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005234 上传时间:2023-09-13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1.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ppt(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疾病预防策略一 在宏观水平制定预防策略二 全球卫生策略初级卫生保健,在宏观水平制定预防策略策略 根据具体情况而制定的指导全面工作的方针,如基本原则、主要策略和组织机构等,医学模式传统医学 健康即是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状态20世纪末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发展方向从研究疾病到研究健康以预防为导向的服务模式是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最佳服务模式,人类健康的生态系统模式,全球卫生策略和初级卫生保健1、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基本含义 2、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 3、新公共卫生运动,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基本含义人们在工作和生活场所都能保持健康人们将运用更有效的办法去预防疾病,减轻疾

2、病或伤残带来的痛苦,并且通过更好的途径进入成年、老年,最后安乐地死去,全体社会成员均匀地分配卫生资源所有个人和家庭,通过自身充分地参与,将享受到初级卫生保健人们将懂得自己有力量摆脱可以避免的疾病,赢得健康,并且明白疾病不是不可避免的,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概念 应用切实可行、学术可靠又受社会欢迎的方法和技术,并通过社区的个人和家庭积极参与而达到普及,其费用也是社区和国家依靠自力更生原则精神能够负担的一种基本的卫生保健形式,总目标 通过深化改革,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完善服务功能,实行多种形式的农民医疗保障制度,解决农民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问题努力控制危害严重的传染病、地方病,使广大农村居民享受到与经

3、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不断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到2010年,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以2000年为基数分别下降14和15平均期望寿命在2000年基础上增加12岁,主要任务 落实疾病预防控制措施,重点控制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职业病和其他重大疾病,加强精神卫生工作,防止各种意外伤害。稳定计划免疫接种率,提高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人口覆盖率。预防、管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做好老年保健,提高乡、村卫生机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水平,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加强对孕产妇和儿童的管理,提高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稳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改善儿童营

4、养状况,不断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加大农村改水、改厕力度,提高农村自来水及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结合小城镇和文明乡镇建设,创建卫生乡镇,改善农村居民的劳动和生活环境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积极推进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提高农村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和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农村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促进入群健康相关行为的形成,依法加大对公共卫生、药品和健康相关产品的监督力度,控制危害农村居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努力抓好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和劳动卫生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发挥中医药的特点与优势,不断提高农村中医药服务水平完善和发展农村合作医疗,探索实行区域

5、性大病统筹,逐步建立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积极实行多种形式的农民医疗保障制度,慢性病的预防措施1、一级预防 2、二级预防 3、三级预防,一级预防 又称病因预防,主要是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致病因素(或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也是预防疾病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一级预防健康促进 健康保护,健康促进 通过创造促进健康的环境使人们避免或减少对致病因子的暴露,改变机体的易感性,保护健康人免于发病形式健康教育 通过传播媒介和行为干预,促使人们自愿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避免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达到促进健康目的,自我保健 指个人在发病前就进行干预以促进健康,增强机体的生理、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环境保护和监

6、测 旨在保证人们生活和生产环境的空气、水、土壤不受“工业三废”和“生活三废”的污染,健康保护 对有明确病因(危险因素)或具备特异预防手段的疾病所采取的措施,在预防和消除病因上起主要作用,慢性病预防,双向策略 对整个人群的普遍预防和对高危人群的重点预防结合起来,二者相互补充,可以提高效率全人群策略高危策略,全人群策略旨在降低整个人群对疾病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它是通过健康促进实现的高危策略旨在消除具有某些疾病的危险因素人群的特殊暴露,它是通过健康保护实现的,二级预防 又称“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采取的措施。方法普查筛检定期健康检查设立专门的防治机构,三级预防 又

7、称临床预防。三级预防可以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主要是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措施。,三级预防与疾病自然史的关系,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传染病预防经常性预防预防接种,经常性预防,卫生宣传教育改善卫生条件加强国境卫生检疫鼠疫、霍乱、黄热病,预防接种,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被动自动免疫,人工自动免疫 通过人工免疫方法,使宿主自身的免疫系统产生对于相关传染病的保护作用。,灭活疫苗 用加热、化学等方法杀死的病原微生物或提取、纯化的病原微生物组分如复合亚单位、类毒素、多糖聚合物制成(如甲肝疫苗)减毒活疫苗 由无毒或弱毒菌株或病毒株所制成(如白百破三联疫苗),组分疫苗 通过遗传

8、学重组机制来生产疫苗(如流脑疫苗)基因工程疫苗 不同于传统的疫苗,DNA疫苗旨在将病原微生物的某种专门组分的裸露DNA编码直接注入机体内(如乙型肝炎疫苗),人工被动免疫 将含有抗体的血清或其制剂注入机体,使机体立即获得抗体而受到保护。分类免疫血清 免疫球蛋白,被动自动免疫 在注射破伤风或白喉抗毒素实施被动免疫的同时,接种破伤风或白喉类毒素疫苗,使机体在迅速获得特异性抗体的同时,产生持久的免疫力。,计划免疫定义 根据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针对性疾病的目的。,种类 卡介苗 脊髓灰质炎活疫苗 白百破混合制

9、剂 麻疹疫苗 乙型肝炎疫苗,程序,预防接种 将抗原或抗体注入机体,使人体获得对某些疾病的特异性抵抗力,从而保护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发生。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接种途径与剂量疫苗禁忌症预防接种反应 一般反应 异常反应,冷链 为了保证疫苗从生产到使用的整个过程均在适当的冷藏条件下进行,所需的多环节链式储存、运输设备。,扩大免疫规划20世纪7080年代 提高免疫覆盖率 20世纪90年代后 控制、消除和消灭疫苗可预防疾病,传染病控制与管理,传染病病人的措施三早传染病报告,传染病控制与管理,报告种类 甲、乙、丙三类,共35种责任报告人 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报告种类甲类 2种 鼠疫 霍乱

10、乙类 23种 病毒性肝炎 艾滋病丙类 10种 麻风病 流行性感冒(结核病由丙类上升为乙类),报告时限 甲类和乙类(艾滋病和肺炭疽)城镇6小时 农村12小时 乙类 城镇12小时 农村24小时,(1)针对病人的措施 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病原携带者 措施 登记 管理 随访期限 至其病原体检查2-3次阴性,接触者 检疫对象 与传染源接触并有受感染可能者检疫期 最后接触日至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应急接种留验(隔离观察)在指定场所进行观察,限制活动范围,实施诊察、检验和治疗 医学观察 乙类和丙类传染病接触者可正常工作、学习,但需接受体检、测量体温、病原学检查和必要的卫生处理 药物预防,动物传染源

11、彻底消灭捕杀、焚烧或深埋隔离治疗预防接种和检疫,对疫源地的措施 消毒 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消除环境中致病性微生物的一种措施 分类 预防性消毒 疫源地消毒,预防性消毒 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场所和物品施行消毒。疫源地消毒 对现有或曾经有传染源存在的场所进行消毒。其目的是消灭传染源排出的致病性微生物。分类 随时消毒 终末消毒,随时消毒 当传染源还存在于疫源地时所进行的消毒。终末消毒 当传染源痊愈、死亡或离开后所作的一次性彻底消毒,从而完全清除传染源所播散、留下的病原微生物。,传染病爆发、流行的紧急措施限制或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活动停工、停业、停课临时征用房屋、交

12、通工具封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疾病监测一 疾病监测的定义 二疾病监测的几个概念三疾病监测的内容和方法 四疾病监测系统,疾病监测的定义 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疾病的动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资料,经过分析将信息上报和反馈,传达给所有应当知道的人,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并评价其效果,传染病监测 世界卫生组织将 疟疾、流行性感冒、脊髓灰质炎、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回归热为国际监测的传染病我国根据具体情况又增加了登革热,我国卫生部已把艾滋病列为国境检疫监测的传染病,非传染病监测 出生缺陷职业病流产吸烟与健康营养监测婴儿死亡率监测社区和学校健康教育监测围产期监测食品卫生、环境、水质和医学气象监测,疾病

13、监测的几个概念 被动监测 下级单位常规上报监测数据和资料,而上级单位被动接收。主动监测 根据特殊需要,上级单位亲自调查收集或者要求下级单位严格按照规定收集资料。,常规报告 指国家和地方的常规报告系统,如我国的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其漏报率高和监测质量低是不可避免的哨点监测 根据某些疾病的流行特点,由设在全国各地的哨兵医生对高危人群进行定点、定时、定量的监测,监测病例 在大规模的疾病监测中,要确定一个统一的、可操作性强的临床诊断标准来观察疾病的动态分布,这样确定的病例实际病例,直接指标 监测得到的发病数、死亡数、发病率、死亡率等间接指标 个别情况下,监测的直接指标不易获得,如对每一个流感病例都给以

14、确诊常很困难,而且流感死亡与肺炎死亡有时难以分清,美国长期以来用“流感和肺炎的死亡”作为监测流感疫情的间接指标,静态人群 在研究过程中无人口迁出和迁入的人群动态人群 在疾病监测工作中,如果有人口频繁迁出、迁入疾病频率指标计算静态人群采用平均人口数作分母动态人群采用人时数做分母,疾病监测的内容和方法1.信息资料的收集发病报告、死亡登记资料疾病流行及个案调查资料病原和血清学监测资料疾病在人、时、地的动态变化资料社会学资料人口学资料气象学和生物学资料,2.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确定疾病自然史发现疾病变化的趋势和影响因素确定疾病流行的薄弱环节揭示不同地区人口构成、出生和死亡频率、婴幼儿及孕产妇的健康指标,描

15、述不同疾病的发病水平和人群图像以及城乡居民的死亡谱反映重点人群计划免疫状况和血清抗体水平并对主要预防措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评价,3.监测信息的交流及其反馈交流情报开发信息 评价对策,考核防制效果 对策是否正确 经济效益评价,费用效益差度 用货币现值表示的对策或措施的效益减去费用(成本)消耗后节余的全部资金。费用效益比值 为对策、措施实施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相当于所消耗费用即成本的倍数,疾病监测系统以人群为基础的监测系统 以人群为现场开展工作,如我国的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综合疾病监测网最基本、最主要的传染病监测系统,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系统以医院为现场开展工作主要是对医院内感染、病原菌耐药以及出生缺陷进行监测,以实验室为基础的监测系统 利用实验室方法对病原体或其它致病因素开展监测不但开展常规的流感病毒的分离工作,而且有信息的上报、流通和反馈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