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自然观-生态自然观.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039808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自然观-生态自然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自然观-生态自然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自然观-生态自然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自然观-生态自然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自然观-生态自然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自然观-生态自然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自然观-生态自然观.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三讲,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自然观生态自然观,2,本讲内容,全球性生态危机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自然观,3,古诗欣赏,凭栏人寄征衣(元)姚燧 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4,古诗里的逻辑:二难推理,如果给丈夫寄去衣服,怕他收到衣服后不回来;如果不给丈夫寄去衣服,又担心他会挨冻受寒;或者寄或者不寄 总之,都是叫人为难,5,另一个列子,春秋时,郑励公和雍纠合谋要除掉在郑国专权的祭足,决定第二天动手。由于祭足是雍纠的岳父,雍纠回到家时不免神色不安,被她妻子祭氏察觉,再三追问下,雍纠吐出了实情。这时的祭氏就面临着一个二难推理:如果去告发,则丈夫活不成;如果不去告

2、发,则父亲活不成;或者告发,或者不告发;总之,或者丈夫活不成,或者父亲活不成,6,现实生活中的例子:生存悖论,人类要生存,社会要发展,必然要消费自然。一旦对自然或环境进行了消费,就一定对环境造成破坏。而要想不对环境造成破坏,人就不能消费自然,但不消费自然,人就无法生存。于是,整个人类就面临着如下的二难推理:如果消费自然,必然对环境造成破坏,危及人的生存;如果不消费自然,则又无法获得生活资料,同样危及人的生存;人类或者消费自然,或者不消费自然;总之,人类难以生存。,7,全球性“生态危机”的表现,人口激增 公元初2.3亿,1830年10亿,1930年20亿,1960年30亿,1974年40亿,19

3、87年50亿,1999年60亿。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短缺 土壤过分流失与土地的沙漠化扩大,森林资源日益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矿物资源也处在衰退之中。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8,对“生态危机”的反思,针对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生态危机,人们进行了多元的分析和思考。其中,对环境问题的人文反思是学术界最热门的话题。许多学者认为,造成环境问题的诸多因素中,观念的因素是最深层次的原因。什么是造成环境问题的观念的原因呢?国内外许多学者都认为,它就是自古以来就已形成的一种传统观念人类中心主义。,9,什么是人类中心主义?,所谓人类中心主义,是指在地球上,人类是万物的主宰者,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围绕人类

4、而存在的,都是以人为中心的。离开了人,一切都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人类中心主义分为古代人类中心主义、近代人类中心主义和现代人类中心主义。,10,古代人类中心主义,“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普罗泰戈拉植物的存在是为了给动物提供食物,动物的存在则是为了给人类提供食物,由于大自然不可能毫无目的地创造任何事物,因此,所有的动植物肯定都是大自然为了人类而创造的。亚里士多德理性是人的本质,理性使人高于其他存在物,将自己和其他存在物区别开来。理性本身就具有内在价值,因而只有人才有资格获得道德关怀。动植物没有资格获得道德关怀。康德,11,近代人类中心主义,近代人类中心主义认为

5、,非人类存在物只具有工具价值,不具有内在价值,不是我们伦理体系的原初成员,道德只与理性存在物有关;用道德原则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是获得道德权利的基础,非人类存在物不具有理性和道德自律能力,所以它们没有道德权利。因此,人类有权绝对支配、统治、处置自然,只要这样做不损害他人的利益。,12,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主张,自然没有内在的价值,一切以人类的利益和价值为中心,以人为根本尺度去评价和安排整个世界。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在继承近代人类中心主义基本主张的同时,抛弃了它的不合理之处,增加了保护环境的内容,承认人应该伦理地对待自然,强调要从人类的共同利益、长远利益出发来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1

6、3,什么是非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是与人类中心主义相对的一种理论诉求,它将人类中心主义看作是目前各种环境问题的根源,力图跳出人类中心主义,重新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他们认为,人不是万物的尺度,相反,“万物是人的尺度”。这就把人从生物共同体的中心位置拉了下来,赋予其它生物与人类同等的权利。非人类中心主义主要有动物权利论、生物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三种形式。,14,动物权利论,动物权利论,也叫动物解放论,这种观点认为,动物特别是高等动物也有感受苦乐的能力,因此,它们理应与人类一样享有道德上的平等,人类应把平等所依据的伦理原则推广应用到动物身上,同等地关心每一个存在物的利益。,15,生物中心主

7、义,法国学者史怀泽是生物中心论伦理学的创始人,他提出了“敬畏生命”的伦理观。他认为,值得敬畏的生命不仅仅是人的生命,一切生物的生命都是神圣的,它们之间没有高低等级之分,那种认为人在自然界中处于最高地位的观念,只是人们主观上对生命进行的等级划分,没有任何理论依据。,16,生态中心主义,生态中心主义认为,生态伦理学必须把道德客体的范围扩展到生态系统、自然过程以及其他自然存在物。从这种角度看问题,人类是生态系统、生物圈和生态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理应遵循生物共同体的行为规则,平等得对待其他成员。与以往的生态伦理观不同,生态中心主义更加关注生态共同体而非有机个体,因而是一种整体主义的观念。生态中心主义

8、包括浅层生态学(或大地伦理学)和深层生态学。利奥波德是前者的主要代表人物,纳斯则是后者的代表人物。,17,人是自然中的普通成员大地伦理思想,利奥波德在他所创立的大地伦理学中指出,要把人类的角色从大地共同体的征服者改造成大地共同体的普通成员。他认为,人与大自然的其他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等的,因此,生态系统及其成员应该成为人类道德关怀的对象,人类应该尊重这个生态共同体以及共同体中的每一个成员。他还强调,有机个体,包括个人,在重要性上总是低于生物共同体。,美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18,大自然也具有内在价值深层生态学,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传统的观点认为,人是价值的中心,是唯一的价值主体,大

9、自然只具有工具价值,没有内在价值。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学和纳斯等人的深层生态学等对这一观点进行了批判,明确指出大自然不断具有工具价值,还具有内在价值。就是说,大自然存在一种内在的、独立于人的价值。在人类带来价值观念之前,自然界本身就存在价值了,即使所有意识都消失了,自然界本身的价值仍将留在自然界。,19,简短的评论,从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中心主义的伦理发展轨迹表明,道德共同体和权利主体的范围不断扩大。生态中心主义所主张的“道德应包括人和大自然之间的关系”,把人与大自然的关系视为一种由伦理原则来调节和制约的关系,认为大自然拥有权利,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这是一次革命,是从人际伦理学到生态伦理学的革命。这

10、场革命把人类由大自然的主宰变为大自然的普通公民,摒弃了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和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的二元论的陈旧观念,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思想资源。,20,人类中心主义的反驳,人类中心主义认为,非人类中心主义决不是解决环境问题的灵丹妙药。因为在非人类中心主义看来,所有的自然存在物都有价值,都值得人类关爱,保护环境不是为了人本身,而是为了自然,这样,当人的权益和自然或动物的权益发生冲突时,将陷入尴尬的境地。在解决生存悖论时更是如此。一方面,他们要承认消费自然,另一方面又要放弃对自然的改造。消费自然会产生环境危机,放弃对自然的改造又会导致资源危机,二种结果都会危及人的存在。看似善意的为保护环境产生的非人类中心主义,不可能解决环境问题,在人的生存问题面前也显得苍白无力,它最终只能使人返回到以神秘的自然为中心的原始世界。见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年第12期,“为自然抑或为人对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争论的分析”,作者张纯成。,21,问题讨论(任选一题作为作业),关于人在世界中的地位,目前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是自然界的普通成员”。你同意哪种观点,为什么?人类中心主义是否必然导致对环境的破坏?能否在承认人类中心主义的前提下有效地保护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