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材分析)―.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032497 上传时间:2023-09-16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材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材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材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材分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材分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材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材分析)―.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山市古镇镇古一小学 顾群,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属于空间与图形的版块。包括:,一、教学内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二、单元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1、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

2、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新增),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二、教学目标。,、教学难点:,(1)表面积和体积概念的建立。,(2)体积和容积的区别。,(3)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三、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已经具有了一些图形的面积的经验交流以及认识面积单位的经验。,四、内容结构

3、。,五、教材内容变化与调整。,1.不再从与平面图形的对比中引出长方体、正方体,而是直接从实物中抽象出相应的图形。,2.体积和表面积不再安排例题进行对比,但在练习中有相关的渗透。,3.按照标准的要求,新增加了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六、教学建议与畅想,本单元建议 15课时左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建议2课时),1.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第一课时:例1、例2 第二课时:第30页的内容,2.要突出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学畅想:,1.创设情境,形成表象。实物引入,揭示课题。激起疑问,引发思考。2.观察实物,初步感知。认

4、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3.动手实践,加深理解。探究长方体面的特征。数一数,一共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有没有形状大小都相同的面?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你是怎样知道的?,探究长方体棱的特征。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多少条棱?怎样数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哪些棱的长度相等?你是怎样知道的?探究长方体顶点的特征。先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多少个顶点?怎样数才能不重复和遗漏?抽象概括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特别注意:,长方体摆放的情况不同,它的长、宽、高就有变化。,长方体和正方体棱长总和的计算方法应该优化。,长方体棱长总和=(长+宽+高)4,正方体棱长总和=棱长12,3.要发挥学生的经验作用,

5、引导学生进行迁移推理。,4.要重视长方体、正方体的相互关系(包含关系)。,温馨提示,(1)练习五1、3、4、6、7题可配合第1课时,第2、5、8、9题可配合第2课时。,(2)第4题。,(3)第7题。,首先要注意单位的统一,接着要引导学生用较简便的方法列式计算,推荐:(2.2+0.4+0.8)4。,(4)第6题。长方体形体的俱乐部下面四边不装彩灯,为了方便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可以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在图上标出长、宽、高的长度。,两种思路:,从棱长总和里减去不装的2长2宽的长度,算出需要安装彩灯的棱长之和,即2长2宽4高之和。,(5)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是由它的长、宽、高决定的。,可以补充:看下图给出的长

6、、宽、高,想象长方体的样子。,(1)这个长方体长()厘米,宽()厘米,高()厘米。(2)()面的面积是10平方厘米。左面和右面的面积和是()平方厘米。,(6)可补充给长方体或正方体礼品捆扎彩带的练习,通过不同的捆扎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7)第8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建议3课时),第1课时:例1第2课时:例2第3课时:综合练习,教学的难点在于,学生往往因不能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想像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以致在列式时出现错误。,1.加强动手操作,关注展开图的“面”与“体”的位置联系,重视展开图的要素与“体”的要素的联系。,关注展开图的“面”与

7、“体”的位置联系。,展开图的要素与“体”的要素的联系。,2.要重视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的过程,关注展开策略的多样化为学生的想象提供支持,为解决策略的多样提供可能。,生1:0.70.50.70.50.70.40.70.4 0.50.4+0.50.4生2:0.70.520.70.420.50.42生3:(0.70.50.70.40.50.4)2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或 棱长2 6,温馨提示,(1)练习六的第1、2、3题配合第一课时,第4、5、6、7、题配合第二课时,8、9、10、11题配合第三课时。第三课时中还应设计一些有变化,有拓展层次的练习。,(2)第2

8、题。,(3)在练习中,结合实际情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6题,先计算做一个无底洗衣机机套至少需要多少布,计算上面和前、后、左、右共5个面的面积之和。再计算做1000个至少需要多少布。计算完后,要提醒学生将计算结果换算成平方米。,第5题,给长方体饼干盒贴商标,上下面不贴,只用计算前后左右4个面的面积之和。,第8题,在确定粉刷教室的哪些面时,如果学生不明确,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本班教室,看哪些面需要粉刷,哪些面不需要粉刷。,第9题,是计算组合图形的表面积问题。教学时,应通过让学生互相指出颁奖台的表面是哪几个面的面积之和,使学生明确:在计算组合图形的表面积时,两个图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不能算在表

9、面积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建议8课时),第一课时:第38-39页和第40页“做一做”第二课时:例1 例2第三课时:第43页第四课时:例3 例4第五课时:练习课第六课时:例5第七课时:例6第八课时:综合练习课,1.加强对体积概念的认识。,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畅想:,1.激趣引入。(播放“乌鸦喝水”的课件)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2.实验证明。(1)感悟物体占有空间。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2)感悟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石头和书包谁占的空间大呢?教室里,哪些物体所占空间比较大,哪些物体所占空间 比较小呢?你能选3个物体比较吗?揭示体积的含义。请你选一

10、个物体。说说它的体积指什么?,2.要重视对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感受。,教学畅想:1.引出体积单位。下面两个长方体,你们能比较出大小吗?,揭示:比较物体的体积大小,需要统一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教学畅想:,2.认识体积单位(1)感受1cm3、1dm3的实际大小。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棱长是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在自己的学具中找出1cm3的正方体。你能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cm3吗?你能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dm3吗?(2)感受1m3实际大小。根据以上两个体积单位的推测,什么样的物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棱长是1

11、m的正方体,体积是1 m3。师:你能想像出1m3有多大吗?,1.重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统一。,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2.计算中注意a3与3a的区别 a3与表示3个a相乘 3a表示3个a相加,温馨提示,(1)练习七的第1-4题配合第一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使用,第5-8题配合第二课时使用。,(2)填上适当的体积单位。可以补充: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8()。一台录音机的体积约是 20()。五年级语文课本的体积约是297()。一个蓄水池的体积是4.2()。,(3)第5题和第8题中出现了体积单位“方”,学生只要知道1方=1m3即可。,(4)数学文化的有机渗透。,关于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的教学,1.要充分利

12、用学生已有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方法经验,引导学生迁移、类推。,111=1(dm3),101010=1000(cm3),1dm3=1000cm3,1 m3=1000dm3,2.巧记进率。,温馨提示,(1)练习八的第1-3题配合第一课时,第4-7题配合第二课时。计算时要注意计量单位的统一和换算。,(2)练习八的第1题这是一道实际应用的问题。包装盒是否能够装得下玻璃器皿,这里关键要看包装盒的长、宽、高的数据是否都比玻璃器皿的长、宽、高的数据略大些,这样才能装下。,(3)第4题的数据比较复杂,学生可以用计算器计算。,关于容积和容积单位,1.要重视体积和容积的联系与区别。,(1)只有能

13、够装东西的物体,才能计量它的容积。(2)长方体、正方体容器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计量的时候要从容器的里面量长、宽、高,才能更准确地算出它的容积是多少。(3)容积单位的使用中也有区别。,2.要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1升和1毫升的实际大小。,3.让学生经历排水法的过程。,教学畅想:,(一)扣人心弦的“起调”1.求规则物体的体积。2.引出不规则物体。(二)引人入胜的“主旋律”1.探索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2.小组合作。3.全班交流讨论。4.总结方法。,特别注意:,1、要在提出对策的基础上,找出优化的策略(可行、简便)。,2、要重视学生的估算。,温馨提示,(1)练习九第1-6题和第8

14、题配合第一课时,第9-15题配合第二课时,第7题和第16题配合第三课时。,(2)第7题,是一道关于不规则物体体积的题目。,221.5=6(dm3)=6 L 6-5.5=0.5(L)=0.5(dm3),(3)第16题。,24-12=12(ml)=12(cm3),大:12 4=8(cm3),小:12 3=4(cm3),(4)第12题是一道开放题,可以根据不同的实物选择不同的测量方法。如果是柔软可变形的物体,可以捏成长方体或正方体,然后用尺子测出需要的数据,即可算出体积。如果是不能变形的物体,可以利用例6的排水法来测量。比较两个物体体积大小时,也可以利用排水法,看哪个物体使水面上升的高,那个物体的体

15、积就大。,关于整理和复习(建议2课时)第一课时:整理复习第二课时:综合练习,1.引导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2.通过操作、想像,建立体积单位的表象;通过迁移比较,促进学生掌握易混知识的联系和区别。,3.重视抽象和概括,抓住本质特征。,温馨提示,(1)练习十的第3题。帮助学生比较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避免发生混淆。而且还会在学生计算填表的过程中发现变化规律。即长方体的长、宽、高变为原来的2倍,它的表面积变为原来的(22)4倍,它的体积变为原来的(222)8倍。,(2)受篇幅的限制,整理和复习这部分教材内容并没有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点全部呈现出来,一些细节的内容还需要教师在教学准备时根据需要自行开发一些具体实用的课程资源。,粉刷围墙(建议1课时),1明确设计方案需要做的工作。2收集数据。3整理数据、分析与比较信息。4书面呈现粉刷围墙方案。,温馨提示,1因本实践活动会涉及实地的测量与调查,教学活动可以采取室内教学和室外教学相结合的形式。2展示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一比,看看哪组的方案更合理、更有实际效益,激发学生之间的互评,使学生在交流中理解并接纳别人较好的方法。3活动结束之后,也可鼓励学生将自已设计的方案投给学校相关部门,为学校的建设提出一定的建议,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体会到自己劳动的价值。,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