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000843 上传时间:2023-09-13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4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0全国,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康保裔,河南洛阳人。祖志忠,讨王都战没。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没,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寻知代州,移深州,领凉州观察使。真宗即位,召还,以其母老勤养,赐以上尊酒茶米。诏褒之,为高阳关都部署。契丹兵大入,诸将与战于河间,保裔选精锐赴之,会暮,约诘朝合战。迟明,契丹围之数重,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保裔曰:“临难无苟免。”遂决战。,二日,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兵尽矢绝,援不至,遂没焉。时车驾驻大名,闻之震悼,废朝二日,赠侍中。以其子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史,继彬为洛苑使。

2、继英等谢曰:“臣父不能决胜而死,陛下不以罪其孥幸矣,臣等顾蒙非常之恩!”因悲涕伏地不能起。上恻然曰:“尔父死王事,赠赏之典,所宜加厚。”顾谓左右曰:“保裔父、祖死疆埸,身复战没,世有忠节,深可嘉也。”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甿镝相连而坠,人服其妙。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上知之,乃复厚赐焉。,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不至,惟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遇契丹兵交战,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当时诸将多失部分,独重贵、凝全军还屯,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

3、!”上闻而嘉之。,【答案】A【解析】“及”为介词,应释为“等到时候”。,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康保裔奋身杀敌的一组是()保裔选精锐赴之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身复战没,世有忠节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A BC D,【答案】D【解析】写康保裔率领精锐部队奔赴河间。写左右将士劝其改换装束突围而出。写张凝、李重贵腹背受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康保裔世代行伍出身,一心报效朝廷。其祖康志忠、其父康再遇先后战死边境;他代父职后,又随众将攻破契丹。宋真宗即位,召他回来,给予赏赐嘉奖。B康保裔抱定赴死信念抗击契丹。契丹大举入侵,双方约定

4、次日早晨交战,契丹却提前至黎明层层包围宋军,保裔不愿苟免于死,战至兵尽矢绝,最终阵亡。C康保裔战死沙场引起强烈反响。他的死讯传来,皇上深深震惊哀悼,停止朝会两天。又赐封其子官职,同时一再表示,保裔是为王事而死,理应厚重褒奖。,D康保裔品行端正,严谨厚道。他待人接物讲究礼貌,又擅长骑马射箭,射飞禽走兽无不中;在与契丹血战时,张凝、李重贵与他共同抗敌,敌军这才退去。【答案】D【解析】“张凝、李重贵与他共同抗敌”与文不符,此时康保裔已阵亡。,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译文:_(2)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

5、何面目也!”译文:_【答案】(1)借了公家的数十万钱款犒劳军队,死后,亲属和部下卖掉器物珍玩来偿还。(2)张凝建议上奏将士立功情况的文书,李重贵叹息说:“大将陷敌阵亡,而我们却计算功劳,有什么脸面呢!”,参考译文康保裔,是河南洛阳人。祖父康志忠,讨伐王都而战死。父亲康再遇,跟从太祖征伐李筠,又死于战斗中。康保裔在后周多次立下战功,等到康再遇阵亡,(朝廷)下诏让康保裔代替父亲的官职,跟从石守信攻破泽州,他又跟从众将领在石岭关打败契丹,兼任登州刺史。不久掌管代州,调任深州,兼任凉州观察使。真宗即位,召他回京,因为他母亲年老要尽力奉养,赐给他上等的酒、茶、米。下诏褒奖他,让他担任高阳关都部署。契丹的

6、部队大举侵入,众将领在河间和他们作战,康保裔挑选精锐部队奔赴那里,赶上天色将晚,约定第二天早晨会合作战。,黎明时,契丹用好几重兵力包围了他们,身边的人劝他换掉铠甲骑马奔驰冲出重围,康保裔说:“面临危难不能苟且逃生。”于是和契丹决战。交战两天,死伤的人很多,交战时践踏起的尘土有二尺深,武器用光,增援的部队没有来到,于是他战败而死。当时皇上停驻在大名,听到这个消息震惊痛悼,休朝二日,追赠他为侍中。让他的儿子康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史,康继彬为洛苑使。康继英等人感谢道:“我的父亲没能取得胜利而死去,陛下不因此而论他儿子的罪已经很幸运了,我们反而受到非同寻常的恩惠!”于是伏在地上悲痛泣涕不能起来。,皇上

7、凄恻地说:“你们的父亲为君王征伐大事而死,赐赏的典制,是应该加厚的。”他回头对身边的近臣说:“康保裔的父亲、祖父都死在疆场上,他自己又在战斗中死去,世代都有忠义守节之士,很值得称赞。”康保裔谨慎忠厚好礼,喜欢结交宾客,善于骑马射箭,发出的箭没有射不中的。曾握着三十支箭,拉满弓而发射,箭头接连坠落,人们佩服他的绝技。他多次身经战场,身上有七十处创伤。借了公家数十万钱款犒劳军队,死后,亲属和部下卖掉器物古玩来偿还。皇上得知这件事,就又对他们厚加赏赐。,当康保裔率兵与契丹军进行血战的时候,救援的部队没有来到,只有张凝、李重贵率领众人策应,遇到契丹军和他们交战,康保裔被敌人打败,李重贵和张凝奔赴救援,

8、腹背受敌,从申时到寅时奋力作战,敌人才退去。当时众将大多失去部属,只有李重贵、张凝的军队不受损失回到驻扎的地方,张凝打算上报将士们立功的文书,李重贵叹息说:“大将军陷敌阵亡,而我们却计算功劳,有什么脸面呢!”皇上听说后嘉奖他。,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是:“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考查的文言虚词一般是中学阶段常见的文言虚词,二是考查的重点是文言虚词在上下文中的用法还有意义,三是考查的能力层次为理解。就本知识点的考查方式来看,有如下几种方式:一是对文中的虚词进行理解,要求选择理解正确或错误的。二是比较不同句子中相同的虚词的用法,其中一个句子来

9、自文言选段,一个句子来自中学教材。三是给一个例句,要求选择与例句虚词用法相同或不同的一项。题型都是选择题目,题目一般都是一道,分值大多为3分。,考查的重点是常见的文言虚词,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是: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与、于、则、者、之。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题,对虚词的考查基本没有超过这个范围。因此,考生对这些虚词的用法及意义应做到了然于胸。,由于在具体的使用中,虚词的用法非常灵活而多变,因此理解起来困难较大。它不仅需要我们朗读并背诵一定的文言文来形成语感,识记其基本用法来形成知识体系,还需要我们具备在具体情况下推断其用法和意义的能力。1句意分析法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

10、词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在学习和应试中常用。如“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根据句意“不是挟带着泰山来跨过北海这一类情况”,就可确定“以”是连词“来”,表目的。,2上下文推断法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推断,也就是在总体把握文句意义的基础上来确定某个词的用法和意义。如“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一句,这里的“乃”是副词还是连词呢?我们可以考查一下前文的意思:前文蔺相如说和氏璧是天下共同称颂的宝玉,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表示对大国的尊重,那么璧送来了,秦王也应对赵国表示尊重,“设九宾于廷”。这样看来,蔺相如提出的一个必要条件,两句间是“只有才”的关系,因此,“乃”应解释为“才”,表条件。,3代入筛选法如果我们知

11、道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如“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我们知道“何”的主要用法和义项有:疑问代词,译为“什么”“哪里”“为什么”“怎么样”等;副词,译为“怎么能”“什么”“多么”等;通“呵”,“呵斥”;复音虚词“奈何”“何如”“何乃”等。一一代入进行理解和筛选,就不难确定“哪里”这个义项了。,4交换理解法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我们判断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我们可以将其中能确定的一句中的虚词用法和意义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用法和意义就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意义和用法就不

12、一样。如判断“与我银,为君致阁职”“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这两句,我们知道第二句中的第一个“为”是介词“替”“给”,代入第一句理解:“给我银子,我为你谋个内阁职务。”句子是通的,所以该处的“为”也作介词“替”“给”讲。,5结构推断法一是可以根据句子的对称关系来推断。文言文句子讲究整齐、对称,抓住这点,我们可从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推知相同位置的另外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而”是连词,表修饰关系,那么“以”也该和它相同,作连词表修饰关系。二是根据词语在句子中所作的成份来推断。不同的句子成份就决定了词语的词性和用法。如“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13、,其孰能讥之乎”两句,第一句的“其”在句中作主语,因此应该是代词“它(指鹤)”;后一句的“其”不作句子成份,只表反问语气,因此应该是副词。,6成语联想法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句,成语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古诗文,故此,其中许多虚词的含义与用法和文言文中的完全相同。根据这一特点,利用自己熟悉的成语来推断文言虚词的意义,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如“小国将君是望”一句中“是”的意义和用法,就可根据我们熟悉的成语“唯命是从”“唯利是图”来推断,应该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7标志确认法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标志词,抓住这些标志,我们就能迅速地确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如判断

14、句的标志“者”“也”“乃”等,被动句的标志“见”“于”“为所”等,宾语前置的标志“是”“之”等,其词性和意义是确定的,只要判断出是哪种标志,就找到它的用法和意义了。,8位置推断法一些虚词,因为其在语句中的位置不同,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意义。如,“乎”“也”“焉”是语气词,常放在句末,表达不同的语气,比较容易区别。这里只要注意两点:第一,“焉”的疑问代词用法和兼词用法,比如“杀鸡焉用宰牛刀”(焉,疑问代词,哪里),“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焉,兼词,于此,在这里);第二,“乎”相当于“于”的介词用法。比如“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乎,介词,对)。,请同学们认真完成课后强化作业,请同学们认真完成课后强化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