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的中医治疗.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013117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7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疾病的中医治疗.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精神疾病的中医治疗.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精神疾病的中医治疗.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精神疾病的中医治疗.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精神疾病的中医治疗.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神疾病的中医治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疾病的中医治疗.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精神疾病的中医治疗,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丁瑛 主任医师,现代医学所说的精神疾病、神经症以及部分心身疾病也就是中医所论的神志疾病。“神志”即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及情感活动,是属于人的大脑的特殊机能活动范畴。但在祖国医学中认为“心藏神”、“肾藏志”等,而将神志活动归属于五脏,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个脏腑组织之间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关系,维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即所谓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当各种原因引起人体脏腑功能、阴阳气血失调,人体就会发病。若引起以人的神(精神意识等)或志(情感)异常表现为主症的一类病症即为神志病。,黄帝内经中的“癫狂篇”是我国、也是世界医学史上第

2、一篇论述精神病的专篇。此后晋代葛洪、隋代巢元方等都对精分症行为离奇、思维荒谬、情感变化莫测等症状特点做了生动描述。唐代孙思邈第一次将各种癫狂病统括于脏腑虚实寒热辨证体系之中,同时将妇女、儿童的专有精神病分别附列于妇科、儿科中论述。金元时期,刘完素的火热说和张子和、朱丹溪的痰浊说深化了中医对精神病病因学的认识,影响甚广。清代王清任提出气血失调引起脑脉凝滞致发癫狂的气血说,治疗上以活血化瘀为主,所创癫狂梦醒汤、血府逐瘀汤,迄今仍是治疗精分症的常用方剂。,但是随着现代医学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在精神疾病的中医治疗中却存在着种种误区,中医治疗精神疾病的误区,全盘肯定:中医能除根 全盘否定:中医治疗无效,中

3、医能根治精神病吗?,什么是根治?精神疾病发作一次治疗后再无复发 精神疾病复发的比率大约是84%,中医对精神病治疗无效吗?,中医治疗精神疾病,是中医的一大特色精神疾病的产生,是一定的内在病理之邪所致中医治疗精神疾病,一是掌握病机,二是掌握病理,两者结合起来,即是中医的标本兼治的大法,也是根本治疗手段,中医能治疗哪些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神经症,1.精神分裂症,病因未明的一组精神疾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以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特征,精神分裂症,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自然病程迁延,多数呈复发和加重,慢性化和衰退的过程部分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终生患病率:

4、6.55我国目前患者:近700万性别比:女:男=1.6:1,精神分裂症的预后,复发率高达84%,精神分裂症,维持治疗时间第一次发作13年第二次发作35年多次长期,甚至终生,精神分裂症,抗精神病药 EPS/TD 催乳素 疗效第一代(如HPD、CPZ等)EPS/TD严重 催乳素升高仅对阳性症状有效 第二代(如利培 EPS(TD)与 升高 对阴、阳性症酮、齐哌西酮)剂量有关 状都有效第三代(如氯氮 EPS/TD较少 不升高 疗效较广平、奎硫平),精神分裂症,西药治疗的副作用肝损肥胖闭经、泌乳、性功能障碍EPSTD,精神分裂症的中医治疗,中医药治疗精神障碍早在公元前世纪的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如“木郁达

5、之”,“生铁落饮”治疗狂证之“热盛”。后世医家则论述更多中西医结合运用西医药的特长,疾病的检查、诊断方法,明确疾病的诊断,再用中医的辨证论治确定疾病的虚实寒热、气滞血瘀、脏腑归属等,精神分裂症的中医治疗,选用当前确有疗效的西药予以治疗,即急则治其标可同时施以中医的辩证论治,即可减少西药的副作用又可增加疗效,精神分裂症的中医治疗,当前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一是涤痰开窍一是活血化瘀两者合而用之但至今尚无突破性进展,而对一般的精神障碍则多从心肝脾肾四脏论治,或是疏肝解郁,或是养心安神,或是清热泻火,或是健脾补肾等等,通过辨证论治多可收到一定疗效,精神分裂症的中医治疗,针灸合并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幻听 选穴

6、:百会穴,内关穴(双侧)、听宫穴(双侧),翳风穴(双侧),2.抑郁症,抑郁情绪 内心体验:压抑、沮丧、悲伤 外在表现:兴趣的下降或缺乏,抑郁症,思维和行为的抑制-抑郁综合征的伴随症状焦虑情绪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早醒、觉醒增多、缺乏睡眠感等)精神病性症状(幻觉和妄想)躯体症状(消化系统症状和疼痛),抑郁症,全球有抑郁症患者约1.2-2.0 亿WHO(1996)在中国的调查发现抑郁症的患病率已经达到7%初级保健中的抑郁障碍患病率10%躯体疾病中的抑郁障碍-住院病人的患病率22%-33%,抑郁症,抗抑郁药物分类:三环类抗抑郁药单胺氧化酶抑郁制剂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其他递质机制的抗抑郁药,

7、抑郁症,不良反应抗胆碱能副作用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心血管副作用性方面的副作用 体重增加 过敏反应 过量中毒,抑郁的中医治疗,电针治疗重症抑郁 而电针与氟西丁治疗无显著差别 取百会和印堂穴 电针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3.焦虑症,焦虑障碍患病人数超过15%,其中约有8-10%的人罹患恐惧障碍有5%的个体发现有广泛性焦虑障碍有1-3%的个体患有强迫症(强迫障碍),焦虑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 苯二氮卓类-受体阻滞剂:心得安 抗抑郁药物:阿米替林、多虑平,焦虑症,副作用 嗜睡、过度镇静智力活动受影响、记忆力受损运动的协调性减低,焦虑症的中医治疗,电针加心理疗法治疗 取穴神门、三阴交、百会、足三里、水沟,用平补

8、平泻法,四.中医对药物副作用的贡献,TD肥胖,迟发性运动障碍,在长期慢性治疗过程中发生(数月或数年)异样的不自主运动综合症 特征为口舌颊也可以表现为躯干或四肢舞蹈或指划样动作可在服药,减药或停药时发生,迟发性运动障碍,平均年发生率为3-4%,可高达24%,在慢性病为主的医院可高达30%-40%平均于抗精神病药物治疗6.2年后发病影响因素:药物种类,剂量,疗程,年龄(老年人、儿童和青年人更易发生),人种(黑人白人;非洲最高,欧洲次之,亚洲最低),伴发疾病(情感障碍、脑器质性疾病),个人敏感性等急性EPS与以后TD的发生成正相关,EPS及TD的发生率,传统抗精神病药物EPS发生率为50%-70%新

9、一代药物EPS的发生率明显减少,但是对内分泌系统等的影响已引起关注TD平均年发生率为3-4%,可高达24%,在慢性病为主的医院可高达30%-40%,平均于抗精神病药物治疗6.2年后发病,TD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办法,一旦出现应认真处理,TD的治疗,停药停药4-5年后还可见到TD继续改善,其改善程度与服药时间、年龄、性别、合并脑器质性疾病等因素有关。是否可停药又要决定于病情停用抗胆碱能药物,如安坦,TD的治疗,换用新型抗精神病药氯氮平:许多临床报道表明,氯氮平还具有治疗TD 的作用,其机制尚不清楚思瑞康等,中药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柴胡桃仁汤对迟发性运动障碍的治疗 能有效缓解患者TD症状 用柴胡疏

10、肝解郁;龟板滋阴清热生津,濡养筋脉;桃仁活血行血;疏通经络;胆星清热化痰通络。,中药对药物副作用的治疗,双通汤在减轻体重的增加、通经、通便等方面都取得了可重复性的疗效以大黄蔗虫丸和当归芦荟丸为基础,进行加减组成,中药对药物副作用的治疗,自拟通达汤系列方治疗女性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出现的闭经泌乳症状通达汤系列1号方(基础方):三棱、香附、川牛膝、鸡血藤;2号方:1号方加苍术、石菖蒲、炒白术;3号方:1号方加八月札、绿萼梅、玫瑰花;4号方:1号方加枸杞子、山茱萸。本方在活血化瘀调经的前提下,再根据辨证分型,配以清化湿热,豁痰消脂,理气逐瘀和相应的方药,标本同治,正本清源,故能取效,中药对药物副作用的

11、治疗,自拟控涎汤治疗服用氯氮平所致流涎 本方重用白术为君,白术性味苦、甘、温,归脾、胃经,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之效,崇土以利制水,为补气健脾第一要药。甘淡之茯苓为臣,健脾利水,渗湿化饮,使湿有去路,既能消除已聚之痰饮,又善平饮邪之上逆。术、苓相须,体现了治生痰之源以治本之意。再臣以辛温之桂枝,温化痰饮,切合金匮要略“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意。并以芡实为佐,芡实性味甘、涩、平,归脾、肾经,有益肾固精,健脾止泻之功,脾肾两脏相互协同,共同主司水液代谢的协调平衡。,中药对药物副作用的治疗,单味大黄治疗因抗精神药物所致便秘治疗效果优于其它的通便药物,中医是待开垦的土壤,加拿大卑诗省注册中医针灸师工

12、会主席杨光芳医师中指出,未来可将中医对精神疾病的治疗方式在本地推广,提供西方精神药物之外的多种治疗的选择。,中医是待开垦的土壤,传统中医在精神疾病的治疗上其实有相当的成效,只是一般民众对中医仍然一知半解西方医学比较起来,中医疗法是身心合一的,并蕴含哲学理论,而且较为“天然性”,而不像西方药学较为“机械性”,因此在精神疾病的治疗上,中医反而更能有利于大众,中医是待开垦的土壤,当前对一些重性精神障碍单纯中医药治疗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而对一些神经症之类的精神障碍给辨证论治确实收到了较为肯定的疗效,总结,中医对精神疾病治疗有效目前仍没有特效中药精神疾病的治疗应坚持中西医结合中医治疗精神疾病任重道远,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