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生物环境基础发展.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016151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PPT 页数:126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绪论生物环境基础发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绪论生物环境基础发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绪论生物环境基础发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6页
绪论生物环境基础发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6页
绪论生物环境基础发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绪论生物环境基础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绪论生物环境基础发展.ppt(1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硕士研究生学什么?硕:硕,头大也。说文 学识渊博、德高望重。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之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士:通古今,辩然不,谓之士。白虎通爵学以居位曰士。汉书食货志研:细磨(m),碾:磨。药。墨。深入地探求:究。钻。京练都(d)(晋代左思作三都赋构思了十二年,后遂用“研京练都”形容经年累月地构思文章)。究:推求,追查:研追。深。有案必。极,到底:竟(到底,结果)终。,为什么要学心理学?算命?相面?占星术?琢磨人?分析梦?心理咨询=思想工作?普通心理学?,普 通 心 理 学,张 建 人副 教 授博 士,教学计划三大板块,普通心理学基本知识心理过程:认识、情感、意志个

2、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等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重点参考书:心理学与生活(Psychology and life译者:王垒/王甦等,作者:Richard Gerrig/Philip Zimbardo,人民邮电出版社),第一章 绪 论,一、从历史说起心理学有一个悠久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艾宾浩斯(H.Ebbinghus 1886),古代东西方心理学思想:孔子、亚里士多德等说心理学短暂,是说科学的心理学的诞生才百余年的历史。我们将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endt)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视作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冯特也成为现代心理学的创始人

3、。心理学史学家穆非(Murphy)指出:“在冯特创立他的实验室之前,心理学像一个流浪儿,一会儿敲敲生理学的门,一会儿敲敲伦理学的门,一会儿敲敲认识论的门。1879年,它才成为一门实验科学,有了一个安身之处和一个名字。”,1982年,国际科学联合会(ICSU)接收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IUPsyS)为其会员单位,肯定了心理学的学术地位。心理学中的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物理学向来研究内容就与自然科学相近;现在,心理学的各个领域都采取了严格的科学设计,从实验控制、统计学分析,直到结论的得出,都服从于统一的科学标准。所以说,心理学是一门正在成熟的科学。,二、心理学的由来,“心理学”作为一个专门的术

4、语,最早出现在1502年。在这一年,一个名叫马如力克的塞尔维亚人首次采用这个词(psychologia)发表了一篇讲述大众心理的文章,这是心理学一词的debut(首次亮相);70年后(一说:1590年),另外一位名叫歌克(又被翻译成德国麻堡大学教授葛克尔)的德国人又以这个词为名出版了人性的提高,这就是心理学一书。,西方:心理学就是关于灵魂的科学,英文心理学(Psychology)从希腊文演化而来,就是关于灵魂的科学的意思。希腊文中psyche与logos两个字演变而成为英文中的psychology,前者意思是“灵魂”,后者意思是“讲述”,合起来就是:心理学是阐述心灵的学问。,西方:心理学就是关

5、于灵魂的科学,历史上最早的心理学著作是从哲学的角度(思辨的层次)来探讨灵魂的。公元前四世纪,亚里斯多德出版论灵魂将灵魂划分为低级与高级两个层次三个阶段。即:植物的灵魂 动物的灵魂 理性的灵魂 其中植物与动物的灵魂是低级层次的;理性的灵魂是高级的。,亚里斯多德认为,人的所作所为均为理性灵魂使然。理性分为:被动理性(身体的功能,人死则亡)主动理性(外来的,人死不灭)。高级的理性灵魂具有认识功能(包括感觉、记忆、意象等)和动求功能(包括感情、欲望、意志等)。,从此之后,心理学的思想就一直包含在哲学的范畴之内。围绕灵魂的性质,便产生了两种对立的心理学观。,三、两种对立的心理观,(一)唯心主义的心理学观

6、,唯心主义的心理学观:把灵魂看成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东西。由此,心理是不可捉摸的,一切存在都是灵魂的产物。贝克莱宣称“存在就是被感知”;陆九渊有句名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二)唯物主义的心理学观,庸俗唯物主义的心理学观:将灵魂看成是依附于物体的一种空气或者某一种特殊的物质。人出生之后,灵魂就住在他的身体里,随着人的呼吸而存在;呼出多了,人就入睡,呼出更多,人就发生昏迷;全部离开人体,人就死亡。由此,心理是身体的一种机能,是由外界事物的作用而产生的。机械唯物主义心理学观:心理是脑的分泌物西方如德姆克利特就认为心理是比原子还小的更小的物质单位;东方的望文生义式的理解:心理是心脏

7、的机能。所谓“人晒万卷书,我晒腹中文”的笑话。,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学观,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才真正解决了心理本质这个重要的问题。,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学观,目前唯一能够对心理现象作出较为科学解释的,当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这也是对心理学根本问题心理的实质问题的最佳理解。,四、科学的心理观,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意思是说心理必须依附于人的大脑,产生心理活动必须借助于人脑的系统结构和机能而实现。现代科学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没有人脑这块物质基础,人的心理活动就不可能产生。,例如,1861年法国医生布罗卡(P.Broca)通过失语症患者的研究,发

8、现大脑左半球是语言中枢,以后,人们运用脑切除法又找出了其他的心理活动中枢。,有人(W.N.Kellogg&S.L.A.Kellogg 1933)曾经做过实验:把初生的黑猩猩(出生7个半月)与初生的婴儿(其子,出生9个半月)养育在一起,给予同样的训练。起初,幼小的黑猩猩表现得很好,学习某一些东西甚至比小孩还快。可是到了一定的阶段,小孩开始学习讲话时,幼小的黑猩猩就跟不上了,无论怎样训练,黑猩猩都不可能产生人的心理。,那么,人脑是怎样产生心理活动的?,2、一切心理活动从其产生的方式来说,都是反射活动。,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神经系统的结构对体内外刺激作出的规律性的应答。例如,看见红灯就停车;蚊子叮在脸

9、上,要拍打;等等。实现反射活动的五个环节,就是反射弧(感受器、传入、中枢、传出、效应器)。,3、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丹尼斯的实验证明:脱离人类的社会生活环境,只有人的大脑是不可能产生人的心理现象的。,4、心理活动内容的源泉,心理活动总是有一定的内容的,这种内容的源泉在于客观现实。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无论是简单的心理活动,还是复杂的心理现象,都可以在客观现实中找到它的“原材料”。例如,头脑中的茶杯是对你面前的茶杯的反映,等等。有些儿童绘画时,在马的身上添翅膀、在坦克的头上装眼睛.尽管现实中没有这些真实的东西,但是,马,翅膀,眼睛和坦克等材料却可以在现实中找到,然而,心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

10、能动的、主观的,绝对不是临摹和现实的摹写。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心理是一种观念性的东西。物质的特点在于它的客观实在性,具有形体性,占有三维空间;心理则是它的映像。,其次,心理带有主观性,因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总是在具体的人的身上发生的。不同的人,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对同一个事物的反映都可能不相同。例如,李丹等的一个实验中,让小学生和初一学生阅读刻舟求剑寓言故事,然后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一个小学中年级学生说:“他不应该在船上划记号,应该在水中插一根竹竿做记号。”一个初中生说:“这个人是笨蛋,不用脑子。因为他只看到剑从船边落下去,没有想到船是要走的。”另外一个

11、初中生则认为:“刻舟求剑的故事告诉我们,事情要马上做,不要迟疑。”这些充分说明,人的心理反映是具有主观性的。,第三,心理反映是能动的,人对现实的反映不是机械地直接决定人的心理。人是在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完成各种行动的,操纵各种事物的过程中实现的,是通过人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通过人的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实现的。由于生活实践的社会性和多样性,使人们形成了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总之,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五、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心理学研究什么?概括起来说,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现象是人头脑内部的活动,不具有形体性,但是可以通过对行为的观察与分析,客观

12、地研究。1、从外显与内隐来看:行为与心理:行为是一个人对所处的情境的一种反应系统。这种反应有内在的生理性的,如肌肉运动、腺体分泌等;有外在的心理性的,如言语、表情等。在日常生活中,人的行为活动是一系列反应动作组合而成的某一种特定的反应系统。,心理也是对所处情境的反应,但是,心理支配着行为又通过行为反应出来。例如,对于同一张足球票,爱好体育的球迷会趋之若狂;但是不爱好体育运动的人的反应则是冷淡的。即使是球迷,如果由于身体欠佳或者重要工作必须去完成的,对足球票的反应也是不同的。这种对同样的情境的行为表现是由于其心理状态不同而造成的,通过手舞足蹈或者无动于衷的行为又折射出其心理不同。,行为与心理两者

13、的不同,应该注意:行为表露于外,心理隐藏于内;行为与心理密切联系呈现复杂的关系。人可以有意掩盖自己的某些心理活动,不让它在行为中表现出来,可以做出一些连自己也意识不到的行为来。微笑的行为并不总是表达愉快,也可能带有嘲讽之意,甚至还可能是笑里藏刀。心理学以研究人的心理为主,透过行为来研究人的心理。,2、从人的心理的能否被察觉的角度:研究意识与无意识。3、从人的心理的动态变化这个维度:研究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以及心理特征。心理过程泛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这种操作是一步一步进行的,呈明显的动态变化特征。它有一个产生、发展、变化、升华、总结的程序。一般把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和意志活动统称作心理过程。,认识

14、活动也叫认识过程、认知过程(congnition),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这些过程是为了弄清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使人获得知识。认识周围世界时,人总是会对它表明自己的喜怒哀乐,以某种态度对待它们,这种对客观事物表明自己的主观态度体验的过程,心理学上称为情感过程。人不仅能够认识世界,表明立场态度,而且可以有意识、有计划地改造世界,为我所用。这种制定预定的目的,克服困难,力图达到目的的心理活动过程,便是意志过程。,认识、情感、意志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知之深则爱之切”、爱的力量是巨大的。,有时,我们的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会出现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

15、这类心理现象我们叫做心理状态。比如。认识过程中的聚精会神或者分心;情感过程中的心境与激情;意志过程中的犹豫不决等等。心理状态是心理过程的相对稳定状态,其持续时间可以从几个小时、几天或者几个礼拜。通常,心理状态并不是单一心理活动的表现(如思维过程中的灵感状态,就是各种心理活动的交织)而是人在一定时间内各种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人逢喜事精神爽”就是一种心理状态(心境);说明这个人在这段时间内,感知敏锐、记忆清晰、思维活跃、情绪开朗、做事干练。,心理状态经常出现,就会成为稳定的特征,就是心理特征。心理特征是以个人特点的形态而固定下来的在心理过程进行时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点。如,有的人观察敏锐、灵活

16、;有的人粗枝大叶;有的人记的快忘的也快;等等。,心理特征是大多数研究的重点。,心理学研究对象-心理现象,六、心理学的方法,心理学发展至今,已经成为科学大家庭中的成员,并表现出科学的基本特征:可复制性可证伪性系统性 其研究工作,主要为:描述心理事件;揭示心理规律;探明心理结构;确定心理机能,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可公开检验:操作性定义与可操作性主客观资料科学整合:主客观,量化与变量人文关怀:隐私与职业道德,所有的心理学家都受过有关研究方法的严格训练。这些方法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所得到的结果具有可重复性。目前,心理学研究方法已经成为一门体系完整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我们这里只是简单地介

17、绍几种方法。,观察法,观察法:是以观察的方式收集研究资料的研究方法。观察有自然观察与科学观察之分,自然观察是凭借感官而进行的;科学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围绕观察主题而展开的;观察研究方法分为参与式观察与非参与式观察。,实验法,实验法:采用实验的手段来收集材料的研究方法。其实质就是操控自变量以揭示其与因变量之间关系。实验有实验思想与实验方法之分;实验思想就是控制的思想,实验的方法就是控制的方法。,调查法,调查法:就是采用调查研究的方式来进行研究的方法。调查,就是以提问的方式来收集资料,从而分析人的心理发生、发展以及变化的规律。通过口头方式来提问,就是访谈法;通过书面方式来提问,就是问卷法。,个案

18、研究法,个案研究法:采用追踪的方式,对一个或者少数几个对象进行研究,从而获取研究资料的方法。,模拟法,模拟法:根据计算机工作的原理,用它来模拟人的内部信息加工过程,从而了解人的大脑工作机制的方法。,经验总结法:,七、心理学研究的简史,从心理学研究对象的转变就可以看出:心理学是不断前进的,正在走向成熟的科学。早期:灵魂、经验(意识)近期:内省的经验(冯特、铁钦纳)构造主义(元素主义)意识的机能(詹姆斯)机能主义(意识流)外在的行为(华生)行为主义(刺激反应说),整体(魏特海墨)格式塔(结构、组织、完形之意)学派(整体大于部分)内隐的意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潜意识学说)人类的潜能(马斯洛)人

19、本主义(现象学观点),当代心理学特点:1、意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相互统一的观点 意识与行为(尼塞、西蒙)人工模拟(信息的加工)2、多种研究取向的综合:生物学,行为,认知,社会文化,心理动力学等3、分支学科繁茂发展: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咨询心理学,消费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心理學各個时期的出現和更替 從大的時間向度看,思考与练习,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哪些方面?其研 究的基本任务是什么?2、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3、怎样理解人的心理实质?4、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5、简述科学心理学诞生后不同理论流派的基本观点。,第二章 心理的生物基础,心理的产

20、生,有其生物基础。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就是心理的生理基础。人脑是由神经系统构成的复杂的结构,这是人的心理产生的前提和保障。,第 一 节,神经系统与神经元,一、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单位,它不同于身体细胞的地方在于它可以被输入的刺激所激活,引起神经冲动,进行冲动传导,在心理学上就是信息传递。,一、,1、神经元的构成,为三个部分:胞体、树突以及轴突。,2、神经元的特性:兴奋性和传导性3、神经元的种类:按连接方式分:感觉、运动、联络 按突起数目分:单极、双极、多极4、神经冲动及其传导:反射与反射弧 突触与突触联系 受体与递质,突触和突触联系,二、神经系统,1、神

21、经系统的构造:周围神经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躯体神经系统和植物性神经系统,躯体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12对以及脊神经31对;植物性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大脑、中脑、脑干、小脑)和脊髓。,2、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大脑:结构三沟四叶 功能各种中枢中脑:功能部分中枢、联络、网状结构脑干:功能生命中枢、传导小脑:功能运动、平衡、精细化丘脑(低级感觉中枢)、下丘脑(自主神经系统中枢)、垂体(内分泌)脊髓:低级反射中枢、传导,3、大脑功能分区及学说,大脑功能分区及其补偿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始于布罗卡。形成的共识是大脑功能划分为四个区域:额叶区、顶叶区

22、、颞叶区和枕叶区。分别主管人的智慧行为、言语与运动、听觉和视觉等。当然,功能分区并不是绝对的,互相之间还存在补偿作用。,大脑两个半球功能的一侧优势学说。就是左右两个半球的功能定位是左脑语言,包括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右脑定位于知觉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以及艺术创造等等。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目前,有关脑功能的学说主要有四种。(1)机能定位说。(localization theory)。这种学说建立在对各种大脑患者的临床研究结果上,加拿大医生潘非尔德最为有名。,(2)整体说(wholistic theory)。拉什利(karl spencer lashley1890-1958)

23、采用脑损毁技术利用白鼠做了一系列走迷宫试验,结果证明障碍出现与部位没有关系,而与面积有关(平均0.75)。由此,拉什利得出两个重要的原理:均势和总体活动。按照均势原则,大脑皮层的各个部位几乎以均等的程度对学习发生作用;按照总体活动原则,大脑是以总体发生作用的,学习活动的效率与大脑受到损伤的面积成正比,而与受到损伤的部位无关。,(3)机能系统学说。代表人物是鲁利亚(1902-1977)。他认为,大脑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机能系统。在大脑机能系统的个别环节受到损伤时,高级心理机能就受到影响。鲁利亚的三个系统是动力系统(由脑干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等构成,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也

24、叫第一机能系统)、信息接受、加工、储存系统(由许多脑区构成,位于大脑皮层后部,包括枕叶、颞叶和顶叶以及相应的皮层下组织,也叫第二机能系统)、行为调节系统(由额叶的广大脑区构成,是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的系统,也叫第三机能系统)。,(4)模块说(module theory)。这种学说主张,人脑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由高度专门化并相对独立的模块(module)组成的。这些模块复杂而巧妙的结合,是实现复杂而精细的认知功能的基础。,3、周围神经系统,躯体神经系统: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 功能为传导(传入传出)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内脏活动,新陈代谢,第二节 脑机制的研究方法,研究心理和行为脑机制的方法

25、主要有:一、损毁法和切除法:就是通过切除或者损毁动物脑的一定部位特定的神经核,或者切断通向该部位的神经通路,然后观察其行为的变化(例:美国癫痫病人),二、刺激法:就是在动物脑里埋入微小的电极,通以弱电流刺激特定部位的神经元活动,以观察其行为效应。也可以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的前提下,在手术中刺激患者的脑的特定部位以观察其行为反应。三、脑电图和事件相关电位:我们将大脑皮质表面纪录到的“自发”节律性电活动,称之为皮质电图(ELOG),在不暴露脑组织的头皮上通过容积导体纪录到的节律性电活动,称之为脑电图(EEG)。,脑电图的波形很不规则,通常根据其频率范围把脑电图划分为四种基本波形。脑电图也能够揭示

26、大脑是如何对特定事件所做出的反应,例如,能够纪录到对一个声音或者一束光线做出反应时的脑电图的变化。在头皮上纪录到与刺激和反应出现有一定关系的电位变化,称之为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 ERP)。,四、单个神经元纪录技术(微电极记录法)五、脑成像技术 计算机体层摄影:1969年亨斯费尔德(Hounsfield)首先设计成计算机横断体层摄影(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T)CT是以线束从多个方向沿着头部某一个选定断层层面进行照射,测定透过的线量,数字化后经过计算机算出该层层面组织各个单位容积的吸收系数,然后重建图像的一种技术。它使我们能够在任

27、何深度或者任何角度重建脑的各种层面结构。磁共振技术:MRI、fMRI 正电子成像术:葡萄糖同位素,第三节 内分泌系统下丘脑-垂体-靶腺系统第四节 遗传的影响一、遗传定义:子代与父代的相似性二、遗传的物质基础:染色体、DNA、基因三、行为遗传学研究:家谱图、双生子等四、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思考题,1、神经系统各部分在心理活动中的作用2、心理脑机能的研究方法及进展,第三章 心理的社会环境基础,人的心理和行为必须具备两个基础:一是生理基础,这是与生俱来的,并且在后天环境的作用下发挥作用;另外一个就是社会环境基础,它是心理发生发展的温床,是心理变化的外在制约力量。,一、环境的含义:,环境是指与有机体

28、发生联系的外部世界。与有机体没有联系的外部世界,对有机体而言,无所谓环境。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环境对人的心理的发生发展起了很大作用。环境可以大,也可以小。,二、环境的种类:,自然环境:指外部物质环境。例如,由于摇苹果树而得到苹果,就是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心理现象总是发生在一定的具体情景中的,那些看的见、客观的、具有空间和时间特征的事物就是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包括有机物的各个组成因素和无机物的各个组成组成因素。例如动物、植物、空气、矿物以及噪音。,社会环境:指人际关系的总和,就是社会关系大背景下的团体气氛、舆论以及潜在的心理影响。社会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是潜在的、看不见的,它要靠当局

29、者去体悟。例如,一个人在路途中帮助了另外一个人。我们就要探讨:当时的环境如何,有没有其他人在场?有无危险因子?心理学中的情景(situition)则是在一定场合下可以被个体感知到的环境。,社会环境所形成的“场”就是社会环境。例如,从朋友那里得到馈赠的苹果,从他人手中夺取的苹果,在一项竞赛中赢得的苹果。这是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结果。所形成的“场”就是社会环境。,除此之外,还有那些看不见的环境。比如,风俗习惯、流行时尚等对人们行为与心理的影响,就非常深刻而持久。文化传统以及现代科技世界,都构成了当代丰富的软环境。这些软环境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是重大的,对心理与行为的作用是我们不得不重视研究

30、的。,三、环境对心理和行为的制约作用:,有机体的生命起源就离不开特定的环境子宫。出生后,人所处的环境纷繁复杂,人与环境不断地相互作用。没有环境基础,人的心理就不可能产生。有机体必须与其相应的生活环境保持平衡,这叫做生态平衡。,环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具有普遍的制约作用:首先,心理机能本身就是对环境适应的结果 人们通过提高自己的心理能力来加深认识自然与社会,更加好地适应环境。其次,心理、行为与环境是交互作用的 环境对人的心理有影响,人的心理对自然、他人的影响又构成环境。第三,更加重要的表现在于社会环境和人的相互作用方面。比较著名的心理学研究就有从众行为、社会促进以及社会干扰。,从个体来说,从“自然人

31、”进化到“社会人”的过程(也就是社会化)实质上就反映了环境对心理的影响。当然,如果有机体的生活环境超出了他适应的范围,人就会有死亡的危险。,总之,环境制约着行为与心理;行为导致了环境的改变。我们是不能够离开环境来研究心理学的。现在,心理学已经出现一门新的学科环境心理学(environmental psychology)专门研究行为与人造的和自然的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四、心理学家关于环境的理论,格式塔心理学家考夫卡(koffca)把环境划分为地理环境和行为环境。前者指现实的环境,后者指个人意想中的环境。他认为行为产生于行为环境,受行为环境的调节。,他举例说,有一个人在一个暴风雪的夜晚,骑马来到

32、一家旅馆,庆幸自己经过几个小时的奔驰,穿过冰天雪地广阔的平原而能够找到暂时安身的地方。店主人问他从何方而来?当他知道刚才走来的地方正是令人恐怖的康士坦湖时,立刻惊恐而死。分析:这位旅客过湖时,地理环境是大湖,行为环境则是冰天雪地的平原。过湖时,他的环境就是大湖;当他知道这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方,行为发生了变化而惊恐自毙。因此,行为是受行为环境调节的。,勒温(lewin)提出了生活空间理论(life space)所谓的生活空间就是指人的行为。也就是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用公式表达就是:B=f(Ls)=f(P*E)公式中,B代表行为和心理 Ls代表生活空间 P代表个体 E代表环境,当然,考夫卡的环

33、境并不是现实的客观环境,而是个体的心理环境。也就是与人的需求相结合在头脑里实际发生影响的环境(心理场)。由于心理场的作用,推动人产生活动的动力,从一个目标出发,达到一个又一个目标。,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布朗芬布伦纳),微系统:个体直接接触,如家庭、学校等中系统:几个微系统的交互作用外系统:两个或更多的环境的连接和关系,如父母教育受学校、社会影响大系统:与个人有关的所有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的交互作用,有文化特色长期系统:个体发展中的所有社会生态系统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五、环境对心理、行为的具体影响,1、空气质量:气温与攻击,空气污染与精神障碍2、噪音:行为问题,神经症3、人口密度:4、自然灾害:P

34、TSD5、文化环境:新几内亚三个部落的研究p95 拷贝世界(大众传媒的影响)社会影响如从众、时尚等在社会心理学中讲述。,复习思考题,如何看待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如何看待文化对个体的影响,第四章 心理的发生发展,心理现象的产生心理的发生发展阶段人的心理(意识)是最高级发展发展的基础是实践,一、心理现象的产生:,心灵现象产生的标志是生物有机体的感应性发生以及对刺激的信号性反应。感应性:是指生物以自己的活动或者状态的改变对外界的影响作出反应,以维持新陈代谢的能力。在生命发展的不同阶段,感应性的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植物不能够移动,它们对外界的感应性只能够在一定位置上进行,如向日葵。,对于动物来说,即

35、使是最低等的动物,如变形虫,它的感应性的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1)趋利避害(2)饱食后对事物不再反应(3)对温度、光、点等多种刺激有反应(4)对刺激有适应性反应,感应性只能够表明其有生命特征,还不能够确定其有心理。当动物能够把一个刺激变成另外一个刺激的信号时,我们就称之为信号性反应,这是心理发生的标志(如第一信号、第二信号)。,二、动物心理发生的阶段:,心理是在生物发展到一定水平(即神经系统的发展)后才产生的。比较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动物心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感觉阶段:只能够对单一性质的刺激形成条件反射。例如蚯蚓。,知觉阶段:不仅能够反映刺激的个别属性,而且能够对刺激物的多个属性

36、进行反应。例如,低等脊椎动物。思维萌芽阶段:标志是出现智能行为。例如,高等脊椎动物。,三、人类意识是高级的心理反映形式:,劳动和语言促进了人类心理的进一步发展,表现为人类是有意识、会劳动、能创造的高等动物。,劳动的作用:,劳动是人类心理赖以产生的第一个根本条件。跟动物改变自己的身体结构和活动方式以适应自然条件不同,人在劳动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意愿来改造自然界,以符合自己的需要。人在改变自然的同时,也改造了自己。,劳动具有两个相互联系的特征,其一是工具的使用和制造;其二是劳动的社会集体性。有意识的反映的发生,是同劳动的这两个特征紧密联系着的。人类祖先通过劳动而不断发现事物的新属性,因而丰富了自己的知

37、识,也同时发展了观察、思维、想像的能力和操作物体的运动技能。人类祖先创造、利用和保存工具的活动,围绕着集体而结合起来。在集体劳动中,个人的活动是服从于他所属的集体的社会劳动关系的。人类祖先群居生活的自然团体,就逐渐在劳动的基础上被改造了。过去以本能为基础的自然群体逐渐改造成为以劳动为基础的人类社会,这是人的意识发生发展的最重要因素.,语言的作用:,言语和语言的发展,是人类意识发展的最直接的原因。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活动,而语言是社会所创造的、不依赖于个人而存在的进行交际的工具。言语是第二信号系统的刺激物,标志着人所反应的事物本身,使人们彼此之间传达他们头脑中所反映的东西,使人们交流思想

38、。语言是个体反映现实的工具,人只是通过语言(词语),通过第二信号系统活动,他的反映才成为自觉的、有意识的反映,即成为意识。而在人把自己从客观事物中分离出来并以词语标志的时候,也就形成了自我意识。,人类意识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有以下四个方面:(1)动物心理活动不能够把动物自身同自然界其他事物区分开来,不能够自觉到自己的存在(如动物对镜像自我的反应)。而人类能够把自己同自然界相互区别开来,人不仅可以认识自然界、社会,还可以认识自己。,(2)动物不能够运用概念进行思维活动,只能够以具体形象的感知、表象等来反映;而人类则主要是以抽象的概念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的。(3)动物没有语言,而人类则具有语言。(

39、4)动物的心理器官与人类的大脑有着本质的区别。,四、人类心理发展的阶段性,1、孕期与婴儿期:营养、母乳、抚养方式2、幼儿期与儿童期:3、青少年期:4、成年期: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论指出,在心理社会性发展的八个不太阶段,都会有主要冲突和危机,个体要想成功应对后阶段的危机,就要在现阶段充分解决这个主要危机。如婴儿期的依恋问题,五、人类意识的基本特征,主要有:觉知性;人对于自己的存在、周围世界的存在以及对于自己和周围世界的关系是能够觉察到并可以用语言来标志的。能动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对现实的有意识的选择反映;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保持和监督有目的的活动的进行。社会制约性;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着人们

40、的意识。,心理学上对于意识的研究,目前还是不确定的。意识与无意识:什么是意识?意识是心理的过程和属性。一般地说,意识可以看成是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包括对客体的觉知和把自己与其他个体及物体相区分的觉知。,意识研究的价值:,意识以三种重要的方式帮助人们把握纷繁复杂的世界。(1)通过限制人们的注意,减少不断涌入的信息;(2)使人们根据知觉组织的规律把连续不断的经验划分为客体(即空间模式)和事件(时间模式);(3)使我们能够利用过去的记忆对现时输入的信息作出最佳的判断和行为。,从进化的角度来说,意识使人们把有目的的意志行为建立在对现实性的最佳解释和最佳决策的基础上,增加了个体的生存机遇。,意识研究的方法

41、:,自我意识及其结构:,自我意识是当今心理学研究的中心概念。一般将它称之为自我。在西方,非常强调自我的重要性;在东方,人们一般不愿意太突出自己,所以,自我的概念被人们感知的还不够强烈。,有人(Fenigstein,Scheiner&Buss 1975)将个人自我意识的稳定特点区分为公我意识(public self-consciousness)与私我意识(private self-consciousness)并设计出问卷来测量。公我意识强的人将注意力集中在社会场合中别人怎样看自己这个焦点上,注意自己的外部言行举止以及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当他知道将和不同意自己意见的人交往时,更容易调节自己的表达态度

42、,,以便友好平静地相处,在外部压力下容易受到暗示;私我意识强的人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能力性格和感受上,不去注意自己的外部言行举止和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当他知道将要与不同意自己意见的人交往时,更可能始终如一地表达自己的态度,而不顾及他人的态度反应,在外部压力下不容易受到暗示。,自我意识量表,请你阅读并以“是”或者“否”回答下列问题。1我总是力图想像自己的样子。2我关心自己做事的方式。3一般来说,我不十分注意自己。(*)4我对自己的反思很多。5我关心自己的表现。6我意识到自己看问题的方式。7我从不仔细检查自己。(*)8我经常注意我自己内部的感受。9我通常都担忧自己是否给人以好的印象。(*),统

43、计处理方法:计算1、3、4、7、8题得分,高者私我意识较为强烈;计算2、5、6、9题 得分,高者公我意识较为强烈。,其他分类,又有人将自我意识划分为现实自我、投射自我以及理想自我。现实自我是个人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自己的认识;投射自我是个人想像他人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理想自我是个人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将来的我的认识。,从活动内容上,自我意识可以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以及心理自我三类。生理自我就是个人对自己的生理属性的意识,包括占有欲、支配感、爱护感和认同感等等;社会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的社会属性的认识,包括个人对自己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角色、地位、权力、义务等的意识;心理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的心理学属性的意识,包括对自己的感知、记忆、思维、智力、性格、气质、动机、需要等方面的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