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与急救知识培训.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017750 上传时间:2023-09-15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4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卫生与急救知识培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职业卫生与急救知识培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职业卫生与急救知识培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职业卫生与急救知识培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职业卫生与急救知识培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卫生与急救知识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卫生与急救知识培训.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职业卫生知识急救.预防,职业病法律法规,2001年10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2002年5月1日正式实施,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第十二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本法适合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职业病防治活动。.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用人单位提供防护措施.县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其它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职业病的宣传教育,普及职业病防治的知识.任何单位和个人由权利对违反本法的行为进行检举和

2、控告.,第二章 前期预防,第十三条-十八条 产生职业危害的用人单位.符合下列职业卫生要求:1、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2、有与职业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3、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毒与无毒作业分开;4、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5、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 健康的要求;6、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关于保护劳 动者健康的其它要求。7、新建、扩建、改建、.职业危害预评价.,第三章 劳动过程的防护与管理,第十九条-三十八条用人单位防治管理措施.机构、制度、体检、档案、监督评价、防护用品、设置警示标志、生产场所的职业危害不符和国

3、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仍不.停止.达标.生产、任何单位不得将.危害转嫁-个人和单位、任何单位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症的、孕妇、哺乳期、对胎儿及婴儿有影响的人员从事.特殊作业的岗前培训、岗前、在岗、离岗特殊的职业健康体检,结果告知本人、费用用人单位负责、时间按出勤、,健康的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病、而应是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1.身体发育良好、功能无缺陷、无病.2.体重、活动自如、身体均匀.3.适应外界环境和气候变化.4.头脑清醒、思维敏捷、精神饱满、精力充沛、工 作效率高.5.意志坚强、处事果断、性情温和、感情丰富、情 绪稳定、心情愉快.6.积极进取、

4、奋发向上、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工作认真、精益求精.,7.具有良好的处事能力、适应社会环境变化、人际 关系好、家庭和睦、邻里关系好、与人为善.8.经济状况良好、稳定、能保正个人和家庭正常生活.9.兴趣广泛、多种爱好、坚持体育锻炼、注意自我保 健、无不良习惯和嗜好.*亚健康学说、,有毒有害作业,职业危害因素一.生产过程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有毒物质:铅、汞、苯、汽油、硫化氢、一氧化碳、酸、碱、氮气.*生产粉尘:矽尘、煤尘石棉尘、有机粉尘 2.生物因素*炭疽杆菌、布氏杆菌、霉菌3.物理因素*异常气象条件:高温、高湿、低温*异常气压:高、低气压*噪声、震动*电离辐射、紫、红外线、x-射线、r-射

5、线、微波、激光,二.劳动过程有害因素,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2.劳动强度过大、生理状况:怀孕、经期.3.精神紧张、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4.长期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工具.,三.生产环境有害因素,1.自然环境的有害因素:炎热、太阳辐射.2.厂房建筑布置不合理、有毒无毒混在一起.3.不合理生产过程、缺乏防护设备致生产环境污染.4.不合理通风、照明.5.个人防护用品使用不当、缺乏卫生设施.,新疆石油系统存在的有害因素1.有毒物质: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汽油、汽油燃烧后废气、天然气、柴油、汞、铅、锰、苯、酸、碱、正已烷、甲醛、甲醇、农药、丙稀酰胺等2.粉尘:二氧化矽粉尘、煤尘、水泥粉尘、

6、混合性粉尘、有机粉尘、焊尘等、3.物理因素:高温、高气压、寒冷、微波、噪声、震动、放射线等4.生物因素:布氏杆菌、结核、传染病等5.劳动过程有害因素6.生产环境有害因素,有毒有害体检(职业健康体检),1.噪声作业:听力测试、心电图、其它检查、2.粉尘作业:胸片(高千伏)、肺功能、其它检查、3.有毒作业:相应的检查 汽 油肝功能、末梢神经、肌张力、腱反射、握力、其它检查、四氯化碳肝功能、肌张力、握力、其它检查、一氧化碳肌张力、腱反射、碳氧血红蛋白、其它检查、锰及化合物肌张力、腱反射、握力、三颤、发、尿锰、其它检查、硫化氢肌张力、腱反射、握力、肝功能、其它检查、布氏杆菌肝功能、肝脾B超、布氏杆菌补

7、体结合试验、其它检查、总之:不同于一般健康检查,不同的工种做不同的项目检查,职业健康体检要求种类,一、首先要有资职的医疗单位体检:1.避免职业病诊断混乱(没有资职的医院不能体检)2.避免职业病诊断错误(非从事职业病临床的医生不能诊断)二.体检种类:1.就业前体检(例:一厂、石化、石西)2.就业中体检(例:各个单位)3.离岗体检(例:井下、石化)三、体检后:正确评价、建议、处理、,体检本的填写要求,1.一般项目:齐全、准确、不漏项2.职业史:工作时间准确、职业活动史清楚、齐全 例:矽肺误诊为结核 接触毒物种类明确、计量清楚、危害性质清楚 例:引导错误的诊断 有效的防护措施清楚、有效、会使用、3.

8、既往史:以往有何种疾病 例:肝炎4.家族史:家族有何种疾病 例:耳聋,到职业中毒科就诊程序,病人的来源:1、工人提出要求:2、从有毒有害职业健康体检中发现病人:就诊程序:1.首先由生产单位安全科开出委托书(安全科证明)(工人的一般情况、工作环境的情况、有害物的浓度或级别、希望职业病防治机构帮助解决的问题)2.一般病人到医院职业中毒科门诊就诊(/上午)3.急诊病人电话通知医院120或职业中毒科值班医生。抢救的同时由安全科告知中毒的有关情况。(6580251、6233037),安全科证明(大部分),市中心医院:(需要就诊的部门不清楚)*单位的李*。(一般情况不全)*现有头晕、头痛、疲乏、无力、呕吐

9、、有时晕 倒在地,请予以诊断、治疗。(要求解决问题的目的不明确)*(无中毒史及职业接触史)*(无以往疾病史及家族病史)*公司安全科(章)年月日,安全科证明(示例1 长期接触),市中心医院职业中毒科:*一般情况:*单位的李*,男、汉族、53岁。*要求解决的问题:5年来头晕、头痛、呕吐、3年来皮肤起疹子、5 个月来胸痛、咳嗽、咳血、关节及四肢肌肉疼痛麻木、多汗。是否与职业有关,请检查、诊断、治疗。*职业史:李*于1972年1975年从军:任工程兵、在越南开山修建铁路、开凿花岗岩、电钻开凿、爆破施工,声音很大、1米之内听不到讲话、干式作业,工作时尘土较大、5米之外看不清人,无通风措施,佩戴纱布罩。1

10、976年转业到白口泉农场任饲养员,以放羊为主、有少量的鸡。1982年调入*家电修理公司任修理工,工作中接触汽油、清 洗液(清洗液中含有碱)徒手操作,发线手套。1992年任门卫,无有害接触。*既往史:李*1988年患肺结核、1992年患肝炎*家族史:母亲家族有听力障碍。安全科提供:毒物的浓度、粉尘的浓度、噪声声级、防护措施*公司安全科(章)年月日,安全科证明(示例2一次性接触),市中心医院职业中毒科:补安全证明*一般情况:*单位的李*,男、汉族、53岁。*要求解决的问题:50分钟前,或(2005年12月12日15点12分)突然出现头晕、头痛、呕吐、晕倒在地。请予以抢救治疗、诊断*急性中 毒史:*

11、于2005年12月12日12时许在抢修闸门时,有大量的汽油喷出,喷在李*的面部身上,衣服湿透,在此环境中抢修20分钟,14时下班后换工作服。15点12分突然晕倒,同工作的3人均有头晕、头痛、呕吐、走路不稳。(与职业有关)要求:1.安全科提供可能中毒的种类及浓度如:汽油、硫化氢、天然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及浓度 2.工人所在:位置、施工距离、高度、面对方向.3.工作环境:风向、气温、通风以及防护措施、使用正确等*公司安全科(章)年月日,职 业 病,不良的劳动条件对人体所造成的 一种特定的疾病。,职业病诊断原则,1.必须应用现场调查和医学科学的方法2.结合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3.进行综合

12、辨证分析和逻辑推理4.除外类似表现的非职业性疾患5.作出判断结论,职业史:工作状况接触有害、毒物种类,劳动环境,中粉尘及毒物的浓度、接受剂量、工作年限、工作方式、个人与环境中劳动防护状况、群体发病状况(例如:暖气漏气-硫化氢)2.疾病历史:症状、体征、参加工作前后有无此病、临床 体征与接触有害因素相符、疾病的临床过程与计量效应关系相符3.实验室检查:血液、尿液、乳液、头发、活组织、毒物、毒物代谢含量;靶器官损害:肝、肾、肺功能,血液、骨髓、脑电、肌电图、心电图以及影象学4.鉴别诊断:除外临床上相似的非职业性疾患的可能、脑血管意外、糖尿病、尿毒症、肝昏迷、脑炎、肺水 肿、肺炎、心原性心脏病,中

13、毒,中 毒 的 分 级,一、急性中毒 二、慢性中毒 三、亚急性中毒*接触反应,急 性 中 毒,1.职业中毒:急性职业中毒:在职业活动中,由于生产性毒物导致的一种特定的急性疾病。如:一厂硫化氢中毒、油建公司慢性职业中毒:铅、汞、苯中毒与其他的中毒不同:生活性中毒、自服、误服、食物中毒等.与其他的中毒不同:生活性中毒、自服、误服、食物中毒等.2.生活中毒:急性生活性中毒:一氧化碳中毒、食物中 毒、自杀、投毒、误服等 慢性生活性中毒:酒精中毒、吸毒3.意外公共事件:火灾的多种有毒气体的中毒(12.8)、环境污染中毒(铅.砷.汞)、水灾、毒物泄露、,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1.呼吸道:鼻、口腔气管肺血液全

14、身靶器官2.皮肤:皮肤血液全身靶器官3.消化道:口腔食道胃肠道全身靶器官,现场抢救原则,一、呼吸道进入:1、立即脱离中毒场所 2、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 3、做人工呼吸 4、急送医院抢救二、消化道进入:1、催吐(咽部刺激、压舌)2、腐蚀性毒物、喝牛奶、鸡蛋清三、皮肤进入:1.脱去被污染的衣服、清洗皮肤、保持皮 肤清洁,窒 息 性 气 体 中 毒,窒息性气体的概念,一.单纯性窒息性气体:如氮气、甲烷、二氧化碳等 二.化学性窒息性气体:如一氧化碳、氰化物、硫化氢等,硫 化 氢 中 毒,10mg/M3,理化特性:1、可燃性无色气体,臭鸡蛋味。2、分子量34.08。空气密度1.19。3、熔点-82

15、.90C。4、沸点61.80C。5、易溶于水,100ml中00C时可溶437ml硫化 氢,400C时可溶186ml,亦溶于醇类、石油 溶剂和原油中。6、可燃上限为45.5%,其下限4.3%。燃点 2920C。,毒理、毒性,一、毒理:硫化氢是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明显的刺激作用。,二、毒性:硫化氢在低浓度对眼睛及呼吸道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全身作用明显,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和窒息症状。,接触机会,1.制造硫化染料、人造纤维、合成橡胶。2.制革工业中用硫化钠脱毛。3.含硫石油的开采和加工,含硫金属矿石的冶炼。4.含硫有机物的腐败场所:粪坑、下水道、沟渠、矿井、沼泽地等。,进入途径与代谢,1.进入:硫化

16、氢呼吸道血液氧化成无毒的硫酸盐或硫代硫酸盐.2.排出:肾脏尿排出;肺脏呼吸道、排除体外。3.无蓄积作用。4.硫化氢在血中来不及氧化时,则引起全身中毒反应。,中毒机理,1.局部刺激作用:粘膜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2.全身毒作用:硫化氢和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三价铁相结合,抑制细胞呼吸酶的活性,造成组织缺氧。此外,对其他一些酶的活性也有影响,并能使脑和肝中三磷酸腺苷酶活性降低。3.麻痹呼吸中枢-“电击样”死亡。,硫化氢对人体的危害最高容许浓度10mg/m3,空气浓度(mg/m3)0.04 0.5 5.0 7.5 15 35-45 75-150,生理影响及危害 感到臭味 感到明显臭味 有强烈臭味 有

17、不快感 刺激眼睛 强烈刺激粘膜 刺激呼吸道,空气浓度(mg/m3)150-300 300 300-450 375525 525-600 900 1500 1500-2250,生理影响及危害 嗅觉在15min内麻痹 暴露时间长则有中毒症状暴露1h引起亚急性中毒 4-8h内有生命危险 1-4h内有生命危险 暴露30min会引起致命毒 引起呼吸道麻痹生命 危险 在数秒钟内死亡,举 例,1、采油一厂酸洗硫化氢中毒2、井下清蜡硫化氢中毒3、钻井锅炉车间下水道硫化氢中毒4、技工学校下水道硫化氢中毒5、养殖基地猪圈下水道硫化氢中毒6、三联公司,一 氧 化 碳 中 毒,国家最高允许浓度:30mg/m3,1.理

18、化特性 无色、无臭、无刺激的气体 比重0.967、在空燃烧呈兰色火焰、几乎不溶 于水、但溶于氨水 2.接触机会.含碳物质:各种煤炭、油料、柴碳的燃烧.一氧化碳做生产原料:尿素肥料、甲醇、甲 醛、光气的制造.其他:汽车尾气、煤气的发生.生活性中毒,毒理:一氧化碳呼吸道血液,它和 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使血液的携氧能力下降。由于一氧化碳和血红蛋的亲和力比氧大300倍,而解离又比氧和血红蛋白慢3600倍,释氧能力下降。造成组织缺氧重要原因是碳氧血红蛋白的形成,释放氧能力下降,使组织受到双重缺氧的作用。,临 床 表 现 1.轻度中毒:有头疼、头昏、眩晕、心跳、恶心、无力或有短时间昏厥

19、,离现场即行好转、数小时后症状消失.(碳氧血红蛋白30%)2.中度中度:除上述症状外,有面、口唇樱桃色、呼吸困难、心率加快、共济失调、或二便失禁、抽搐、昏迷.(碳氧血红蛋白30-50%)3.重度中度:突然昏到,迅速昏迷.出现各种并发症,如:脑水肿、肺水肿、心肌损害、心力衰竭、休克、酸中度等、死亡率高、抢救成活后易留后遗症、(碳氧血红蛋白50%以上)。,举 例,1.油建公司:汽车尾气导致70多人中毒 2.通讯公司:外出工作取暖四人中毒 3.黑油山公园:修理汽车时中毒 4.克拉玛依居民:洗澡时中毒 5.大农业:烧煤取暖中毒 6.车库中取暖汽车尾气中毒*二氧化碳:学校、会堂、电影院、上水道*,急性中

20、毒的急救自救(不同毒物的急救自救方法),急性硫化氢中毒的、1.立即脱离现场(侧逆风方向、高处)2.急救同时、预防自己中毒(呼吸器、湿毛巾)3.人工心肺复苏(预防救者中毒)例:一厂.三厂.技校.钻井.养猪场.井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1.通风、脱离现场(低 洼处面伏、侧逆风向)2.急救同时、预防自己中毒(呼吸器)3.人工心肺复苏例:油建.,噪声性耳聋的预防,噪 声是指环境中不需要的、使人厌烦的或不同频率和强度的杂乱无章的声音,噪 声 聋是指由于长期接触噪声而发生的一种进行性、感音性听觉损伤,国家标准,旧厂房:95dB 新厂房:85dB,接触机会,生活:生活环境中:MP3、生产:机械厂:铸造、锻

21、工、除渣、钻井:钻井、修井、固井、汽车:特殊车辆施工、压裂、拖拉机:链轨拖拉机、爆破:矿山、坑道、粉碎:矿石加工、,临床表现,1、听力下降:噪声对人体听力损伤多表现双侧对称性、进行性听力下降。2、耳鸣:耳鸣多为双侧性、高音调、间歇性。3、其他影响:头疼、头晕、烦躁、失眠、多梦、易疲倦,注意力减退、抑郁、血压增高、心动过快或过慢、呼吸过速、有时还有幻听、痛听、听声耳痒、闻声呕吐等。,诊断及鉴别诊断,诊断:1:轻度听力损伤2640dB 2:中度听力损伤4155dB 3:重度听力损伤5670dB 4:噪声聋7190dB 鉴别诊断:伪聋、外伤性耳聋、药物中毒性耳聋、传导 性耳聋、家组性耳聋、老年聋、突

22、发性聋、迷路炎、听神经炎、听神经瘤、耳性眩晕 病、及其他中耳疾患。,治疗、预防,1、治疗:.无特殊治疗。.脱离噪声环境、调节营养神经、.血管扩张、对症。2、预防:.控制噪声源、工艺改革、.个人听力防护、耳罩、.健康监护:.体检:(就业前、就业 中、离岗后).职业禁忌,酸烧伤,是指高浓度强酸作用于组织局部,造成组织脱水和蛋白质变性而引起的损害。能造成烧伤的主要有强酸:如硫酸、硝酸和硝酸。氢氟酸脱水作用不如上述的强酸,却可浸透进入使骨质破坏等.,常见的酸烧伤为强酸(硫酸、盐酸、硝酸)。,1、共同特点是使组织蛋白凝固而坏死,能使组织脱水;不形成水泡,皮革样成痴,一般不向深部侵蚀但脱痂时间延缓。2、磷

23、烧伤是有特点的化学烧伤。磷与空气接触即自燃,在暗环境中可看到蓝绿色火焰。磷氧化后产生P203和P205有脱水夺氧作用。磷是细胞浆毒物,吸收后能引起肝、肾、心、肺等脏器损害。,酸烧伤的处理,急救时用大量清水冲洗伤处,后按一般烧伤处理。有些腐蚀性酸烧伤:1、如石炭酸,其脱水作用不如上述强酸,但可吸收进入血循环而损害肾。2、如氢氟酸,其穿透性很强,能溶解脂质,继续向周围和深处侵入,扩大与加深的损害作用明显。,碱化学烧伤,1、损害的程度,与化学品的性质、剂量、浓度、物理状态(固态、液态、气态)、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的大小,以及当时急救措施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碱烧伤强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也可使组织脱水;

24、但与组织蛋白结合成复合物后,能皂化脂肪组织,皂化时可产热,继续损伤组织,碱离子能向深处穿进。疼痛较剧,创面可扩大、加深,愈合慢。2、化学物质对局部的损伤作用,主要是细胞脱水和蛋白质变性,有的产热而加重烧伤。有的化学物质被吸收后可发生中毒。,碱烧伤的处理,1、急救时应大量清水冲洗,冲洗时间应延长。深度碱烧伤适合早期切痴与植皮。2、碱烧伤中的生石灰(氢氧化钙)和电石的烧伤必须在清水冲洗前,先去除伤处的颗粒或粉末,以免加水后产热。,口服时的处理,强碱、强酸类腐蚀剂,不论服量多少,均可烧坏口腔、咽喉、食管与胃的粘膜,严重者可烧坏肌层直至穿孔。(如:高锰酸钾、乙酸、氰化钠、消毒水)解救时不可立即催吐或洗

25、胃,以免食道与胃破裂或穿孔;可针对服用的强碱或强酸种类,将相应的中和溶液灌入,同时灌入牛奶、鸡蛋清、植物油或面糊等流体,以求保护好食管与胃粘膜,赢得抢救时间。无论何种化学烧伤,也无论是外烧伤或内烧伤,均应迅速、安全地送医院救治,万不可留在家庭自行处理。,溺水、烫伤、出血、骨折的 处 理,1.溺水:位置、清理、拍背、人工呼吸2.烫伤:脱离、脱衣服的注意事项、保持干净、保护 皮肤的完整3.出血:止血、注意止血的位置和松紧、时间4.骨折:不同的位置用不同的方法、不可随便搬动,火灾.烧伤.急救.预防,1.火灾时可以发生烧伤和灼伤 a.皮肤的烧伤、呼吸道的灼伤 b.防护:逃离、皮肤、呼吸道2.火灾时可以发生急性中毒 a.有毒气体的中毒:火灾时有毒气体多达 几十种(12.8)b.防护:防止吸入、湿毛巾捂口鼻、采取低体位,现 场 急 救,1.立即逃离现场:自救、救其他人2.保护皮肤:保护皮肤的完整、不被污染3.对燃烧衣服的处理:就地灭火、帮助他人4.120呼救,电击伤的现场急救,1.立即切断电源2.如果不能切断电源,立即用木棒将电线挑离3.远离水及一切可以导电的物品4.立即做心脏按摩 例:双手烧伤,人工呼吸、心脏按摩,1.双人法:2.单人法:,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