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损伤的病理和处.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038772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335.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损伤的病理和处.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运动损伤的病理和处.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运动损伤的病理和处.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运动损伤的病理和处.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运动损伤的病理和处.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动损伤的病理和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损伤的病理和处.ppt(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二章运动损伤的病理和处理,黄淮学院体育系 王会凤,教学目的:了解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过程,掌握开放性与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原则。主要教学内容:1、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2、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过程3、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原则教学重点: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变化过程及处理原则。教学难点: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变化过程及处理原则。,第一节 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开放性软组织损伤是指受伤部位皮肤或黏膜破裂,伤口与外界相通,常有组织液渗出或有血液自创口流出。处理原则是及时止血和处理创口,预防感染,先止血然后处理伤口。常见的开放性软组织损伤有擦伤、切割伤、刺伤和撕裂

2、伤,(一)擦伤处理方法:1、创口浅,面积小的擦伤。用生理盐水洗净创口,创口周围用75%的酒精消毒,局部擦涂红汞或紫药水,无须包扎,让其暴露在空气中即可。2、创口内有异物的擦伤用生理盐水冲洗创口,必要时可用硬毛刷刷净异物,创口用双氧水、创口周围用75%的酒精消毒,然后消炎粉、无菌敷料处理。,1、关节部位的擦伤经消毒后,上消炎软膏或抗菌素软膏,并用无菌敷料覆盖,一般不用暴露疗法。2、面部擦伤面部擦伤不宜使用紫药水。3、创口较深,污染严重的擦伤。除消毒、包扎等处理外,应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二)撕裂伤处理方法:1、创口小的撕裂伤经消毒后,用粘膏或创口贴粘合即可。2、创口较大的撕裂伤经止血、消毒后,

3、则须缝合创口。3、若伤情和污染严重的撕列伤经处理后,则须注射破伤风处理。(三)刺伤和切伤(处理方法基本同于撕列伤),第二节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是指局部皮肤或粘膜完整,无裂口与外界相通,损伤时的出血积聚在组织内的损伤。常见的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有:挫伤、肌肉肌腱拉伤、关节韧带扭伤、滑囊炎、肌腱腱鞘炎等,一、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过程,1、急性损伤 急性损伤的特点:发病急、病程短、且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明显。(1)病理变化 外在表现:损伤局部早期出现红、肿、热、痛等一系列急性炎症症状。内在表现:在一次性暴力作用下,受伤局部出现:,A、肿胀 a、血肿:暴力作用局部组织撕裂或断裂、小血

4、管破裂组织内血肿。b、水肿:坏死组织被蛋白溶解酶分解所产生的产物使局部小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导致血液中的 液体、蛋白质、白细胞等渗出。伤后淋巴管发生阻塞,淋巴液不能及时运走。B、疼痛:肿胀产生的压迫和牵扯性刺激引起疼痛。C、功能障碍:由于组织受损害与疼痛使肌肉发生保护性痉挛而出现局部功能障碍。,(2)修复过程 A、伤后4-6小时,血液和渗出液在伤口周围开始凝固。B、伤后24小时 新生的毛细血管和肉芽组织,开始吸收血液凝块。渗出的白细胞逐渐清除快死组织。临近健康细胞发生分裂产生新的细胞和组织,代替缺损的细胞和组织,使之恢复。(再生过程),(3)组织再生 完全再生:再生组织在结构与功

5、能上与原有组织完全相同,称之。不完全再生:缺损的组织不能完全由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组织修复,而由肉芽组织代替形成瘢痕,称之。(4)影响组织修复的因素 组织的在生能力(上皮组织、结缔组织、小血管、及骨的再生能力强于肌肉和软骨,神经细胞再生能力最弱)损伤的程度 与年龄、营养状况、健康状况、局部血运等有关。治疗是否及时、合理、有无感染等。,2、慢性损伤(1)病因:急性损伤处理不当 局部长期过度负荷引起(2)特点:发病缓慢、症状不明显、不易修复。(3)病理变化过程 早期 组织代谢失去平衡,组织中的糖、类脂、和蛋白质的化学结构改变,但此时尚无明显的组织形态变化。此期多无不良感觉,或仅有局部酸胀感。,中期 组

6、织中的糖、类脂和蛋白质的化学结构长期受破坏,组织营养失调,发生变性、增生。此时局部检查,组织弹性下降、有硬结或索条。此期,有酸胀疼痛感,但活动开始后,症状消失或减轻。晚期 伤部小血管发生类脂样变,管腔变窄,血流受阻,伤部缺血。此期,伤员有酸胀、疼痛加重、局部发凉、感觉下降等。,(二)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原则与治疗方法,1、急性损伤(1)早期(2448小时内)A、病理变化特点:局部组织血肿、水肿和炎症反应。B、临床表现:伤部红、肿、热、痛及功能障碍。C、处理原则:制动、止血、防肿、镇痛、和减轻炎症。,D、治疗方法:冷敷、加压包扎(24小时后解除)、和抬高患肢。(此法有止血、止痛、防肿和制动的作用)外

7、敷新伤药(消炎、止痛、减轻炎症)伤后疼痛剧烈者,可服止痛药(云南白药、苯巴比妥、杜冷丁、吗啡等);肿胀明显者,可服跌打丸、七离散三七粉),(2)中期(48小时后)A、病理变化特点:肉芽组织形成,凝块正在被吸收,坏死组织逐渐被清除,组织正在修复。B、临床表现:急性炎症逐渐消退,但仍有瘀血和肿胀。C、处理原则:改善伤部的血液和淋巴循环,促进瘀血、渗出液的吸收和坏死组织的清除,加速组织的修复,防止粘连的形成。D、治疗方法:理疗、按摩、针刺、拔罐和药物疗法及功能锻炼等。,(3)晚期A、病理变化特点:损伤基本修复,炎症基本消除,但可能有瘢痕和粘连形成,功能尚未恢复。B、临床表现;肿胀、压痛消失,但锻炼时仍感微痛、酸胀和无力,个别出现伤部僵硬或运动功能受限。C、处理原则:恢复和增强肌肉、关节的功能。消除瘢痕和粘连。E、治疗方法:按摩、理疗、中药熏洗和功能锻炼。,2、慢性损伤(1)处理原则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合理地安排局部的负荷量。(2)治疗方法:同于急性损伤的中、后期(注意治疗与功能锻炼相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