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035954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4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ppt(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好了歌 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忠奸难辩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标内容及重点,皇帝制度-君主专制政体核心,中国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谭嗣同,1.(史记李斯列传“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特点2.商君书强调“权制独断于君。”“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3.能独断者故可以天下王。韩非子.外储上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理论基础,专制主义政体基础:理论基础来自于法家思想

2、;经济基础来自于小农经济。,二 君权和相权,汉武帝所用丞相三人,下狱死者占其半,生者如田蚡、石庆、公孙弘辈,只能装聋作哑,唯命是 从而已。以至于讨论出兵边疆的大事,汉武帝竟说“田蚡不足与计”。汉武帝如此重用内朝官,用近臣、内朝来压制宰臣和外朝,当拜公孙贺为相时,贺竟伏地大哭,不受印绶。,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皇 帝,执行机构,两汉的内外朝,(管理 政务),(审核政令),隋唐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评价: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宰相,皇帝,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赵匡胤,(三司),枢密院,参知政事,史料链接:坐而上朝、立而上朝

3、、跪而上朝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竭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但到宋朝,宰相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据说是宋太祖改变这一做法的,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坐着,宋太祖称自己眼睛昏花看不清,让大臣们近前指给他看。等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读史感悟: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相权在不断的分散和削弱,皇权在不断加强,君主专

4、制政体强化,三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这些措施有效吗?监察官对谁负责?所有官员都受监察吗?古代的监察制度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中写道:“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经验,防止滥用权力的办法,就是以权力制约权力”。,秦:中央设御史大夫;地方设监御使监察百官 汉:刺史制度作用:监察地方,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元:御史台(汉以后一直都存在 明:都察院,作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但因专制制度本质决定,实际效能有限,材料1 后汉书许荆传所记荆之祖八武被举孝廉,欲令两弟成名,便“共割财产,以为三分,自取肥田广宅奴婢强者”。这样,他的两个弟弟以克让之名并得选举。其后武(八

5、武)遂会宗亲,当众宣布使两个弟弟成名的本意,并把自己“理产所增三倍于前”的财产,“悉以推二弟,一无所留”,于是也就获得更大的声誉。材料2 魏书阳尼传记载,幽州中正阳尼出任渔阳太守,还未到任就“坐为中正时受乡人财货免官”。与阳尼同时的并州中正房坚,举人任官时,居然把自己的儿子也推举出来。另如洪寔“为魏郡邑中正,嗜酒好色,行无检”。如此之人做中正,怎能指望他会品评出优秀人才来。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1)材料1、2分别描述的是哪两种选举制度?(2)据材料概括这两种选举制度存在的主要弊端。(3)为改善以上两种选举制度,中国后世开始采取什么选官制度?,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历史变化:,读史感悟:

6、唐太宗在金殿瑞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毂中。”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则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1.世官制:将官员限定在贵族范围内2.察举制:汉代人才举荐制(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3.科举制:隋唐以后考试选官成为 主要的选官制度,积极作用:(1)开放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2)打破了士族门阀把持朝政的垄断官场局面。(3)选拔官吏从此有了文化知识水平的客观依据,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提高行政效率。(3)读书考试做官三者联系,把权、位

7、与学识结合起来,有益于社会读书风气的形成,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教育事业的发展。(4)体现了一定的社会公平与公正。(5)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地方豪门士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消极作用:(1)科举考试的科目和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选拔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2)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四、元朝行省的设立,地方行政区划变化与管理概况,元代的行省,蒙古:,东北:,云贵:,台湾:,岭北行省,辽阳行省,云南行省

8、,澎湖巡检司,2、地方行政设置的趋势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3、地方行政设置的目的,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专制统治,4、地方行政设置的意义,1.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2.对于巩固和扩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统治有极大意义.3.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1.创立:元代确立了以行中书省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的制度,全国十多个行省,行省下设路、府、州、县。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划名称,行使权力受到中央节制,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还采取官员互迁的方式加以控制,从秦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1)皇权不断加强

9、,相权日益削弱。(2)中央对地方的集权不断加强,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3)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科举制成为隋唐以后重要的选官制度。(4)虽然历代王朝都重视监察,但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的效能十分有限。,小结,如何评价,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这种高度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3、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2)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皇帝,(3)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管理;在分权基础上,控制地方官的任免、监督和考核,(1)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不许有独立行政体系。,影响:积极:有效地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