愈近”

9、传达了作者对于“距离”的怎样 的体验?试结合你的成长记忆或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自己对这一距 离体验的感受。,示例:作者写“离开祖国和故乡的时间愈远,感到它们离我愈近”,着实写出作者认为时间和距离的拉长非但不能冲淡对祖国和故乡的思念,反而会因其长久的发酵而如醇酒般愈加浓烈。从许多文学作品中也不难看出这样的情感。远在英国的老舍,短短千余字的一篇想北平,似乎字字含情,字字含泪,使人每每读来不禁潸然。祖籍内蒙却随家人迁至台湾的作家席慕容,也每每在诗中描写她那“夜夜不能回的塞外故乡”。正是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丈量了老舍和席慕容,以及千千万万异乡游子的思乡之情。也正是这一距离体现出了他们心中与家乡愈发亲近的扯不

10、断的情。,“结合当下的社会生活”,为答案之间的区分度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与文学作品的关联,构成了区分度,而“怎样的体验”,则以题干明确要求的形式再一次保证考生不会偏题。,虽然作者距离祖国有万里之遥,但在他内心中,时时想着自己的国家,就如同近在眼前。虽然离开它的时间久远,但内心中充满了对祖国的怀念,所以它却离我很近。我曾读过一本关于旅行者的书,书中写道,当我从包中拿出这面五星红旗,让它随风飘扬,我就觉的我站的这片土地就是我的国家。这异国的风景就如同我们祖国的风景这位行者也同作者一样,虽然与祖国相距万里,但只要心中有国家,祖国就如同在你身边,一直伴随着你。,阅读文本,整体感知文本

11、的形和神;阅读题干,寻找大致作答方位;核实文本,落实作答方案;恰当行文,保持文面清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原文略)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CD,A.张晓风用自己的感受和古今中外多个故事片断,引导着我们思考 自然人世、身心内外,似乎有悖于常理,却道出了人生真理。B.寻求挫败,寻求被征服,这个征服者在张晓风看来是个可实可虚 的概念。作者将虚实事物熔于一炉,笔法开阔。C.第段列举耶稣、李靖、孙中山三位英雄的事例,运用排比、对 比等修辞格,强调没有大英雄可以为之赴命才是生的悲剧。D.文章的前半部分较为显露地点出几种哲思,后半部分潜在着几种 思考。E.比张晓风早十几年

12、的著名诗人余光中说:“张晓风的散文有一种 勃然不磨的英伟之气。”我寻求挫败一文印证了这一点。,C对修辞的说明有误。D前后部分内容颠倒。,2.文章开头举了独孤求败和贾宝玉两个例子,作者意在各自说明什 么道理?,独孤求败的例子意在说明没有挫败会令人感到异常孤独,精神痛苦。贾宝玉的例子意在说明挫败可以带来更大的幸福和意外的惊喜,获得最醇美的真爱情。,3.结合全文,概括作者“寻求挫败”的目的。,不断遇到令自己心折首俯的人;不断获得更大的幸福,更快乐的事。让我能更彻底地败溃,彻底被征服,心甘情愿地承认自己的卑微和渺小。,4.文章第段说:“这份绝望使我一想起来就觉兴奋昂扬。”“这份绝望”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兴奋昂扬”?,“这份绝望”指的是投身在宇宙的伟大之下,感到人类永远无法逼近那百万光年之外的光体。“兴奋昂扬”是因为意识到人类尽管无法征服自然,永世不能追慕到人生的理想境界,但都会在不断追求和探索中兴起虔诚的服输和难忘的大喜悦的激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