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08-1紫外可见光度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析化学08-1紫外可见光度法.ppt(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4.1 概述 分光光度分析法是以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为基础的分析方法。根据物质所吸收光的波长范围不同,分光光度分析法又有紫外、可见及红外分光光度法。本章重点讨论可见光光度法,并简单介绍紫外分光光度法。,4.1.1 方法的特点,1.灵敏度高 通常,待测物质的含量1105时,能够用分光光度 法准确测定。所以它主要用于测定微量组分。2.应用广泛 几乎所有的无机离子和许多有机化合物可以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如土壤中的氮、磷以及植物灰、动物体液中各种微量元素的测定。,3.操作简便、迅速、仪器设备不太复杂 若采用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有机显色剂,并加入适当的掩蔽剂,一般不经过分
2、离即可直接进行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方法的相对误差通常为510,其准确度虽不及重量分析法和容量法,但对于微量组分的测定,结果还是满意的。,4.2.1 颜色的产生,4.2 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4.2.2 电磁波和能量,光的波长(cm)、频率(Hz),它们与光速c的关系是:,4.2.3 光的基本性质,在真空介质中,光速为2.99791010cm/s。单个光子的能量E与上述三要素的关系是:,E光子的能量,J;h普朗克常数(6.6251034Js),4.2.4 溶液颜色与光吸收的关系,光波是一种电磁波。电磁波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等。如果按照其频率或波长的的大小排列,可见光只
3、是电磁波中一个很小的波段。见表121,有色物质的不同颜色是由于吸收了不同波长的光所致。溶液能选择性地吸收某些波长的光,而让其他波长的光透过,这时溶液呈现出透过光的颜色。透过光的颜色是溶液吸收光的互补色。有色溶液对各种波长的光的吸收情况,常用光吸收曲线来描述。将不同波长的单色光依次通过一定的有色溶液,分别测出对各种波长的光的吸收程度(用字母A表示)。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程度为纵坐标作图,所得的曲线称为吸收曲线或吸收光谱曲线。,能复合成白光的两种颜色的光叫互补色光。物质所显示的颜色是吸收光的互补色。,KMnO4的颜色及吸收光谱,叶绿素的结构和吸收光谱,一个新配合物的吸收 光谱,4.3 光吸收基本定
4、律,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照射均匀的有色溶液时,光的一部分被吸收,一部分透过溶液,一部分被比色皿的表面反射。如果人射光的强度为I0,吸收光的强度为Ia,透过光的强度为It,反射光的强度为Ir,则:I0Ia It Ir 在吸光光度法中,由于采用同样质料的比色皿进行测量,反射光的强度基本上相同,其影响可以相互抵消,上式可简化为:I0Ia It,透过光的强度It;与入射光的强度Io比之比称为透光度或透光率,用T表示。T It/Io,一束单色光通过溶液后,由于溶液吸收了一部分光能,光的强度就要减弱。若溶液的浓度不变,液层越厚,透过光的强度越小,光线减弱的程度越大。如果将液层分成许多无限小的相等的薄层,其厚
5、度为db。则dI应与db及I成正比,即dI Idb,从而,dI/I=k1db,积分此式,得:,动 画,1.朗伯定律,将上式变成常用对数,得,上式称为朗伯定律。如用A=lg(I0/It)或lg(1/T),则,A称为吸光度。,例1.有一单色光通过厚度为1cm的有色溶液,其强度减弱20%。若通过5cm厚度的相同溶液,其强度减弱百分之几?解:lgT1 c1=,lgT2 5c1 lgT2=5lgT1=5lg0.80=-0.485 T2=32.7%,即减弱67.3%,当一束单色光通过液层厚度一定的溶液时,溶液的浓度愈大,光线强度减弱愈显著。若有色溶液的浓度增加dc,入射光通过溶液后,强度的减弱-dI与人射
6、光强度I及dc成正比,即-dI=k3Idc,或-dI/I=k3dc,积分,可得到:,通常称比耳定律。,动 画,2.比耳定律,例2.一符合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当浓度为c时,透射比为T,若其它条件不变,浓度为c/3时,T为_,浓度为2c时,T为_。解:T1/3 T2 这说明浓度与透射比T 的是指数关系。,3朗伯一比耳定律,如果溶液浓度和液层厚度都是可的,就要同时考虑溶液浓度c和液层厚度b对吸光度的影响。为此,将朗伯和比耳公式和合并,得到,即通常所称的朗伯一比耳定律。,4吸光系数、摩尔吸光系数和桑德尔灵敏度,在朗伯-比耳公式,k值决定于c,b所用的单位,它与入射光的波长及溶液的性质有关。当浓度c以g
7、L-1、液层厚度b以cm表示时,常数k是以a表示,此时称为吸光系数,单位为Lg-1cm-1。朗伯比耳公式可表示为:Aabc 若b以 cm为单位,c以 molL-1为单位时,则将k称为摩尔吸光系数,以符号表示,其单位为Lmol-1cm-1。的物理意义表达了当吸光物质的浓度为1molL-1,液层厚度为1cm时溶液的吸光度。在这种条件下上式可改写为:A=bc,摩尔吸光系数是有色化合物的重要特性。愈大,表示该物质对某波长的光吸收能力愈强,因而光度测定的灵敏度就越高。的值,不能直接取1mol/L 这样高浓度的有色溶液来测量,而只能通过计算求得。由于溶液中吸光物质的浓度常因离解、聚合等因素而改变。因此,计
8、算 时,必须知道溶液中吸光物质的真正浓度。但通常在实际工作中,多以被测物质的总浓度计算,这样计算出的 值称为表观摩尔吸光系数。文献中所报道的 值就是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值。,桑德尔(Sandell)灵敏度,桑德尔灵敏度又叫桑德尔指数,用S表示。在分光光度分析中常常使用。桑德尔灵敏度规定仪器的检测极限为A=0.001时,单位截面积光程内所能检测出被测物质的最低含量,以g/cm2表示。S与的关系可如下推导:A=0.001=b c,即 cb=0.001/c为mol/1000cm3;b为cm,故cb为单位截面积光程内的物质量,即mol/1000cm2。如果cb乘以被测物质的摩尔质量M,就是单位截面积光程内
9、被测物质的质量,即为S,所以,S=cb/1000M106=cbM103 g/cm2,代入cb后,5.偏离朗伯比耳定律的原因,朗伯比耳定律是吸光光度分析的理论基础、在实际应用时,通常是使液层厚度保持不变,然后测定一系列浓度不同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根据A=kbc=kc关系式,以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应得到一通过原点的直线,称为标准曲线或工作曲线。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当有色溶液的浓度较高时,往往不成直线,这种现象称为偏离朗伯比耳定律。见图128,,引起偏离朗伯耳定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入射光不是单色光而引起的偏离 朗伯比耳定律只适用于单色光。但实际上单波长的光不能得到。
10、目前各种方法所得到的入射光是具有一定波长范围的波带,而非单色光。因而发生偏离朗伯一比耳定律的现象。单色光的纯度愈差,吸光物质的浓度愈高,偏离朗伯-比耳定律的程度愈严重。在实际工作中,若使用精度较高的分光光度计,可获得较纯的单色光。(2).由于介质的不均匀性引起的偏离 当被测溶液是胶体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时,入射光通过溶液后除一部分被吸收外,还有一部分因溶液中存在微粒的散射作用而损失,并使透光度减小。而当胶体或其他微粒凝聚沉淀时,又会使溶液吸光度下降。,(3).溶液中的化学变化引起的偏离 溶液中的化学变化如缔合、离解、溶剂化、形成新的化合物、互变异构等,使吸光度不随溶液浓度而成正比地改变,而导致
11、偏离朗伯比耳定律。例如,重铅酸钾在弱酸性介质中有如下平衡:Cr2O72-+H2O 2HCrO4-在450nm波长处测量不同浓度重铬酸钾溶液的吸光度。由于在浓度低时重铬酸根的离解度大,而浓度高时离解度小,同时由于铬酸氢根离子(HCrO4-)的摩尔吸光系数比重铬酸根离子的摩尔吸光系数要小得多,因此低浓度时重铬酸根离子的吸光度降低十分显著,这就使工作曲线偏离朗伯和耳定律。,4.4 光度分析的方法和仪器,4.4.1 光度分析的方法 1.目视比色法 用眼睛观察、比较溶液颜色深度以确定物质含量的方法称为目视比色法。将一系列不同量的标准溶液依次加入各比色管中,再分别加入等量的显色剂和其他试剂,并控制其他实验
12、条件相同,最后稀释至同样体积,配成一套颜色逐渐加深的标准色阶。将一定量的被测溶液置于另一比色管中,在同样条件下进行显色,并稀释至同样体积,从管口垂直向下(有时由侧面)观察颜色。如果被测溶液与标准系列中某溶液的颜色相同,则被测溶液的浓度就等于该标准溶液的浓度。如果被测试液浓度介于相邻两种标准溶液之间,则试液的浓度就介于这两个标准溶液浓度之间。,2标准曲线法,根据朗伯比耳定律,保持液层厚度,入射光波长和其它测量条件也不变,则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所测得吸光度与溶液中待测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因此,配制一系列已知的具有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分别在选定波长处测其吸光度A,然后以标准溶液的浓度c为横坐标,以相应的
13、吸光度A为纵坐标,绘制出Ac关系曲线。如果符合光的吸收定律,则可获得一条直线,称为标准曲线或称工作曲线。在相同条件下测量样品溶液的吸光度,就可以从标准曲线上查出样品的浓度。,A,c,标准工作曲线,动 画,3.加入标准法,所谓的加入标准法,即在一定浓度的试样溶液测定吸光度A0后,加入合适浓度的标准溶液,再测吸光度A1,或再加几次标准溶液,得A2,A3吸光度,计算或作图外推求试样浓度的方法。即:A0=kC样;A1=k(C样C标)设试样体积为V0;加入的标准溶液体积为V标,则:A1=k(C样V0+C标V标)/(V0+V标),联解方程可求出C样。或用A对C标作图,外推求出C样。,4.二元混合组分的测定
14、,混合溶液里两组分的测定有如图125的三种情况:(a)若1和2两组分的最大吸收峰互不重合,而且在1组分的最大吸收波长1处,2组分没有吸收;或在2组分的最大吸收波长2处,1组分无吸收。这样比较简单,按单组分测定方法测1和2两组分即可。(b)若1和2组分在混合溶液中的吸光光谱曲线如图125(b)所示,则当1和二混合在一起时,在1组分的最大吸收波长处,2组分无吸收,所以只需在1处测定1组分。但在2处所测定吸光度是1和2的总吸收,因此必须事先测得1组分在2的,先从1出1组分,再从叠加处得的和量中减去组分1。,(c)这种情况比较复杂,要解一个一元二次方程。,5.三元络合物的应用,所谓的三元络合物是指由三
15、个组分所形成的络合物。目的是提高灵敏度和选择性。例:Co(H2O)3(NH3)32+淡红色 Co(H2O)2(NH3)42+暗红色 Co(H2O)(NH3)52+红色 Co(NH3)62+黄色,4.4.2 分光光度计,停留分光光度计,A 原理,光栅和棱镜分光原理,光栅分光动画,棱镜分光动画,仪器光通路图,B.分光光度计的类型,动 画,双光束光度计动画示意,动 画,双波长光度计光路示意图,动 画,C.光电转换器,I.定义 光电转换器是将光辐射转化为可以测量的电信号的器件。S=kP+kd=kP k:校正灵敏度;P:辐射功率;kd:暗电流(可通过线路补偿,使为0)II.理想的光电转换器要求灵敏度高;
16、S/N大;暗电流小;响应快且在宽的波段内响应恒定。,2.真空光电管,阴极表面可涂渍不同光敏物质:高灵敏(K,Cs,Sb其中二者)、红光敏(Na/K/Cs/Sb,Ag/O/Cs)、紫外光敏、平坦响应(Ga/As,响应受波长影响小)。产生的光电流约为硒光电池的1/10。优点:阻抗大,电流易放大;响应快;应用广。缺点:有微小暗电流(Dark current,40K的放射线激发)。,PMT动画,4.硅二极管,反向偏值耗尽层(depletion layer)pn结电导趋于0(i=0);光照耗尽层中形成空穴和电子空穴移向p区并湮灭外 加电压对pn“电容器”充电产生充电电流信号(i0)。特点:灵敏度介于真空
17、管和倍增管之间。,CCD光电转换演示动画,CCD动画,CID与CCD之比较,与PDA相比,CTD最大的优势在于其二维特性,可作为影像检测器,在电视及航空等领域有广泛应用。,Charge injection deviceCharge coupled device,4.5 显色反应和显色条件,分光光度法对显色反应的要求 在光度分析法中,使被测物质在试剂(显色剂)的作用下形成有色化合物的反应称为显色反应。对于显色反应,一般必须满足下列要求:(1)选择性好。即在显色条件下,显色剂尽可能不要与溶液中其他共存离子显色,如果其他离子也和显色剂反应,干扰离子的影响应容易消除。,(2)灵敏度高。显色反应的灵敏度
18、高,才能测定低含量的物质。灵敏度可从摩尔吸光系数来判断,但灵敏度高的显色反应,不一定选择性好。在实践中应全面考虑。(3)显色产物应具有固定的组成,符合一定的化学式。对于形成不同配合比的配合物的显色反应,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使生成一定组成的配合物,以提高其重现性。(4)显色产物的化学性质应该稳定。在测量过程中溶液的吸光度应改变很小。(5)显色产物与显色剂之间的颜色差别要大。,显色条件,1.显色剂的用量 被测物质与显色剂的反应可用下列一般式表示:M 十 R MR(被测物)(显色剂)(有色配合物)为了使显色反应尽可能完全,一般应加入过量的显色剂。如果配合物稳定度高,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能保持稳定,显色
19、剂不必大量过量。在分析实践中,由于待测物质的浓度未知,稍过量的显色剂是必要的。,当生成不太稳定的有色配合物时,必须加入相当过量的试剂,以保证获得足够的有色配合物并有可观的吸光度。有时显色剂的用量过大,反而会引起副反应,对光度测定不利。应严格控制显色剂的用量,以保证得到正确的结果。通常,显色剂的用量是根据实验结果来确定的。,2.溶液的酸度(1)酸度对显色剂浓度的影响 所用的显色剂不少是有机弱酸(以HR表示),酸度提高则平衡倾向于生成HR,使R的实际浓度降低,不利于显色反应的进行。因此。显色时溶液的酸度不能高于某一限度。此外,在不同的酸度下,R的浓度不同,有时可引起有色配合物配位数的改变。(2)酸
20、度对被测离子形态的影响 当被测离子是容易水解的金属离子时,若酸度低于某一限度,被测离子形成羟基配合物、多核羟基配合物、碱式盐或氢氧化物沉淀,不利于光度分析。,(3)对显色剂颜色的影响 许多有机显色剂具有酸碱指示剂的性质,随着pH的改变,显出不同的颜色,在选择酸度时必须考虑这种情况。例如 H2R H+HR HR2-(黄色)(橙色)(红色),pH6.9,pH12.4,3显色时间 有些显色反应能瞬间完成,且有色化合物的颜色很快达到稳定状态,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不变;有些显色反应虽能迅速完成,但由于空气的氧化、光的照射或其他原因使有色化合物的颜色逐渐减退;有些显色反应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完成。4显色温度(1)
21、对显色反应速度的影响。反应速度常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2)由于温度的升高可能导致某些有色配合物发生分解或氧化还原反应,因而会 使有色配合物破坏而不利于光度测定。,(3)温度升高会引起有色配合物离解度的增大,使其稳定性降低而导致吸光度下降。(4)温度变化会使有色配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改变,从而使吸光度发生改变。必须指出,在分析实践中,并不是每一显色反应都同时存在上述四个方面的影响。通过绘制吸光度一温度曲线可以确定反应的适宜温度。5溶剂 通常,水溶性有色配合物因加入适当有机溶剂,使溶液的介电常数降低,使配合物离解度减小,或稳定性增大。有时,可增大速度。,4.6 仪器测量误差和测量条件,仪器测量误差
22、在分光光度分析法中,使用任何光度计进行测量时,都会产生一定的误差。这些误差可能来自光源的电压不稳定,光电元件灵敏度的变化和仪器刻度读数不准确等。如果测量时透光率读数的绝对误差是T,对于同一台仪器,它基本上是常数。但由于吸光度与透光率之间是负对数关系,在不同A值时,同样的T的读数误差所引起的吸光度的绝对误差A是不同的。A值越大,由T引起的A也越大。,根据朗伯比耳定律,由A引起的被测物质浓度的误差c为 Akc 再是根据吸收公式微分,可得:,仪器测量误差T引起的浓度测量的相对误差为:,设T0.01,计算不同T值与c/c的关系,可得到下图:,lnT=-1 lgT=-0.434 T=0.368这时误差最
23、小,动 画,4.6.2 测量条件的选择,除选择适宜的显色条件外,还应当选择合适的测量条件。主要的测量条件包括入射光波长、吸光度范围和空白溶液等。下面将分别讨论。1选择入射光波长 入射光的波长对测定结果的灵敏度和准确度都有很大的影响。选择时,应先绘制有色溶液的光吸收曲线。然后选用该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来进行测量。如果试液中某种组分在同样的波长也有吸收,则对测定有干扰,这时,可选另一灵敏度稍低但能避免干扰的入射光波长。,2控制吸光度的范国 由仪器测量误差的讨论中可知,为了使测定结果获得较高的准确度,应该控制溶液的吸光度在一定的范围内,一般要求是0.150.8。控制吸光度范围的方法是改变比色皿的厚度,
24、也可以改变溶液的浓度或试样的质量。3选择适当的参比溶液 参比溶液又称空白溶液。在光度分析法中,利用参比溶液调节仪器的吸光度零点、消除显色溶液中其他有色物质的干扰,抵消比色皿壁及溶液对入射光的反射和吸收的影响等。,4.6.3 共存离子的影响及其消除,1.共存离子与显色剂生成有色化合物,使测定结果偏高。2.共存离子与被测组分或显色剂生成无色化合物或发生其 它反应,降低了被测组分或显色剂的浓度,使测定结果偏低。3.共存离子本身具有颜色。消除共存离子的干扰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加入适当的掩蔽剂,使干扰离子形成无色的化合物。从而降低溶液中干扰离子的浓度,使干扰消除。,(2)控制显色条件,消除干扰。一
25、种显色剂对不同金属离子的显色 反应,所要求的酸度常不相同。因此可以将溶液的酸度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便显色剂只与被测组分反应而不与干扰离子显色。(3)改变干扰离子的价态。有些干扰离子在某一价态时与显色剂反应生成有色化合物,而在另一价态则无此种反应。在这种情况下,利用氧化还原反应使干扰离子改变价态,以消除干扰。(4)控制测量条件,如入射光的波长、空白溶液等,以消除某些干扰离子的影响。(5)采用适当的分离方法将干扰离子分离。,4.7 分光光度法的应用,2.7.1 定性鉴定2.7.2 定量测定微量成份 分光光度法被广泛的应用在各个领域,环境、医药、石油等测定无机、有机微量成份。由于操作简单,仪器廉价,
26、一般说是常用的首选方法。,1.磷钼兰法测定核酸中的磷,max=660nm,2.铁的测定,pH控制在56,最大吸收在max=512nm,=1.1104Lmol-1cm-1,4.7.3 配合物的组成比的测定,1.摩尔比法(饱和法)2.等摩尔连续变化法(Job法),4.7.4 光度滴定法,依据滴定过程中被滴定溶液的吸光度突变来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只要滴定溶液中被测物质、滴定剂、产物任意物质在紫外可见有吸收都可作为判别依据。,4.7.5 差示分光光度法,普通分光光度法一般只适于测定微量组分,当待测组分含量较高时,将产生较大的误差。需采用差示法。即提高入射光强度,并采用浓度稍低于待测溶液浓度的标准溶液作参比溶液。,设:待测溶液浓度为cx,标准溶液浓度为 cs(cs cx)。则:Ax b cx As b cs A x s=b(cx cs)bc 测得的吸光度相当于普通法中待测溶液与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之差。差示法测得的吸光度与c呈直线关系。由标准曲线上查得相应的c值,则待测溶液浓度cx:cx=cs+c,接紫外部分,