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习题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022992 上传时间:2023-09-15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9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习题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西方经济学习题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西方经济学习题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西方经济学习题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西方经济学习题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习题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习题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一、充分就业1、充分就业的含义2、失业(1)失业的衡量(2)失业的类型摩擦性失业: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自愿失业:指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非自愿失业: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失业。(3)失业的影响,失业类型判断适龄且有劳动能力的人会因种种原因而没有工作:(1)有的不愿意工作;(2)有的因为工作转换或迁移而暂时停职;(3)有的因需要接受培训教育再重新上岗;有的则因经济萧条而被解聘。,二、价格稳定价格稳定是指保持社会价格总水平的相对稳定,即将通

2、货膨胀率维持在一个可以承受的限度内。通常统计中包含的商品构成,可分为三个衡量标准:消费物价指数(CPI):反映人们的生活水平变化,也称零售物价指数;生产物价指数(PPI):反映生产成本的变化,也称批发物价指数;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GDP deflator),三、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持续扩张,表现为GDP的增长速度。这是解决失业、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人口素质、增强国力的前提条件。四、国际收支平衡 从长远来看,各国政府应该追求对外收入和支出的平衡,大量的顺差和大量的逆差都不是好事情。,五、四个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例:学生干部的烦恼 当学生干部难,当一个好的学生干部更难。这不是学

3、生干部的能力问题,而是一个目标冲突的问题。只要院校的目标与广大学生的预期不一致,学生干部的苦恼就来了:受益的一方不会因此而夸你,受损的一方却会因此而怨你。同样,政府也是受气包: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基本上是不相容的。为了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而进行的国企减员增效必然会损害工人的即得利益;而要扩大就业政府就必须顶住国际压力创造出大量的出口顺差。微观经济的目标只有一个;而宏观经济的目标却是四个,所以这门学科注定是一门充满了争议的学科。,第二节 财政政策实践一、财政的构成国家财政由政府收入和支出两部分构成政府收入:税收、公债政府支出:政府购买、转移支付,二、财政政策工具政府购买政

4、府转移支付税收公债,4、公债(1)含义: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2)种类:包括中央政府的债务和地方政府的债务 短期债:1年以内,国库券,货币市场中期债:1-5年长期债:5年以上,可40年,湖南获82亿元地方债券额度,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财政政策解读(一)2011年的工作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适当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9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7000亿元,继续代地方发债2000亿元并纳入地方预算,赤字规模比上年预算减少1500亿元,赤字率下降到2%左右。要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三农”、欠发达地区、民生、社会事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等重点支出

5、;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支出原则上零增长,切实降低行政成本。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全面审计,实施全口径监管,研究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三、自动的财政政策和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1.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毋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如税收和转移支付。,自动稳定器经济萧条时期:Y TR C AD Y经济繁荣期间:Y T C AD Y,作用渠道:1)所得税 2)

6、政府的转移支付 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2.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又称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政府审时度势,主动采取变更收入或支出以调节总需求水平的财政政策。,例:抗体与药物 现代人越来越娇贵了,当身染小恙时就一定要去看看医生,因为人们对自己的抵抗力越来越没有信心。事实上每个人体内都有抗体,当有病毒进入时它们能自动地繁殖对入侵者进行消灭,只有在病毒量特别大时,才有必要借助外来药物的力量。财政体系也是如此,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应该针对巨大的外来冲击,国民收入的轻微波动完全可以由自动稳定器平衡掉。讳疾忌医不是一件好事,过于依赖药物也不是一件好事,因为“是药三分毒”。,四、功能财政与预算盈余1、功能财政根据斟

7、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是为了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而努力,为满足实现这一目标的需要,预算既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这样的财政为功能财政。2、预算盈余:政府收入超过支出的余额。预算赤字:政府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3、财政预算平衡 年度平衡预算每一年预算应力求平衡,或量入为出或量出为入。周期平衡预算经济衰退时预算赤字,经济繁荣时预算盈余。充分就业平衡预算使支出保持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所能够达到的净税收水平。,平衡财政预算的思想和功能财政思想的区别,第三节 货币政策实践一、银行结构,中央银行,例:我国的银行体系 中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直接隶属国务院,不对个人和企业开展

8、业务活动。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是我国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此外还有深圳发展、上海浦东、福建兴业、交通、光大、民生、华夏等股份制银行以及逐渐进入的外资银行,各城市的商业银行由以前的城市信用合作社改制而成,农村信用合作社继续保留,它们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各项金融服务,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管理和监督。此外我国还有三家政策性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这三家银行不是商业银行,主要是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有针对性的优惠贷款,其亏损由政府承担。,二、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1、狭义的货币供给为硬币、纸币和活期存款。前两者称为通货(Cu)。2、存款准备金(R):银行经常保留的供支付存款

9、提取用的一定金额,称为存款准备金。(1)按照一个固定比例上交给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叫做法定存款准备金,这个固定比例叫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d),即中央银行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商业银行在所吸收存款中必须保持的准备金的比例。D=R/rd(D:存款总和,R:原始存款,rd:法定准备金率),(2)超额准备金(ER):超过法定准备金要求的准备金。货币创造乘数:k=1/(rd+re)(re:超额准备率,rd+re:实际准备率)3、现金存款比例(rc)客户抽出的现金占其所存入银行存款的比例。D=R/(rd+re+rc),商业银行的支票帐户结算体系能够创造出大量的流通货币(假定法定准备金率为20%):,如果每一笔贷款

10、都以支票帐户的形式进入另一家银行,银行的存款总额将是原始存款的若干倍,这就是货币创造乘数,简单货币创造乘数是法定准备金率的倒数。,自某甲存入100万元的初始时期始,各银行的存款总和将是:100 20 80 16 64 32.8 51.2 100+80+64+51.2+=100/(1-0.8)=500万元 货币创造乘数:k=1/rd简单货币创造乘数是法定准备金率的倒数。,例:银行的多米诺效应 当银行资不抵债时也得申请破产,可金融部门破产与生产性的企业不同,银行的倒闭具有很强的连锁效应。这与商业银行“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联体系是分不开的。因为一家银行的资产实际上也是其它银行资产的来源。所以,当一家

11、银行开始向其客户催促还款时,其它银行就能感觉到可贷资金数量下降的压力;而当一家银行破产清算时,债权债务关系的结清表面上是一个环节的断裂,实际上却会抽走一整根链条。所以,金融虽然不是实质性的生产部门,却蕴藏着摧毁整个国民经济的力量。,4.高能货币(强力货币)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称为基础货币或高能货币,它具有创造派生货币的强大能力,用H来表示。H=Cu+Rd+Re(Cu: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Rd:法定准备金,Re:超额准备金。),5.货币创造乘数和货币供给(M1)货币创造乘数:表示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量(H)所引起的实际货币供给量(M)增加的倍数。M/H=(Cu+D)/(Cu+Rd+Re)=(Cu/

12、D+D/D)(Cu/D+Rd/D+Re/D)=(rc+1)/(rc+rd+re)(Cu:即通货,D:活期存款。),三、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分析影响法定准备金率的因素(rd)1、中央银行的决定2、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影响超额准备金率的因素(re)1、银行盈利性、流动性与安全性的综合考虑2、宏观经济状况3、持有超额准备金的机会成本4、相关政策规定等等影响通货储蓄率的因素(rc)1、公众对持有现金的偏好2、财富总额;通货储蓄率伴随财富总额上升而下降。3、利率水平;通货储蓄率随利率上升而下降。4、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流通速度快,通货储蓄率低。5、非法经济活动的规模;规模越大,通货储蓄率越高。,例题:假定现金

13、存款比例为rc=0.3,准备金率(包括法定和超额的)r=0.2,问题(1)货币创造乘数为多少(2)若增加基础货币100亿美元,货币供给变动多少?,补充、假定法定准备率是0.12,没有超额准备,对现金的需求是1000亿美元,(1)假定总准备金是400亿美元,货币供给是多少?(2)若中央银行把准备率提高到0.2,货币供给变动多少?(假定总准备金仍是400亿美元)(3)中央银行买进10亿美元政府债券(存款准备金率是0.12),货币供给变动如何?,解:(1)货币供给M1000400/0.124333亿美元(2)存款变为400/0.22000亿美元,现金仍是1000亿美元,因此货币供给为10002000

14、3000亿美元,即货币供给减少了1333亿美元。(3)中央银行买进10亿美元债券,即基础货币增加10亿美元,则货币供给增加101/0.1283.3亿美元。,案例研究:大萧条时期货币供给及其决定因素,基础货币增加了18;但货币供给减少。原因:银行大量倒闭,货币 乘数下降38。(1)准备金存款比率上升;(2)通货存款比率上升。(3)联储的责任:未起到最后贷款者的角色;未更多地增加基础货币。,四、货币政策工具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率,1、调整再贴现率-最早使用的政策是指中央银行调高或降低对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利息率,以限制或鼓励银行借款,从而影响银行系统的存款准备金和利率,进而决定货币存量

15、和利率,以达到宏观调控地目标。降低 货币供给量增加提高 货币供给量减少通常与公开市场业务配合使用。,再贴现率的特点:1)是一种官方利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向;2)是一种短期利率,一般在3个月内,最长不超过1年;3)是一种标准利率,其他很多利率参照之。再贴现率的局限性:1)央行难控制货币供给量;2)只影响利率水平,不能改变利率结构;3)调整对公众的影响较大。,例题:银行向中央银行申请贴现的贴现率提高意味着()A.银行要留的准备金会增加 B银行要留的准备金会减少C.银行要留的准备金会不变 D.以上都有可能,2、公开市场业务应用最广泛的工具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证券以控制

16、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买进 货币供给量增加卖出 货币供给量减少特点:操作灵活;不易引起社会公众的注意;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可以比较准确的预测。,资料:中国人民银行从1998年开始建立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制度,选择了一批能够承担大额债券交易的商业银行作为公开市场业务的交易对象,目前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共包括40家商业银行。这些交易商可以运用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等作为交易工具与中国人民银行开展公开市场业务。从交易品种看,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债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其中回购交易分为正回购和逆回购两种,正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卖出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

17、日期买回有价证券的交易行为;逆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现券交易分为现券买断和现券卖断两种,前者为央行直接从二级市场买入债券;后者为央行直接卖出持有债券,一次性地回笼基础货币。中央银行票据即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券,央行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可以回笼基础货币,央行票据到期则体现为投放基础货币。,3、调整法定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变更法定准备率来影响货币供给量和利息率。降低 货币供给量增加提高 货币供给量减少特点:简单但不轻易使用,法定准备金制度的政策效果:1)对货币供给来看,法定准备金率的调整是一个强有力的武器,法定准备金率调

18、整较小,也会引起货币供给的巨大波动;2)告示作用更直接有效;3)对各种预期有强烈的影响,不宜随时调整。,我国历年的央行存款准备金制度1985年:为克服法定存款准备率过高带来的不利影响,统一为10%。1987年:为紧缩银根,抑制通货膨胀,从10%上调为12%。1988年:为紧缩银根,抑制通货膨胀,进一步上调为13%。1998年3月21日: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了改革,从13%下调到8%。1999年11月21日:由8%下调到6%。2003年9月21日:由6%调高至7%。2004年4月25日:执行7.5%的存款准备金率。其他金融机构仍执行现行存款准备金率。2006年7月5日:由7.5%调高至8%。20

19、06年8月15日:由8%调高至8.5%。2006年11月15日:由8.5%调高至9%。,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一览表时间 调整前 调整后 调整幅度(单位:百分点)2011年3月25日(大型金融机构)19.50%20.00%0.5(中小金融机构)16.00%16.50%0.52011年2月24日(大型金融机构)19.00%19.50%0.5(中小金融机构)15.50%16.00%0.52011年1月20日(大型金融机构)18.50%19.00%0.5(中小金融机构)15.00%15.50%0.52010年12月20日(大型金融机构)18.00%18.50%0.5(中小金融机构)14.50%15.0

20、0%0.52010年11月29日(大型金融机构)17.50%18.00%0.5(中小金融机构)14.00%14.50%0.52010年11月16日(大型金融机构)17.00%17.50%0.5(中小金融机构)13.50%14.00%0.52010年5月10日(大型金融机构)16.50%17.00%0.5(中小金融机构)13.50%不调整-2010年2月25日(大型金融机构)16.00%16.50%0.5(中小金融机构)13.50%不调整-2010年1月18日(大型金融机构)15.50%16.00%0.5(中小金融机构)13.50%不调整-,课堂讨论,自2010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已多次提高法定

21、准备金率。讨论:这样做法针对的是我国宏观经济运营中怎样的现实状况?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这些政策的效果如何?,4、道义劝告指中央银行运用自己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过对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劝告,影响其贷款和投资方向,以达到控制信用目的的政策。特点:道义劝告没有法律地位,也不同于强制性行政手段。,货币政策的运用,经济萧条 经济繁荣公开市场业务 买进债券 卖出债券再贴现率准备金率,例:想说爱你不容易小评货币政策 相对于财政政策而言,实施货币政策要容易得多,可是各国政府对待货币政策的态度却是犹豫不决的。理论上,货币政策有着与财政政策相同的效果,可在实际运作中,由于要通过利率这一中介指标,货币政

22、策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首先,货币政策有着明显的时滞,不可能象财政政策那样立竿见影;其次,流动性陷阱限制了利率下降的空间;再次,货币的回笼要比货币的扩张迅速得多,这就使得货币政策在控制需求时“刹车容易起动难”(我国经济软着陆只花了两年时间,重新起动却付出了六年的努力);最后,货币供给量很难精确控制。就如同美丽的野蛮女友一样,看待理论上完美无瑕的货币政策,政府想说爱你不容易!,5、货币政策在实践中的制约因素(1)时滞(2)货币流通速度(3)流动性陷阱(4)受经济周期本身的影响,五、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比较:1、共同点:都是调节国民收入以达到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的目标,实现经济稳定增长;都有扩张性、紧缩

23、性政策之分2、不同点:财政政策直接影响总需求的规模,这种直接作用没有任何中间变量;货币政策还要通过利率的变动来对总需求发生影响因而间接地发挥作用。,例:治标与治本 财政财政与货币政策都是影响需求的政策,似乎只要能控制一个国家的需求,该国的经济学就能健康稳定。不可否认,对于均衡而言,需求是不可或缺的条件,但是供给与需求是同等重要的。就如一个受伤的人,一方面我们要给他止痛药以减轻他的痛苦,但更为重要的是根治他的伤口。短期的需求管理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止痛药,能解一时之苦,却不是长远之策。近年来我国频繁寻找刺激经济的热点:财富效应、购房买车、假日经济、信息消费等,但这些都只是止痛药,热点总会有冷却的一天,到那时我们的政府又要琢磨怎样花钱了。生活质量的改善、产业结构优化与科学技术创新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因为持久的需求增长与供给能力扩张才是经济健康发展的良药。,作业:P581,4、5、8、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