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的采集与保存.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038089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2.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液的采集与保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血液的采集与保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血液的采集与保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血液的采集与保存.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血液的采集与保存.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液的采集与保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的采集与保存.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血液一般检验,绪 论,一、临床检验(clin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 or science),又称实验诊断学,就是通过实验室的各种检查方法,包括感官检查、理学检查、化学检查、显微镜检查以及自动化仪器检查等,对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标本进行检查、分析,以获得病原、病理变化及脏器功能状态等资料。,二、临床检验在医学中的作用,1、为准确诊断、及时治疗提供依据,临床检验的结果是支持诊断、鉴别诊断、甚至确定诊断的主要依据。,例:anemia,依据:血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减少,leukemia,依据:血象和骨髓象,肾脏有实质性损伤的依据,尿液中出现蛋白、细胞

2、管型,问:tumor?,2、为分析病情、观察疗效、判断预后提供依据,在疾病过程中,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3、为预防疾病提供资料,如血象和肿瘤细胞学的普查等,三、临床检验的一般方法,1、目视检查,直接观察标本:颜色、透明度、性状,有无凝块或寄生虫,2、理学检查,液体的相对密度、血液比粘度、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比积等病理变化,3、化学检查,定性和定量检测标本化学成分的病理变化,4、显微镜检查,观察有型成分的数量和形态,5、自动化仪器检查,电子技术、程序控制的发展,四、学习临床检验的目的和要求,1、理论联系实践,2、操作要求,3、检验结果必须和临床表现结合,4、检验人员的

3、医德,血液标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血液学检查:反应造血系统本身、机体全身或局部病变,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及疗效、预后的观察,只能反应疾病某一方面的情况,不能认为是病程的全部反应;不同个体,对同一影响有不同的反应,或也可对不同影响产生相同的反应,一、血液标本的采集,1、毛细血管采血法,部位:中指或无名指尖内侧,半岁以下拇指或足部,特殊人员视情况而定。,b.所用器材:采血针、吸管,c.采血步骤及注意事项,2、静脉采血法,部位:主要是肘静脉。还可以在:手背部手腕部等 幼儿可采用颈外静脉采血。,采血器材:一次性注射器,检验用真空定量采血装 置,c.采血步骤及注意事项,两种采血方法的优缺点比较,毛细血管,静脉

4、血,缺点,限制了重复实验和追加实验,标本量少,局部炎症可得假结果,组织液可混入,不同抗凝剂的使用,改变血液性质,影响有形成分的形态,优点,价廉、快速、操作简便,标本可直接测定,标本代表性大,无组织液影响,适于临床研究,可重复实验和追加其他实验,常用血液标本抗凝剂及其使用选择,1、柠檬酸钠(枸橼酸钠),a.抗凝原理:螯合钙离子,使用方法 配成109 mmol/L的浓度和血液1:9 106 mmol/L的浓度和血液1:4,化学名:3-羟基-3-羧基戊二酸(三钠盐),c.适用范围:止血学检验、血沉、输血保养液(毒性小),2.草酸钠(乙二酸的钠盐),a.抗凝原理:草酸钙沉淀,b.使用方法 草酸钠0.1

5、mol/L 和血液1:9,c.适用范围:止血学检验,3.双草酸盐抗凝剂,a.抗凝原理:草酸钙沉淀,使用方法:草酸钾0.8g,草酸铵1.2g(100ml)与血液 1:10(80C以下烘干),适用范围:红细胞检验(红细胞比积、计数)不适于血小板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4.肝素(含硫酸基团的粘多糖),抗凝原理:低浓度时抑制因子a、和PF3之 间的作用,加强抗凝血酶灭活丝 氨酸蛋白酶,从而阻止凝血酶形成,还能抑制凝血酶的自我催化及抑制 因子的作用;高浓度时阻断凝血 酶和纤维蛋白的反应。,b.适用方法:1g/L浓度的肝素钠与血液 1:10,优点:抗凝能力强、不影响血细胞体积、不易 溶血、能耐高温。,适用范

6、围:红细胞检验(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 测定、红细胞比积)和多种生化分析,5.乙二胺四乙酸(EDTA)盐,a.抗凝原理:螯合钙离子,b.使用方法:15g/L浓度EDTA 和血液 1:10,适用范围:对血细胞形态影响小-血小板计数;影响血小板聚集和白细胞吞噬功能-不易做止血学检验及血小板功能 检验。,物理方法抗凝:脱纤维蛋白:将血液注入有玻璃珠的器皿中,转动,纤维 蛋白缠绕凝固于玻璃球,从而防止血成凝块。适 用于免疫学检验和红斑性狼疮细胞检查。,血涂片的制备技术,血涂片的用途: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网织红、异常 寄生虫检验。,2.血涂片制备步骤:(手工推片法),将推玻片向1的方向稍抽回,当血液充满推玻

7、片的宽度后,以一定均匀的速度向2的方向滑动。,3.血涂片质量评价:均匀、厚薄、头体尾、边缘、两侧,注意:血滴大,速度快、角度大-血膜厚,细胞染色技术,染料-生物学染色剂:将生物组织细胞和病原体染色,在显微镜 下观察结构。,(一)、染料(天然染料和人工染料)发色基团和助色基团使生物学染色剂产生颜色和被染组织亲合。,碱性染料:为阳离子染料,能接受质子,染细胞核 的染料。如亚甲蓝、天青。,酸性染料:为阴离子染料,能释放质子。主要有荧 烷-氧杂蒽染料和偶氮染料两类,能结合 细胞的碱性成分并染色,如血红蛋白、嗜酸性颗粒成分等。,3.复合染料:同时具有阴、阳离子型的染料如瑞氏染料,(二)、细胞染色原理:一

8、般以它们的物理现象和/或化学 现象为依据,1.物理作用:毛细管现象、渗透、吸收、吸附作用等,化学作用:a.染料的化学成分:助色基团的存在,碱性染料 在溶媒中为阳离子型,易与组织和细胞内带负电荷的酸性物质结合;而酸性染料在溶媒中为阴离子型,与带正电荷的碱性物质结合。,b.蛋白质的化学性质: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含有不同数量的氨基(-NH2)和羧基(-COOH),同时还有其他活性基团。在游离状态时,-NH2获得一个H+变成带正电的-NH3+,而-COOH失去一个H+变成带负电的-COO-。分别与不同染料结合。,c.周围环境的酸碱度:如环境pHpI(pI 为等电 点),则蛋白质带正电,结合酸性染料;反之,

9、pH pI,则结合碱性染料。,(三)、细胞染色法的类型 1.普通染色法:经物理和/或化学作用的吸附、结合 2.荧光染色法:荧光染料,荧光显微镜 3.细胞活体染色法:活体染料如灿烂甲酚蓝等 4.细胞化学染色法:用化学反应显示细胞内某种成分。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法(应用单克隆抗体技术、酶标记技术),瑞氏染色法,(一)、染色原理 分两相进行,第一相是酸性伊红与细胞中的碱性物质如血红蛋白、嗜酸性颗粒结合;碱性染料天青 B与细胞中的酸性物质如核染色质、特异中性颗粒、血小板结合。第二相是天青B和伊红结合在适宜条件下 形成紫色的天青B-伊红复合物,结果使白细胞核染色质成紫色(疟原虫的染色质成红色),中性粒细胞的

10、颗粒及血小板颗粒区成紫色。,(二)、试剂 1.Wright染液 瑞氏染粉0.1g,甲醇60.0ml 甲醇:有强大的脱水力,可将细胞固定为一定 形态,并使蛋白质沉淀为颗粒状、网状等结构,增 加细胞与染料接触表面积,提高对染料的吸附作用,增强染色效果。,磷酸盐缓冲液(PBS):磷酸二氢钾(无水)0.3 g,磷酸氢二钠(无水)0.2g,蒸馏水加到1000ml。配好后用磷酸盐溶液校正pH,塞紧瓶口备用。,染色方法:a.用蜡笔在血膜两头划线,平放于染色架上。b.加瑞氏染液覆盖血膜,固定1min。c.滴加等量或稍多的缓冲液,混匀,染色5-10分钟。d.用清水冲洗,待干后镜检。,注意事项:a.血膜要干透后才

11、能染色,否则染色时易脱落 b.染色时间与染液浓度、室温及细胞多少有关,一般染液淡、染色时间长些效果好。c.染液不能过少,以防蒸发沉淀。d.冲洗时不能先倒掉染液,应以流水冲,防染料沉着。冲洗时间也不能长。e.染色过淡,可复染。f.染色过深可用水冲洗或浸泡,还可用甲醇脱色,六、姬姆萨染色法,(一)、染色原理:基本成分仍然是伊红和亚甲蓝,改进了染料的质量,使细胞核着色好,结构显示更清晰,而胞浆和中性颗粒染色较差。,(二)、试剂 Giemsa 甲醇 纯甘油,(三)、染色方法 1.甲醇固定干燥血膜3-5min 2.将血膜在染液中浸染10-30min 3.流水冲洗,待干后镜检,七、巴氏染色法,是脱落细胞染色法中较好的染色方法。,显微镜细胞计数法,细胞计数是临床检验最常用的技术。显微镜计数法、血细胞计数仪计数法,计数板,细胞计数注意事项,供计数的标本必须新鲜,各种体液标本做到随采随处理混匀加盖玻片的方式稀释液要过虑,小试管、定量吸管、计数板均须清洁,以免杂质、微粒等误认为细胞,计数误差,1、技术误差(technical errors)使用器材不符合要求采血部位不当稀释倍数不准充液不当血液发生凝固,固有误差,在显微镜计数法中包括计数域误差(field error)、吸管误差(pipet error)和计数室误差(chamber error)三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