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检验的基础理论.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013786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细胞检验的基础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红细胞检验的基础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红细胞检验的基础理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红细胞检验的基础理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红细胞检验的基础理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红细胞检验的基础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细胞检验的基础理论.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红细胞检验的基础理论,安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临床检验诊断学教研室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徐元宏,一、红细胞膜,(一)红细胞组成与结构红细胞膜是由蛋白质(占 4 9.3%)、脂质(占 42%)、糖占(8%)和无机盐组成;脂质含量高膜蛋白质膜脂质:磷脂、胆固醇和中性脂肪、糖脂,红细胞膜结构,(二)红细胞膜的功能1、为红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2、选择性的物质运输氧的运输、CO2运输、离子的运输、水的运输、葡萄糖的运转3、提供细胞识别位点、完成细胞内外信息的跨膜传递,二、血红蛋白,(一)血红素血红素(heme)是铁原子和原卟啉IX(protoporphyrin IX)的复合物,铁

2、原子位于原卟啉IX的中心,血红素由脾脏、骨髓、肝脏中巨噬细胞降解。血红素在有核红细胞和肝细胞线粒体内合成,离开线粒体在细胞质中与珠蛋白肽链结合成HB。在血红素合成中酶的酶的缺陷导致卟啉或前体物质的积蓄形成卟啉病。,(二)珠蛋白人类珠蛋白肽链有6 种,分别命名为、。、主蛋白基因相近,构成“”基因簇,由位于人类第16号染色体的短臂上;、珠蛋白基因相近,组成“”基因簇,位于人类第11号染色体的短臂上,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共显性遗传。人类ABO血型位于位于第九号染色体长臂区带(Q3);Rh血型位于位于第1号染色体短臂上。,三、红细胞代谢,(一)糖代谢1、无氧酵解2、磷酸戊糖途径和谷胱甘肽途径3、其它途径

3、(二)铁代谢1、铁的分布,铁 的 分 布 图,2、铁的来源与吸收3、铁的转运与利用4、铁的储存与排泄5、铁的代谢,红细胞检验的基本方法,一、铁代谢检测(一)血清铁(serum iron,SI)测定(二)血清铁蛋白测定(serum ferritin test,SF)(三)血清总铁结合力(total iron binding capacity test,TIBC)测定(四)血清转铁蛋白(serum transferritin)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ritin saturation,TS)测定,铁代谢检验 项目组合:FE、UIBC、TF、FER、STFR、TIBC、TFS(%)血清铁(I

4、ron,FE)机体从食物摄取的铁必须被还原成Fe2+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每天约需吸收1mg的铁。在进入血浆前,被铜蓝蛋白氧化为Fe3,并和转铁蛋白结合。铁离子在血浆中以转铁蛋白铁复合物运输。每个蛋白分子最多可运送2个铁离子。血清铁几乎完全和转铁蛋白结合。,临床意义血清铁增高:铁利用障碍如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再障、铅中毒等。释放增加如溶贫、急慢性肝炎等。铁蛋白吸收增加如白血病、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反复输血等。摄入过多如铁剂治疗过量等。血清铁减低:摄入不足:长期缺铁饮食及机体需要增加如婴幼儿、青少年、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等。慢性失血如月经过多、消化性溃疡、恶性肿瘤、慢性炎症等。缺铁性贫血。,标本采集

5、空腹血清或非EDTA抗凝血浆,标本不可溶血。参考值 M:1130mol/L;F:927mol/L;儿童:922mol/L(诊断学,ED6)M:8.128.3mol/L;F:6.626.0mol/L(Roche说明书)。,不饱和铁结合力(UIBC)与总铁结合力(TIBC)转铁蛋白通常只被25-30%的铁饱和,可以和外加铁结合的即为不饱和铁结合力(UIBC)。血清铁和UIBC的和代表了总的铁结合力(TIBC)。,临床意义血清TIBC增高:转铁蛋白(TF)合成增加如IDA、红细胞增多症、妊娠后期等。转铁蛋白释放增加急性肝炎、亚急性肝坏死等。血清TIBC减低:转铁蛋白合成减少如肝硬化等慢性肝损伤。转铁

6、蛋白丢失增加如肾病综合症等。铁缺乏如肝病、慢性炎症、消化性溃疡等。,标本采集 空腹血清或非EDTA抗凝血浆,标本不可溶血。参考值 TIBC:M:5077mol/L;F:5477mol/L(诊断学,ED6)UIBC:2066mol/L;TIBC(TIBC=FE+UIBC):40.876.6mol/L(Roche说明书)。,血清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与转铁蛋白饱和度TFS(%)转铁蛋白是一种分子量为79570的糖蛋白。它含有一条有两条连有寡糖链的N-葡萄糖苷的多肽链,并且存在有很多的同种形式。其在肝脏中合成的速率依赖于体内铁的需求和铁的贮存情况而变动。转铁蛋白是血清中的铁的转运蛋

7、白。如果铁缺乏,转铁蛋白的饱和程度将是功能性铁耗尽的极端敏感的指示物。当铁存储缺乏时,铁蛋白的水平将降低。在筛查遗传性血色素沉着病时,转铁蛋白的饱和度比铁蛋白能够提供了一个更好的纯合基因型的指示。,当铁存储不足时,应用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因肾衰造成的贫血是唯一有效的方案。在治疗的过程中检查转铁蛋白饱和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监视手段。结合转铁蛋白饱和度和铁蛋白将能够排除由于慢性肝脏疾病造成的铁的过剩。血清TFS(%)=FE/TF。,临床意义血清TF:增高:如慢性失血、IDA、红细胞增多症、妊娠后期等。血清TF减低:如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再障;营养不良、重度烧伤、肾衰;急性肝炎、慢性肝损伤等。血清TFS(%

8、):增高见于铁利用障碍如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再障,血色病。减低常见于IDA及慢性感染性贫血。,标本采集 空腹血清或非EDTA抗凝血浆,标本不可溶血。参考值 血清TF:2.54.3g/L)(诊断学,ED6),2.04.0 g/L(Roche说明书)。血清TFS(%):3335%(诊断学,ED6)。,铁蛋白(Ferritin,FER)铁蛋白是铁储存蛋白,由24 个亚基组成的蛋白(脱铁蛋白)和含有约多达4000多 个Fe3+离子(基本异构体)组成。所有异构体常常是两个独立的亚基形成,酸性的H型重亚基和弱碱性的L型的轻亚基。碱性的异铁蛋白具有长期的铁存储功能,主要存在于肝、脾和骨髓中可;酸性的异铁蛋白主

9、要存在于心肌、胎盘、肿瘤组织中。铁蛋白检测对监视铁的治疗、确定高危人群中铁的储备状况、贫血的鉴别诊断等具有重要意义。铁蛋白测定尤其适合于监视在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中出现铁的应用和分布失调而造成肾性贫血。,临床意义血清铁蛋白增高:体内存储铁增加如血色病、继发性铁负荷过大。铁蛋白合成增加如炎症、肿瘤、白血病、甲亢等。贫血如HA、AA、PA 等。组织释放增加如肝坏死、慢性肝病等。血清铁蛋白减低:常见于IDA、营养不良、长期腹泻等,标本采集 空腹血清或非EDTA抗凝血浆,标本不可溶血。参考值 M:15200g/L;F:12150g/L(诊断学,ED6)M:30400g/L;F:15150g/L(Ro

10、che说明书)。,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转铁蛋白受体是一种整合式的细胞膜糖蛋白,分子量约为190k道尔顿。它包含两个一样的通过二硫键相连的亚单位。每个单体有一个85kd的C-末端成分,该成分连接由一个富含铁的转铁蛋白分子。蛋白水解导致转铁蛋白受体的可溶形式。在血浆中,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以与铁蛋白结合成320kd的复合物形式存在。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在血清中的浓度直接与膜上的受体的量相关。肌体细胞对于铁的吸收受到转铁蛋白受体的表达的控制。如果细胞内的铁的存储耗竭-相对铁蛋白的含量小于12ug/l,会有更多的转铁蛋白受体表达。,转铁蛋白受体与转铁蛋白的亲和力依赖于后者的装载程度。因为80-9

11、5%的铁蛋白受体分子定位于红细胞上,转铁蛋白受体的浓度(等同于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反映了细胞对于铁的需求。当铁缺乏时,血清中的转铁蛋白受体的浓度升高。因此,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的浓度可以描述功能性铁的状态。而铁蛋白反应铁的存储状态。精确的评估铁的状态可以通过测定sTfR的指数获得(=sTfR浓度/log 铁蛋白度)。,相对于铁蛋白,sTfR的浓度不受到急相期反应的影响。可以鉴别因为慢性疾病如急性肝功能失常或者转移肿瘤造成的肿瘤和缺铁性贫血。sTfR升高可以在巨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中发现。怀孕时sTfR的浓度也会升高,此时却没有功能性的铁的缺乏。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治疗可以通过测定sTfR的浓度监

12、控治疗效果。,临床意义 血清STFR增高:铁缺乏、慢性贫血、MA等标本采集 空腹血清或非EDTA抗凝血浆,标本不可溶血。参考值 M:2.164.54mg/L;F:1.794.63mg/L(Roche说明书)。,二、叶酸和维生素B12的检验1、血清和红细胞叶酸测定2、血清维生素B12的测定3、血清维生素B12的吸收试验,三、溶血的检验1、血浆游离的血红蛋白的检验2、血清结合珠蛋白的检验3、尿含铁血黄素细胞试验4、尿卟啉检验,四、红细胞膜缺陷的检验1、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2、自身溶血及其纠正试验3、酸溶血试验4、蔗糖溶血试验,五、红细胞代谢酶的缺陷1、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荧光斑点试验和活性测定;2

13、、丙酮酸荧光斑点试验和活性测定;3、谷胱甘肽还原酶缺陷测定,六、血红蛋白异常的检验1、血红蛋白电泳2、抗碱血红蛋白测定,七、免疫性溶血贫血检验1、抗人球蛋白试验antihuman globulin test又称 Coombs试验原理:本试验是检查不完全抗体的方法,是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试验。在AIHA病人血液中常含有抗自身RBC的不完全抗体,且多与表面含有相应抗原的RBC结合,使之成为致敏RBC,这种不完全抗体是IgG,故在盐水中并不形成凝集,当加入抗人球蛋白血清后,抗人球蛋白+不完全抗体+RBC形成肉眼凝集,此即Coombs试验阳性,用以检查RBC膜上不完全抗体,间接试验是检查病人血清中有无游离的不完全性抗体。,临床意义:正常人Coombs试验:直接法、间接法均为阴性。AIHA(IgG)直接试验阳性;AIHA(IgM)同时在4条件下进行试验,4条件下,直接试验阳性。SLE、类风湿性关节炎、淋巴瘤、恶性肿瘤等直接试验阳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