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流动镶嵌模型.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002121 上传时间:2023-09-13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3.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的流动镶嵌模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生物的流动镶嵌模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生物的流动镶嵌模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生物的流动镶嵌模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生物的流动镶嵌模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的流动镶嵌模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的流动镶嵌模型.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吸水,涨破,膜是系统的边界,膜具有一定的弹性,正常的洋葱表皮细胞,明显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表皮细胞,细胞膜和其它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实验,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时间:19世纪末实验:欧文顿(E.Overton)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是不一样的: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资料一,不溶于脂质的物质,溶于脂质的物质,细胞膜,提出假说:,膜是由脂质组成的,资料二,时间:20世纪初实验: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进 行

2、了化学分析。,吸水,涨破,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欧文顿推论是否正确呢?细胞膜中除含有脂质外,还有没有其他成分呢?,资料三,时间:1925年 欧文朗缪尔实验: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一种有机溶剂,可以溶解 脂质)从人的红细胞膜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 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好为 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成两层。,s,2S,磷脂分子结构,磷脂是组成细胞的主要脂质,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所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部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部是疏水的。,思考: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会怎么样铺展?,细胞膜的两侧都有水环境存在,同学们尝

3、试着大胆的推测和想象一下在这样的环境中,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中可能是怎样排布的呢?,水,空气,亲水的“头部”与水接触,疏水的“尾部”远离水,朝向空气的一面,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大胆猜测:,细胞膜的磷脂分子的排列方式,除了脂质外,蛋白质也是细胞膜的成分。那么,蛋白质位于细胞膜的什么位置呢?,资料四,20世纪40年代,曾经有学者推测脂质两边各覆盖着蛋白质,但直到50年代,电子显微镜的诞生,科学家用它来观察细胞膜。,时间、人物:1959年罗伯特森()实验:电子显微镜是用电子束照射被检样品,由于电子与不同物质发生碰撞而产生不同散射度。因蛋白质电子密度高,故显暗带,磷脂分子电子密度低则呈亮带。

4、,暗亮暗三明治的结构(暗是什么?亮是什么?),静态的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模式图,思考:“三明治”结构模型有什么不足?,静态的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受到质疑,?,失水,吸水,涨破,白细胞吞噬病毒的过程,资料五,时间:1970年 实验:将人和鼠的细胞膜用不同的荧光染料标记后,让两种细胞融合,杂交细胞一半发红光、另一半发绿光,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种荧光染料均匀分布。,结论:细胞膜具有流动性,资料六,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在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的基础上,提出了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流动镶嵌模型。,流动镶嵌模型,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脂溶性物质易通过细胞膜膜是由 组成的 2

5、0世纪初: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 1925年:从红细胞中提取的脂质铺展成单分子层后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 1959年:电镜下细胞膜呈现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生物膜是由 三层结构构成 1970年:人鼠细胞杂交实验细胞膜具有 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生物膜的,脂质,脂质和蛋白质,连续的2层,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一定流动性,流动镶嵌模型,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其中磷脂分子的亲水性头部朝向两侧,疏水性的尾部朝向内侧)是轻油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

6、子层。(体现了膜结构内外的不对称性),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生物膜的结构示意图,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嵌入在磷脂双分子层外侧,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两侧,横跨(贯穿)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体现了膜结构内外的不对称性),磷脂双分子层-基本支架,1、生物膜中脂质和蛋白质的分布:,3、大多数的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也体现了膜的流动性),4、细胞膜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叫做糖被。(糖被与细胞识别、胞间信息交流等有密切联系),2.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

7、有一定的流动性,结构基础(原因):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不是静止的,而是可以运动的。,3.生物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的关系,(1)区别: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是生物膜的结构特点;选择透过性是生物膜的功能特性。,(2)联系:生物膜的流动性是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膜只有具有流动性,才能实现选择透过性。,1.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A.能主动运输某些物质B.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D.具有选择透过性,思路解析:回答此题首先应该清楚细胞膜的化学组成、结构特点、特性、功能等。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的功能(生理)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不

8、同于一般的化学半透膜);细胞膜的功能是与物质交换、细胞识别、分泌、排泄、免疫等有密切关系。如果不清楚上述知识,则很容易出错。,B,解析:细胞膜的流动性是指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和蛋白质都具有流动性。,2.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是指()A.整个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细胞膜上的磷脂是静止的,蛋白质具有流动性C.细胞膜中磷脂和蛋白质都具有流动性D.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是静止的,磷脂具有流动性,C,3.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只有经消化后才能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的原因是()A.小肠中有各种消化酶B.消化后的物质才溶于水C.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D.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思路解析:大分子物质是不容易进入细胞的,因为细胞的

9、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小分子、离子等细胞所需要的物质可进入细胞,大分子的物质、有害物质、细菌、病毒等不容易进入细胞。,D,4.葡萄糖经小肠黏膜上皮进入毛细血管,需透过的磷脂分子层数是()A.4层 B.6层 C.8层 D.10层,思路解析:小肠黏膜是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葡萄糖穿过它时要经过2层细胞膜;进入毛细胞血管时,要经过毛细血管壁(单层上皮细胞)又要经过2层细胞膜;一共4层膜。而流动镶嵌模型告诉我们,生物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作为基本支架,因此共需透过8层磷脂分子。,C,5.用绿色和红色两种荧光染料分别标记鼠和人的体细胞,让其膜蛋白着色,然后使人、鼠细胞融合。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刚融合的细胞一半发

10、红色荧光,一半发绿色荧光。将融合细胞放在0 下培养40 min,发现细胞仍然保持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而将融合后的细胞放在37 下培养40 min结果两种荧光逐渐混杂并均匀分布开来(如图)。请分析作答:(1)这个实验说明了细胞膜具有性,这种特点是由于。(2)将融合细胞置于0 下培养40 min,细胞仍然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其合理的解释是。,解析: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特点及其与功能的关系。由于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和蛋白质分子大都可以运动,因此,细胞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温度、细胞的含水量等能影响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运动,因此,只有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体现出细胞膜的流动性。,答案:(1)一定的流动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和蛋白质分子大都可以运动(2)只有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体现出细胞膜的流动性,(1)这个实验说明了细胞膜具有性,这种特点是由。(2)将融合细胞置于0 下培养40 min,细胞仍然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其合理的解释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