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模板]第二节 教学设计.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6034039 上传时间:2023-09-16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7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其它模板]第二节 教学设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其它模板]第二节 教学设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其它模板]第二节 教学设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其它模板]第二节 教学设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其它模板]第二节 教学设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其它模板]第二节 教学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其它模板]第二节 教学设计.ppt(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讲 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教学设计是什么,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教学设计是什么,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中问题,寻找最佳解决方案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评价和修改方案,实施、评价,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教 学 设 计,系 统 理 论,质 量 好,效 率 高,吸 引 人,优化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基本内容,教学设计基本前提,教学设计的模式和要素,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教学目标的阐明与目标测试题的编制,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设计成果形成性评价,教学设计基本前提,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为导向,明确学习者要学什么

2、,承认每个学生的个性或潜能,好的教学发生在每个学生的身上,教学设计不仅关注系统化过程,还要注意每一要素细节处理的特殊性,教学设计的成功依赖于设计过程中信息处理的准确性,学习者不仅向教师学习,还可以从不同的媒体资源中学习,目标、学习活动、评定的协调一致 目标是学习活动、评定和决策的驱 动力,没有唯一的“最好的”设计教学的方式,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过程模式,以教学产品为中心的教学 设计过程模式,以系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过程模式,教学设计的模式和特征要素,模式及特征要素,模式及特征要素,教学问题,肯普模式(1996),确定问题,开发,评估,明确问题预测需求建立优先次序阐明问题,分析环境学习者条件

3、相应的资源,组织管理任务职责时间表,确定目标终极目标使能目标,具体方法学习教授媒体,建立原型教学材料评估材料,测试原型进行试验搜集评价数据,分析结果目标方法评估技术,实施/循环检查决定行动,I D I 模式(1971),模式及特征要素,教学设计模式的共同特征要素,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目标阐明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利用设计成果的评价,建立需要 的模式,模式及特征要素,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目标的阐明,教 学 策 略 的 制 定,教学媒体的 选择和利用,修改,模式及特征要素,一般模式,模式及特征要素,教学设计要回答的三个问题:,教学的目标是什么?(前

4、端分析),如何达到目标?(策略、媒体),如何知道已经达到目标?(评价),模式及特征要素,前端分析,教学背景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需要,教学环境,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确定学习需要,分析差距原因,确定问题性质,分析解决问题的资源与约束条件,确定优先顺序,期 望,现 状,差 距,阐明总教学目标,学习需要分析,内外结合学习需要分析法:,社会需求,教学目标 提出的 期望值,学习者 现状,对照比较调整目标,对照比较找出差距,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分析的重要性,学习者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的认知过程,学习者已有才能是学习必需的内部条件,学习者信息将影响设计过程的各个环节,学习者

5、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是对学生从初始能力转化为终点能力所需要的先决知识、技能、行为和经验及其上下、左右关系进行分析的过程(建立目标体系),学习内容分析,选择内容,确定广度和深度,指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安排顺序,学习内容分析,教学目标系列列表法,学习目标的阐明与目标测试题的编制,学习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表述,即具体表明学习者行为或能力的变化,学习目标应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学习目标阐明,“我尊敬那些清楚地知道他们目的的人。世上所有的不幸,大部分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发生的,人们并不知道他们的目标。他们肩负建设一座塔的使命,但在打基础时并不比搭一个窝棚花更多

6、的力气”,歌德,目标的阐明,学习目标分类系统,目标的阐明,智力水平,低,高,教育目标分类,评价综合分析应用理解知道,认知领域,例 初中二年级学生在观看各种云的图片时,应能将卷云、层云、积云和雨云分别标记出来,准确率达90%。,A,C,B,D,目标的阐明,例领会余弦定理,a 会画图说明这一定理的条件 和应用背景,b 会借助平面直角坐标系推出 这个定理,c 能叙述“余弦定理”和“正弦定 理”的区别,目标的阐明,教学策略的制定,前期分析,目标,策略,为什么,是什么,如何做,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组织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综合考虑,具有指示性和灵活性,不具有规定性和刻板

7、性,教学策略的制定,最好的教学策略就是在一定情况下,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方法论体系,制定教学策略的依据,考虑教师自身的条件,从教学目标出发,符合教学内容的要求,适合教学对象的特点,考虑当地教学条件的可能性,学与教的理论作依据,教学策略的制定,替代性策略 supplantive strategies,教师,指明教学目标,组织内容、排序、重点、迁移,提供教学活动,吸引学生注意,较多地为学生加工信息,构建教学环境,二种基本教学策略,优 点:,信息加工强度大,短期内使学生学习较多材料,可带来更集中、有效、可预 测的学习结果,适用先决知识、技能或学习 策略有限的学习者,二种基本教学策略,缺点:,学习者

8、投入智力活动少,信息加工不够深入,缺乏挑战性、刺激性,缺乏个性、独立性和动力,二种基本教学策略,生成性策略Generative Stratagies,按自己的需要和风格,自己组织内容、顺序、重点、迁移,自行决定活动,自己控制信息加工,构建自己的学习环境,形成教学目标,二种基本教学策略,学习者,优 点:,信息加工深入,学习效果好,激发兴趣、动机,学习策略得到使用、练习与修正,学习结果因人而异、高度个性化,二种基本教学策略,缺 点:,对学生记忆力有较高的要求,成功依赖于学习者拥有策略的宽广度,易导致认知超荷、情绪受挫折,二种基本教学策略,两种教学策略的平衡,替代性策略减轻认知负荷,时间、能力、动机

9、,任务紧迫性,认知策略,进一步学习要求,先前知识,二种基本教学策略,生成性策略提高加工效果,组织策略,课级组织策略教学活动顺序,基于信息加工理论,组织策略,基于建构主义,导入,主体,结束,评定,引起注意,回忆先前知识,总结和复习,评定行为,建立教学目标,处理信息 与实例,迁移知识,评价反馈和 补救,激发兴趣 和动机,集中注意,动机再激发,预习,使用学习策略,结束,评价反馈,练习,基于信息加工理论,组织策略,例:图象,基于建构主义,教学活动设计原则,组织策略,让教学活动与实际问题挂钩 支持学习者发掘或形成问题 提供真实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环境 让学习者拥有学习的主动权 为学习者提供必要的援助,组织策

10、略,鼓励学习者检验和积累各种不同 的观点鼓励学习者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采用目标自由的过程评价 支持学习者进行反思 发挥现代媒体因素的作用,组织策略,例:给文字化化装,传递策略,媒体选择,方法选择,教学组织形式选择,媒体选择,媒体是利用不同 技术开发的(含设计、制作、传递),印刷技术,视听技术,基于计算机的技术,整合技术,人际交流技术,传递策略,媒体选择因素,教学目标、任务类型,学生特征,媒体材料易获得性及使用条件,媒体成本效益,教师对媒体的掌握与偏爱,媒体特征与教学功能,传递策略,注意:,*没有一种超级最佳媒体,*避免把媒体当做“花瓶”和“保姆”,*不盲目追求新技术媒体,传递策略,教学方法选择

11、,传递策略,讲授法,演示法,示范 模仿,讨 论,练习反馈法,指导教学法,自 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发现教学,问题解决,益智性游戏,任务驱动,可用于任何一种教育内容或教学对象的教学上,但有些教学方法对某些教学内容或特定对象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不同教学方法的组合使 教学过程更生动有趣,传递策略,教学组织形式选择,传递策略,小组相互作用,集体授课,个别化学习,三种形式达到某种程度平衡,扬长避短、相互弥补、促进学习,传递策略,传递策略,媒体,方法,组织形式,结合使用,传递策略,管理策略,微观上由教师完成,宏观上教学管理系统,将组织策略和传递策略协调起来,保证实施的策略,完善的支持服务系统,学习场所、

12、日程表、教辅人员、管理人员,学习资源的提供,教师辅导、师生、生生交流,社会家庭的支持,教学信息管理、分析,教学评定信息的及时反馈,管理策略,设计审查,专家审查,设计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以保证设计成果更趋有效,教学设计成果形成性评价,对学生试行,修改、完善、实施,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设计资料收集+软件开发,调查与分析,原型制作,形成性评价与修改,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设计资料收集+软件开发,成品,教学 应用,测试评价修改,总结性评价、改进,教学设计需要“合作”,学科专家,教 师,教学设计者,评价者,有关技术人员,用 户,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 教学设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必须 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避免

13、把新技术当作装饰品,造成浪费,避免用新技术去加强应试教育的现状,明确的教学目标应集中在学生要掌握的关键技能上,为达到特定目标,实现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当好教育改革的催化剂,通过媒体实现的四类基本用途,指导 用技术进行教学工作,传递信息,探索 用技术呈现复杂而真实的任务、提供学习环境、学生自己参与查询、发现和建构意义,应用 为学生提供各种工具以帮助他 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交流 利用技术帮助师生之间或他人 之间互相传递信息,积极设计、开发与课程目标相适应的、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尽可能与学习主题相关的真实情境中学习,情境创设,将重要、复杂问题情境的有关信息带给学生,基于项目的学习挑战性任务,基于案例分析的学习,学习环境的设计,提供丰富的、增进学习的信息资源,提供获取资源的手段、方式、方法,提供脚手架认知的和社会性的外部辅助,提供学生与教师、家庭、团体、世界有更多联系的机会,提供反馈、反应和修正的交互学习环境,提供合作学习环境,自主学习的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体现首创 精神,提供在不同情况下应用“知识”的机会,实现自我反馈和动机的自我激发,学习效果评价设计,目标测试特定学习目标,小组评价协作中的贡献,自我评价自主学习能力,建构主义、认知理论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