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我们的课程(V6.0).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027518 上传时间:2023-09-16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我们的课程(V6.0).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走进我们的课程(V6.0).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走进我们的课程(V6.0).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走进我们的课程(V6.0).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走进我们的课程(V6.0).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走进我们的课程(V6.0).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我们的课程(V6.0).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科学学院 徐剑虹,现代教育技术学,第 2 页,为啥学生不提问?是全部掌握了学习内容?是羞于提问,怕别人笑话?还是,找不到问题?还是,?,我一直思考这些问题。,问题是学生真的会对学习内容提问吗?,老师不想再把书上的文字唠叨一遍。试图以问题的方式向你们介绍一种理解本学科的方法。,*,课程名称:现代教育技术学课程地位:师范类学生的公共专业课。课程基本问题:什么是现代教育技术学?,第一讲 走进我们的课程,第 4 页,什么是现代教育技术?,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理论与技术,通过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中蕴含的

2、技术?教育中蕴含的现代技术?,第 5 页,什么是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是应用技术学的概念、观点、方法以及方法论,研究教育、教学过程及其管理过程的优化的技术手段、操作方法和方法论的一门学科,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更有效的教学。它是以教授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和系统理论为基础,依据教育过程的客观性、可测量性,可再现性和可操作性,应用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学研究方法,在确定的教育目的下探索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技术手段、操作方法和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理论与方法。-顾明远教授主编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1992,第 6 页,本课的基本目标:,知道教育技术基本概念。理解教育技术概念的意义。初

3、步应用课程中使用的方法 构建概念。,第 7 页,本课主要内容:,如何学习本课程,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结构,本课内容,第一节 什么是技术,尼采:只有没有历史的东西才是可以定义的。所以,给技术下一个一劳永逸的,为一切时代所接受的,为所有人所赞同的、非历史的定义是不可能的。在社会科学领域不可能得出一个大家完全认同的,根本找不到一个什么标准答案,如果真的找到了标准答案,这个学科也就行将就木,寿终正寝了。,第 9 页,一、从词源上的理解,技术的词源technology=techne+logos(工艺、技能)(词、讲话)“技术”的原意是指个人所掌握的技巧;手艺等技能或本领。是为社会生产和人

4、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服务的,供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手段、智能手段和信息手段的总和。,第 10 页,二、技术概念的变迁:历史唯物主义的思考,人类活动的技能,制造和利用机器的过程,活动方式(技能)代替人类活动的装置,工业社会,指导物质生产过程的科学或工艺知识,产生技术的两种含义,共同点:人对物的操作!,第 11 页,关于技术概念的解析,教育科学学院 徐剑虹,基本要点:技术是有目的的,以改造世界为己任;技术是由多种要素构成;技术可以组成这样或那样的技术体系。构成要素:智慧经验、方法技能和工具手段。结构层次:技术是以智慧经验为核心,以方法技能为中间层,以工具手段为外显层有机结合的综合体。,第 12 页,三

5、、技术的分类学理解,1、依据技术的主观与客观性质,技术,主观的技术智慧、技能、手艺,客观的技术机器、工具,观念的技术:数学家的计算、医生的诊断、手术,文学家的创作,理论家的思维等。,物质的技术:工程师的工作,钢琴家的演奏等。,物质的技术:工艺学问题,机器及其操作问题等,第 13 页,三、技术的分类学理解,2、依据技术的作用对象,技术,主体技术,客体技术,如何改变人的思想、知识、道德和能力等的技术,包括方法、策略、模式、设计等技术。作用对象是人类自身。解决的问题是改变人的精神。通过工具作用于人的技术属于间接主体技术。人直接作用于人的就属于直接主体技术了。,通过制造工具、使用工具来改造自然的技术。

6、作用的对象是物质世界。解决的问题是物质问题。,第 14 页,关于教育技术概念的尝试,教育科学学院 徐剑虹,在教育过程中,人类为满足教与学的需要以实验/科学理论为基础所采用的一切教育经验、方法技能和工具手段的总和。如何理解这个定义?教育技术可以理解为教育中的技术;教育中的技术成分是什么?思考:这一概念是否全面呢?不全面的话,缺陷在哪里?教育技术侧重于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这一理解具有片面性,关注了教育中教育技术的应用,可能会忽视了从整体上思考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第二节 什么是教育,什么是教育?这个问题乍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在一次国际教育会议上,留美博士黄全愈请教一位英国的教育家,却没有下文。可见,

7、这个问题并不那么简单。所以,当你从教育学书中找到的答案也仅仅是个人观点。,第 16 页,一、字形字源中文和西文的对比,“教”字为左右结构,左上是“爻”字,左下像小儿形,右边是一只手持鞭子。按“六书”说法,这是一个会意字。许慎说文解字:“上所施下所效也。”新编说文解字说是形声,并解释:“在奴隶社会,奴隶主靠鞭杖来施行他们的教育、教化。”古敬恒、刘利编著,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1年,“育”为上下结构,上是一象形字,说文解字上说“不顺忽出也,从倒子。”现代医学叫难产,表明孩子先天具有叛逆性,不好教育。下是“肉”字,以示对孩子的抚养。清代文字学家桂馥说文解字义证释“育,养子使作善也。”,在西方,教

8、育一词的英文 education、法文education和德文erziehung,均源于拉丁文educate,本义为引出或导出。,第 17 页,二、中外教育思想家语录,马克思和恩格斯:教育是促进个人的独创的自由发展。康德:教育是由个体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构建、自我评价的过程。蒙台梭利: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杜威:教育是生活,经验的改造。雅斯贝尔斯: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让他们自由地生成,并

9、启迪其自由天性。,孔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鲁迅:教育是要立人。儿童的教育主要是理解、指导和解放。,陶行知: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蔡元培: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黄全愈:教育重要的不是往车上装货,而是向油箱注油。,第 18 页,三、教育概念之乱,德国教育学家鲁道夫洛赫纳:教育是一种既有一定计划性,也有一定随意性,但无论如何却是有意识的人类活动。它以青少年为对象,以提供给个人生活帮助,将个人引入团体生活和传播团体文化为目的。

10、,法国的爱弥尔涂尔干:教育是成人一代对那些还不能成熟地应对社会生活的年轻一代所施加的影响。其目的是在孩童时期为青年一代的身体、智力和道德发展创造条件,并使之在上述方面达到政治社会的统一性和以特殊方式而产生的特殊环境所提出的要求。,美国的约翰杜威:教育是一种通过使未成熟者参与其所属团体的生活,并引导和确保其发展的社会功能。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生长的过程,教育无异于让人生长并使人生长。,荷兰的马丁努斯格朗菲尔德:教育活动是一项有意识地达到教育目的的工作;一种成人与儿童之间的交往;一种实实在在客观环境。,英国的理查德彼得斯:教育可以理解为通过有价值的活动、思想和行为方式而完成所谓成年式的过程。,苏

11、联的巴班斯基:教育是老一代向新一代传递历史经验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培养他们参与生活和从事为保证社会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劳动。,第 19 页,四、教育概念的精确化,作为结果:指称一种产品,一种过程的结果或一种结局,即指称工作及其效果。,作为过程:教育是一种过程或经过,是一种活动,并且是社会性的活动。,作为意图:具有完成某特定任务的意图、意向和意识等特征。,作为效果:强调受教育者那种作为应然或作为具有努力价值的人格状态已经实现。,作为事实:人类历史和社会生活的事实,有区别它事物的特征。,作为规范:包含着一项规定,即通过教育应该达到什么目的。具有强烈的控制性。,第 20 页,五、教育作为信息过程,受教育

12、者,经验C,经验A,经验B,经验D,经验E,经验F,经验G,意图与目标,代理,教育者,F1,F2,F3,第 21 页,六、教育与技术,第 22 页,关于教育技术概念的尝试,教育科学学院 徐剑虹,在教育过程中,人类为满足教与学的需要以实验/科学理论为基础所采用的一切教育经验、方法技能和工具手段的总和。如何理解这个定义?教育可以从技术的立场来理解或给出解释;技术学可以成为理解教育的一种立场。思考:这种理解的缺陷在哪里?会不会忽视教育的人文特性?教育过程可以是一个技术的过程,即信息传播的过程;这一理解是否具有片面性?信息传播会等同于知识传播吗?,第三节、什么是现代教育技术,“什么是教育技术?”是一个

13、难以回答的问题。1、对于这样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地域差别的事物,试图寻找一个大家公认的定义同样不现实,这就和技术的定义的多样性是一致的。2、过去,对这个问题中的“什么”给与了足够的关注,但是,对问题中“是”的关注较少,即忽略了一种现象或技术是如何成为教育技术的。,第 24 页,一、教育与技术发展相关,信息技术的发展,专业学校的出现,文字体系的建立,印刷技术的发明,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 25 页,二、美国教育技术定义,1963,视听传播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个分支。1970,教育技术是指媒体,同时是一种系统方法。1972,教育技术是促进人类的学习的一个研究和实践领域。1977,教育

14、技术是一个分析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的综合的、有机的过程。1994,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学习资源与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2005,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第 26 页,三、教育技术是主体技术,1、教育技术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作用对象是学习者,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教和怎样学的问题。2、教育者通过技术作用于受教育者的方式3、作为主体技术的教育技术能够干什么?学生学习的外部环境的构建,以及对学习活动的程序性干预和提供策略,而不是“生产”合格的学生。干预学

15、生的思想与方法,干预学生生产知识。,第 27 页,四、关于“现代”的理解,理解方式,现代性的特色时常是借由现代社会和前现代或后现代社会的比较得来的,然而我们对这些非现代社会的状况并没有一个稳固的理解。,第 28 页,五、教学系统中的技术,第 29 页,五、教学系统中的技术,学习环境与资源。自我学习过程的监控。,学生,教师,教材,1、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第 30 页,五、教学系统中的技术,学生,教师,教材,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学习资源与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AECT协会1994年定义,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学习环境与资源的创设。,2、站在教师的立场上,第四节、我们的

16、课程结构,第 32 页,一、什么是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是应用技术学的概念、观点、方法以及方法论,研究教育、教学过程及其管理过程的优化的技术手段、操作方法和方法论的一门学科,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更有效的教学。它是以教授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和系统理论为基础,依据教育过程的客观性、可测量性,可再现性和可操作性,应用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学研究方法,在确定的教育目的下探索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技术手段、操作方法和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理论与方法。-顾明远教授主编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1992,第 33 页,二、课程的基本结构,作为客观的技术教学媒体开发利用的理论与技术(简称媒体开发或

17、媒体技术),作为主观的技术教学过程设计、评价、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简称教学设计或系统设计),目的任务,现代教育技术学,性质定位,概念定义,对象范畴,发展历史,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发展动态,作用于学生的技术:主体技术,第 34 页,课后思考题:,复述教育技术的AECT1994定义和AECT2005定义。利用教育技术定义分析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范畴。你从美国教育技术学定义的变迁中领悟了什么?,GOOD BYE,谢谢你,第 36 页,五、教育作为信息过程,受教育者,经验C,经验A,经验B,经验D,经验E,经验F,经验G,意图与目标,代理,教育者,F1,F2,F3,I1,I2,第 37 页,五、教育作为信息过程,受教育者,经验C,经验A,经验B,经验D,经验E,经验F,经验G,意图与目标,代理,教育者,F1,F2,F3,I1,I2,第 3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