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五章态度及其改变.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009820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25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第五章态度及其改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社会心理学第五章态度及其改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社会心理学第五章态度及其改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社会心理学第五章态度及其改变.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社会心理学第五章态度及其改变.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第五章态度及其改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第五章态度及其改变.ppt(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态度的形成与转变,一、态度的定义与分析,1.定义:态度是个体对任何人、观念或事物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它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向三个成分。,第一,态度总是有一定对象的。第二,态度是比较稳定的,能够持续一定的时间而不改变。第三,态度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倾向,它存在于个体自身内部。第四,态度是具有一定的结构的。,二、态度的功能金盛华:(1)态度对社会理解的影响(2)态度的记忆过滤效应(3)态度的自我价值保护作用(4)态度的激励作用卡茨(态度的功能主义观点):(1)利益功能(2)自我防御功能(3)价值表现功能(4)认知功能,二、态度的形成,(一)学习因素:人们可以像获得知识那样获得态度态度。(人们通

2、过学习而形成的。)学习理论认为有三种方式会引起态度的形成与改变:(1)联想(2)强化(3)模仿(二)情感因素(三)认知因素(四)文化因素,三、态度改变的理论,(一)认知不协调理论(费斯廷格,1959):人类具有一种“一致性需要”,如果个体的观点或信念出现不一致或不协调时,即出现认知失调时,内心就会有不愉快或紧张的感受,就力求通过改变自己的观点或信念,获得一致与协调,以达到新的平衡。(二)认知平衡理论(海德,1958)人类普遍有一种平衡、和谐的需要,不喜欢不平衡状态。一旦在认知上有了不平衡,就会从心理上产生紧张和忧虑,从而促使主体按照“费力最小原则”将认知结构向平衡和和谐的方向转变。(三)态度分阶段变化理论(凯尔曼,1958)(1)服从(2)认同(3)内化,一、态度改变情境模型二、态度改变的方法,谁劝说者变量 权威性 可信性劝说者的吸引力,什么信息变量差异性情绪性 组织性,对谁信息接受者变量智力、性格原有态度心理免疫,四、态度改变的影响因素,情境:强化作用、预警、分心,五、态度改变的方法,1、提高说服的效果2、参照群体的引导3、通过改变行为实现态度的改变(理由不充分效应、过度理由效应)4、角色扮演与改变主客体相互作用方式5、自我防御回避原则与渐进策略,逆反心理:泛指个人用反向的态度和行为来对外界的劝导作出反应的现象。超限逆反、自我价值保护逆反、禁果逆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