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西方的崛起与扩张.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6004742 上传时间:2023-09-13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3.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西方的崛起与扩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第四章西方的崛起与扩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第四章西方的崛起与扩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第四章西方的崛起与扩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第四章西方的崛起与扩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西方的崛起与扩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西方的崛起与扩张.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西方的崛起与扩张(15001914年),第一节新兴的西方世界(15001763年),一、伊比利亚阶段(15001600年),全球史,自1500年开始,世界历史真正进入了全球史阶段。欧洲的扩张使世界紧密地连为一体。,大航海运动,欧洲国家中最早向外扩张的是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他们开始了大航海运动。西班牙和葡萄牙居首位的原因:宗教因素;开辟香料贸易的新航路。在两国之中,起带头作用,并且航海知识更多的是葡萄牙。哥伦布向西航行发现美洲大陆恰恰是西班牙人缺乏航海知识的结果。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于1492年远航,向西航行发现美洲新大陆。随后一批批西班牙航海家和冒险者到达美洲,并最终征服

2、阿兹特克和印加帝国,统治了美洲大陆。达伽马在葡萄牙王室支持下,于1498年向南绕好望角,穿越印度洋,到达印度。之后,葡萄牙人在亚洲占据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战略位置的岛屿和据点,控制了跨越半个地球的商船航线,从而建立了其亚洲贸易帝国。葡萄牙和西班牙互相争夺对方的美洲和亚洲航线。如麦哲伦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于1519年开始了伟大的环球航行,并最终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到达亚洲,并继而穿越印度洋,绕非洲,回到西班牙。同时;葡萄牙也向美洲渗透。在两国谈判后,经教皇协调,两国划定分界线,分割世界。,伊比利亚的衰落,16世纪末,西班牙和葡萄牙从各自领先地位急速衰落,荷兰、法国、英国正愈益成功地侵犯葡属东方帝国和

3、西属美洲殖民地的权益。根本原因:西葡两国经济严重落后于西北欧。从中世纪后期开始,西北欧的生产力迅速发展,欧洲经济中心从地中海盆地向西北欧转移。虽然西葡两国最早海外扩张,获得金银和香料,但是没有国内生产力发展作为后盾,最终两国本土经济及其海外帝国的经济都被北欧国家控制。西班牙贵族对国民经济和国民准则的破坏。贵族仅占全部人口的不到2%,却占有9597%的土地。而且,贵族看不起经营商业和从事工业的职业,认为这有损于其绅士身份,这一偏见成为国民准则。西班牙还因为卷入16世纪欧洲的王朝争斗(15世纪西欧形成了一些强大的民族君主国,相互之间冲突不断)和宗教斗争(自1517年马丁路德掀起了宗教改革,最终将西

4、方基督教世界分裂为天主教和新教两大阵营),并在这些斗争中失败,而被削弱。,二、荷兰、法国、英国阶段(16001763年),西北欧后来居上的根源,1600至1763年,西北欧强国荷兰、法国、英国赶上并超过西、葡两国。西北欧崛起的基础是中世纪后期岁欧洲经济中心从地中海盆地向北转移、主要商船航线也从地中海移到大西洋而打下的。西北欧还拥有对经济利益格外敏感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氛围。荷兰、英国甚至法国的贵族绝不是轻蔑地看待经商事业,他们总是乐于参加任何有可能获利的商业冒险。由于商人和金融家就像绅士参与商业那样加入贵族行列,北方具有大得多的阶级流动性。西北欧从物价工资地租的差异中取得了帮助。通货膨胀较快,而工

5、资提高少,且地租也严重落后于物价。所以在构成社会的3个主要成分,即劳动者、地主、企业主中,企业主最终获利,使得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西北欧的早期扩张,西北欧凭借自身实力,逐步以和平(以自身经济实力,在贸易方面打败西、葡两国)、战争(直接向西、葡两国本土和其海外帝国发起进攻)手段向西、葡两国发起挑战。最早取得成功的是荷兰,17世纪是荷兰的“黄金世纪”。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其地理位置颇为有利(荷兰处于西北欧交通要道上)。荷兰人建立了庞大的商船队。荷兰人首先打败了西、葡两国,随后限制住了英法两国的竞争。18世纪时,荷兰在经济发展和海外活动方面开始落后于英国和法国。原因:相对于英法两国来说,荷兰是小

6、国,经济实力、自然资源、人口总量、军事实力等等方面的综合国力远逊于英法两国;英法颁布航海条例,规定本国进出口贸易必须使用本国商船;专注于发展商船队,海军建设不够,在对英法的战争中落败。,英法竞争及英国的胜利,18世纪的标志是英国和法国之间争夺殖民地霸权的斗争,两国在北美洲、非洲和印度全面竞争。最终英国取得完全胜利。经过一系列战争,法国战败,两国于1763年签订巴黎和约。法国遭到了甚至比荷兰在17世纪、西班牙在16世纪所蒙受的更为耻辱、更为彻底的失败。西班牙和荷兰虽然威信扫地,但各自仍保有大量殖民地西班牙殖民地在美洲和菲律宾群岛,荷兰殖民地在东印度群岛,而法国,不仅威信丧尽,还被剥夺了几乎所有的

7、海外殖民地。原因:(1)法国更感兴趣的不是海外殖民地,而是欧洲霸权;而英国更乐意抽身于欧洲各国纷繁复杂的关系之外,只有在欧洲各国间力量对比明显失衡,有可能威胁英国时,才会出手干预。(2)移居殖民地的英国人较法国人多得多。法国拒绝让新教徒移居殖民地,而英国允许不从国教者移居殖民地;法国土地肥沃,农民依恋本国,而英国由于圈地运动,大批农民失地,涌向殖民地。(3)英国工业较之于法国发展得更好。两国工业产品数量大致相当,但法国人口是英国的3倍以上;英国致力于发展布匹、金属器具等工业,而法国专注于奢侈品;法国技术进步受制于行会系统;英国工商界政治势力强大(4)英国更重视海军建设。,三、俄国在亚洲的扩张,

8、在西欧人向海外扩张到世界各地的同时,俄国人正在陆上进行横贯欧亚大陆的扩张。俄罗斯人作为斯拉夫人的一支,从其发源地不断向东扩张,在公元9世纪时,基辅作为第一个俄罗斯国家中心而崛起,但后被蒙古帝国征服。蒙古帝国分裂后,金帐汗国统治了俄罗斯地区。渐渐地,莫斯科公国强大起来。在伊凡雷帝时期(15331584年)所有的俄罗斯公国均已纳入莫斯科公国的统治。俄罗斯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不断向外扩张,消灭金帐汗国,并在豪爽能干、称为哥萨克人的开拓下,翻越乌拉尔山脉,并征服西伯利亚(是俄罗斯境内北亚地区的一片广阔地带。西起乌拉尔山脉,东迄太平洋,北临北冰洋,西南抵哈萨克斯坦中北部山地,南与中国、蒙古和朝鲜等国为邻,

9、面积1276万平方千米,除西南端外,全在俄罗斯境内。)直至推进到阿穆尔河流域时,俄罗斯人遭遇到了正处于强盛时期的清朝,并被清军击败,双方于1689年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俄罗斯在亚洲扩张的第一阶段结束。随后俄罗斯又向南扩张,击败奥斯曼帝国,获得整个乌克兰,统治了黑海以北地区。,俄国领土在地形上有惊人的一致性,它就是一块平坦的平原区。整个西伯利亚都是大陆性气候:夏季短暂炎热,冬季漫长酷寒。俄国的河流普遍漫长、宽阔,没有湍流的阻碍,它们作为贸易、殖民和征服的通路和交通工具,是非常宝贵的。以上这些自然地理条件都非常有利于俄国的扩张。,四、15001763年的全球史,在这个时期,由于新大陆的发现和随着西欧

10、扩张而发展起来的全球性关系,标志着全球史的开始。15001763年构成了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新的全球视野。西欧人的扩张使得人类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扩大了,欧洲人获得了有关世界大部分海岸线的知识,整个地球的外形首次被确定和绘入地图。人类、动物和植物的全球性扩张。由于新大陆的发现,欧洲人移居美洲,由于黑奴贸易等等,人类种族分布发生重大变化。同时各大洲之间的动植物随着人类的迁徙而互相传播。,全球性的经济关系。到18世纪后一段时期,规模巨大的洲际贸易在历史上首次发展起来,尤其是体积庞大的必需品的贸易取代了有限的奢侈品贸易。南北美洲和东欧(与西伯利亚一起)生产

11、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品,而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并愈益倾全力于工业生产。在各大洲的贸易中,西欧与亚洲的贸易在这一时期规模较小,因为欧洲在工业革命前,还无法生产出受亚洲古老文明地区所感兴趣的商品。全球性的政治关系。一个能以全球规模而不仅仅是以亚欧大陆规模起作用的新的中心已经崛起。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西欧人到1763年已实际控制了全球。他们只是有效地支配着那些人口稀少的地区,但在非洲和亚洲,西欧人仅获得了一些沿海据点。全球性的文化关系。西欧人开始向外传播期文化,但是西欧人的文化对其他地区的影响,取决于各土著社会的发展状况。英国人、法国人可以将其文化整个地迁移到美洲;在中东、印度和中

12、国等古老文明中心,对欧洲人的文化不屑一顾,相反,倒是西欧人非常羡慕这些古老文明中心的发达文化。,第二节西方的扩张(17631914),一、西方优势的基础,到1914年,欧洲诸强国已并吞整个非洲,并有效控制了亚洲。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些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这些革命自1763年以前就在扎实地进行着。如,科学革命:从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1543)至牛顿发表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1687);英国政治革命就爆发于17世纪40年代;工业革命的根源也可以在16、17世纪找到。但是这些革命的世界性影响都是直到19世纪才被充分感觉到。这三大革命不是平行或独立进行的,而是互

13、相依赖,连续地一者对另一者起作用。如牛顿和达尔文的科学研究对政治思想有着深远影响。,科学革命,在古代社会,在各文明中心,都存在科学研究的现象,但是唯独在1500年以后的西方,科学才成为一般社会的组成部分,发生科学革命。原因:只有在西方,哲学家、知识分子与匠人才实现了联合,成为科学家;地理大发现和海外地区的开辟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向传统思想提出了挑战,探索新知识;经济发展导致技术进步,并转而促进科学发展。最初,科学从矿山和工场得到的东西比矿山和工场从科学得到的东西多得多。甚至在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初叶工业革命的早期阶段也是如此。但是,到了19世纪末,形势起了根本的变化。科学不再处于附属的、咨询的

14、地位,它开始改造旧工业,甚至创造完全新的工业。,从15世纪到20世纪初,西方在科学的各个领域涌现出了重要的成果。17世纪的新宇宙:哥白尼(14731543)在天体运行论中提出日心说;伽利略(15641642)的物理学研究以及利用望远镜进行天文观察;笛卡尔和培根的科学思想,并在上流社会中宣传科学;牛顿(16421727)创立微积分,提出万有引力,并在光学、力学等物理学研究中取得光辉业绩。18世纪初期,西方在博物学、地理学等方面取得了进步。17701850年的化学革命:拉瓦锡(17431794)的氧化实验,化学大纲提供了至今仍被使用的全新术语;有机化学的出现;肥料工业发展起来;巴斯德(182218

15、95)提出生源论,防止食物腐败,并提出疾病病菌说,使人类可以控制霍乱、鼠疫等。18501914年的生物学革命:达尔文(18091882)的生物进化论。进化论不仅作为自然科学,而且对社会科学产生重大影响。斯宾塞(18201903)提出包括物质的、生物学的、文化的和社会的进化学说(社会达尔文主义)。实际上马克思提出的社会制度处于不断变化中的论点,也是受到达尔文的影响。,工业革命,人类的物质文化在过去200年中发生的变化远甚于前5000年。18世纪时,人类的生活方式实质上与古代的埃及人和美索不达米亚人的生活方式相同。人们使用同样性质的生产、生活工具,只不过质量更高、做工更精细而已。然而,科学革命、工

16、业革命改变了这一切。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问题:工业革命之所以在18世纪后期这个时间点上发生,是因为海外扩张后欧洲惊人的经济发展,为工业提供了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和工业革命必须的大量资本。工业革命发生的地点问题:在商业方面英国领先于法国;采煤工业和炼铁工业领先;拥有更多的流动资本;企业家中的人才集中在英国;圈地运动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充足的粮食供应。,第一阶段(17701870):首先在纺织工业中出现连锁的一系列发明。之后,蒸汽机发明,大大提高了生产率。新的棉纺机和蒸汽机的发明,需要钢铁和煤的供应量增加。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和冶金工业的发展引起对改进过的运输工具的需要(运河的开凿

17、、新的筑路技术、蒸汽轮船、铁路);同时在通讯联络方面也发生了革命,发明了电报。第二阶段(18701914):之所以以1870年为界,是因为正是在1870年前后,出现了两个重要的发展科学开始大大地影响工业,大量生产的技术得到了改善和应用。在第一阶段,一系列发明创造多办是由有才能的一线的技工完成的,而在第二阶段,科学开始起到了更加重要的作用(在这一领域德国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大量生产的技术包括标准化生产和装配线(均起源于美国)。同时,科学和大量生产的方法也深深影响了农业,德国化学家发明了无机肥料,美国人大量使用农业机械。,工业革命的传播,19世纪,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传播到欧洲大陆甚至世界的非欧洲

18、部分。到1914年,德国、比利时彻底工业化,尤其是德国后来居上,超越英国。法国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彻底。俄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等也发展起了巨大的工业。在非欧洲世界,美国以非凡的速度前进着,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也取得了明显进步。,工业革命对欧洲的影响,资本主义的演化:1500年以后,西欧经济的发展,造就了商业资本主义;第一阶段工业革命造就了工业资本主义;第二阶段工业革命造就了金融资本主义。人口的增长:经济和医学的进步,使1914年欧洲人口达到1750年的三倍以上。城市化:工业革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化。财富的增加:工业革命以世界性的规模有效利用了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使生产率史无前例地增长。财富的

19、分配:一部分人相信,所有的阶级都在大小不等的程度上得益;其他人坚持认为,少数人获得了巨大的财富,而多数人却在遭受无情的剥削,其生活水平不断下降。,工业革命对非欧洲世界的影响,南北美洲、澳大利亚完全欧化,无论是人种上、经济上还是文化上。工业革命增强了欧洲的力量,亚洲、非洲内陆地区、文明古国被征服和控制。新帝国主义:19世纪后期的欧洲大扩张被定义为新帝国主义。传统的帝国主义包含剥削,但不包含根本的经济变化和社会变化;而新帝国主义迫使被征服国家发生彻底的变化。有一种观点认为,新帝国主义对于诸从属殖民地民族,并不是十足的灾难。,政治革命,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不仅建立在欧洲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的基础上

20、,也建立在欧洲政治革命的基础上。政治革命的实质是结束了人类分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是由神注定的这种观念。人们不再认为政治高于人民,也不再认为人民在政府之下。民众已经觉醒并行动起来,不仅参与了政治,而且把这样做看作是自己固有的权利。欧洲政治革命的主要成分: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自由主义:为资产阶级摆脱王室对商业的种种限制、摆脱日渐增加的纳税负担、摆脱对宗教信仰自由的种种约束,为资产阶级的利益和目标提供合理解释的新的思想意识。主张把个人从阶级、社团和政府的约束中解放出来。最早在英国革命期间被明确提出来,在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期间进一步发展,在人权法案、人权和公民权利宣言中对自由主义都有进一步的

21、发展。自由主义作为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最初主要关心资产阶级的利益,随着工人阶级力量的增强,到19世纪后期,古典自由主义被民主的自由主义取代,承认国家对全体公民的福利所负的责任,成为当代福利国家的前奏。,社会主义: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工人团体日益具有阶级觉悟,领导工人的知识分子发展起了社会主义的思想意识,向资产阶级的强调个人和个人权利的自由主义发起挑战,要求经济和社会变革,强调社会和社会的集体福利。先后出现了空想社会主义和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后,随着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选举权的扩大,主张通过和平手段,在资本主义体制内进行改革的修正主义取得优势。,民族主义:民族教会、民族王朝

22、、民族军队、民族教育制度的兴起,产生了民族主义思想。从英国革命开始,特别是在法国革命期间,越来越多的欧洲人使自己忠心服从于民族事业。第一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哈布斯堡帝国、沙皇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瓦解,民族主义在整个欧洲获胜,并使欧洲殖民地的广大民众觉醒。二战后,民族主义的原则在全世界获胜。,英国革命,欧洲政治革命的第一阶段是17世纪的英国革命(16401689)。革命确立了代表中产阶级利益的国会的最高权力。从世界历史的观点看,英国革命的主要意义在于确定并贯彻了自由主义的原则,实现了宗教信仰自由和个人及财产的安全。英国革命后期出现了下层群众(平等派)要求将革命推向深入,进行社会革命的要求。小贵族和

23、资产阶级满足于公民自由和宗教自由,而下层阶级、佃农要求完整的宗教平等和政治平等,要求给穷人以丰富的食物。这一要求社会革命的思想发展为后来的社会主义意识。,启蒙运动,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之间,欧洲出现了启蒙运动。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运动的领袖们认为人类社会是在不断进步的,人类的理性力量保证着其持续进行。运动领袖们对法国和欧洲的旧制度进行猛烈地批判,在经济、宗教和政治领域提出了进行社会改革的具体设想。在经济领域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反对重商主义;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一书中对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进行了系统阐述。在宗教领域,主张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他们拒绝接受上帝支配

24、世界并任意地决定人类的命运这种传统的信仰。结果有些人成为无神论者;有些成为不可知论者;而大多数人成为自然神论者,乐于赞同上帝存在并创造了世界的主张,但坚决认为,上帝创世后,允许世界按照某些自然法则起作用而不加以干涉。在政治领域提出“社会契约论”。英国政治理论家约翰洛克在1690年发表的政府论中提出,如果统治者对其臣民管理不当,“他们就会因为这种失职行为而丧失早先人民为着完全相反的目的而授予他们的权力”,也就是说洛克将统治看作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一种政治契约。法国哲学家卢梭在其社会契约论(1762)一书中,认为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溶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

25、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美国革命,英国赶走法国人之后,进一步加紧对北美的控制,但于此同时,在北美的以英国为主的欧洲移民们要求自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最终导致1774年独立战争的爆发。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法国也正是对英国宣战。1783年,巴黎和约签订,美国独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在于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美国成为自由和机会的一个象征,它作为没有以往数千年的负担和积淀的一块新的土地而受人羡慕。独立宣言宣布“人人生而平等”;废除了东半球的限嗣继承地产权和长嗣继承制;公民权大大扩大,反对奴隶制度;更大程度的宗教信仰自由;立宪制度进一步加强,通过政府

26、权力的分立对统治权加以限制,并附上人权法案。,法国革命,法国革命在世界历史舞台上较英国革命或美国革命显得突出得多。它比那些较早的大变动引起更多的经济变化和社会变化,并影响了世界的更大一部分地区。法国革命不仅标志着资产阶级的胜利,而且标志着以往一向蛰伏着的民众充分觉醒。法国革命最初是因为贵族反对国王的专制统治而爆发的,然后,它通过资产阶级和群众性阶段而向左转。在英国革命后期曾出现下层群众要求进行社会革命的情况,但广大民众,尤其是下层民众对革命的全面参与、对革命的深入推进、对革命方向的左转,在法国革命中体现的淋漓尽致。甚至在后期,当激进派掌权后,出现了革命的恐怖运动,很多人仅仅因为革命不够积极就被

27、推上断头台,其中包括一些前期领导革命的著名革命领袖。下层群众提出的建立一个平均主义的国家的要求,也完全超出了资产阶级的革命计划。整个法国社会陷入革命的混乱与恐怖中。拿破仑凭借自己在意大利战场取得的辉煌成就,于1799年取得政权,恢复了秩序,并先后于1799年和1804年作为第一执政和皇帝,统治了法国。拿破仑在位期间,一方面在国内进行改革,一方面发动了广泛的对外战争。前者巩固了革命成果,后者既向邻国传播了革命思想,又在邻国激起了一个民族主义反应并最后导致他垮台。作为一个军事天才,拿破仑将除英国之外的整个欧洲变成法国的附属卫星国或盟国,但是,1812年入侵俄国,最终葬送了他的成果。,二、西方优势的

28、影响俄国,一、俄国和欧洲9世纪基辅公国发展起来,早期俄罗斯国家与欧洲其他地区保持着很多联系。但是,以后的数世纪中,两个决定性的发展结合起来相当有效地孤立了俄罗斯。一个是,弗拉基米尔大公在公元990年前后决定接受拜占庭东正教;另一个是1237年蒙古人入侵俄罗斯,并在以后两个世纪蒙古人的统治时期,一直断绝与西方的联系。而且,在蒙古人的影响下,俄罗斯建立了半东方式的专制主义。当俄罗斯于15世纪摆脱蒙古人时,显露出来的俄国文明完全不同于西欧的文明。16世纪时,俄罗斯开始意识到自己落后于西方,开始向西方学习,首先是借用西方军事技术。彼得大帝(16821725)和叶卡捷琳娜(17621796)在位期间,大

29、大推进了俄罗斯的西化进程。克里米亚战争(18541856)后,亚历山大二世在1861年废除农奴制,并进而改革法院系统和地方政府。俄罗斯的工业化也迅速推进。当然,还大大落后于西方。随着俄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代表各个群体的政党。代表农民不满情绪的社会革命党,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社会民主党(内部分裂为孟什维克和布尔什维克),代表中产阶级利益的立宪民主党。,二、俄国在亚洲的继续扩张俄国在亚洲的扩张,在1689年被当时还强大的清朝遏止。18、19世纪,俄国在亚洲重新向东向南推进,直至遭遇美国、英国和日本时,才被遏止。远东地区:通过瑷珲条约(1858)、北京条约(1860),取得中国东北大片领土,并获得了出

30、海口。日俄战争:由于与日本争夺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1904年日俄爆发战争,俄国战败。阿拉斯加:维图斯白令为俄国取得了阿拉斯加,最终由于美国的威胁,1867年,俄国以700万美元卖给美国。中亚: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塔地区,消灭了穆斯林国家。由于在日俄战争中耻辱地失败,国内积压已久的怒火爆发,1905年爆发革命,虽然革命最终失败。但是,由于沙皇被迫颁布了十月宣言,俄国拥有了一部宪法和民选的国民议会即杜马,沙皇的独裁统治结束。而且沙皇在俄国人中“小父亲”的形象一去不返,政治气候发生重大转变。,中东,15世纪开始,奥斯曼帝国向地中海东部的欧洲地区扩张,19世纪

31、包括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北非在内的中东的大部分地区仍在奥斯曼帝国统治下。但此时,帝国已经衰落。在西方影响和入侵威胁下,帝国内部具有改革倾向的知识分子和官员建立了青年土耳其党,并于1909年通过政变,控制了国家。但是由于宗教和历史传统,青年土耳其党人并没有使国家强大起来,没有建立起本国的工业。实际上,帝国之所以能幸存到一战结束,是因为诸西方强国的相冲突的利益和政策而不是因为它自己的力量。同时帝国统治下的信仰基督教的巴尔干地区各国在西方影响下,不断起义,结果自19世纪20年代到一战前,希腊、塞尔维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纷纷独立。信仰伊斯兰教的埃及和北非地区也仅仅在名义上是土耳其的行省

32、或附属国,但实际上早已被西方控制。1500年建立的萨菲王朝在阿拔斯一世(15871629)以后,开始衰落。19世纪后期开始,在西方影响下,出现以知识分子为首的改革派,并迫使国王于1906年召开第一届国会,并制订了宪法。但最终波斯并未走上强盛之路,而是被俄国和英国分治。,印度,16世纪以后的250多年,欧洲只能在印度保持少数的沿海根据地。但是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整个印度次大陆被英国征服。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工业革命大大增强了英国经济、军事实力,以及莫卧儿帝国此时的衰落,同时还因为印度的地方分裂(这一点可以解释为何印度早于中国被西方征服)。英国统治既剥削印度,同时也给印度带来了近代工业和西方文化

33、思想,更打破了印度社会原有结构,传统的公共精神、联合家庭让位于个人主义,种姓制度也开始削弱。另外,由于英国消灭了伊斯兰教的莫卧儿帝国,使得占民众大多数的印度教复兴。英国还为印度带来了民族主义。在之前印度的历史上,只存在文化上的统一和地区性的忠诚,但不存在全印度的爱国主义感情。但,由于反抗英国殖民统治,全印度人民在民族感情上被统一了起来,同时英语作为统一语言和西方政治思想的传入,都促使印度第一次产生了全民族意义上的民族主义。不断发展起来的印度中产阶级,在“近代印度之父”拉姆莫汉罗伊等人的带领下,发展起了印度的民族主义,谋求印度的自治与独立。但是,由于他们将印度的民族主义运动建立在复兴印度教的基础

34、上的错误,导致穆斯林联盟与之决裂,从而最终导致二战后,印度的分治。同时,这些早期的民族主义者是脱离广大基层群众的,直到莫汉达斯甘地。,中国和日本,清朝强大时,把欧洲人限制在如澳门这样的通商口岸。但,工业革命后,随着西方的更加强大和清王朝的衰落,西方开始全面入侵中国。其中,最重要的三次灾难是:18391842同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18561858同英法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95同日本的甲午战争。中国人的自救:太平天国、洋务派的“自强”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不能让清政府、官僚承担中国失败的全部责任,年轻的、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人也应负部分责任。,17世纪德川幕府闭关锁国,1854年国

35、门被美国打开,日本先后同美国、俄国、英国、法国等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但是,与中国相比,日本在民族危亡之际的反应完全不同。日本有向先进文明学习的传统,即使在闭关锁国时期,日本也在积极关注着西方的发展;日本在中世纪时期的政治结构(封建制);日本的商人阶级拥有更大自治权和更强的经济实力;日本诸岛地理位置紧凑,既促进了民族团结,又促进了新价值观和新知识在全国的传播;日本军人在社会的最高层,不像中国军人处于社会最底层。日本迅速作出反应。推翻德川幕府,实施“明治维新”。建立现代化的军队和工业,改革司法制度,颁布宪法。随着日本的发展,西方各国同日本的不平等条约逐渐被废除。在完成自身现代化后,日本迅速向外扩张(

36、日本历来有好战传统)。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日本在日俄战争中的胜利,大大鼓舞了亚洲各国。,非洲,由于气候恶劣、疾病流行、地理障碍、非洲人那种与美洲印第安人和澳大利亚人相比颇为优势的组织和颇为有力的抵抗,以及缺乏吸引欧洲人进入内地的可利用的财富,直到19世纪末以前,除某些沿海地区外,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基本上仍未受到欧洲的影响。但是19世纪最后20年,随着奴隶贸易的终止,以及为工业寻找原料的需求,欧洲瓜分了整个非洲大陆。而且,由于落后于亚欧大陆诸文明,非洲殖民化的程度更深。,美洲和英国自治领,在美国独立战争的示范效应下,17761837年起义浪潮席卷整个美洲大陆。在南美洲,西蒙玻利瓦尔创立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巴拿马、厄瓜多尔和玻利维亚等独立国家;乔斯德圣马丁解放了阿根廷、智利和秘鲁;曼纽尔伊达尔戈、乔斯玛利亚莫雷洛斯领导了墨西哥独立运动;巴西通过和平方式独立。在加拿大的示范效应下,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前英国殖民地,纷纷自治,成为英帝国的自治领。在经济上,正如西班牙和葡萄牙自身经济落后于英法等西北欧国家一样,拉丁美洲的经济也落后于美国和英国的自治领地区。在文化上,拉丁美洲的文化基本上是西班牙式的,除巴西是葡萄牙式的,美国和英国自治领的文化基本上都是英国式的。相对来说,拉丁美洲文化中,印第安土著的成分更多一些,而加拿大文化中,受到法国影响更大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