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市防汛抗旱信息报送制度.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006457 上传时间:2023-09-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X市防汛抗旱信息报送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XXX市防汛抗旱信息报送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XXX市防汛抗旱信息报送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XXX市防汛抗旱信息报送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XXX市防汛抗旱信息报送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市防汛抗旱信息报送制度.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X市防汛抗旱信息报送制度为了适应当前防汛抗旱工作的实际需要,切实加强防汛抗旱突发险情、灾情报告制度建设,规范防汛抗旱信息报送工作,及时、准确、全面的掌握防汛抗旱信息,为防汛抗旱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确保我市防汛抗旱救灾工作顺利进行,特制订本制度。一、严格按照国家防总印发的防汛抗旱突发险情灾情报告管理暂行规定(国汛20062号)要求,切实做好防汛抗旱信息的上报工作。二、建立防汛信息员队伍市、县(市、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市、县(市、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乡镇水利站,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落实1名领导和1名信息员,负责防汛信息收集、核实和上报。三、信息收集1、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各成员单位

2、要按照各类防汛预案中明确的职责,收集有关防汛信息。2、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要加强沟通协调,互通信息。3、各级防汛办要加强值班,要主动协调联系本级指挥部成员单位、下级防汛办及直属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督促有关单位切实加强信息收集工作。4、县(市、区)防汛办要充分利用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监测预警平台,加强雨水情监测;要主动打电话到乡镇了解情况,及时掌握险情、灾情等防汛有关情况。5、乡镇水利站要加强与乡镇民政部门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联系,主动获取有关灾情、险情信息。6、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在汛期要坚持值守,加强巡查、观测,切实掌握工程的雨情、水情、工情、险情。四、信息报送1、气象水文预测预警信息

3、:当预报即将发生台风、强降雨等异常天气时,气象水文部门及时向市防汛指挥部报告市防汛指挥部据此作出预警,通知有关区域做好相关准备。当江河发生洪水时,水文部门应加密测验时段,及时上报测验结果,为防汛指挥决策提供依据。2、工程汛情险情信息:当水库、堤防等防洪工程出现重大汛情险情时,工程管理单位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同级防汛指挥机构,并按照有关规定做好续报、核报工作。3、洪涝灾情信息:洪涝灾情发生后,民政、农业、水利、交通、公路、电力、通讯等部门应及时向同级防汛指挥机构报告洪涝受灾情况。对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灾情,民政部门应立即上报,并按照有关规定做好续报、核报工作。4、报告原则:及时、快捷、真实

4、、全面。5、时间要求:各有关单位在汛期突发危情、灾情后,一般情况下应在30分钟内向本级防汛抗旱指挥部汇报,不得隐瞒不报、贻误战机;当险情、灾情特别严重时,要每隔30分钟或60分钟报告一次实时灾情、险情及处置等情况,直至险情排除、灾情稳定或结束。6、报告程序:按照“一事一报,有情况就报”和“逐级上报”的原则,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一旦接到险情、灾情报告,应第一时间向本级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报告,迅速通知有关单位立即按照相关预案采取措施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水平,并立即向上一级防汛抗旱指挥部报告。7.报告形式:书面形式逐级上报。在紧急情况下,要在险情或灾情发生后30分钟内采用电话、短信或其他方式向上一级防汛

5、抗旱指挥部报告,并在1小时内按相关规定以书面形式补报或续报。8、续报要求:在突发险情、灾情发展过程中,防汛抗旱指挥部根据险情、灾情发展及抢险救灾的变化情况,对报告事件的补充报告。续报应延续至险情排除、灾情稳定或结束。五、信息管理1、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按照X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汛期重大灾情统计上报工作的紧急通知(X政办电201068号)要求,不得擅自发布灾情信息。2、信息的收集和上报要归档管理。六、信息报送工作考核防汛抗旱信息报送要求“快”和“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对按照规定及时准确报送信息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评选先进并予以表彰;对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险情、灾情的单位和个人,将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改正;对造成严重后果,致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要严格按照XXXX省防汛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XXX市防汛抗旱指挥部2013年5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