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的选材和转述.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024508 上传时间:2023-09-15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69.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议论文的选材和转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议论文的选材和转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议论文的选材和转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议论文的选材和转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议论文的选材和转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议论文的选材和转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议论文的选材和转述.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议论文的选材和转述,【范例引导】阅读下面文段,思考:下面这段文字的事实论据是否能有力证明论点?事实论据有哪些要求?梅兰芳教会了我们:在理想面前不要轻易说“不”。“四大名旦”之一的梅兰芳,曾拜师学艺但师傅说他生着一双死鱼眼,灰暗、呆滞,根本不是学戏的材料,拒不收留。这对于当时正信心勃勃的梅兰芳来说,无疑是沉痛的打击。但是,他并没有轻易说“不”,而是重拾心情,灰心丧气从此灰飞烟灭。他用行动向我们证明他喂鸽子,每天仰望长空,双眼紧随着飞翔的鸽子穷追不舍;他养金鱼,每天俯视水底,双眼紧随着遨游的金鱼,寻踪觅影。最终,梅兰芳的双眼变得有如一汪清澈的秋水,闪闪生辉,脉脉含情,而他成为一名著名的戏剧家。因为

2、他不轻易说“不”,所以到达了理想的彼岸。,事实论据的基本要求:一致性事实本身包含的道理要和论点一致;典型性有代表性、能反映出事物本质,这样的材料更具有说服力量;新颖性现实生活中的新人新事;发生在过去,较少被人引用的材料;为人熟 知的事例换角度运用,也能给人新颖的感觉。,二、怎样选材,怎样选用论据,才能做到材料与观点的统一?阅读下面文段,选文用屈原被流放的事例来论证“有理也得守规”这一观点,你认为恰当吗?有理也得守规,这一点古人就做得好。屈原被贬,他有罪吗?可以肯定地说没有,虽然君主把他流放了,但他却守规了,遵守了君主的指令,他去了贬谪之地,如果他不守规,而是奋起反抗,他人头早就落地了,成了历史

3、长河的一滴水,淹没在历史之中,而屈原也就不是那为国而自沉于汨罗的屈原了,他也就无法表忠贞之心,流芳百世了。,小结:要正确地使用材料,就要准确地理解、把握材料的内涵。要正确地运用作家作为论据材料,必须熟悉其经历、代表作品。要想以某历史人物事迹为事实论据,仅靠背“素材大全”之类的应试资料是不行的。要了解这一人物的人生经历,阅读其代表作品,写作时才能运用自如。比如,想了解屈原,可读他的离骚涉江天问等作品和司马迁的史记屈原列传,这样才能真正了解他的经历,把握其精神实质,(二)材料怎样才算典型?是不是一定要选用名人伟人的事例?,阅读下面文段,思考:第三段在选例上有什么特点?是否能体现“材料典型”的要求?

4、学过数学的人都知道,想要建立一个函数或方程的图像,首要工作就是确立原点。然后,才能建立坐标并作图。图像上每一个点的坐标,都是相对于原点来确定位置,原点就是整个图像的根本。同样,对于国家这个宏大的函数图景,尽管它有着各种复杂的自变量、因变量和对应关系,但它只有一个原点,一个根本,那,就是人民。从先哲们“民贵君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的观点,到唐太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舟之辩,再到中山先生“耕者有其田”的三民主义大同理想,以及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无不点明了原点所指、根本所在以民为本。但是,当今之社会,当今之国家,本末倒置、不识原点者,可谓不少。例如部分官员心中已无公仆之心,反以封

5、建时期“牧人者”自居。思想的偏差,根本的缺失,原点的无视,造就了一件件啼笑皆非的事件。怒喝上访者“我服务的是人民,不是你一个人”的有之,勒令开发商把建设好的商品房拆除,置公众利益不顾,只为政府,“风水”者有之,为GDP增长,暴力强拆者有之。我们的公民,也有众多身为主人而不自知,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是国家的原点。很多人只关注自己房价涨未?股票升否?但对自己要承担的公民责任躲之避之,不愿投身于基层民主,不愿行使自己应有之责,对社会不公平现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往往这些说早死和晚死一样的人,其实他们也是怕死的,起码我是有一点根据的。我有一个亲戚,已经八十多岁了。他就是不关心自己生命而得了一种

6、病,他说治不好不治,也该走了。他是这么说,可是他心里却怕得不得了。医生说如果手术不成功,那么就不行了。手术的成功率小,如果不做手术就一点机会也没有,就等死。他这下可急了,家人不同意他做手术,他自己却死活也要做,他满头出了汗,很是紧张。在医生给他做手术的时候,他的手紧紧地握住一位医护人员的手不放,眼睛里流出了泪水,他表面没事,可是他心里在害怕啊,他怕手术不成功,他怕再也见不到自己的亲人。他一直看着医生,然后闭上眼睛,他自己为自己保佑,结果,手术成功了,他松了一口气,然后说一句话,“生命真重要,不能小看它”。,小结:事实论据的“典型”,关键在于材料有代表性、能反映出事物本质特征,具有说服力量。所以

7、,选用“典型”的事实论据,大可不必拘泥于名人伟人的事例,热点时事、历史故事、寓言故事、民间传说、名著中的事例等,无论来自文学、科学还是艺术等其他领域,都可为我所用。只要视野开阔,何愁“无米下锅”?,(三)论据新鲜,是否只有新近发生的事例才算新鲜?,白居易在四川见街边胡麻饼甚香,千里寄饼给长安好友一姓杨的大使,赋诗曰:“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与饥肠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胡麻饼在路上颠簸三月,早就不脆不香了,怎么能“得似辅兴无”呢?唐人是浪漫的,我们虽不能想象“杨大使”收到饼时那且惊且喜的表情,但我们可以想象故事若发生在现代,饼虽能保鲜,而一份浪漫的心情、一种对友人的关切却打了折扣

8、。现代文化使人们的沟通更容易了,而人们心灵的交流却更困难了。,同样是细小的事物,一封已被很多人淡忘的忏悔书,也让我们看到一个科学巨人的人格缺失。伽利略,这个历史上震动世界的名字,却曾经被写在一封可耻的忏悔书上。内容是,他承认他关于地球是转动的说法不正确,并向所有宗教忏悔。在威胁面前他放弃了人格,正如德国戏剧家在伽利略传中的评价:他让自己成为社会麻木人群的一部分,死亡了。,小结:论据的新鲜并不单纯以时间来判定。一般来说,每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在高考作文中出现频率最高。一些疏于思考的考生甚至原封不动地照搬相关人物的颁奖词,以致用例时众口一词,千人一面。这样素材的时代感虽强,但在考生的滥用套用下

9、已不新鲜了。倘若你了解某一项知识,倘若你熟悉或擅长某一门技艺,你尽可以根据题意大胆地让它为考题服务,因为你的体验会比别人更独特,深入,所以,这样的论据能让人耳目一新。,三、议论文材料的转述,(一)材料转述常见的毛病1、照搬原文,以叙代议,喧宾夺主。2、取舍不当,该引不引,该删不删,无法为中心论点服务。3、没有扣住论点来转述,材料主题模糊,变成所谓的“万能材料”。,(二)议论文事例转述的方法,1、概括归纳 在挪威的一个海港,出海渔船返回时,渔民们捕获的大部分沙丁鱼,总是等不及卖掉就已奄奄一息,只好低价处理,但一个叫汉斯的渔民捕的鱼却个个活蹦乱跳,人们竞相高价买走。原因何在?原来,汉斯捕到鱼后,就

10、故意把一条蹿来蹿去的鲇鱼放进鱼槽,其他鱼感到惶恐不安,四处游动,因而保全了生命。某老板看到这个故事后,深受启发,他给自己管理松弛的公司请来几条“鲇鱼”以管理严格著称的人,担任新主管。于是,公司的人立刻产生紧张感,纷纷活跃起来,每个人的工作达到了最佳状态,公司经营面貌焕然一新。,这段材料讲挪威某老板看到渔民故事而受启发,重点是老板做了某事,可概括为:挪威某公司老板为了使本来死气沉沉的公司变得生气勃勃,焕然一新,运用“鲇鱼效应”,请来以管理严格著称的人担任新主管。于是公司人员立刻产生紧张感,纷纷活跃起来。,2、根据论点需要确定材料侧重点 被称为点子大王的何阳,1988年毅然辞去公职,并把大学文凭付

11、之一炬,怀里揣着280元辞职金,办起了民营的技术研究所,专门给人咨询,出卖点子。曾为一个厂滞销的卫生筷提出在筷子上印上星期几星期几,顿时使该筷子受到各大宾馆的青睐,何阳也一举成名,获得了40万元的营利提成。,观点1:黄金有价,知识无价 被称为点子大王的何阳,运用所学知识,给人提供咨询,出卖点子。他曾以一个点子,让一个滞销的产品大受青睐,他也因此获利40万元。,观点2:青年人要有大胆地走自己的路的决心和自信心 点子大王何阳,放着稳定的工作不要,毅然辞去公职,并把大学文凭付之一炬,怀里揣着280元辞职金,办起了民营的技术研究所。,观点3:敢于创造,敢于求新,才能出奇制胜 点子大王何阳让一个厂在滞销

12、的卫生筷上印上星期几星期几,这种不同常人的做法使这一产品大受青睐。,3、转述事例时叙议结合黑格尔曾经自夸德国人天生就是哲学家。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天生严谨自律的民族,就在一个狂人的引诱下,陷入了战争的渊薮。60年前的那幕惨剧:生灵涂炭、妻离子散、血流成河生者在对往者的审视中找到道德的标杆,也找到了纪念的理由。德国人用尽一切方法阻止时间淡褪那血色、稀薄那呼声:修建集中营纪念馆,全力处理战后的善后问题,还有那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德国人在60年里不断地反思,不停地纪念,终于完成了灵魂的自我救赎。德意志民族向世界展示了理性的力量,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可见理性的纪念才是正确的纪念,理性让纪念

13、闪耀出人性的光辉。,但纪念一旦脱离理性的制约,它就会变成不可控制的魔鬼。日本在60年前那幕惨剧中同样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作为亚洲地区的主要刽子手,日本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往者已矣,大和民族的纪念却是如此这般:右翼势力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还妄图为二战罪行翻案;不顾史实修订历史教科书,文过饰非,美化侵略罪行;更有其首相一年一度的靖国神社“拜鬼”日本这种偏离理性范畴的“纪念”活动,自然得到各国人民的一致谴责。有句话说得好:“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更高大!”,4、以点例组合的形式转述事例如果我们把仰望的视野放得更广阔一些,会发现文学史本身的发展也是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的结合。法国文学之所以辉煌,

14、正是因为既有仰望星空的浪漫主义大师雨果,也有脚踏实地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而一部中国文学史的发展,也是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兼备而成。三千年前,勤劳勇敢的中华儿女生活在这片大地上,繁衍生息,创造发展,他们见事而歌,不平则鸣,这鲜活的情感故事,被诗经写实记下,记录的是先民们脚踏实地的一个个脚印。两千五百年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仰望星空,发出了天问,问苍天,问星空,我们的民族从何而来?将去何方?,一千多年前,李白仰望星空,在“日月照耀金银台,仙之人兮列如麻”的瑰丽仙境中,成就了一位伟大的诗仙;杜甫脚踏实地,即便是在“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境况中,担忧的也是国事民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

15、流”。仰望星空,仰望一个民族的梦想,脚踏实地,脚踏一个民族的行动。,强化训练,示例1 淡泊名利不等于不问世事,一个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注定是和社会不能分离的。正如美术大师吴冠忠,一个经常毁掉自己“天价”作品,创造了比一般中型国企还多的财富却真正把金钱看得很轻很淡的人,似乎不知何为名,何为利。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不食人间烟火的老人,对关乎艺术的问题,却一点都不随和。他激烈地批评中国的美术水平和体制弊端,言辞尖锐犀利。此时的吴冠忠依然是那个淡泊名利的吴冠忠,但是,比起那些视淡泊等同于“出世”的人他多了一颗炽热的心,一颗关注社会的赤子之心。,示例2:古语云:家和万事兴。又云:和气生财。似乎“和”

16、就是一团和气,同声同气,不分彼此,不伤感情,但是此“和”非我说的“和”,我更赞同孔夫子说的“君子和而不同”。对于“和”,我们所提倡的,应该是和睦而不苟同。说到这,想起已逝大师吴冠忠,中国美术界的泰斗。这位与中国美术荣辱与共,曾受惠于中国美术现行体制的人,在获得无数荣誉之后对中国美术界发起了猛烈的炮轰。他激烈地批评中国的美术水平和体制弊端,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是“虚假的繁荣”。是吴冠忠过河拆桥忘恩负义吗?非也,吴冠忠看不惯的是这种“虚假的繁荣”的表面下虚假的“和气”,他不盲从,不苟同,他真正懂得“和”的内涵,他是真正的君子。这就是君子的“和”而不同。,示例3 勇气往往源自内心对真善美的渴望,一个真正有勇气的人总是遵从自己的内心。想起美术大师吴冠忠,提及他,人们立即想到的是他对美术界尖锐的抨击。且不说吴冠忠抨击中国美术会得罪一大群人,单说中国美术不仅不是使他深受其害的对象,恰恰相反,他们是荣辱与共的一体,吴冠忠是中国美术现行体制的受益者。面对如此之多如此分明的利害,吴冠中却能够不予理会,勇言无忌,体现出其作为一名艺术家的超脱、自由与独立。内心对精神高度和品格的追求,成为他勇气的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