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合并结核诊疗进展.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020010 上传时间:2023-09-15 格式:PPT 页数:121 大小:6.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艾滋病合并结核诊疗进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艾滋病合并结核诊疗进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艾滋病合并结核诊疗进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艾滋病合并结核诊疗进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艾滋病合并结核诊疗进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艾滋病合并结核诊疗进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艾滋病合并结核诊疗进展.ppt(1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艾滋病合并结核的诊疗进展,黔东南州人民医院传染病院秦大为,概述,人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后可表现为潜伏结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和结核病(MTB disease)两种情况 HIV感染是结核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HIV感染者LTBI进展为结核病的风险较HIV阴性者显著增加(HIV感染者LTBI每年进展为结核病的风险比普通人群高3-12倍),结核病是HIV感染者最为常见的机会感染之一,是HIV感染疾病进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艾滋病患者(包括已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据世界

2、卫生组织(WHO)的数据,2015年35%的艾滋病死亡是由于结核病所致,HIV/MTB合并感染的诊断相对更为困难:临床表现不典型,合并多种其他机会感染使病情更复杂,肺外结核病相对更为常见HIV/MTB合并感染的治疗涉及到抗结核和抗HIV治疗两个方面,药物不良反应、服药依从性、药物间相互作用等均会影响治疗效果,HIV感染者结核病治疗成功率也相对较低,潜伏结核感染的诊治,LTBI的概念 LTBI的筛查方法 LTBI的筛查策略 LTBI的干预,LTBI的概念,潜伏结核感染指的是机体对MTB抗原刺激产生持续的免疫应答但无明显活动性结核病表现的一种状态 感染者无明显不适,没有结核病任何症状和体征,痰等各

3、种标本抗酸染色和培养均为阴性,影像学检查正常,LTBI不具传染性,但机体免疫状态发生改变后可进展为活动性结核病 HIV阴性健康人群中,LTBI终生进展为活动性结核病的风险为5%-10%,且多发生在感染后的18个月内;在HIV感染者中,LTBI进展为活动性结核病的风险显著高于HIV阴性者,其风险为每年7%-10%,LTBI的筛查方法,临床实践中用于LTBI筛查的手段主要有:结核菌素皮肤试验(mantoux tuberculin skin test,TST)、-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release assays,IGRA)TST检测无法区分MTB感染和卡介苗(BCG)接种,在免疫缺

4、陷人群中的敏感性较低,IGRA检测LTBI的特异性高于TST,且不受BCG接种以及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感染的影响相对于TST而言,IGRA检测的敏感性受免疫缺陷的影响要小 在我国临床应用较为多见的IGRA的方法是T-SPOT.TB,结核感染特异性T细胞实验(T cell spot test of tuberculosis infection,T-SPOT.TB)是利用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结核感染者体内的特异性效应T淋巴细胞来诊断结核病的一种新的实验技术1996年Mahairas等研究发现在致病性结核分枝杆菌中存在一段特殊的基因序列,即“RD1”基因序列,该基因序列在所有卡介苗菌株和大部分非结

5、核分枝杆菌中表达缺失,RD1基因序列编码两种蛋白:早期分泌抗原靶6KD(EAST-6)和培养滤液蛋白10KD(CFP-10)人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这两种蛋白作为抗原能够刺激机体细胞免疫,产生特异性效应T淋巴细胞,这种细胞具有“记忆功能”,当再次受到结核分枝杆菌刺激时会释放特异性细胞因子-干扰素(IFN-),阳性结果表明患者体内存在结核特异性T淋巴细胞,提示患者存在结核菌感染。若出现以下情况将不能排除假阳性结果可能堪萨斯、苏式、戈登或海分枝杆菌感染可出现假阳性结果结核菌素实验(TST)亦能造成假阳性结果,故需在TST实验前或实验后3天内抽取血标本,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暴露或感染结核菌的可能性,

6、仅表明患者体内未检测到结核特异性T淋巴细胞,若出现以下情况,将不能排除结核菌感染可能因感染阶段不同(如检测标本在细胞免疫发生之前取得)引起的假阴性结果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功能不全的情况,如HIV感染者、肿瘤患者及婴幼儿等其他免疫学、实验非正常操作的差异,鉴于我国BCG接种较为普遍以及结核病的流行状况,目前推荐IGRA作为筛查LTBI的主要方法 对于基层医院由于检测条件有限,IGRA难以开展,则TST也可考虑用于LTBI的筛查 考虑到HIV感染者LTBI进展为活动性结核病的风险高这一事实,IGRA和TST检测阳性均应看作是MTB感染的有力证据,并应注意排除活动性结核病的可能,LTBI的筛查策略,我国

7、为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为了降低HIV感染者中活动性结核病的发病率,HIV感染者中LTBI的筛查极为重要进行LTBI筛查检测前应询问患者是否有结核病相关临床表现 推荐使用IGRA(首选)和TST(IGRA不可获得或无法进行时可选择)进行筛查,阳性者考虑为LTBI,在启动LTBI干预治疗前,需进行痰涂片、痰培养以及影像学检查以排除活动性结核病可能,HIV感染者中LTBI的筛查人群推荐如下:所有新确诊的HIV感染者均应进行LTBI筛查 严重免疫抑制的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mm3)如LTBI筛查阴性而又没有接受结核病预防性治疗,应在启动抗病毒治疗后免疫功能得到重建即CD4+T淋巴细

8、胞计数200/mm3后再次进行LTBI筛查 对于反复或正暴露于活动性结核病的HIV感染者建议每年接受LTBI筛查,LTBI的干预,HIV感染是结核病发病的高危因素,HIV感染者(包括孕妇)中LTBI 推荐接受结核病预防性治疗和抗病毒治疗合并LTBI的HIV感染者建议尽早接受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方案与普通HIV患者相同,但需考虑到药物不良反应增加的可能性,推荐应用疗程为9个月的异烟肼(INH)方案,同时合用维生素B6(25mg/天)以减少周围神经炎的发生可选用:利福平(RIF)每天一次,每次600 mg,口服4月;或利福布汀连用4月的疗程(具体剂量依据合并用药进行调整),HIV感染者如果与活动

9、性结核病患者有密切接触,不论其TST和IGRA检测结果如何,均推荐接受结核病预防性治疗,活动性结核病的诊治,结核病的诊断 结核病的治疗,结核病的诊断,HIV感染者结核病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来进行综合判断 尤其要注意HIV感染者结核病的临床表现以及诊断有其自身特殊性,不能用于普通人群结核病的常见诊断方法简单地套用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中,研究结果,HIV阳性结核病的临床表现,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症状呈非特异性,发热和体重下降更突出,而呼吸道症状即咳嗽、咯血少见发热、盗汗、体重下降或者不适也可以由于艾滋病消耗综合症、MAC、CMV或者其他机会性感染引起,需要进行鉴别,

10、在进行诊断时应注意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因为免疫缺陷程度对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诊断方法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影响HIV感染者无论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高低均可出现结核病,病原检测和病理学检查仍是目前确诊结核病的主要依据病原学检查方法主要有涂片、培养和核酸检测(抗酸染色阳性的甄别:非结核分枝杆菌病、麻风病、奴卡菌感染、实验室污染),涂片和培养是临床诊断结核病的基本方法,也是目前结核病确诊的主要方法核酸检测主要分为DNA检测和RNA检测两大类,核酸检测有助于快速诊断,其敏感性高于痰涂片,建议对疑似结核病患者至少进行一次相关临床标本的MTB核酸检测,WHO推荐Xpert MTB/RIF可用作

11、诊断HIV感染者结核病的主要检测技术(Xpert敏感性83%,特异性95%;减少不必要的诊断性治疗)2015年2月FDA批准在此基础上增加适应症,临床医生可凭借1-2次的Xpert MTB/RIF阴性报告,结合其他临床数据或检验结果,即可撤除患者的空气传播隔离,HIV感染者结核病病理学改变与其免疫状态有关,随着免疫抑制程度的加重,典型结核性肉芽肿形成不良甚至完全缺乏,影像学检查对于HIV感染者结核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需注意晚期HIV感染者肺结核影像学表现与免疫功能尚可的HIV感染者存在明显不同下叶、中叶、间质性和粟粒样渗出多见,而空洞性病变少见胸内淋巴结病变多见,常表现纵膈淋巴结肿大而肺门

12、淋巴结病变相对少见,中晚期影像学表现,病变多累及多个部位(70.4%),下肺野多见局限性浸润,也可弥漫浸润,有时与肺炎难鉴别空洞少见(9.9%)淋巴结肿大多见,环形强化为典型表现(64.7%)也可肺间质受累常伴随胸、腹、心包浆膜腔结核或积液两肺弥漫粟粒结核多见(17.8%),HIV患者结核病的诊断方面主要推荐意见,1)所有HIV感染者均应常规进行结核病筛查,常规的筛查项目包括痰涂片和痰培养以及胸部X线或CT检查 2)对于具有结核病相关临床表现的患者,针对可能的结核病发生部位如中枢神经系统、肺部及腹腔等进行筛查,3)胸部X线或CT正常的患者也不能完全排除肺结核可能,对于疑似患者推荐进行痰涂片和痰

13、培养以及痰核酸检测 4)对于肺结核的诊断,推荐进行连续三次的痰涂片和培养。HIV感染的疾病晚期或免疫高度抑制以及非空洞性病变时,痰涂片阴性肺结核较为多见,但痰培养的阳性率不受免疫缺陷的影响,5)推荐尽可能留取标本进行抗酸染色涂片和分枝杆菌培养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来明确诊断,减少诊断性抗结核治疗随着免疫抑制程度的加重,肺外结核病的可能性增大。尽早留取相应标本进行检测对于明确诊断至关重要,尤其注意留取粪便、尿液、脑脊液以及穿刺液的抗酸染色涂片和培养,HIV相关性结核病患者淋巴结受累多见,淋巴结穿刺标本行病理学检查以及涂片和培养对于结核病的诊断价值高对于严重免疫抑制的患者,尿液和血液分枝杆菌培养的阳性

14、率相对较高,组织病理学表现与患者免疫缺陷程度有关,免疫功能相对完好的患者,其结核病灶中可形成典型的肉芽肿病变,随着免疫缺陷程度的加重,病灶中肉芽肿病变常缺乏,6)推荐肺结核疑似患者至少进行一次痰标本MTB核酸检测。其他标本如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胸水和脑脊液等建议同时进行MTB核酸检测,但其敏感性有待进一步评价 7)对于诊断存在困难的结核病尤其是肺外结核病的诊断,可进行IGRA检测和核酸检测以协助诊断,研究显示T-SPOT.TB诊断艾滋病合并活动性结核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37.1%和88.7%,8)推荐进行分枝杆菌菌型鉴定,最好能鉴定至具体的菌种,如无法进行具体的菌型鉴定,则至少区

15、分MTB和NTM以指导治疗。需要注意的是,HIV感染者可同时存在MTB和NTM感染的情况,尽管这种情况并不多见,9)对于临床高度怀疑结核病的患者,在系统检查后仍无法明确诊断的,可考虑进行诊断性治疗,但需严格掌握指针并客观评估诊断性治疗的反应。,诊断性抗结核治疗,疗程:针对肺结核来讲4-8周!及时评估疗效药物组成:尽量避免使用有喹诺酮类等有明确抗炎作用的药物以免误导方案:强有力、四联抗痨避免使用初治方案无效后使用二线药物诊断性抗痨,10)临床上对于不能完全排除结核病的肺部感染患者,可考虑先经验性给予抗普通感染治疗,抗菌治疗方案中不宜应用含有喹诺酮类或氨基糖苷类和利奈唑胺等具有抗MTB活性的抗感染

16、药物,并客观评价治疗反应,结核病的治疗,HIV感染者结核病的治疗方案同单纯结核感染者相同,但需要注意抗结核药物和抗病毒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HIV患者结核病的治疗方面主要推荐意见,1)对于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测尤其是影像学结果高度怀疑结核病的HIV感染者,可在采集相关标本送检后尽快开始抗结核治疗。初始治疗方案中应该包含INH、RIF(或利福布汀)、乙胺丁醇(EMB)和吡嗪酰胺(PZA)四种药物,2)对于涂片阳性的患者,建议先按照MTB感染进行治疗,而后根据菌型鉴定结果进行调整,不推荐对于涂片阳性的患者常规同时进行抗MTB和NTM治疗,但对于高度怀疑存在NTM感染的患者,可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加用抗NT

17、M的药物,而后根据治疗反应及菌型鉴定结果再进行调整,3)对于所有新确诊的结核病患者,推荐常规检测MTB对一线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对于治疗后4月培养仍为阳性或一度转阴后再次转阳的患者,推荐再次进行一线药物的敏感性检测。曾接受过抗结核治疗或暴露于耐药结核病的患者,推荐进行MTB耐药检测,4)如果MTB对一线抗结核药物敏感,则使用INH+RIF(或利福布汀)+EMB+PZA进行2月的强化期治疗,然后使用INH+RIF(或利福布汀)进行4月的继续期治疗。一旦确认MTB对INH、RIF和PZA敏感,则EMB可以停用,5)对于HIV感染合并结核病,抗结核治疗的强化期和继续期建议采用每日服药的DOT(dir

18、ectly observed treatment)治疗策略而不主张采取间歇治疗,6)如果MTB对INH耐药(伴或不伴有对链霉素(S)耐药),则应停用INH和链霉素,疗程需延长至9月,强化期使用RIF+EMB+PZA+左氧氟沙星或莫西沙星治疗2月,继续期使用RIF+EMB+左氧氟沙星或莫西沙星治疗7月,7)RIF耐药结核病治疗的失败率高,治疗后易复发。一旦怀疑MTB对RIF耐药,则至少在初始方案基础上加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或莫西沙星)和阿米卡星或卷曲霉素 RIF耐药结核病需使用二线抗结核药物,至少治疗12-24月,我国耐药结核病化疗指南(2015)推荐的单耐RIF结核病的治疗意见如下:强

19、化期使用S+INH+EMB+PZA+左氧氟沙星治疗3个月,继续期使用INH+EMB+PZA+左氧氟沙星9个月或15个月WHO2016年指南建议RIF耐药结核病按照耐多药结核病(MDR-TB)来治疗,但可加用INH,考虑疗程缩短至9-12个月,8)结核病复发(Relapse)后的治疗:复发是指结核完成治疗后某个时间(通常在完成治疗后的6-12月)出现涂片或培养转阳或临床上出现活动性结核病的表现对于复发的患者,建议使用快速药敏检测技术如Xpert MTB/RIF来检测MTB对RIF和INH的敏感性,但需注意假阳性的可能,复发患者,可重新使用RIF+PZA+INH+EMB(或注射用抗结核药物或喹诺酮

20、类药物)如患者既往服用不规则,MTB耐药的风险高,可根据病情经验性给予扩展的强化治疗:RIF+PZA+INH+EMB+注射用抗结核药物+喹诺酮类药物,而后根据药敏检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患者再次出现结核病还需要排除再感染MTB的可能,9)结核病治疗失败(Failure)后的处理:失败指的是抗结核治疗4月(我国、欧洲及WHO定义为5月)后培养仍为阳性的情况。治疗失败的患者需考虑MTB存在耐药性的可能,推荐进行MTB耐药性检测以指导抗结核治疗,不可在治疗失败的抗结核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单个加用新的抗结核药物来进行治疗,10)耐多药结核病(MDR-TB)和广泛耐药结核病(XDR-TB)的治疗应该个体化,应结

21、合MTB的耐药性、能够获得的抗结核药物种类、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合并感染的情况加以综合考虑,对于MDR-TB,推荐强化期为8月,总疗程20月,推荐至少使用5种活性药物,通常须包括:PZA、注射用抗结核药物(如阿米卡星、卷曲霉素、卡那霉素)、喹诺酮类药物(如左氧氟沙星或莫西沙星或加替沙星)、两种以上下列药物乙硫异烟胺(或丙硫异烟胺)、环丝氨酸(或特立齐酮)、利奈唑胺、氯法齐明,XDR-TB治疗更为困难,研究显示强化期至少使用6种药物而继续期至少使用4种药物时治疗成功率增加 使用新一代喹诺酮药物也可提高疗效 如现有的一线和二线药物难以组成有效的抗结核方案,可以选用贝达喹啉或德拉马尼,11)HIV感染

22、者结核病抗结核治疗的疗程目前尚存在争议。一些研究显示,对于绝大多数患者而言,6月的疗程是足够的对抗结核治疗的反应延迟(即在抗结核治疗2月后仍有结核病相关临床表现或者结核杆菌培养仍为阳性)或胸片上出现空洞的结核病或强化期未能使用PZA的患者,抗结核治疗疗程均应延长至9月,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疗程应该延长至9-12月 骨及关节结核病疗程应延长至6-9月 临床实践中,应根据病情以及治疗后应答情况来适当调整治疗疗程,12)孕妇结核病的治疗与一般成人相同,但应注意以下情况:INH对人无致畸作用,在妊娠及产后使用INH更易引起肝功能损害,因此,应注意监测肝功能 RIF对人无致畸作用 PZA对人无致畸作用,但

23、PZA在孕妇中应用的经验极为有限。WHO建议孕妇结核病患者应使用PZA,尚无证据表明EMB对人具有致畸作用,成人服用EMB后可引起视力损害,但接受EMB治疗的孕妇所生产的婴儿尚未见出现视力损害的报道 孕妇耐药结核病的治疗尚缺乏足够的经验,很多药物在孕妇不宜使用,13)研究显示辅助使用激素有助于提高结核性脑膜炎和结核性心包炎患者的生存率 建议结核性脑膜炎和结核性心包炎应用激素,但目前尚无研究比较不同剂量和疗程的激素使用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因此,激素使用的最佳剂量和疗程尚待探索,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研究中激素的使用方法如下:地塞米松前2-4周,而后每周减量0.1mg/kg/d直至0.1mg/kg/

24、d,之后改为4mg/d,再按照每周减量1mg/d,总疗程12周。结核性心包炎临床研究中激素的使用方法如下:泼尼松或泼尼松龙60 mg/d,而后每周减量10 mg/d,总疗程6周,14)对于HIV感染者合并结核病患者,使用INH时建议同时使用维生素B6进行治疗 15)抗结核治疗后的疗效评估和随访与非HIV感染者相同,由于患者同时接受抗病毒治疗,建议进行更为密切的随访和观察,HIV感染者的治疗,抗病毒治疗的时机抗病毒治疗方案结核相关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TB-IRIS)的诊断及处理,抗病毒治疗的时机,所有合并结核病的HIV感染者均推荐接受ART。CD4+T淋巴细胞计数50/l的患者,建议抗结核治疗2

25、周内开始ART;CD4+T淋巴细胞计数50/l的患者,建议在抗结核8周内抗病毒治疗 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者抗病毒治疗的最佳时间尚待研究,不推荐在抗结核治疗8周内启动抗病毒治疗,HIV感染孕妇合并活动性结核病,为了母亲健康和阻断HIV母婴传播,抗病毒治疗应尽早进行 如合并耐药结核病(MDR-TB或XDR-TB),在确定结核杆菌耐药使用二线抗结核药物后2-4周内开始抗病毒治疗 临床上一时难以明确或排除结核病的HIV感染者,不应因此而推迟启动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方案,利福霉素是短程抗结核治疗方案中的基本药物,但是利福霉素与常用抗HIV药物,即蛋白酶抑制剂(PIs)和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

26、s)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对肝脏P450酶系统的诱导作用而导致药物代谢发生改变),RIF或利福布汀均可与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合用,利福布汀可以与PIs或NNRTIs(除地拉韦定)合用,但在某些合用方案中利福布汀和抗病毒药物的剂量需要进行调整 EFV能降低利福布汀的血药浓度,当二者联用时,利福布汀的剂量应该增加();NVP不影响利福布汀的血药浓度,因此,当二者合用时,利福布汀的剂量不用调整。目前上市的PIs或NNRTIs与其他一线或二线抗结核药物之间无明显的相互作用,在使用含RIF的抗结核治疗方案的患者中推荐的抗病毒治疗方案为:TDF+3TC+EFV,不能耐受TDF的可选择AZT(或阿

27、巴卡韦)+3TC+EFV也可根据病情及药物间相互作用,选择TDF+3TC+整合酶抑制剂 如使用的是利福布汀,则可使用PIs,但需注意调整相关药物的剂量,与PIs合用时利福布汀的推荐剂量为0.15 g/d,结核相关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TB-IRIS)的诊断及处理,TB-IRIS在临床上主要有两种类型:治疗矛盾型IRIS(paradoxical IRIS)和暴露型IRIS(unmasking IRIS)治疗矛盾型IRIS在临床上多见,是指合并结核病的艾滋病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时,由于其免疫系统对炎症反应能力的增强,在最初的几个月内(通常发生于抗病毒治疗后的13月),其结核病的症状可能加重,艾滋病合并

28、结核病患者中IRIS发生的比例为7%36%,尤其发生在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l以及在抗结核治疗的头2月内就开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中除了发热外,患者可有胸膜浸润或者新结核病灶的出现,同时纵膈淋巴结或外周淋巴结肿大,皮肤或内脏出现结核脓肿、结核性关节炎或骨髓炎等,即使在抗病毒治疗前已进行了积极的抗结核治疗,仍无法避免TB-IRIS的发生暴露型IRIS是指亚临床未识别的结核感染在抗病毒治疗后新出现结核病表现,临床上相对少见,TB-IRIS的参考诊断标准:艾滋病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结核病患者临床症状恶化的一种现象。在患者对抗病毒治疗产生应答的同时,伴随着对结核病的过度炎性反应,抗病毒治

29、疗后结核病病情加重及病灶扩大或新出现病灶,这种临床症状加重与新的机会性感染、HIV相关肿瘤、药物毒副作用、耐药或治疗失败无关 抗病毒治疗后HIV载量下降和(或)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在治疗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时,原则上应首先治疗结核,待患者显示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完成强化期治疗后,再开始抗病毒治疗并进行继续期的抗结核治疗但近年来研究早期抗病毒治疗有助于降低病死率,因此,除结核性脑膜炎外,对于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均主张尽早接受抗病毒治疗,IRIS通常具有自限性,对于轻度的IRIS可使用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物如布洛芬进行治疗,无需调整抗病毒和抗结核治疗方案;对于重度IRIS患者可使用泼尼松(1.2

30、5mg/kg/d,即50-80mg/d)进行治疗2-4周,而后逐渐减量,在6-12周内将激素逐渐减量直至停用,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理,胃肠道反应的处理 皮疹的处理 发热的处理 肝损害的处理,胃肠道反应的处理,胃肠道反应在抗结核和抗病毒药物中最为常见。如果出现胃肠道反应,应检测肝功能,注意转氨酶及胆红素变化。如果胃肠道反应并非由肝损害所致,则通常无需调整治疗,继续观察和支持对症处理,或改变服药时间以及随餐服用。RIF和PZA胃肠道反应比较多见,部分患者反应较重,但不可随意停用;一旦停用,抗结核疗效会受到很大影响。给予对症处理,大多胃肠道反应能逐渐缓解,皮疹的处理,皮疹在抗结核药物中也较为常见。如果皮

31、疹轻微,可继续抗结核并予以抗过敏等对症治疗 如果皮疹严重,所有结核药物均需中止,直到皮疹明显缓解重新加用抗结核药物时应注意遵循一定的策略:逐一添加,且彼此之间间隔2-3天,首先加用利福平或利福布汀,依次加用INH、EMB或PZA;如果皮疹再发,最后加用的药物应立即停用 如果淤点淤斑性皮疹考虑由因血小板减少所致,RIF或利福布汀则应永久性停用 如果皮疹伴有发热或粘膜受累,所有药物需要立即中止,患者原抗结核方案更换为替代用药组合,发热的处理,在HIV合并结核患者接受数周抗结核治疗后仍有发热时,可能原因在于:药物热、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以及IRIS 抗结核药物所致发热时,患者尽管高热,但仍可感觉良好;

32、患者发热常无特殊规律,也不一定存在嗜酸性粒细胞升高 如果能够排除其他病原感染和结核加重或IRIS可能,则应停用所有抗结核药物 发热缓解,应重启抗结核治疗,重启的策略与结核药物所致皮疹后重启抗结核治疗策略相同,肝损害的处理,对于HIV感染者在抗结核过程中出现的肝损害,多数是抗结核药物所致,RIF、PZA和INH均可引起肝损害,但需注意抗病毒药物也可致肝损害,并排除合并病毒性肝炎、脂肪肝等基础性肝病以及存在饮酒或服用其他导致肝损害的药物等导致肝损害的情况 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小于3倍正常值上限(ULN),可继续严密观察而不更改抗结核方案,以下情况应停用肝损害的药物并严密评估患者状况:ALT5ULN;ALT3ULN并伴随肝损害的临床表现;胆红素明显升高 停用致肝损害的抗结核药物后,应在密切观察下改用3个以上无肝损害的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ALT恢复至2ULN时,应逐一重启因肝损害而停用的抗结核药物,先试用RIF,1周后肝损害无加重,再加用INH,1周后肝损害无加重,再加用PZA 如出现肝损害的临床表现或ALT升高,则停用最后加用的药物 在重启抗结核的过程中,RIF、INH和PZA可从小剂量逐渐增加至治疗剂量,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