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闰土教学设计课题说明.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598525 上传时间:2021-04-17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32.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课题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课题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课题说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课题说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课题说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课题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少年闰土教学设计课题说明.doc(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Innovation is the only way out. Eliminate yourself, otherwise competition will eliminate us.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少年闰土教学设计课题说明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课题说明1教学目标:1、理解肖像描写刻画人物的手法2、了解对比手法3、体会通过人物描写表现中心教学过程:一、导入:小学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少年闰土,它是节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二、示标三、新授:1、在故乡,“我”见到了许多人,其中着重写了哪两个人物?这两个人物又以写谁为主?2、课文中几次写到闰土?3、对于少年闰土,作者是从

2、哪几方面来描写的?(肖像、语言)讨论:少年闰土的外貌是怎样的?少年闰土的动作语态是怎样的?少年闰土对“我”的态度是怎样的?少年闰土对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少年闰土具有什么样的特点?4、对于中年闰土,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的?(肖像、语言、神情)讨论:闰土的外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闰土的动作语态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闰土对“我”的态度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闰土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中年闰土具有什么样的特点?5、什么原因使闰土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从“小英雄”变成了“木偶人”呢?“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6、另一人物杨二嫂又是怎么描写的?讨论:对于二十多年前的

3、杨二嫂,采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肖像)对于今天的杨二嫂,采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语言、肖像、动作)7、杨二嫂的变化的说明了什么?小市民阶层的日益贫困。8、“我”这一人物在*中又是怎样变化的?9、作品对闰土、杨二嫂两个人物前后的变化,揭示了什么问题?这就充分揭示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是使旧中国农村经济日趋破产,广大农民生活日趋贫困的总根源。这就是鲁迅描写闰土、杨二嫂形象变化所揭示出来的深刻社会意义。10、作品对闰土、杨二嫂的描写在写作上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人物描写,特别是肖像描写,一定要抓住人物具有代表性的特征,给人以深刻印象,并能为表现主题思想服务。三、作文片断训练:肖像描写四、板

4、书少年闰土教学设计课题说明2教材分析: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1921年写的短篇小说故乡。是小学六年级上册课文。文中的“我”是一个富家少爷,闰土是一个穷苦农民的儿子。闰土常年生活在海边,见多识广。而对于“我”这个每天生活在深宅大院的少爷来说,“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字里行间充满了“我”对闰土的赞扬和无限羡慕以及对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的不满。这篇课文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语言简洁、传神。采用白描,对话,举事例等多种表现手法,使人物形象鲜明,呼之欲出。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海边农村少年形象。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具备自学的能力,运用

5、“学案导学”的模式,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感悟、思考的阵地,让课堂成为多元对话的过程,让课堂成为语文实践体验的过程,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知识的魅力,体验成功的快乐,实现生命价值的自然生成。教学课型:讲读课。教学目标:1.会写7个字。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自然段。3.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了解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4.通过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同学相互讨论等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闰

6、土的形象。教学难点:揣摩人物的特点,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教学方法:1.通过自学课文,解决生字。2.通过读议讲练法,结合重点词句使学生了解少年闰土的特点,体会“我”与闰土之间深厚的友情。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会写7个字,扭胯厨套猬畜窜。能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束缚稻鸡伶俐鹁鸪”等词语。2.初读课文。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师叙述:鲁迅在1921发表的短篇小说故乡里,提到了儿时的一个伙伴,许多年过去了,他仍然对这个小伙伴记忆犹新,他是谁呢?2.板书课题:少年闰土提示“闰”的写法。二、自学指导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2.准确地有感情地朗

7、读课文。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三、检测自学情况1.检测生字、新词掌握情况。检测方法:学生上台板演生字、新词;板演内容由老师提问易错、重点生字、新词,或者让学生提问自我认为的易错生字词;板演后,学生集体纠正,师适时点拨。如“畜”“窜”“缚”等,要提醒学生注意各个部件的组成。2.体会、讨论理解词语的含义:祭祀、一望无际、无穷无尽3.检测课文阅读情况:(1)找一两名优秀生进行阅读课文,然后再随机找两名后进生进行阅读,其他学生认真听,随时发现问题,给予帮助。(2)同桌互读。(3)再读课文,理清叙述的顺序。四、整体感知,了解*内容1.*可分为几个部分?第一部分(1

8、-3)非常想看到闰土.第二部分(4-7)我和闰土在以前玩.第三部分(8-16)闰土给我讲许多稀奇的东西我很羡慕他的见多识广。第四部分(17)闰土要回去了,我们都不想分开,后来还彼此寄点东西,最后一直没有来往。2.*主要写了闰土的几件事?第一件事:雪地捕鸟第二件事:看瓜刺楂第三件事:海边拾贝第四件事:看跳鱼儿3.教学第一自然段:(1)出示课本第一幅插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幅画面。学生描述。(2)轻声读课文第1自然段,看看作者的描述和同学们刚才的描述有什么不同?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3)反馈交流,体味提升。指名读第一句。同桌互读,并且把认为读得好的同桌推荐给大家。再请这些同学齐读,

9、学生评价,学习读。教师点播:在闰土奔跑在一望无际的海边,穿梭在碧绿的瓜地中时,我在哪里?试想,每每回忆起这幅画面时,我的心中是一种怎样的感受?朗读第二句,刺猹闰土不仅健康可爱,还非常勇敢,看插图中的少年分明是一个小英雄。不同形式的体味朗读,鼓励生生之间的评价与赏识。深情地读读这段话,把这幅画面,把这个小英雄深深刻在脑中。小英雄的形象是否也刻在你的脑中了?闭上眼睛,再把这个形象回味一下:“其间”指导背诵本段。五、拓展延伸1.抄写本课生字、词。(重点写“猬”、“畜”、“鹁”、“鸪”)2.熟读课文。六、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再熟读*想想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第二课时教学要点:感受闰

10、土这一人物形象,了解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教学步骤:一、直接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少年闰土,了解少年闰土的故事,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二、学习指导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2.同桌相互合作有感情熟读课文。三、检查自学情况1.说说你最喜欢*中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2.学生自读闰土的话,边读边想象画面。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是闰土的哪些话?四、探究主题,升华感情1.学习“看瓜刺猹”(1)作者跟闰土相处的时间虽然不长,但闰土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提到闰土,作者脑海中立即浮现处一幅画,课文哪个自然段描

11、述了这幅画的内容,请同学们找出来读一读。(2)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幅画面的内容是闰土给我讲的4件事中的哪一件?(看瓜刺猹)(3)课文哪些自然段具体写到了看瓜刺猹的内容?(10-14)(4)指名读第10-13自然段,讨论:从看瓜刺猹这件事中,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聪明、勇敢)(5)指名读第14自然段,思考:从这一段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我”对闰土的羡慕和敬佩)2.学习“雪地捕鸟”(1)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哪些自然段记叙了雪地捕鸟的内容。(6-7)(2)齐读这两个自然段,说说闰土是怎样捕鸟的?(3)讨论:从雪地捕鸟这件事中,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聪明、能干、机智)3.

12、学习“夏日拾贝”和“潮汛观鱼”(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夏日拾贝”和“潮汛观鱼”的段落。(2)全班交流:从这两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闰土的童年生活多姿多彩,闰土知识丰富)4.学习相识过程过渡:这样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的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作者是不是一开始就认识呢?(不是)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他们相识过程的段落。(2-4)(1)齐读第2-4自然段,指名说说“我”和闰土是怎样相识的?(2)找一找二人初次见面时闰土是怎样的形象。(3)找出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谈谈这些外貌描写,体现了什么?(闰土的憨厚、可爱(4)指名读,读后,小组进行讨论:“你觉得对少年闰土的外貌描写中,可看出

13、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看出闰土是一个纯朴、活泼、健康的孩子)(5)我们这些信息是怎么获得的?学生认识到:我们对少年闰土的形象身份的认识和概括都是从少年闰土外貌描写中体会出来的。说明外貌描写能让读者准确地认识人物。(6)让学生结合对闰土外貌描写的学习,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抓住人物特点)(7)课件出示人物外貌描写的优秀例子,稍作分析。4.学习“离别”过渡:闰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作者非常喜欢他,可惜好景不长,短暂的相聚之后就要离别,在离别之际,作者和闰土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请同学们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作者与闰土深厚的友谊和作者对闰土的怀念)5.品读体会(1

14、)课文讲了闰土几件事?你对哪一件事情最感兴趣?(2)在这四件事中,我们还能了解到闰土的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学习课文。出示阅读提示:自由阅读课文,体会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外貌、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把你印象最深的、最感兴趣的段落或句子多读几遍,然后和老师同学交流讨论。(1)闰土是个捕鸟高手。(2)闰土的机智勇敢。(3)简略学习“捡贝壳”、“看跳鱼儿”部分:体会闰土的自由自在6.研讨表达,体会写法(1)通过本课的学习,大家有个共同的体会:闰土是个活泼可爱的少年。除了外貌,作者还从哪些方面去写闰土的?请同学们画出有关句子,自己读一读。(2)引导学生体会是从动

15、作、语言、心理等方面去刻画少年闰土的形象的。学生读所画句子。师相机指导朗读。7.重点理解“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指哪些事?“他们”指谁?“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是指什么?为什么“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五、教学小结:*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对故乡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聪明能干、机智勇敢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六

16、、拓展延伸1.积累描写人物外貌和动作的词语。2.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3.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写一写自己身边熟悉的人。4.好朋友总有离别的时候,可这一别就是三十年,文中说他们从此没有见面,其实三十年他们又见面了,不过三十年后的闰土也有了很大的改变,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改变的呢?建议大家去读一读鲁迅的小说故乡。七、板书设计少年闰土雪地捕鸟聪明能干喜欢海边拾贝见多识广佩服看瓜刺猹机智勇敢羡慕潮汛看鱼见多识广怀念八、教学小结少年闰土教学设计课题说明3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少年闰土的特点,体会“我”与闰土之间深厚的友情。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3、运用多种方式(联系上下文、借助

17、背景资料、抓住关键词等)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4、学习抓住人物特点(外貌、动作、语言)描写人物的方法。5、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深入理解作品内涵及学习写作方法。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参赛课时)一、展示图片,引出闰土1.出示鲁迅照片,师生交流鲁迅资料。引出感叹词“啊”。2.展示“看瓜刺猹”图,了解鲁迅笔下的闰土。二、整体感知,初识闰土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闰土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用笔做上记号。2.交流印象深刻的内容,并梳理出课文结构,其间注意生字的读音和长、难句的指导。3.归纳出对闰土的总体印象,回扣“啊”字。三、顺学而导,了解

18、闰土1.找出文中带有“啊”的句子,引导学生质疑。2.以闰土语言为突破口体会人物特点:(1)指名轮读闰土的话,让学生明白闰土的话中包含着“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四件事。(2)自读闰土的话,边读边想象画面。问:你最感兴趣的是闰土的哪些话?生读师相机指导。重点指导“雪地捕鸟”和“看瓜刺猹”,采用“情境渲染、联系实际、引入背景资料、对应比照”等多种方法理解感悟、入情入境朗读。3.用上“啊”说说对闰土的感受。4.出示课文插图体会两人对话时的神情、动作,问:闰土和“我”的对话中,“我”的语言很少,只有一些感受,你能根据“我”的想法想像出“我”当时说了什么吗?写在“我”的感受旁。5.同桌分

19、角色朗读、指名读。四、多元解析,记住闰土1.师小结引说,比照“我”与闰土的不同。(1)你从这个“啊”中读出了什么,如果用语言表示“我”的感叹,你会怎么说?让生带着各自体会有感情读句。(2)借助多种方式(联系上下文、图片对比、联系生活等)体会“四角的天空”的深刻内涵。2.引导生回扣第一自然段并背诵。五、拓展延伸,再识闰土1.启发学生想象说话:“我”和闰土分别近三十年后,再一次相见了,见面时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2.让生快速阅读故乡原文片段: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

20、,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阿!闰土哥,-你来了?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

21、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1.找出闰土和“我”的语言,用上“啊”表示自己的心情。2.布置学生读小说故乡,自主探究原因。六、小结全课,升华认识师以“啊”作小结。(主要从鲁迅、闰土、学生表现及展望未来等方面去说。)第二课时(简案)一、简要复习全文,听写部分新词,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二、寻找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的部分,深入探究其妙处,小练笔实践:请学生或老师做模特,生口述后写片段,师生共同评议。三、结合故乡进一步让学生认识作品内涵、了解鲁迅。四、简介鲁迅部分代表作中的典型人物,如;阿Q、祥林嫂,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其作品,观看

22、其影视作品。五、摘录描写闰土外貌和动作的句子,可以尝试背一背。板书设计:少年闰土想盼羡(叹)(啊!)少年闰土教学设计课题说明4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3、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了解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通过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同学相互讨论等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课前准备课件:课文插图、鲁迅介绍及重点语句。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谈话交流,导入新课我国有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

23、刷子似的直立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你们知道他是谁吗?(鲁迅)学生回答后,出示课本75页图。让我们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去认识、了解鲁迅先生吧!今天我们先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少年闰土。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默读课文,在课本空白处作简单的批注,在文中你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并想一想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学生自读圈画,教师巡视指导。3、质疑。(学生可能会提出不理解“其间、无端、素不知道、如许”等词语,教师可通过后面的练习帮学生理解;如果提出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可放在深入理解课文时解决)出示练习:把下面的词语与正确的解释连线:其

24、间只知道无端稀奇素不知道如此如许从来不知道希奇其中单知道无缘无故4、说说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谈多少就谈多少)初识闰土,了解特点1、“我”和闰土第一次见面时,闰土是什么样子的?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出示:(1)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2)他见人很怕羞我们便熟识了。2、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教师适时板书: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3、从闰土的外貌特点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少年?(1)若学生不知从哪说起,可引导学生做一个小练习:拿铅笔将“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一句话轻轻划掉,进行对比阅读。(2)如果学生没有新发现,再做一个练习

25、:用铅笔将“紫色的”划掉,换上“苍白的”“黄的”一类词语,读后说说有什么体会。板书:年少健康天真活泼(3)结合“他见人很怕羞我们便熟识了”体会闰土具有年少、健康、天真、活泼的特点。随文练笔,进行仿写1、让学生结合对闰土外貌描写的学习,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抓住人物的特点)2、用几句话描写一位同学的外貌。?一位学生读,其他同学猜一猜他写的是谁。(如果同学们能很快猜出来,就说明他写得像,抓住了人物的外貌特点)板书设计少年闰土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年少、健康天真、活泼第二课时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上节课,从对“我”和闰土初次会面时对闰土的描写中,我们体会出他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孩子。

26、写人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写呢?(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这篇课文还描写了闰土的哪些方面?(语言)请你们细细地品味616自然段,边读边想闰土向我们讲述了几件事?再识闰土,探究深读1、学生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师生交流,适时板书:雪地捕鸟夏日拾贝看瓜刺猹潮汛看鱼3、闰土向“我”讲述自己的海边生活,你们能想象出他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吗?请你试着用成语描述一下。(眉飞色舞等)4、用你们所说的那种感受读这几段话,相信会读得更好。练好之后读给同桌听,请同桌评一评。5、学生自由练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看谁能让大家身临其境。(每件事可采用不同的方式指导朗读。如,“雪地捕鸟”可让学生边朗

27、读边表演;“看瓜刺猹”教师可扮成“我”引导朗读,调动学生情绪)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教师相机板书:聪明、能干、勇敢、见多识广)想象画面,指导背诵月亮地下,闰土一个人看瓜刺猹在“我”眼里是多么惊险刺激的事啊。所以,三十年过后,“我”回忆起闰土来,头脑中首先浮现出来的就是这幅画面。出示课本第一幅插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幅画面。学生描述。轻声读课文第1自然段,看看作者的描述和同学们刚才的描述有什么不同。(景色描写烘托气氛、动词的恰当使用使画面动了起来)引导背诵(可以出示段落填空进行提示)解疑释惑,升华认识1、那闰土的心中仅仅只有这四件稀奇事吗?(学生肯定会回答:不,他还有无

28、穷无尽的稀奇事)出示句子:“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2、大家想象一下,他那无穷无尽的稀奇事还会有哪些呢?(比如说:池塘捕鱼、捉泥鳅)是啊,闰土的心里有着无穷无尽的新鲜事,是说也不完的。他就是这样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你用什么样的感情读好这句话?(重点指导“啊”的读法)如果是“高兴”,该怎么读?如果是“佩服”,该怎么读?如果是“羡慕”,该怎么读?如果是“惊奇”,该怎么读?如果是“自叹不如”,该怎么读?3、为什么“我”会有如此复杂的感情?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教师引读,学生接读:闰土在

29、(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海边有如许的贝壳)闰土在(雪地捕鸟)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大雪天是可以捕鸟的,而且可以捕到这么多的鸟)闰土在(看瓜刺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猹是一件什么东西,不知道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小结:正因为这样,“我”才把少年闰土看作是难得的好朋友。虽然他们才相聚了一个月,却建立了深厚、真挚的友谊。三十年来,一直都没把闰土“看瓜刺猹”的情景忘却,一想起闰土,脑海里马上就出现了这个美丽又神奇的画面(出示“看瓜刺猹”图)让我们再一次充满感情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一段话。观

30、看插图,想象表演1、闰土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见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我多么想再和他相处几天,再听听那些新鲜有趣的事儿呀,可惜我们却要分手了。2、读一读17自然段。他们会怎样话别呢?3、同桌分角色想象表演。板书:难舍难分课内积累,课外拓展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描写闰土外貌和动作的句子。2、“我”和闰土一别就是三十年。三十年后,“我”和闰土再次相遇,闰土的一句“老爷”让“我”大吃一惊。请同学们课下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然后交流读后的感想。板书设计少年闰土雪地捕鸟夏日拾贝看瓜刺猹潮汛看鱼聪明、能干勇敢、见多识广羡慕佩服向往难舍难分少年闰土教学设计课题说明5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胯、拜、厨”等13

31、个生字和“一望无际、祭祀、仿佛”等词语。2.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主背诵第1自然段。3.学习课文写的四件稀奇事,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了解闰土是一个勇敢机智、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家少年,感受作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学习四件稀奇事,了解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体会*中的感情。教学难点理解“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等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2.重点感悟四件稀奇事。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同学们,大家了解鲁迅吗?看过哪些鲁迅写的作品和有关与他的故事。(生说)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与我们年龄相仿的朋

32、友。【课件出示1:课题】(板书课题:少年闰土)课文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师介绍鲁迅:【课件出示2】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271935年期间的杂文,深刻地分析了各种社会问题,表现出卓越的政治远见和韧性的战斗精神,对中国革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代表作有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导语首先从激发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说说自己看过哪些鲁迅写的作品和有关他的故事,既帮助学生积累有关语言材料,又自然地过渡到课文内容中去。二、初读课文,引导质

33、疑1.初读课文,感知*大意。利用字典,自学生字和新词。抄写出认为最难的生字和新词,说说哪些地方难以理解,哪些需要提醒注意,逐一交流。在黑板上重点交流一些不常见的字词(视学生掌握的情况而定):【课件出示3-6:词语图片】祭祀忙月秕谷鹁鸪2.老师引导:请大家根据课题、单元的主要目标和课后的习题,以及对课文的印象,确定自己最想解决的问题。(讨论,谁的问题最有价值?)学生列举,老师归纳出“主问题”:(1)课文写了哪几件稀奇事,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2)课文是怎样写闰土的?(3)根据单元目标,找出课文的几句难理解的句子,采用怎样的方法去理解,含义又是什么?(4)作者在课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老师

34、导语:鲁迅的*中有许多我们不常见的字词,*也比较长,读课文时。请同学们抓住课文叙述的主要事例。3.划分课文层次:【课件出示7】全文共19个自然段,可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记忆中的闰土勇敢机敏。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我”和闰土是主仆,他来“我”家帮忙,所以“我”和他认识了。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我”第一次跟闰土见面,他很怕羞,但我们很快就熟识了。第四部分(第618自然段):写闰土给“我”讲捕鸟,拾贝壳,看瓜,看跳鱼等有趣的生活。第五部分(第19自然段):闰土和“我”分别了,友谊也中断了,但“我”很怀念他。三、小组合作,自主释疑。重点学习关于闰土的四件稀奇事

35、,品读、感悟。(1)出示总括的句子。出示:【课件8】“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2)教师引导学生确定不理解的地方:稀奇事在课文中是指哪些?闰土的什么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引入第四段的学习。师引:快速读课文第四部分,看看讲了几件事?(师板书:雪地捕鸟瓜地刺猹海滩拾贝看跳鱼儿)说说“稀奇”的意思,对我们来说,什么样的事是稀奇事?(3)说说你准备怎么学习这几件事?可以用什么方法学?(有感情地朗读,边画边读,角色扮演互相说)(学生选择学习方法)出示:【课件9】雪地上捕鸟瓜地里刺猹海滩上拾贝海边看鱼(4)让学生选择以上学习方法学这四件事。用上学习记号,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伙伴进行交流。可以按课文的顺序来学,也可以先挑一件自己最喜欢的事先来学。(选择学习内容)弹性填空:闰土是一个()的人。四、教师引导,集体评议雪地捕鸟(角色扮演)。师:闰土啊,你会捕鸟吗?能不能帮我捕鸟呀?生:师:快教教我,怎样捕鸟?生:学生评价,评价标准:说清楚,有感情,能吸引人。有感情地朗读。少年闰土教学设计课题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初中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