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与实践.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988453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381.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理念与实践.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新课程理念与实践.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新课程理念与实践.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新课程理念与实践.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新课程理念与实践.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理念与实践.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理念与实践.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程理念,理念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新课程理念的落实,即把国家意志、专家的思想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新课程发展的核心也是第八次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第一,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第二,重建新的课程结构。第三,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第四,倡导建构的学习。第五,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第六,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新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的改革目标:,(一)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二)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

2、、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及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三)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新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的改革目标:,(四)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五)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

3、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六)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蕴含的(新观念)新理念:,(一)教育观;(二)课程观;(三)学生观;(四)教师观;(五)学习观;(六)教学观;(七)评价观;(八)教研观。,教育观: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理念之一: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取向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面向每一位学生;要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教育教学为了学生发展提供全面的服务。,教育观: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为

4、了中华民族的振兴。,理念之二:追求全人教育力求把德育目标与时代要求相结合。突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把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与终身学习联系起来。既强调健康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又强调健康的生活方式。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课程观:,理念之一:课程设置从单一趁向综合。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

5、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农村中学课程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课程观:,理念之二:课程资源愈来愈受到重视学生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是一种宝贵的课程资源;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自然资源、网络资源,各地区之间的差异以及富有本土特色的资源等,都是学校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是学校课程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课程观:,理念之三:三级课程中的校本课程成为课程的区域性和选择性的突出表现国家课程:学科课程的规定性。地方课程:地方课程是不同地方对国家课程的补充,反映了地方社会发展的实际对学生素质发展的基本要求。具有

6、地域性、时代性、实践性、选择性等特征。如湖南文化常识生命与健康。校本课程:是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必要补充,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独特性和实效性。是挖掘学校自身和周边环境、社区教育资源,具有鲜明特色的内容。一般不提倡编制文字的教科书;应以专题为主、以活动性教育为主、以个性化为主。在本校内使用。,课程观:,理念之四:一标多本,教材只是课程的媒介和载体。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者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和各部分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应适应普能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程标

7、准的合理性“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课程价值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学生观:,理念之一: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观:,理念之二: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学生观:,理念之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的主体。,教师观:,理念之一: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

8、路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观:,理念之二: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理念之三: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执行者;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教师是课程的创造者。,教师观:,理念之四: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会型的开放的教师。(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学观:新课程课程教学的思考,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在于促使学生有效学习习惯的形成。促使学生有效学习习惯的形成。在于优化课堂教学策略。优化课堂教学策略的关键关键在于构建有效教学模式。,教学观:,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课

9、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独立的个体,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是学科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是这个变化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学科知识与技能、学科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学科活动经验。,教学观:,理念之一:新课程教学是教师、学生为主体进行多元互动的过程。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服务;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新课程教学应该具有完整课程的大教学观。,教学观:,理念之二:新课程

10、教学是师生对课程实施、研发、建构、发展的创造性过程。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课堂文化是一种重要新课程资源;课堂教学质量来自于师生的和谐和作;课堂教学是课程的发展。,教学观:,理念之三:新课程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会自主进行个性化智能建构的过程。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性向。,教学观:,理念之四:启发式教学法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法定教学方法。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启发式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

11、育教学质量。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第五章 教育教学 第35条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准则:“三为主”,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教与学的主要依据;“两结合”,即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课内为主与课外为辅相结合;“一核心”,即以培养和发展智能,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教学观:,理念之五:改造课堂教学行动,寻求有效教学策略成为解决教学问题的大策略成为明显趋势。课堂教学的设计理念是:从演绎法向归纳法转变;课堂教学的基本方针是:低起点、高观点、高目标;课堂教学的文化价值:知识是有情感的、课堂是有灵性的;课堂教学的基本价值观:以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知识为载体。,关于有效教学:,有效

12、教学的理论基础 M希尔伯曼的一项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学生对所教内容的平均回忆率为:教师讲授:5%学生阅读:10%视听并用:20%教师演示:30%学生讨论:50%学生实践:70%学生教别人:90%,关于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有关名言:孔子的“知-乐-好”理论“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荀子的“闻-见-行”理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中庸的“学-问-思-辩-行”理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杜威名言:I hear and I forget,I see and I rememb

13、er,I do and I understand。-John Dewey 我听过,我忘记;我看过,我记得;我做过,我学会。,学习观:,学习方式的转变: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从根本上就是要从传统学习方式向现代学习方式(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等转变。理念之一:自主学习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订学习制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适。,学习观:,理念之二:合作学习 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

14、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相性学习,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的过程。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学习观:,理念之三:探究学习 从学科领域或实际社会生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强调学习的方式 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学习的体验强调学习的问题,评价观:,理念之一:重视发展性评价。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促

15、进教师反思和发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评价观:,理念之二:强调多元性评价。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人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元化。,评价观:,理念之三:注重过程性评价注重发展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加强阶段性评价,采用多方面信息,总结经验,分析问题,丰富、补充和改进评价工作方案。,评价观:,理念之四:倡导质性的评价通常记录了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作品或者思考等描述性的内容,而不仅仅是一个分数,不仅具体直观地描述出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而且较好全面反映了学生发展的

16、状况。以描述和记录为主,即可真实、深入地再现学生发展的过程。新课程强调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那么,质性的评价方法无疑提供了非常有效的评价手段。建立和完善成长记录袋。,教研观: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且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理念之一:教师的自主发展是教师的一种生存方式。自主发展的内涵:师德;学识;思想;教学自主发展的途径:自修;培训;科研;合作自主发展的特征:教师自主发展属于内源性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专业反思、自主自控和自我更新是教师自主发展的三大基本特征。,教研观:,理念之二:校本教研是新课程教研的重要活动形式。基本含义:第一,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第二,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

17、;第三,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主要而直接的目的。活动方式: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研究理念:问题即课题。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最基本的活动形式。,结束语,“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教学没有秘密武器,只有常规武器!每一个学生都是可成之才,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启发、有所收获,让优秀学生更优秀,让每个学生有进步。这是我们教学的追求。“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的规律。这是任何教学的首要的、最高的规律。”第斯多惠“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兴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苏霍姆林斯基,谢谢!欢迎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