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落实《省高效便利政务环境建设工程》任务清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落实《省高效便利政务环境建设工程》任务清单.docx(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落实省高效便利政务环境建设工程任务清单序号工作任务责任部门推进措施完成时限责任人联系方式一、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规范化建设1推进政务服务事项规范化管理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局牵头,各有关部门配合健全完善全市政务服务事项规范化管理制度,及时根据国家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调整情况,动态调整维护全市政务服务事项要素信息,加强全市政务服务事项库建设,推动实现同一政务服务事项名称、类别等要素在全市范围内统一。11月底前2推动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局牵头,各县区政府配合提升政务服务中心硬件水平,优化“一站式”服务功能,深入落实进驻政务服务中心事项负面清单制度,除场地限制或涉及国家秘密等情形外,
2、原则上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均应纳入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保留的部门分中心全部纳入本级政务服务中心实行一体化管理,确保政务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事项进驻率达到90%以上。11月底前3提升政务服务事项“无差别”受理水平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局牵头,各县区政府配合进驻政务服务中心“无差别”受理事项比例达到70%以上,规范“无差别”综合受理审批服务流程,统一管理行政审批专用章。在政务服务中心全面推进“收件即受理”、“首席事务代表制”、告知承诺制和容缺受理等改革工作。加强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对政务服务事项受理运行进行统一规范。11月底前二、加快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4推进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建设市政务服务和数
3、字化局牵头,各县区政府和各有关部门配按照国家建设标准,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打造我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一一“吉事办”移动端,2023年底前,实现全省移动端办事入口统一、提供一体化“掌上服务”。持续丰富“吉事办”移动端服务内容,推动更多全程网办事项进驻省热点事项全程网办专区。11月底前5推动新版全流程审批系统全面应用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局牵头,各县区政府配合持续推进新版全流程审批系统和国垂、省垂、部门自建系统对接,加快新版全流程审批系统应用向乡镇(街道)延伸,梳理便民服务中心(站)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确保同级政务服务事项及要素基本一致。11月底前6推行市场监管领域行政许可“不见面”审批市
4、市场监管局全面推广应用市场监管行政许可。窗通系统,建立行政许可规范、高效、便民的全程电子化服务体系,做到审批电子化、证照数字化、全程无纸化,全力推进市场监管领域行政许可和备案事项“一网通办”“不见面审批”,便利所有市场主体开办。11月底前7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主题集成服务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局牵头,各县区政府和各有关部门配合持续优化业务流程、打通业务系统、强化数据共享,推动更多关联性强、办事需求量大的跨部门、跨层级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切实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11月底前8持续推动通关便利化改革海关加快“两步申报”与“提前申报”深度融合,释放政策叠加效应,推动货物进境前报关,简
5、化申报手续,不断提升企业获得感。大力推广经核准出口商制度、原产地证书自助打印政策,提升企业利用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便利性。为企业量身打造便利化通关方案,助力重点、特色产业发展,支持中小企业开展外贸业务。11月底前9深化“多税合一”申报改革市税务局巩固提升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车船税、印花税、耕地占用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契税、环境保护税、烟叶税等“多税合一”改革成效,在全省范围内推广长春市税务局“多税合一”试点经验,进一步压减纳税人申报和缴税的次数。11月底前10推动不动产登记、交易和缴纳税费“一网通办”市自然资源局、市税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积极推广省不动产登记网上“一窗
6、办事”平台应用,提升网上平台服务能力,推动“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应用。大力推广电子不动产登记证书证明,巩固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间压缩成果。推进地方登记系统与省网上“一窗办事”平台对接,商品房预售抵押涉及的不动产预告登记、不动产登记资料查询、不动产抵押登记等业务实现“跨省通办”。11月底前H持续推进实施“多测合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建设工程项目前期的土地勘测定界、规划定位放线、规划验线、竣工阶段规划核实测量、绿地核实测量、用地复核测量、人防竣工核实测量、消防核实测量、地下管线测量和不动产测绘等实行“多测合一”,不断优化整合测绘测量事项,避免重复测
7、绘,减轻企业负担,实现“一次委托、统一测绘、成果共享”。11月底前12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完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提前介入、联合会商、协同服务、一次性告知、领办协办工作机制,推行“承诺+容缺”工作制度,提升项目审批效率和企业满意度。强化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图纸数字化管理系统在全市部署应用,加快电子证照、电子材料、电子档案等在全流程网上办理过程中的应用。持续配合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涉及的行政审批、备案、评估评价、中介服务、市政公用服务等事项全环节网上办理,探索推进无纸化审批、不见面
8、审批,加快由网上可办向全程网办、好办易办转变。11月底前13持续优化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平台功能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局牵头,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国资委等部门配合落实好省统建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平台常态化应用,目前房建、市政、水利、交通、农田类建设项目均已实现报名、获取招标文件、网上开标全流程电子化,待产权交易、国土交易上线后,及时对接、开展应用。积极反馈应用中的系统功能优化意见建议。11月底前14提升政务云平台支撑能力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局本着全面性统一上云、应用统一标准、数据统一接入的原则,持续推动我市政务云平台资源扩建。不断提高云平台运算能力、优
9、化存储结构及内存效能,加强平台整合负载均衡能力建设,优化资源使用配置,实现资源科学统筹管理,全面提升云平台的实用性和可用性能力。推动各类信息应用系统向云计算大数据应用模式转换,助力全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11月底前15提升网络平台支撑能力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局牵头,各县区政府、各有关部门配合持续扩大全市电子政务外网覆盖范围,满足各类政务类业务系统应用需要,建成安全高效、互联互通的政务外网支撑体系,2023年底前,实现市县乡全覆盖,村按需接入。11月底前16提升政务信息资源归集共享开放能力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局牵头,各县区政府、各有关部门配持续推动政务信息资源归集共享,加强数据供需对接,积极稳妥推动政
10、务数据开放。11月底前17推动电子证照、电子印章应用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快推进各类证照电子化及证照存量数据标准化,推动电不证照归集和共享应用,进一步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持续推进电子印章在政务服务业务场景中便捷应用。深入推进电子营业执照跨区域、跨领域、跨层级广泛应用,实现市场主体身份“一次验证、全网通办”。通过电子营业执照关联企业相关信息,实现涉企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所需信息免填写、纸质材料免提交,企业相关信息“最多报一次”。H月底前18持续巩固市政府门户网站智能化应用水平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局配合省里,打造以省政府门户网站为“网上政府”总门户,各地各部门网站整体联动、开
11、放融合、创新发展的全省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体系,进一步优化“智能搜索”“智能问答”“政策推送”等功能,实现更全面和更丰富的全省各类政策“一网通查”、相关咨询“一网通答”。11月底前19建立健全政务服务“好差评”体系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局牵头,各县区政府和各有关部门配合建立完善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依托新版全流程审批系统、评价器等渠道开展服务评价。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引导服务对象广泛参与,推进政务服务质量不断提升。H月底前20持续深化行政检查执法备案智能管理改革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行政执法单位配合聚焦行政执法的源头、过程、结果等关键环节,严格落实省市行政检
12、查执法备案工作制度,督促检查全市各行政执法部门推动落实好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综合运用、广泛宣传行政检查备案智能综合管理系统,实现执法人员与市场主体的双向监督,开展行政检查执法备案工作。按季度通报“我要执法”APP执法检查情况,打造“事前报备、手机亮证、扫码迎检、事后评价”行政检查新模式,实现“精准监管”“智慧监管”和“掌上执法”,从根本上杜绝随意检查、任性执法,做到监管无处不在,又无事不扰。2023年底前实现应纳入改革的行政检查部门、检查事项、检查人员“全覆盖”,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执法效能,切实提高企业和群众满意度。11月底前21持续提升信用体系建设水平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局牵头,市税务
13、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城投集团、国网供电公司、市水务集团、华润燃气、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及各县区政府配合加大行政和公积金、水电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农村重点产业企业等特定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持续推进信用修复、分级分类监管、社会诚信宣传推介等工作。突出抓好“信易贷”推广工作,协调引导更多企业入驻信易贷平台,助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为进一步提升我市城市信用综合指数排名,把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全市营商环境考核。11月底前22强化重点企业包保服务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局、各县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建立健全重点企业“一企一策一专班”工作机制,市
14、、县区两级领导包保的重点企业推行专班化运作,“保姆式”服务。建立起各级政府及部门与企业对口联系机制、定期会商决策机制,加强对重点企业和“白名单”企业精准调度,建立包保企业的任务清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和整改清单,实行全流程的助企机制。H月底前23深入开展“走企连心”助企活动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市直各相关部门及各县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常态化开展服务企业月活动,全面对标学习发达地区服务理念、服务思路、服务举措和服务细节,深入企业走访摸排,主动靠前服务,实行差异化举措,对涉企重大问题随时提出、随时解决、动态跟踪、全程督办,为企业提供更加周到热情的服务,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市直
15、部门每年为管理和服务领域企业办实事解难题数量不少于10个,各县(区)同步开展。11月底前24打造线上助企阵地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局畅通政企交流渠道,公开12342全省营商环境举报平台和12345市民热线营商环境专席,受理营商环境问题举报。建立破坏营商环境案件线索移交机制,对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实行“零容忍”。搭建“优化营商环境暨政务服务一体化”企业微信平台,吸纳更多市场主体加入,建立营商环境问题秒办、秒回应快速解决机制,打造24小时不打好的助企线上阵地,提升企业满意度和获得感。H月底前25开展“数字助企”活动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配合,市直
16、各相关部门及各县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深化信息技术与企业数字化创新发展,持续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深度融合,开展“数字助企”活动,引导企业建立“用数据支撑,用数据管控、用数据分析,用数据决策”的管理理念,以数据赋能企业利润增长。助推以智投公司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企业,率先构建企业数据资产管理体系,支撑企业业务流程改造、产品创新、风险防控,不断提升企业数据能力。普及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手段知识,引导企业进行数字化融合改造提升,助力企业从智能化、智慧化走向“数智化”。H月底前市落实省公平公正法治环境建设工程任务清单序号工作任务责任部门推进措施完成时限责任人联系方式一、加快构建系统完
17、备的制度保障体系1推动重点领域立法市司法局牵头,市直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组织本地区相关部门做好省政府在修订省促进大数据发展应用条例制定省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省税收保障办法的征求意见反馈工作。待各项法规规章发布施行后,要做好学习宣传贯彻实施。根据管理实际和立法权限,配套制定相关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细化各项制度和措施,切实充分保护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持续推进2严格开展立法审核市司法局牵头,市直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涉及与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要不断健全市场主体参与立法的工作机制,将征求各类市场主体对于营商环境建设意见作为立法的重要环节。严格控制新设
18、行政许可,严禁以备案、登记、注册、年检、年报、认定、认证、审定以及其他形式变相设定或者实施行政许可。持续推进3加强立法后评估市司法局牵头,市直各相关部门及各级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积极推动涉及营商环境方面的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工作,在评估过程中应当吸收各类市场主体、行业协会商会、工商联等参与其中。要充分重视评估结果的运用,及时开展“立、改、废、释”工作,提升立法质效,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强制度保障。持续推进4开展规章、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市司法局牵头,市直各相关部门及各级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强化合法性审查和备案审查,加大涉及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审查力度。针对涉及地方保护、指定交易、市
19、场壁垒等限制竞争和有碍公平竞争、侵害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等影响营商环境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开展专项清理。根据清理结果,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及时予以修改或者废止。12月底前5取消和调整一批不合理罚款事项市司法局牵头,市直各相关部门及各级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对照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罚款事项的决定(国发202215号),重点取消和调整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中违反法定权限设定,过罚不当等不合理罚款事项。持续推进二、着力形成包容审慎的行政执法体系6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市司法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广旅局、市应急局、市市场监管局、各级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严格贯彻执
20、行省人民政府关于赋予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部分行政处罚权的决定及省综合行政执法人才培养方案,指导县级司法行政部门组织本地区编制乡镇(街道)行政执法目录清单,加强乡镇(街道)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完善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文书标准,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在“7+1”综合行政执法领域开展“执法创新实践案例”评选活动。12月底前7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市直各相关部门及各级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全面实施“首违不罚清单”制度,动态调整不予处罚事项清单、从轻处罚事项清单、减轻处罚事项清单、免予行政强制等“四张清单”,健全完善“一案三书”工作机制,全面推行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行政建议、行政指导、行政约谈、行政告诫、行政回
21、访、容缺执法等包容审慎监管方式,引导、规范、促进市场主体依法经营,让行政执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12月底前8规范行政裁量权市司法局牵头,市直相关部门及各级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进一步明确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的职责权限、内容和程序,全面规范和完善行政裁量权基准,加强行政裁量权基准管理,有效规范行政裁量权行使。将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和管理工作纳入依法治市考评指标体系,督促各级行政执法部门规范行使行政裁量权,更好地保护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12月底前9推进合规改革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工商联按职责
22、分工负责统筹推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四个部门的合规改革试点工作,编制合规改革事项清单及适用条件,发布合规改革指引,完善程序规则,建立合规整改评估机制,强化示范引领,为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深化改革奠定基础。依法审理合规改革涉及的各类案件,配合检察院等部门做好合规不起诉改革探索和适用。12月底前10开展行政执法“宜企行动”市司法局牵头,市直各相关部门及各级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聚焦食品药品、医疗保障、公共卫生、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安全生产、交通运输等重点执法领域,通过联合监督、靶向监督、实地监督等方式,集中整治运动式执法、“一刀切”执法、机械执法、暴力
23、执法、逐利执法、选择性执法等突出问题,切实提升全市各级行政执法机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水平。12月底前11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市直各相关部门及各级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深入贯彻落实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加强市县乡三级全覆盖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依法编制行政执法事项清单和行政执法“四张流程图”,健全行政执法案例指导制度,建立完善守信践诺机制,降低行政应诉败诉率,积极探索跨领域跨部门联合监督模式,逐步形成制度完善、机制健全、监督有力、运转顺畅的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体系,实现执法质量和群众满意度“双提升”。制度建设12月底前,行政执法协调监督提携建设持续推进12实行公安
24、机关“六项承诺”市公安局一是对企业各类报警求助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处置,严禁推诿拖延,切实做到快速反应、有效处置;二是对破坏、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违法犯罪行为“零容忍”,强力打击、依法严惩,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三是严密企业周边巡逻防控,及时排查化解涉企纠纷,协同做好内部安全防范,切实维护企业良好治安秩序;四是对涉企公安政务服务事项开展上门办、网上办、预约办、延时办,做到全时段、无障碍,切实提供最优质政务服务;五是对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经营负责人,依法慎用查封、扣押、冻结等侦查措施和羁押性强制措施,切实防止过度执法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六是严禁各级公安机关领导干部、民警或辅警插手、干扰影响市场
25、主体经营,一经发现严肃查处、绝不姑息。持续推进13开展涉企行政检察监督专项行动市检察院制定专项行动方案,明确工作重点和实施步骤。通过全省三级检察机关及时有效监督,纠正行政机关涉企的行政违法行为,保障涉企行政行为的依法合规。H月底前14推动涉案企业合规改革提质增效市检察院深化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健全完善合规改革制度,推进合规案件办理,强化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的适用,促进企业合规守法经营,减少和预防企业犯罪。持续推进15完善知识产权检察综合保护工作机制市检察院强化知识产权综合司法保护,统筹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深度融合。深化知识产权恶意诉讼监督,严格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促进科技生产力发展13
26、条检察政策,审慎办理涉高科技人才案件。对接长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推动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全面维护中国制造、吉商品牌合法权益。持续推进16实施商事案件审判质效提升工程市法院严格落实立案登记制,全面推行线上线下多元立案模式,坚决杜绝不立案、拖延立案、增设门槛、搞变通限制立案等现象。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作用,大力推进民商事纠纷在线多元化解,为当事人提供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纠纷解决路径。建立完善审判监督管理常态化工作机制,强化审限监管,减少商事案件审判用时。持续推进17完善破产审判工作机制市法院负责,市司法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国资委配合完善常态化破产审判府院联动机制,服务保障我市国有经
27、济布局优化调整。强化破产重整识别工作机制、提升破产企业财产处置效率,提升破产清偿率,缩短破产办理周期。建立市级破产管理人名册,加强对破产管理人监督。持续推进18构建法治宣传融媒体平台市、县区司法行政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分工负责整合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两微一端”等新媒体资源,构建法治宣传融媒体平台。按照“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要求,涉企业管理及服务部门要以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和提升企业依法经营理念为重点,组织主题宣传活动,开展涉企政策宣传解读,推广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的成功范例,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讲好法治化营商环境故事。持续推进19拓展普惠式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市、县区两级司法行政部门负责依
28、托全市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整合律师、公证、仲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人民调解等行业资源,积极开发助企发展、法治惠民、纠纷调解、法律顾问、法律援助等公共法律服务产品,着力提升专业化、精细化、个性化水平,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持续推进20加强“法治体检”市司法局牵头,市工商联、市场监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组建律师法律服务志愿者团队,为有需求的民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帮助市场主体梳理、查找、防范生产经营中的法律风险,健全规章制度,维护合法权益,切实提升市场主体的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12月底前21开辟“维权平台+法律服务”绿色通道市工商联牵头,市司法局配合,市
29、直各相关部门及各级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黄进一步发挥“民营企业法律维权服务中心”的职能作用,健全和完善“维权平台+法律服务”的体制机制,畅通市场主体对行业壁垒的反馈渠道,实施营商环境考核评估工程,切实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12月底前22完善民商事纠纷调解机制市司法局牵头,市直各相关部门及各县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诉源治理,健全和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推动各类民商事纠纷的解决。强化制度供给,积极探索第三方法律评估、联合调解、“调解+保险”等方式,大力建设一批专业化、集约化、市场化
30、的矛盾纠纷调解机构,推动形成优势互补、有机聚合、协调联动的工作新格局。持续推进市落实省利企惠企市场环境建设工程任务清单序号工作任务责任部门推进措施完成时限责任人联系方式一、建设统一开放的市场准入准营环境1深化“证照分离”“证照一码通”改革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司法局按职责分工负责持续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加强信息认领统计调度,开展月调度、季通报。完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根据法律法规对事项清单进行动态更新,完善办事指南。对取消审批事项,及时停止实施,并移出事项清单。清单之外,一律不得违规限制企业进入相关行业开展经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证照一码通”改革的通知,组织指导各相关部门依法定职权并联
31、审批、限时办结,推动东辽县“证照一码通”改革在全省试点工作,实现市场主体快速准营。解决各部门应用“证照分离(证照一码通)改革服务系统”出现的问题。采取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的改革方式,实现照后减证、简化审批。对于涉及“证照分离”等相关事项的文件,严格进行合法性审查,杜绝制发违反相关改革精神的文件。12月底前2持续优化市场主体开办服务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公安局、市社保局、市税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简化市场主体开办审批手续。根据企业需求和客观条件,采取上门办、网上办、预约办、延时办等便捷方式,提高服务质效。全面推行个体工商户开办“一网通办,提升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便利化程
32、度,网办率达100%o不断优化外资企业登记服务,同步落实省级最新要求。利用新媒体,多种方式加强电子营业执照普及宣传力度,拓展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场景。推进网上经办,保障数据共享及时有效。持续推进3提升市场主体登记规范化水平市市场监管局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执行统一的登记制度、文书规范和审核标准,加强省市场主体e窗通系统应用,充分发挥省市场主体e窗通系统技术优势,通过标准化系统,实现标准化登记,为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提供便利化服务。持续推进4优化新业态个体工商户准入服务市场监管局、市税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强市场监管部门与税务部门的沟通协调,引导符合条件的平台企业及依托平台提供服务的
33、经营者依法办理营业执照,探索新业态个体工商户“集群注册”,不断优化新业态个体工商户准入服务,全年力争培育新电商1200户。积极配合及运用省税务局相关平台功能,优化新业态个体工商户准入服务。持续推进5促进外商投资便利化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完善营商环境,为外企提供制度保障。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负面清单以外的领域实行“非禁即入”和内外资一致的原则;建立外商投诉平台,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取消商务备案,实行信息报告制度;为外商投资提供服务保障。持续推进6减少外贸企业投资经营限制市商务局组织外贸企业参加国际性展会,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国内市场。12月底前7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34、”功能海关按照海关总署、长春海关统一部署,推进海关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化管理。持续提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应用率。利用关企交流群进行定期宣讲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应用,及时收集企业对单一窗口使用反馈,定期将企业意见整理反馈。12月底前8实施市场主体歇业制度市市场监管局、市社保局、市税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落实市场主体歇业制度,为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歇业备案提供全程网办服务,网办率达100%。通过各级窗口加强政策宣传,提供指导服务。简化市场主体歇业环节的税收报告和纳税申报。根据实际情况为市场歇业主体提供缓缴保费等服务。持续推进9畅通市场主体退出渠道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社保局、海关、市税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强
35、市场主体注销e窗通系统应用,确保企业注销“一网通办”,严格落实省市场主体简易注销登记工作指引,并加强简易注销政策宣传,落实完善容错机制,降低市场主体退出成本。针对有卡用户可以通过单一窗口网上提交注销申请。现场办理企业,开展网上预约办理,提前告知企业需要提交材料减少企业“跑动频次”,减少企业退出成本。简化市场主体注销环节的清税文书办理。推进网上经办,保隙数据共享及时有效。持续推进10强化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制度保障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全面落实市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体制机制的实施方案,为各类市场主体平等提供制度保障。发挥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
36、,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机制,为高质量完成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提供制度保障。组织开展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执法专项行动,防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省财政厅下发的省政府采购常见违法违规行为的通知、关于明确政府采购工程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增强采购人、代理机构等责任意识,切实维护和持续优化我市公平、公正、公开的政府采购营商环境,促进政府采购健康发展。12月底前11更好发挥公平竞争审查作用市市场监管局发挥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维
37、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制定文件抽查、交叉检查工作方案,通过抽查、检查发现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升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质量。组织开展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执法专项行动,防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12月底前12引导平台经济有序竞争市市场监管局依法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配合省市场监管厅开展反垄断执法工作。制定反不正当竞争、反垄断执法工作要点,明确全年执法工作任务,统筹服务经济发展、保障改善民生,不断提高监管效能。加强平台经济监管,适时召开行政指导约谈会,加强对平台企业合规经营的指导。12月底前13提高科技企业质量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市金融办按职责分工负责宣传、落
38、实好惠企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争评高新技术企业。建立县区“种子企业”培育库、市“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按照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的要求,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积极开展新认定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作,助力企业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配合科技等部门落实有关科技创新资金,提高科技创新资金使用效率,促进科技企业质量提升。对推动研发的主体在新开办企业时通过“e窗通”系统,一次性告知所需申报材料,简化办理流程,一日办结,为企业提供指导及便捷高效的服务。引导和支持企业专利创造和布局,发挥格致汽车科技、鑫达钢铁等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
39、发展,推动“专精特新”企业纳入后备资源库。持续推进14支持企业集群发展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依法依规开展有关行政事项的受理和审批工作。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政策资金支持。支持企业谋划攻关、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人才引育项目,解决产业链、产业集群技术难题。建立软件企业培育库。编制市蛋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市梅花鹿+医药健康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市袜业+现代纺织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支持产业集群发展。积极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汽车产业集群“上台阶”工程的意见,推动我市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按照省市场监管厅统一部署,探索“注册在本地,孵化在异地
40、,回流本土产业化”的“飞地孵化器”新模式,优化本地企业登记注册。与各县区和部门共同谋划包装招商项目,积极对外推介,寻求合作。持续推进15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依法依规开展有关行政事项的受理和审批工作。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政策资金支持。联合税务局、财政局开展对全社会R&D经费投入的政策宣传活动,落实好惠企政策。按照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的要求,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助力企业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持续推进16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按职责分工负在袜业及原材料检测中心搭建服务综合体,成立市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国检中心服务站,开展质量基础
41、设施一站式”服务。在东丰梅花鹿产业创投园成立质量基础设施服务合作社,吸纳个体工商户、合作社自愿入社,强化质量保隙服务,提升产品质量。在东辽县成立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白泉服务站,采取“量体裁衣”式帮扶,实施“一对一”指导,“一对一”帮扶。谋划攻关、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人才引育项目。拓展产学研合作领域。12月底前17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市市场监管局鼓励有能力的检验检测机构扩展肉制品检测项目,指导帮扶市食品检验中心积极申请资质扩充2项肉制品检测项目。推进计量检测机构增加大型计量检验项目,积极申请资金,为计量技术机构增加新能源汽车出租车计价器检定装置(预计投入30万元)。组织全市检验检测机构积极
42、开展能力验证活动,提升机构整体能力水平。围绕新能源汽车相关领域加快实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检定装置、计价器检定装置项目建设。积极沟通财政申请资金,设备采购,做好相关检定人员资质认定和培训工作。12月底前18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组织我市标杆企业积极参与省质量奖评选。按照省市场监管厅拟认证“吉致吉品”的领域,组织我市企业参与申报,现场认证等。配合市市场监管局做好质量提升工作。配合相关各局落实各项财政政策,积极争取中央、省级专项资金,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优良环境。根据省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管理实施细则规定,各市(
43、州)级党委、政府评比达标表彰项目每年不超过两个,且需由市(州)级党委、政府行文报省委、省政府,经省委、省政府批准后,报全国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小组备案。积极指导相关部门申报市质量奖表彰活动,及时反馈省委、省政府批复,协助相关部门按照规定要求开展市质量奖表彰活动,对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有效调动和引导各行业加强全面质量管理。12月底前19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强化行刑衔接,通过对接会商等形式,加强协作配合,推动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完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体系,实现维权援助服务机构市县区全覆盖,提高维权援助服务供给能力。跟踪“省知识
44、产权运用服务平台”建设,及时宣传推介建设成果,让知识产权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带来的便利惠及企业。推动企业开展专利快速预审备案,使更多企业具备资格条件获得中国O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专利快速预审服务,大幅缩短专利授权周期。依法审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畅通知识产权案件线上调解与诉讼对接渠道,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延伸服务职能,积极构建“捕、诉、监、防、服”五位一体的知识产权检察工作新模式,在“保知识产权、保市场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保营商环境”等四个方面下功夫,努力打造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社会氛围。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舆论关注的严重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行为,依法从严追诉,积极提出限制缓刑适用或者适用禁止
45、令、从业禁止、罚金刑等量刑建议,全面维护中国制造、吉商品牌、辽商品牌的合法权益。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市检察院与市知识产权局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定期会商机制,组织召开联席会议,相互通报工作情况,针对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共性、普遍性、趋势性问题,会商对策,形成共识。发挥检察监督职能,依法接收抄送线索、开展刑事立案监督、进行审判监督。四是加强普法宣传,围绕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等开展主题宣传活动,综合采用开放日、新媒体、典型案例等方式,营造全社会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公平竞争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联合相关部门通过日常检查、专项检查、突击检查等形式,指导监督企业规范生产。加强教育宣传,提高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严厉打击侵犯企业知识产权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企业正当权益。指导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对涉知识产权纠纷案件进行调解,发挥律师调解员的作用,协助开展复杂疑难知识产权纠纷案件调解工作。12月底前20顶格实施“六税两费”减免政策市财政局、市税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开展政策宣传,做好纳税辅导。利用网络电子投屏宣传手册等方式向纳税人宣传优惠政策,使每个符合条件的纳税人都能了解优惠政策内容,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