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羁旅思乡诗.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025219 上传时间:2023-09-16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49.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羁旅思乡诗.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诗歌鉴赏-羁旅思乡诗.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诗歌鉴赏-羁旅思乡诗.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诗歌鉴赏-羁旅思乡诗.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诗歌鉴赏-羁旅思乡诗.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羁旅思乡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羁旅思乡诗.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诗歌分类鉴赏_羁旅思乡诗,按题材来分类:可分为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羁旅思乡诗、送别怀人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爱情闺怨诗。,羁旅诗思乡诗,1、常见意象月亮:对月引发思亲,思乡之愁,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梧桐:民间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古书上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口角鲜红,故有“杜娟啼血”之说。常与哀怨、思归有关,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

2、归啼夜月,愁空山。,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如范仲淹的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鸿雁:候鸟,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愁浮云: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其他如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烟、日暮等。特别是暝色、日暮时分,妻独守空房,当会思念远方的游子;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与日暮、暝色相近的意象还有暮霭、落日、夕阳也可表现游子思乡。重点留心四种意象:羁旅诗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意象有:“望月怀远”,如

3、2001年春季上海卷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鸿雁传书”,如2003年春季北京卷比较鉴赏韦应物闻雁和赵嘏的寒塘;“折柳送别”,如2002年全国卷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杜鹃啼血”,如2004年全国卷丙卷晏几道的鹧鸪天等。,2.表达的情感: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3、常用手法 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乐景衬哀

4、情。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诗的前两句”“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老妻写得娇美动人,也衬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凄恻动人。,教材链接,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

5、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找诗歌的标志2、体悟诗歌感情3、分析诗歌技巧,如何理解诗中出现的“猿鸣”、“飞鸟”、“落叶”、“长江”这四个意象?,使人听到它的叫声感到非常悲凉。,猿鸣,在空中盘旋,说明它无处停息,比喻孤独无依。,飞鸟,落木,落叶飘零,已是晚秋,暗喻杜甫的人生也走到了生命的晚秋。,一泻千里,比喻时间的流逝。,长江,颔联写了萧萧而下的“无边落木(落叶)”、滚滚东流的“不尽长江”两种景物。这样的景物,对于当时55岁(逝世前3年)、飘零流落在外,同时又是一个现实主义的有阔大胸襟的诗人的杜甫来说,会产生怎样的感慨?,既感到人生短暂而渺小,历史悠

6、远而不可逆转,因壮志未酬而产生惆怅;也会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从“万里”、“作客”、“百年(老年)、“多病”、“独”这些字眼中,你能领悟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身逢战乱、时值悲秋、离乡万里、漂泊他乡、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再加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八重愁苦。倍感老病孤独,身世凄凉,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宋代罗大经曾说“颈联的十四个字中含有八层意思”,详述了人生凄苦的境况: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迟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灞

7、上秋居 马戴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注:马戴,生卒年不详,生活于中晚唐之交的动荡年代。指进入仕途为官(1)前两联诗人所见哪些意象?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简析之。(2)第三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后两联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小试牛刀,答案(1)秋风秋雨、雁群、落叶、寒灯。一个“频”字,既表明了雁群之多,又使人联想起雁急于投宿的惶急之状。古人每见雁回,易惹思乡之情。“寒灯独夜人”,一个“寒”字,一个“独”字,写尽客中凄凉孤独的况味。(2)烘托手法。“空园白露滴”用的是以“动”烘托“静”的手法,露滴的声音使人感到夜的寂静,

8、表现了诗人彻夜难眠、孤独寂寞的情怀。“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诗人为了求取官职来到长安,在灞上已寄居多时,一直没有找到进身之阶,因而这里率直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境和进身希望的渺茫,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1)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小试牛刀,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人手。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

9、游子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送别怀人诗,教材链接,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词的上下片写了哪些景物(意象)?这些景物有着怎样的特点?蕴涵了词人怎样的感情?本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意象:寒蝉蝉夏生秋死,寒蝉(秋蝉)叫声时断时续,短促,简直是临死前哀鸣,给人凄凉之感,往往都是和“忧愁悲苦”联系在一起。长亭古代人送别时在郊外临时搭的帐篷,五

10、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供行人休息和送别,饮酒饯别。雨后黄昏的长亭更给人凄迷之感。“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骤雨秋雨增添了寒意,天凉心更凉。“秋风秋雨愁煞人”,烟波千里 浩淼绵长 愁思绵长 暮霭沉沉 浓重压抑 愁思浓重楚天阔 空阔辽远 愁思无际杨柳依依惜别(相思与惆怅)之情。晓风拂晓时的风凄冷,恰合别后心境的凄凉。残月月象征人的离合,残月不团圆,暗合孤寂冷落之感。,情感:1、“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3、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离愁别绪,手法1、虚实相生 2、情景交融3、烘托,送别怀人诗的特点: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

11、等字眼;2.常见意象:时间(傍晚、月夜)地点(长亭、渡口、古道、南浦等)意象(柳树、芳草、瘦马、晚风、浊酒、笛声、远山等)3.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4.感情基调: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5.常用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对比衬托、虚实结合,牛刀小试,阅读唐诗,回答问题。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1)本诗运用了哪几种手法?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4分)(2)从艺术效果和思想感情两方面分析“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的作用。(4分)烘托:以猿啼、客散、暮色等烘托伤心之情反衬:以流水无情衬人之有情,以青山重重衬行舟之孤小对比:作者同友人的贬谪之途对比,既点同病相怜,又流露了对友人的牵挂。营造了开阔的意境,流露了作者对友人路途险远的担忧和惜别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