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考试]第一章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及发展.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6034637 上传时间:2023-09-16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其它考试]第一章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及发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其它考试]第一章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及发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其它考试]第一章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及发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其它考试]第一章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及发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其它考试]第一章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及发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其它考试]第一章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及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其它考试]第一章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及发展.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运行及发展,主讲人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韩丽丽,第一节 社会政策的特点及原则 一、社会政策的特点 P6 1、具有社会性目标 2、体现全社会共有的社会价值 3、基本内容是向广大社会成员,尤其是其中的困难成员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以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4、是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相结合的政策体系 5、坚持福利性的原则 6、具有社会目标与经济目标相协调的特征,二、社会政策的目标 1、满足民生需要 2、保护人权 3、维护社会公平 4、解决社会问题 5、促进社会和谐,1、满足民生需要!注意点:(1)人的需要的特点(个体)社会性:社会提供条件、社会性需要、社会途径

2、实现 层次性:基本层次、较高层次 发展性:需要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 随成长变化、基本到高级变化、随社会发展变化 多样性:内容多样、满足方式多样,(2)当代中国基本民生需要的内容(社会整体)衣食住行需要 就业需要 健康需要 教育和发展需要 提高生活水平需要 社会环境友好需要,(3)社会政策在满足基本民生中的作用 制定实施社会政策提供基本社会服务,满足人们基本需要 通过专门社会保障重点满足贫困者和 弱势群体的基本需要 通过社会政策行动和社会福利规划而实施 再分配,减弱市场因素而导致的收入差距 构建民生保障的服务体系,提高民生水平,2、保护人权 人的权利包括:经济与社会权利 社会政策保护 文化与政治权

3、利(1)保障劳动者工作权利(2)保障公民基本生活水准的权利(3)保障公民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4)保障公民的健康权利(5)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3、维护社会公平如何维护?P12 社会政策维护社会公平的任务:(1)政府干预,兼顾不同利益(2008年真题-61)各地区、各阶层和各类人群 兼顾个人、局部和社会总体利益 兼顾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2)通过再分配调节市场运行不平等,为贫困者和中低收入群体提供物质帮助和社会服务(3)为弱势群体提供就业和社会参与机会、增强他们的能力,促进他们的发展,4、解决社会问题(1)社会问题的特点 客观性:客观存在 主观性:人们的主观关注和评价 社会性:原因、后果、解决方法等

4、 过程性:不同历史阶段、社会问题本身,(2)世界各国面临的主要问题 社会不平等和贫困问题 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问题 犯罪和其他越轨行为 社会歧视问题 健康与疾病问题 居住环境中的问题 其他问题,(3)社会政策在解决社会问题中作用 解决社会问题是政府的基本职责之一 解决社会问题是社会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 通过公民参与和民主程序,采用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更公平和有效解决问题 采取立法形式和行政手段,具有权威性、严肃性和强制性 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5、促进社会和谐 促进社会和谐是社会政策更加长远和根本的目标,三、社会政策的功能 社会政策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各个领域中能够发挥的作用。主要表现为:1社会政策

5、的经济功能 2社会政策的社会功能 3社会政策的政治功能,1社会政策的经济功能促进经济发展(1)人力资本投资的功能 教育、健康领域投资、提升经济竞争力(2)调节经济运行的功能 扩大内需 公共事业投资结合2008年金融危机 防止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社会动荡(3)激励劳动者积极性的功能 降低劳动风险、提高职工凝聚力,2社会政策的社会功能维护社会良性运行(1)再分配方面。通过政府的税收、社会保障和福利供应来降低市场性初次分配中出现的不平等效应。(2)社会投资和社会建设的功能(3)社会控制的功能,3社会政策的政治功能 在政治建设中作用(1)社会管理 社会政策在社会管理中作用:满足社会成员基本需要 维护社会公

6、平 解决社会问题 政府与社区和民间组织的合作(2)调节各群体利益矛盾(3)增强执政党执政基础和维护政治稳定,四、社会政策的基本原则(2010年真题-1)1、公平与效率相结合以公平为基础,以效率为导向 2、以人为本、尊重人权的原则 关注人人的需要、发展、风险、能力 3、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 所有成员、大致相等、基本、倾斜 4、社会保护的原则社会关照(弱者)社会补偿(受到损害)5、政府与民间相结合的原则!民间组织包括:企业、社区和各类社会组织,五、社会政策的运行方式1、资金筹措方式 注意:!政府财政开支是最重要的资金来源 P21 各级政府在资金筹措中责任划分及分担方式 两方面的影响和约束:社会服

7、务需求 现有财力约束,2、社会服务提供方式3种 P21 社会服务提供的主体模式 政府直接经营 政府作为主要服务提供者 政府向民间组织购买 民间组织作为主要服务提供者 政府向服务对象提供福利补贴,3、社会服务的付费方式(1)福利性方式(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公共资金付费、受益者获得无偿服务 弊端:政府福利开支膨胀(2)准市场模式(改革开放以后)引入一定市场机制,增加使用者付费,第二节 我国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 特点、内容与体系 一、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 P24 两类:规范促进社会工作发展政策 组织、人才队伍、职业活动等 社会工作实践中涉及到的法规和政策文件,第二节 我国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 特点

8、、内容与体系 一、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 P24 两类:规范促进社会工作发展政策 组织、人才队伍、职业活动等 社会工作实践中涉及到的法规和政策文件,第二节 我国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 特点、内容与体系 一、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 P24 两类:规范促进社会工作发展政策 组织、人才队伍、职业活动等 社会工作实践中涉及到的法规和政策文件,第二节 我国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 特点、内容与体系 一、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 P24 两类:规范促进社会工作发展政策 组织、人才队伍、职业活动等 社会工作实践中涉及到的法规和政策文件,二、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主要内容 P24 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 针对特定人群

9、的法规与政策 婚姻家庭法规与政策 人民调解、信访工作、社区矫正 和戒毒方面法规与政策 优抚安置法规与政策 社区建设法规与政策 公益慈善事业与志愿服务的法规与政策 民间组织发展的法规与政策 劳动就业的法规与政策 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法规与政策 社会保险法规与政策 规范社会工作职业活动的各种法规与政策,三、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体系 3类 P27-29(一)法规体系注意称谓 国家法律 行政法规(条例、规定、办法)国务院部门规章(规定、办法,不能称条例)地方性法规(条例)地方政府规章(规定、办法)(二)政府政策文件(通知、意见、白皮书、决定、公告)(三)国际公约及规范性文件,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相互间关系

10、 效力与约束力 P30 1、效力(依次递减):宪法 法律 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 地方性规章注意: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经济特区法规的变通规定 同等效力: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2、约束力(3种情况)(1)完整约束力,必须严格执行 法律、条例、对法律条例的解释和实施细则(2)规定范围内的约束力 在规定范围内办理(3)较弱约束力 各级政府及行政部门发布的各种“意见”,四、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与社会工作实践的关系 规范、促进、引导 法规政策 社会工作 遵守、参与、促进,第三节 社会政策的发展 一、国际社会政策的发展趋势(一)现代社会政策体制的建立(二)战后西方“福利国家”社会政策体系的

11、形成与发展(三)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福利国家”社会政策改革,(一)现代社会政策体制的建立 英国:1601年的济贫法 西方社会政策最早的实践关键词汇 世界上第一个以政府发布法令的方式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开创政府干预社会福利事务的先河。,德国19世纪末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工人医疗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伤残和养老金保险法 美国1935年通过了社会保障法,(二)战后西方“福利国家”社会政策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英国:1942年提出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的“贝弗里奇报告”,“西方福利国家的蓝图”。1944-1948年 初步建成了“福利国家”的基本体制。,西欧和北欧的国家:仿效英国,建设自己的“福利国家”。美国

12、:在20世纪60年代肯尼迪和后来的约翰逊总统时期大力推动,建立了美国式的福利国家模式。,(三)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福利国家”社会政策改革 福利国家遭遇挑战:来自经济方面冲击最大 英国的社会政策道路最具有典型意义 3最:最早建立 受经济危机影响最大 最早开始改革撒切尔夫人,20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三条道路”的思路 兼顾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率 国家干预与企业、社会和个人责任相结合 社会政策与经济发展协调促进 社会政策运行中引入市场机制而提高运行效率,二、我国社会政策发展(一)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社会政策(1)城市中建立基本生活资料定量配给、低价供应制度和充分就业制度 农村建立了依托集体经济的充分就业

13、和基本生活资料保障制度,(2)城乡:由政府投资或依托集体经济的公共医疗卫生和公共教育体制(3)城市通过国有企业为劳动者提供了充分而稳定的就业,通过计划性的劳动工资制度为职工提供医疗、养老、工伤等方面的保险和高水平福利性服务。(4)城乡:建立基本社会救助体系,计划经济时期的社会政策的特点:1、在经济不发达和人均收入较低的情况下,通过增大基本生活资料分配及基本社会服务中的福利性而满足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2、通过建立较为完善的基本社会保护体系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以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3、政治目标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和共产党领导先进性,(二)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政策的转型 1、社会政策基本体制

14、的变化 依附于经济政策 独立社会政策体系“企业一国家”模式多层次“混合福利”模式 普遍性福利 选择性为主的福利模式,2、社会福利运行机制的变化 改革前:“纯福利”的方式运行。改革后:在福利供应中引入市场机制,3、社会福利总体水平的变化:先降后升 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我国政府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持续下降,影响了政府在各项社会事业方面的投入,实行约束福利开支的社会政策。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各级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加大了在社会救助等方面的开支,并且政府社会开支总体再次呈上升趋势。,(三)当前我国社会政策新的发展趋势 1社会政策的新背景 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过去以劳动密集型和简单

15、加工为主的模式,转化到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模式 公众对社会公平的关注度在逐渐提高 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和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2当前我国发展社会政策的基本趋势(1)进一步重视社会政策(2)确立社会政策新的目标体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提高社会质量,(3)优化社会政策的基本原则 树立“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 探索公平与效率的“共赢机制”协调市场机制与社会福利机制的关系 探索政府、企业、个人与民间组织的责任分担关系 从“城乡二元社会政策结构”转向“城乡统筹协调的社会政策模式”,(4)加强社会政策各个领域中的行动 在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教育服务、住房政策等领域中全面地展开调研和试点,以寻找最佳政策方案和技术策略。,【本章考试题】,2008年 1、61 2010年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