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课程]课标修订介绍.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6034883 上传时间:2023-09-16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5.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其它课程]课标修订介绍.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其它课程]课标修订介绍.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其它课程]课标修订介绍.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其它课程]课标修订介绍.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其它课程]课标修订介绍.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其它课程]课标修订介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其它课程]课标修订介绍.ppt(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习课程标准修订稿的体会,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 金新喜,2,思想上改理念效果上看行动,改 理 念,3,2007年4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正式启动,反复调查、分析、研究、讨论、修改,广泛地征求意见,2011年初形成送审稿报教育部,2011年上半年由教育部组织专家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根据征求的意见进一步修订,多次易稿,4,5,18782000年间教育部颁布的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义务教育阶段),1978年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行草案)1988年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初审稿)1992年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用)2000年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

2、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一、修订的背景和原则二、关于科学探究三、内容标准的具体变化四、典型问题的问与答,7,1.国家有关课程改革的方针、政策,尤其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2.调查、访谈及会议研讨得到的各类调研结果。3.国际比较结果。4.不同学科间的沟通。5.学生发展需求及时代进步趋势。,一、修订的背景和原则,老师们对内容标准之前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等反馈意见07年的大规模调查中,涉及29个省,调查对象2895人。有87.9%的老师认同“课程基本理念”有92.6%的老师认为“知识与技能”维度的课程目标较好有88.7

3、%的老师认为“过程与方法”维度的课程目标较好有83.8%的认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课程目标较好,一、修订的背景和原则,9,一、修订的背景和原则,10,老师们对“科学探究”的反馈意见,1.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11.2%的教师认为太高,50.2%认为较高,37.8%认为合适;2.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的语言描述”,17.5%的教师认为很清楚,54.6%的教师认为较清楚,23.7%的教师认为一般;,一、修订的背景和原则,11,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调查结果,一、修订的背景和原则,12,老师们对“科学内容”的反馈意见,1.教师对“科学内容”的整体感觉,51.5%的教师认为有难

4、度,45.4%认为难度适中。2.对于“物质”的要求,68.6%的教师认为适中,27.0%认为偏难;3.对于“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要求,64.3%的教师认为适中,28.0%认为偏难;4.对于“能量”的要求,64.8%的教师认为适中,28.1%认为偏难。,一、修订的背景和原则,13,老师们对“实施建议”的反馈意见,1.对于“教学建议”,77.6%的教师认为有利于拓展教师视野、转变观念、改进教学行为,64.1%认为有利于教师结合实际以及可利用的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6.9%认为有利于反映学生要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53.4%的认为能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改善学习方式,61.0%认为能发展学生的自

5、信心。2.对于“评价建议”,67.7%认为能引导教师真正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57.6%认为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47.1%认为能使教师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27.7%认为能使评价具有操作性。3.对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50.1%认为比较可行。,一、修订的背景和原则,老师们对“课标”整体的反馈意见,1.从总体看,一线老师对标准(实验稿)是认同的。2.老师们认同“课程基本理念”,建议调整个别表述;认同三维课程目标,建议更加具体;3.基本认同“科学探究”,希望能增加实例,略降要求;4.认同“科学内容”的设置,但又受累于考试评价;认可“教学建议”“课程资源开发建议”及“教材编写建议”,希望加强

6、评价建议的操作性等。,一、修订的背景和原则,1.坚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方向。继承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培养目标的核心内容 2.有利于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有利于学生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突出课程的基础性、时代性及应用性。4.继承标准(实验稿)的整体框架结构,增强标准的指导性、规范性、可操作性与可评价性。仔细推敲文字表述,进一步规范“内容标准”中的行为动词适当增加案例适当调整“实施建议”,一、修订的背景和原则,16,1.在“课程性质”中,分别从物理学所含内容、物理课程的功能、物理课程的实验特点以及物理课程与生产生活的联系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初中物理的课程性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

7、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物理学不仅含有人类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修订的背景和原则,2.在“课程基本理念”中,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功能,突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定位,将原课程理念“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调整为“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将“构建新的评价体系”调整为“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不断发展”。3.第二条(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

8、走向社会)、第三条(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第四条理念(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仍然继承实验稿的描述。,一、修订的背景和原则,18,实验稿,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标准设计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一、科学探究 二、科学内容 主题一 物质 主题二 运动与相互作用 主题三 能量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教科书编写建议 三、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 四、学生学习评价建议附录 标准中部分行为动词界定,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 课

9、程目标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一、科学探究 二、科学内容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 附录1 学生必做实验说明 附录2 行为动词说明 附录3 科学探究实例,实验稿,19,二、关于科学探究,1.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调查结果,二、关于科学探究,21,2.问:关于科学探究,探究的能力目标是否偏高了?从国际比较看不高 横向学科看不高 从小学科学要求看不高 结论:主要是理解和作法不同而致。,二、关于科学探究,学生的科学探究跟科学工作者的科学探究在目的上有不同的地方,这就是学生的科学探究把提高能力作为重要目的,而不完全是探究的结果。

10、,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在科学探究中,教师不仅应关注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某些规律,而且应注重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探索兴趣,增进对探究本质的理解,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3.正认识确科学探究的目的,四、正确实施科学探究,二、关于科学探究,1992年教育部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用)中在第五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中就明确规定“下表列出的是初中物理课程结束时应完成的教学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4.新课程明确把科学探究做为内容标准列出,24,在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第三部分指出,“内容标准由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两部分组成”课程标准着

11、重提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分别为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列出了具体的要求。,二、关于科学探究,4.新课程明确把科学探究做为内容标准列出,25,5.两个突出的矛盾,课堂时间少和探究过程多的矛盾学生“自主”和教师“指导”的矛盾解决办法:侧重部分要素,属于本课题侧重的能力目标,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独立完成;不属于本课题侧重的的过程,教师可以大胆指导。让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所侧重强化的要素上。一个课题究竟需要强化哪一个要素,应该根据探究课题的特征进行合理和全面规划。看起来一节课似乎只突出了某一两个要素,而实际上不同的课题分别突出了不同的要素,学生所得到的是深入和全面的

12、发展。,二、关于科学探究,26,新增课内科学探究的案例“探究电磁感应的条件”“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共同特点:教学中各个探究要素并不面面俱到,前者侧重于“提出问题”和“收集证据”,后者侧重“分析和论证”。,二、关于科学探究,6.为便于教师更好地实施科学探究,标准用实例消除教师的困惑,27,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案例评析,28,7.教学设计时应对科学探究的能力要求进行全面规划,进行实验、观察记录数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分析与论证: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猜想、设计实验: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发现问题: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二、关于科学探究,29,8.课内探究与课外探究

13、的不同特点,二、关于科学探究,30,三、内容标准的具体变化,1.物质,三、内容标准的具体变化,修订稿,实验稿,1.1.1 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1.1.2 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1)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2)有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尝试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资源利用的意见。(3)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4)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

14、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1.1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33,1.1.3 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有关现象。1.1.4 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5)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6)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修订稿,实验稿,1.1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1.3.1

15、 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1.3.2 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关注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新进展。1.3.3 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知道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关注探索宇宙的一些重大活动。1.3.4 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大致尺度。,(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2)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3)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修订稿,实验稿,1.3 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

16、35,1.2.1 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如弹性、硬度、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物质的这些物理属性。1.2.2 知道质量的含义。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1.2.3 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1.2.4 了解人类关于物质属性的研究对日常生活和科技进步的影响。,(1)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2)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4)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

17、影响。,修订稿,实验稿,1.2 物质的属性,1.4.1 通过收集信息,了解一些新材料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新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1.4.2 有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作为。,(1)初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2)初步了解超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3)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4)有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修订稿,实验稿,1.4 新材料及其应用,2.运动和相互作用,三、内容标准的具体变化,2.1.1 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

18、对性。2.1.2 通过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了解分子热运动的一些特点。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2.1.3 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2)能从生活、自然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推测分子的热运动。初步认识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3)能用实验证实电磁相互作用。能举例说明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修订稿,实验稿,2.1 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2.2.1 会根据日常经验估测时间和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2.2 用速度描述物

19、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定物体的运动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2.2.3 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2.2.4 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知道二力平衡条件。2.2.5 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一定律。用物体的惯性解释生活和自然中的有关现象。,(1)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2)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3)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能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知道二力平衡条件。了解物体运

20、动状态变化的原因。(4)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修订稿,实验稿,2.2 机械运动和力,40,2.2.6 知道简单机械。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2.2.7 通过实验,理解压强。知道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2.2.8 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压强与那些因素有关。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2.9 通过实验,认识浮力。探究浮力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5)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6)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能

21、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7)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8)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修订稿,实验稿,2.2 机械运动和力,41,(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2)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修订稿,实验稿,2.3.1 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2.3.2 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知道噪声的危害

22、和控制的方法。2.3.3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2.3 声和光,42,2.3.4 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2.3.5 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2.3.6 通过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2.3.7 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3)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4)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

23、的不同现象。(5)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了解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修订稿,实验稿,2.3 声和光,2.4.1 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4.2 知道物质的磁性。通过实验认识磁场。知道地磁场。2.4.3 通过实验,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探究并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1)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修订稿,实验稿,2.4 电和磁,44,2.4.4 通过实验,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知道力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2.4.5 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4.

24、6 知道电磁波。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2)通过实验,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及磁场的方向都有关系。(3)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4)知道光是电磁波。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5)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修订稿,实验稿,2.4 电和磁,3.能量,三、内容标准的具体变化,3.1.1 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和生产、生活的联系。3.1.2 通过实验,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3.1.3 结合

25、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1)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简单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2)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3)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4)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修订稿,实验稿,3.1 能量 能量的转化和转移,47,3.2.1 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举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3.2.2 知道机械功和功率。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3.2.3 知

26、道机械效率。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3.2.4 了解人类使用机械的历程。了解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1)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2)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3)理解机械效率。(4)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修订稿,实验稿,3.2 机械能,48,3.3.1 了解内能和热量。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3.3.2 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3.3.3 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知道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

27、意义。,(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2)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4)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5)了解热量的概念。(6)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修订稿,实验稿,3.3 内能,49,3.4.1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3.4.2 知道电压、电流和电阻。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3.4.3 会看、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说出生产、生活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的实例。了解

28、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2)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3)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修订稿,实验稿,3.4 电磁能,50,3.4.4 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3.4.5 结合实例理解电功和电功率。知道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3.4.6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焦耳定律,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3.4.7 了解家庭电路。有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意识。,(4)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5)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

29、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6)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7)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有安全用电的意识。,修订稿,实验稿,3.4 电磁能,51,3.5.1 知道能量守恒定律。例举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3.5.2 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角度认识效率。3.5.3 知道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1)知道能量守恒定律。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2)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3)初步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的转化与

30、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修订稿,实验稿,3.5 能量守恒,3.6.1 结合实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3.6.2 列举常见的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3.6.3 知道核能等新能源的特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3.6.4 了解我国和世界的能源状况。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1)能通过具体事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2)能结合实例,说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3)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4)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修订稿,实验稿,3.6 能量与可持续发展,53,1.基本操作类实验(7)这7个实验包括

31、了力学、热学、电学主要仪器的使用。实验时,要求会根据仪器的量度范围、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正确操作仪器,会根据仪器的最小分度正确读取测量的数据。,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用电压表测量电压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列出了学生的必做实验,三、内容标准的具体变化,54,2.测定性实验(4)测定性实验都是根据一定的实验原理进行测量的:如物体速度的大小等于它通过的路程和时间之比。测定性实验包括了基本操作类实验仪器的操作,它是基本仪器的操作在具体项目上的应用。测定性实验应注意所测量的物理量与研究对象的统一,如测量某一小灯泡的电

32、功率必定是测量该灯泡的电压和电流。有时还要关注测量的条件,如通过二力平衡的方法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三、内容标准的具体变化,55,3.探究性实验(9)探究性实验9个,占全部学生实验项目的45。探究性实验不必在实验时对所有科学探究要素面面俱到,而应根据课题特点侧重部分要素不同的课题,侧重不同的要素,经历这9个探究性实验之后,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将得到全面发展。,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电流与电压

33、、电阻的关系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三、内容标准的具体变化,四、几个示例问题的说明,问题:修订稿删除了一些内容,有些改变了说法,是基于什么考虑的?,一、调整了内容,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四、几个示例问题的说明,说明:删去了与物理学关联不强、要求比较宽泛的条目,以减少课程内容。如,删去条目“能从生活或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修订后的标准对此不再单独列入,对生活和社会的关注,将在其它条目中予以重视。,说明:初中学生普遍感到有一定难度的知识,他们进入高中后将会进一步学习这些知识,删去后并不影响初中知识结构的系统和完整,这些内容也都可以删去。如,

34、“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的不同现象”,修订时删去了“颜料混合”的内容;再如“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改为“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小学科学课程中已学习的物理知识,初中又没有进一步提升的内容,则没有必要进行简单地重复。如,删去了“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有些知识内容尽管不做调整,但通过降低教学要求的层次,达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的。如,关于“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修订后只要求“列举”,不再强调“说出特点”。,一、调整了内容,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四、几个示例问题的说明,问题:为什么不把“伏安法测电阻”列入必做学生实验?,四、几个示例问题的说明,问题:压强、欧姆定律、电功和电

35、功率等内容在修订时,删去了“能进行简单计算”这句话,是否不要求计算?机械效率的要求下调为了解层次,是否不要求计算?,四、几个示例问题的说明,说明:1.1.4 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1.3.2 关注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新进展。1.3.3 关注探索宇宙的一些重大活动。1.4.2 有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3.4.7 有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意识。3.5.1 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3.6.4 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问题:除了科学态度意志品质外,课标明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哪些?,62,问题:标准进一步强化了物理知识了跟生产、生活的联系,更加关注知识的实践应用。

36、具体内容有哪些?说明:1.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3.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4.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5.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63,“学习物理有五方面的理由:第一,是为了学会怎样动手做测量和计算,及其知识在各方面的应用;第二,是培养科学家,他们不仅致力于工业的发展,而且贡献于人类知识的进步;第三,认识自然界的美妙,感受世界稳定的实在;第四,是学习怎样由未知进到已知的科学求知方法;第五,是通过尝试和纠错,学会一种有普遍意义的自由探索和创造精神。”“我讲授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你们参加考试做准备甚至不是为你们服务于工业或军事做准备,我最想做的是给出对于这个奇妙世界的一些欣赏,以及物理学家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我相信这是现今时代里真正文化的主要部分。也许你们将不仅对这种文化有欣赏,甚至也可能你们会加入到人类理智已经开始的这场伟大的探险中去。”,64,费恩曼物理学讲义,65,66,6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