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巴塞尔协议和全面风险管理.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987607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巴塞尔协议和全面风险管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新巴塞尔协议和全面风险管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新巴塞尔协议和全面风险管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新巴塞尔协议和全面风险管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新巴塞尔协议和全面风险管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巴塞尔协议和全面风险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巴塞尔协议和全面风险管理.ppt(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新巴塞尔协议和全面风险管理,2,作者简介,钟伟,金融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和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 任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外汇管理副主编联系方式:,3,本演讲的框架,1、新巴塞尔协议的发展历程2、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引入3、新巴塞尔框架的新近进展4、新巴塞尔信用风险定价5、新巴塞尔市场风险定价6、新巴塞尔操作风险定价7、经济资本和全面风险管理8、对新巴塞尔的争议性评述,4,1、新巴塞尔协议的发展历程,5,1988年的巴塞尔文本框架,1、提出了风险资产的概念;风险资产资产类型风险权重,但风险权重是监管部门自行制定的。2、界定了合格的资本:核心资本、附属资本和资本扣除。3、界定

2、了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CAR=(核心资本附属资本)/风险资产。4、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不低于4。,6,1988年巴塞尔框架的缺陷,1、1988年版协议本质上不是一个激励相容的框架(one fits all)2、较之美国的CAMELS标准更松弛。3、和亚洲金融危机有一定的相关性。4、不是全面的风险管理框架。比国际银行业没有统一监管框架更糟糕的是,我们竟然有了现在这样一个框架前英格兰银行行长Charles.Goodhart,7,2、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引入,机构证券部,个人客户部,资产管理部,信贷服务部,市场风险信贷风险融资风险经营风险声誉风险,8,跨国银行对全面风险管理的诉求,9,全

3、面风险管理的基本定义,全面风险管理是一种以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为指导,以全球的风险管理体系、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全新的风险管理方法、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全部的风险管理概念为核心的崭新风险管理模式,已成为国际化商业银行谋求持续发展和竞争优势的最重要方式。从跨国银行发展的角度看,风险管理经历了五个阶段,一是负债风险管理;二是资产(尤其是信贷)风险管理;三是资产负债管理;四是资本充足率管理;五是全面风险管理。,10,中国对巴塞尔所做的承诺,11,现阶段中国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基本特征,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以集体决策为主,以集体决策为主,决策方式不清晰,决策方式,最受重视,刚刚

4、起步,刚刚起步,重视程度,信贷业务规模大,风险管理制度完备,侧重在资金部建立制度安排,具备初步制度安排,但是缺乏执行力,发展历程和组织规模,开始在部门之间实行,逐步完善,基本在部门之内实行,需要大力改变,有部门之间分工的愿望,但是执行力度不够,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都较清晰,部门内部较清晰,部门外部不完备,部门内外部均不清晰,报告线路,内部预警系统系统模型,存在简单模型,但作用小,压力测试,模型,较独立,较独立,缺乏独立性,控制独立性,1,2,3,4,5,6,7,前中后台分工状况,12,应充分意识到市场风险管理的重要性,13,推进全全面风险管理的十个转变,在风险管理内容上,要由单一信用风险管理向信

5、用、市场、操作多种类型风险管理转变;在风险管理方式上,要由审批授信等直接管理向直接管理和以运用模型进行风险的定量分析等间接管理相结合转变,要由事后被动督导型管理为主向事前主动引导型管理与事后被动督导型管理并重转变,要由末端治理型管理为主向源头控制型管理与末端治理型管理相结合转变;在风险管理机制上,要由惩戒功能为主向惩戒功能与激励功能并重转变;在风险管理对象上,要由单笔贷款向企业整体风险转变,由单一行业向资产组合管理转变;在风险管理范围上,由国内管理向全球管理转变;在风险管理重点上,由强调审贷分离向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转变;在风险管理技术上,由定性分析向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转变,建立政策 体系,

6、建立组织和 工作流程,风险识别 和测量,风险预警 和监控,评估和反馈,中国银行业的全面风险管理,14,标准的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架构,15,对风险管理缺失的举例,1、市场风险的牺牲品: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2、操作风险的牺牲品:巴林银行3、信用风险的牺牲品:花旗银行4、声望风险的典型:雷曼兄弟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对我国银行业的意义:1、关注流程银行;2、关注金融技术进步;3、关注基于资本配置的绩效评价;4、风险文化的培养和传承。,16,1995年以来巴塞尔的尝试,1、持续八年的咨询,征求意见和定量影响测量,取得了国际银行的认同;但是进入2008年之后,争议逐步增加;2、新协议是一个激励相容的、开放的

7、框架;3、以三大支柱取代了原来的资本充足率单一支柱;4、资本充足率支柱得以囊括三大风险;5、以内部模型法取代了先行信用风险外部标准法;6、强调了监管资本配置,资本被视做抵御风险的最后屏障。,17,对巴塞尔近年努力的评价,1、对跨国银行监管并没有公认的国际管辖权,巴塞尔委员会通过自我授权成功实现了其在国际银行业的地位;2、风险管理的定性和定量原则开始全面确立:会迎来自动化银行吗?还是仅仅为大银行节约资本?3、反映了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是面对不确定性得以存续,风险不能被消灭,只能降低或者转嫁。但是VAR能够防范极端情况(例如百年一遇的危机)吗??、中国银行业目前的资本充足率要求是什么文本?、中国银

8、行业的资本充足率和存款保险是否极端重要?,18,3、新巴塞尔协议的新近进展,19,市场风险的定义,市场风险:包括两大因素,一是价格风险,因未曾预料的市场价格变动而导致银行表内外头寸损失的风险,包括利率风险,外汇风险、股权风险和商品风险。二是流动性风险。应该考虑的风险因素包括:汇率、利率、股权、清算和大宗交易。?、从次贷危机看,监管者能区分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和损益风险吗?如何对金融机构进行危机救助?,20,信用风险的定义,信用风险:包括两大因素,一是因交易对手直接或者间接违约给银行带来损失的违约风险,二是因交易对手信用等级下降带来的潜在风险。应该考虑的风险因素包括:违约概率(PD)和相关违约,

9、违约损失率(LGD),风险暴露(EAD)、持有期(M),风险缓释工具?、从次贷危机看,违约必须遭受惩罚才成为风险,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存在违约风险吗,21,操作风险的定义,操作风险:由于不正确或错误的内部操作流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导致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应该考虑的因素:个人的能力、激励和约束(以中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委员会为例)、高频低危和低频高危事件、应急方案。?、新近的法兴银行案中暴露的在途资金和同城结算问题,对中国银行业而言,操作风险手册是否清晰界定了业务流程?,22,从去杠杆化重新考虑多元化经营,23,24,25,4、新巴塞尔中信用风险定价,关于传统的方法:专家法优势和缺陷评等法优势和

10、缺陷Z柱法优势和缺陷新近模型的一些发展1、J.P.摩根公司(J.P.Morgan)的CreditMetrics;2、KMV公司的Credit Monitor Model;3、麦肯锡(McKinsey Consulting)的CredeitPortfolio View;4、瑞士一波(Credit Swiss First Boston)的CreditRisk+;5、CVAR技术的发展,26,新巴塞尔信用风险测量的三种方法,27,标准法的改善和缺陷,标准法的改善:1、增加了150的风险权重;2、用外部评等取代了银行内部评等;3、OECD的主权债务评等特权被取消;标准法的缺陷:1、外部评等未必好于内部

11、评等;2、对直接融资体系有利但对间接融资体系不利;3、增加了合理规避监管的冲动;,28,内部模型法的框架,内部模型法的基础法(IRB-foundational):仅考虑PD的计算,其实质也就是对PD的VAR计算过程,当然,还需要考虑风险缓释工具的运用。内部模型法的高级法(IRB-advanced):必须综合考虑PD、LGD、EAD、M等因素,这种方式移植于保险精算。信用风险所要求的资本配置PD*LGD*EAD*M,29,30,内部模型法应该考虑的因素,1、PD、LGD、EAD都是统计分布,不是确切的数值,它需要数学期望、标准差、置信度和时限四个因素来共同决定。2、贷款集中度调整、抵押物调整、币

12、种和期限错配的调整。3、风险缓释技术的运用:运用外部保险工具(免赔率和保险金额)还是运用内部资本积累的权衡。,31,信用风险测量的典型问题,1、组合技术的事后有效性和监管套利问题:信贷是逐笔的,组合只在事后有效?如何实现风险事前管控?2、前台和中台的协调问题(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涉及的激励相容框架的建立问题,这需要银行建立EVA或者RAROC体系,否则各业务部门的贡献无法量化。3、集团客户的风险控制问题:集团客户的信用风险具有隐蔽性、集中性和突发性。4、引人瞩目的新近发展:违约衍生工具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次贷危机。复杂的信用衍生品能够消灭风险吗?,32,我国银行业而言,信用风险管理始终是重中之重,

13、原因在于公司业务和利差收入仍然支撑银行盈利的大部分,尤其是零售银行市场仍未成熟之前,信用风险的管控是十分重要的景气周期和银行信贷投向密切相关;不同规模的银行其业务重点有所区别。,33,5、新巴塞尔中市场风险定价,1、标准法(standardized approch)2、内部模型法(internal modeling approach)标准法包括:缺口法、持续期法、标准期限法(考虑总体风险和特定风险),缺口法测量期限少于6个月;持续期法测量期限多于6个月;标准期限法无期限制约。标准法的缺陷:1、从1996年以来没有明显的改善;2、市场风险通常不是线性的,标准法可能夸大了市场风险。,34,市场风险

14、定价的标准法,标准法应考虑利率风险(平均期限法)、权益风险(48)、汇率风险(短边法的头寸黄金头寸)、和商品风险(一般为15)。标准法的市场风险资本配置四大风险定价的简单累加。一般而言,当计算与利率风险与股权风险时,应该运用自营盘为计算基础;而在计算外汇风险和商品风险时,则应该以整个机构的自营盘和银行盘为基础,。平均期限法的利率风险计算比较复杂,有总体和特定风险计算,并且有纵向和横向剔除。,35,市场风险定价的VAR法,内部模型法:主要是市场风险的VAR的方法。巴塞尔1995年发布关于市场风险资本要求的内部模型法,引入VAR度量市场风险。运用VAR计算市场在险价值时应遵循如下步骤:1、在运用V

15、AR之前,银行应至少有一年的历史数据并至少每季更新;2、银行应有能力辨识不同头寸之间的相关性;3、计算VAR时,应该在前一天的VAR,和过去60个交易日每日VAR的均值之间取较大者,其资本计提不得少于标准法计算结果的一半;4、如果回溯试验(back-testing)显示银行运用内部模型对风险预测不准确时,巴塞尔委员会要求乘上一个惩罚因子。,36,市场风险VAR的计算,37,对于运用VAR度量的市场风险资本配置应该进行较为完善的回溯试验,惩罚因子可见上表。,38,市场风险内部模型法的缺陷,1、VaR只能用于可交易的资产或负债。只有可交易工具才有市场价格的连续纪录。2、VaR只能度量一般性非正常事

16、件的风险,不能度量市场因素异常罕见的极端波动所导致的损失。3、VaR计算时要假设收益率服从正态分布。但过去至少30多年的经验数据显示,股票等金融工具的收益率并不是正态分布,收益率实际分布曲线呈厚尾特征。?、市场风险的管理是基于VAR的,但是VAR始终存在置信度,不能有效防范极端事件。,39,宏观经济波动和市场风险,40,6、新巴塞尔中操作风险定价,1、巴塞尔的定义: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的不完善或失误,或外部事件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 2、大摩的定义:操作风险的七类型法,包括了下列因素:内部欺诈(Internal fraud);外部欺诈(External fraud);雇员活动和工作场所的

17、安全问题(Employment practices and workplace safety);客户、产品和业务活动的安全问题(Clients,products&business practices);银行维系经营的实物资产损坏(Damage to physical assets);业务中断和系统错误(Business disruption and system failures);行政、交付和过程管理(Execution,delivery&process management)等。,41,42,操作风险的分类,43,操作风险的管理模型,44,操作风险测量的基本指针法,1、基本指标法 KBIA

18、=GI x KBIA 为基本指标法下的操作风险资本要求;GI为前三年银行总收入的平均值;为对总收入提取固定比率,一般取值为15。,45,操作风险测量的标准法,46,操作风险测量的标准法,KTSA=(GI1-8 x 1-8),业务类型被分为公司金融、交易和销售等八种类型;对每一种类型都界定收入和提取比例。,47,操作风险测量的高级法,高级法:包括内部模型法、记分卡法和损失分布法,其中内部模型法的计算方法为:式中,i=银行的八大类业务类型;j=操作风险的七大类事故类型;=将预期损失转换成资本要求的转换因子;EL=操作风险的预期损失;EI=操作风险的损失风险暴露;PE=损失事件发生的概率;LGE=给

19、定事件概率下每个损失事件的平均损失比例率。可以明显地看出,所谓AMA法计算操作风险所要求的资本配置,是在新巴塞尔标准法的基础之上,依据操作风险的不同类型,结合银行业务类型进行的线性加权细化模型。,48,巴塞尔新协议中操作风险管理的修正,操作风险模型的两项修正:1、考虑到尾部分布特性,对风险特征因子RPI的引入,以及情景分析的必要性;,49,巴塞尔新协议中操作风险管理的修正,2、考虑到行业整体的PE,而修正的单一银行PE计算公式为:PE=ZPE内部+(1-Z)PE行业如果某银行还规定,在进行高级计量法时,还必须进行情景分析,则考虑到行业整体的PE,融入情景分析后的PE计算公式为:PE=ZPE内部

20、+(1-Z)PE行业+Z情景分析PE情景分析,50,从总体上看,新巴塞尔通过引入市场、信用和操作三大风险,使得资本充足率的视野,和风险管理的视野被拓宽,但是内部模型法过于复杂;从银行、利益相关者和监管者这三角关系来看,市场约束、资本充足率和监管过程都强调了自律监管、市场监管和合规监管,但是却弱化了政府监管的重要意义;中国银行业应当考虑补充核心资本以外的其他资本充实手段,尤其是次级债。,51,7、经济资本和全面风险管理,52,经济资本的概念,经济资本信用风险的非预期损失市场风险的非预期损失操作风险的非预期损失三大风险的重叠计算部分。经济资本(economic capital),也称为风险资本,是

21、根据银行按所承担的风险计算的最低资本需要,用以承担非预期损失和保持正常经营。经济资本具备资本的消化风险损失的性质,这种性质以经济资本不超过实际资本为前提。经济资本与实际资本的比较,是银行确定风险边界的基础。,53,监管资本的概念,监管资本(regulatory capital),又称最低资本(minimum capital),是银行满足监管当局风险控制的最低资本要求,也是监管者为确保银行在做出定价决策时把消极的外部性内部化的结果。按新巴塞尔协议术语表的解释,监管资本分为三层:第一层包括实收股本和留存收益。第二层包括银行可用的内外部资源,如未公开的储备,普通准备、可转债、次级债务等。第三层,经1

22、995巴塞尔委员会同意,银行可为抵御部分市场风险发行短期次级债券,但该项不得超过第一层资本中用于抵御市场风险部分的250%。,54,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和极端情况,55,区分经济资本和监管资本的含义,新资本协议试图达到两大监管目标:一是提高监管资本的风险敏感度,二是激励商业银行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实现这两大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监管当局以银行内部测算的经济资本作为监管资本的基础。通过改进风险计量和管理方法,逐步使监管资本要求与经济资本要求相统一,使资本充足水平与银行的实际风险水平相统一。其实质,也就是形成一个激励相容的监管框架。监管套利是合规和可以容忍的。,56,全面风险管理:重要的是存续

23、,对商业银行而言,存在一些误区:1、单纯的会计利润是重要的?RAROC才是重要的(资本占用概念);2、年度帐面收益是重要的?EVA才是重要的(资金机会成本的概念);3、日常经营绩效是重要的?极端情况下得以存续才是重要的(总准备金的概念);4、资本占用概念业给银行治理结构的转型,尤其是事业部制的转型给出了启发(以民生银行和江苏银行为例),57,RAROC的概念,58,EVA的概念,其中,调整的收益是根据一定的会计准则(GAAP)调整的经济收益,c表示权益的机会成本,表示机构占用的权益的数量。EVA可以在总行运用,也可以作为分支机构的绩效评估体系和激励体系。在分支机构运用的时候必须明确的界定分支机

24、构的收益和占用的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有三种方法提高他们机构的EVA:提高调整后的收益;减少机构占用的权益资本;或者降低权益占用的机会成本。,59,比照自己所处的银行,1、是否建立起任何有风险的资产业务总是要占用经济资本的概念?2、考核业务部门的绩效,是否将其实现的收益和占用的经济资本挂上钩?3、是否建立了资本金占用总是有机会成本,并且机会成本随宏观经济而波动的概念?4、是否考虑了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模型?5、是否在考虑资本净收益率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考虑了应当将资本金收益率进行风险调整?6、是否考虑了经济资本和监管资本之间的差额,以确定自身在同行业中的风险管理水平?是否基于全面风险管理对银行绩效进行

25、评价?,60,8、对新巴塞尔协议的总体评价,1、目前资本充足率合格的资本/信用风险资产(市场风险定价操作风险定价)12.5;2、内部模型法是趋势吗(已有63的银行准备接受内部模型法,有24的银行声称已经为此做好准备)?个性化的资本充足率将使得巴塞尔委员会自我否定;3、银行对其资本、资产、负债和绩效评价全面引入风险定价;4、一个未完成的尝试;5、银行、保险公司和年金公司有区别吗?,61,针对天津银行的一些思考:1、资本占用和经济增加值的关系,以及费用确定的关系;2、资本占用的优先权排序?对分支机构的升格?3、基于经济资本配置的全面风险管理,很大程度上服务于银行所有者,那么为股东权益极大化,是否应清理股东或缩股4、基于新设分支机构的发展,还是同时也基于并购的发展?5、基于业务扩张做资本增长战略规划?,62,结语,我们这个世界的真正问题不在于它是一个不理性的世界,也不在于它是一个理性的世界。最基本的困扰在于这个世界接近理性,但又不非常理性。生活不是不合逻辑,但对逻辑学家们来说生活又是一个陷阱。它看上去比实际更精确、更有规则一些;它的正确性是显而易见的,但它的不正确性却隐藏了起来;世界本来莫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