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度量”讲评.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025402 上传时间:2023-09-16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279.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话题作文“度量”讲评.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话题作文“度量”讲评.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话题作文“度量”讲评.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话题作文“度量”讲评.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话题作文“度量”讲评.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话题作文“度量”讲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话题作文“度量”讲评.ppt(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联考作文讲评:度量,2012广东百校联考作文:度量,很多事情我们之所以过不去,是因为我们心里放不下;一个人的度量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股强大的文明力量。请以“度量”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含标点符号)。,审题指导,以词语为标题或话题的作文,首先要明白词语的含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度量”是:指能宽容人的限度,也作肚量。那么,提示语里有没有启示呢?前一分句隐含信息是指因为度量小,所以放不下,过不去。因此,“度量”一词包含有“器量(气量),气度,涵养,胸襟、胸怀”的意思。写作中理解为“有度量”比较容易写,涉及到“宽容、包容、容忍、忍让、谅解、容纳、接纳、大度、

2、不计较”都是可以的。,存在问题,一、本次作文主要是审题不准,导致失分。有些同学理解为“衡量”、“丈量”、“尺度”、“标准”等。或理解为“放下”,只抓住“放下”来写,写放下名利、放下痛苦、放下挫折、放下困难、放下失败等。或将“度量”与“精神力量”等同,只抓“精神力量”来写,没有写出对“度量”的理解(内涵、意义)。,二、偷换对象。有同学直接写“宽容”“忍让”,不提“度量”。有的写坚强、坚持、执着、淡泊名利等。三、忽视了“宽容”的对象。有的同学认为原谅自己、改正自己的过失和错误也是一种度量。,四、用例上存在的问题,1、全文泛泛而谈,没有事例。2、用例陈旧,主要集中在“廉蔺将相和”、“让地三尺”这两个

3、事例,大多数文章都用上了。3、用例不准确,如勾践卧薪尝胆、刘伟、史铁生等。4、叙例过长,比写记叙文还详细。5、叙例时不懂扣住关键词“度量”来写,事例与观点截然分开,形成了“观点+论据”的单一性议论结构。,佳作欣赏,论度量 尹荣方 度量又称气度、器量等,对一个人来说,度量有大的有小的,也有不大不小的。度量大是我们中国人所欣赏的一种品格。人生在世,不如意事何日无之,何时无之,如果度量宽宏,处处能容,事事能看破,自当不忧不惧,坦然处世,这就是大度的好处。如前人史搢臣所说:“容得几个小人,耐得几桩逆事,过后颇觉心胸开豁,眉目清扬。”胸襟狭窄、气量狭小的人则难免遇事恼恼,见人耿耿了,然此恼恼,此耿耿,于

4、事无补,于已无益,是徒然的了。度量大的好处还在于能化解矛盾、消弭争端,从而做得成事。宋朝的韩琦一次与范仲淹议事,意见不合,范仲淹拂袖而去。此时,韩琦自后一把拉着范的手说:“希文(范仲淹的字),有什么事不可以再商量呢?”此刻的韩琦和气满面,范仲淹见此情景,怒气顿消。有韩琦的这种度量,则何事不能办成?,度量每依于德行,故有德者度量必大。彭思永应举时,持金钏数只住在旅馆,同考者数人来拜访他,请他拿出金钏赏玩。其中有一人悄悄将一只金钏塞入自己的袖中,彭思永瞧在眼里,却不言语。别人都不知情,惊找失物。彭却回答:“就这么几只,并未丢失。”众人离去时,那个偷金钏的人作揖告别,抬手不慎将金钏落在地上。众人此刻

5、都钦佩彭之大度,彭某不肯当众出他人之丑,宁可自己在财利上损失,确是厚德大度之举。当然他也绝不是想助成偷者之恶,这是不待多辩的。度量不是先天生就的,它关乎人的德行,也关乎人的见识,有德、有识者方能有度量,德、识则靠不断学习、修行才能获得。有人问程颐:“量可学否?”程颐回答:“可,学进则识进,识进则量进。”夏元吉先生也曾结合自己的体验说:“我幼年时,有人冒犯我,我没有不发怒的。长大后,开始在神色上忍让,然后在心里克制忍耐,时间久了自然习惯绝不与人计较,何尝是不学就能有度量的?”,然则大度是一种人生智慧,是一种识见能力,是一种道德高境,它靠不断的修行、学习才能获得。有人将大度与一掷千金的所谓慷慨等同

6、视之,其失远矣!有人以为人的度量系于先天,是天生的,然“性相近,习相远”,结合上述哲人的现身说法,我们相信度量天生的说法也是错误的。,思考:1、本文使用了哪些论据?这些论据哪些是道理论据,哪些是事实论据?,2、关于“度量”的论据,大家还知道哪些?,六尺巷 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与一位姓叶的侍郎两家毗临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英出面干预。这位大学士到底见识不凡,看罢来信,立即做诗劝导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母见书明理,立即把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

7、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张英失去的是祖传的几分宅基地,换来的却是邻里的和睦及流芳百世的美名。,佛家禅语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我们可以想像听到老禅师此话后,他的徒弟的心情,在

8、这种宽容的无声的教育中,徒弟不是被他的错误惩罚了,而是被教育了.,林肯总统对政敌素以宽容著称,后来终于引起一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一语中的,多一些宽容,公开的对手或许就是我们潜在的朋友。,有一次,理发师正在给周总理刮胡须时,总理突然咳嗽了一声,刀子立即把脸给刮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但令他惊讶的是,周总理并没有责怪他,反而和蔼地对他说:“这并不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却使我们看到了周总理气度。,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

9、用蒋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宽容的毕加索毕加索对冒充他的作品的假画,毫不在乎,从不追究,看到有伪造他的画时,最多只把伪造的签名涂掉。“我为什么要小题大作呢?”毕加索说,“作假画的人不是穷画家就是老朋友。我是西班牙人,不能和老朋友为难。而且那些鉴定真迹的专家也要吃饭,而我也没吃什么

10、亏。”,与朋友交往,度量是鲍叔牙多分给管仲的黄金.他不计较管仲的自私,也能理解管仲的贪生怕死,还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做自己的上司;与众人交往,度量是光武帝焚烧投敌信札的火炬.刘秀大败王郎,攻入邯郸,检点前朝公文时,发现大量奉承王郎,侮骂刘秀甚至谋划诛杀刘秀的信件.可刘秀对此视而不见,不顾众臣反对,全部付之一炬.他不计前嫌,可化敌为友,壮大自己的力量,终成帝业.这把火,烧毁了嫌隙,也铸炼坚固的事业之基.,课外拓展:宽容与理解,宽容与刻薄相比,我选择宽容。因为宽容失去的只是过去,刻薄失去的却是将来。一个不懂宽容的人,将失去别人的尊重,一个一味地宽容的人,将失去自己的尊严。对待别人的宽容,我们应该知道自惭;我们宽容地对待别人,应该知道自律。宽容者让别人愉悦,自己也快乐;刻薄者让别人痛苦,自己也难受。,如果别人已不宽容,就不要去使劲儿乞求宽容,乞求得来的宽容,从来不是真正的宽容。如果你还要想宽容别人,就不要等到别人来乞求,记住一句老话:给永远比要令人愉快。宽容是一种理解,宽容是一种信任,宽容是一种胸襟,宽容更是一种境界,为了使我们彼此心灵的距离不再遥远,让我们紧紧地握住宽容的双手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